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7 道试题
1 . 2017年,在历经炒股、炒房各种浪潮后,“回归实业”成为了中国舆论关注的热点。从全球角度看,重提制造业、回归实业发展也成为了世界各国政府的热点议题。立足于中国,从近代出发,共同见证实业的昨天与今天。

材料一   李鸿章自称大清“裱糊匠”,他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材料二   1894年之际,洋务军事工业雇用工人约10800人;洋务民用工业雇用个人约8000人;洋务矿业雇用工人约20000人,总计约为39000人……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河北的唐山,河南的焦作,湖北的大冶,江西的萍乡,台湾的基隆等地,正是洋务派在那里采新法开矿,才发展为近代城市。

材料三   1978年时广东没有一家拥有现代化生产线的工厂。30年后来广东南部的人,却可以看到摩天大楼,世界级饭店和高速公路。到1992年邓小平退休时,估计有一亿人次涌入广东的沿海地区。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材料四   2015年10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时建议推进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对接,其核心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为制造业发展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除了“智造”企业在对接,中德两国的“工业城市”也在对接。2016年4月,佛山联合10个中国城市和7个德国城市共同组建“中德工业城市联盟”,以促进联盟成员之间互补发展、创新融合为目标。2017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珠三角九市二区携手迈入全新时代。

材料五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主要是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李鸿章一辈子“勉强涂饰”、“裱糊”大清的目的是什么?客观上说,他的“裱糊”活动并非完全“虚有其表”,这是为什么?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后广东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催生中国企业1992年和2001年两次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什么?
(3)依据材料四和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家推行的两项重大举措核心精神是什么?主要目的是什么?
(4)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之一,请你为中山后续发展提出2点建议。
2 . “强国梦”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自主践行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它起初聘请洋匠,但洋匠受雇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1874年,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主要依靠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后来,遇到新工艺时,也只是暂时雇佣少数洋匠。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义》
(1)据材料一,指出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的主要原因,简要分析福州船政局创办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么?后来变法失败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人们的手脚,使中国与西方国家原本缩小了的差距越拉越大。经过十年“文革”,也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要“走自己的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进一步解放了思想,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材料四

(3)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4)据材料四,大事年表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哪些领域的巨大成就?结合同一时期的世界形势,概括指出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山东菏泽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一)
3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人们的手脚,使中国与西方国家原本缩小了的差距越拉越大。经过十年“文革”,也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要“走自己的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进一步解放了思想,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材料二

中国大事记

同时期的世界形势

1986年

制定《863计划纲要》

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已经把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发展高科技作为进入21世纪的决定性因素,美国“星球大战”计划,西欧“尢里卡计划”等相继提出。


1980-1989年成立的国际经济组织有20个,1990-1996年成立了69个。如今欧盟、东盟、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经济组织推动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
1991年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5年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1999年

成功发射“神舟号”试验飞船

2001年

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2年

研制出超级计算机

2003年

成功发射“神舟五号”飞船

2010年

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


(1)依据材料一,简要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2)依据材料二,大事年表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哪些领域的巨大成就?结合同一时期的世界形势,概括指出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3)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给你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2015-07-14更新 | 336次组卷 | 10卷引用: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河南卷)历史
4 .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甲午战争的失败,深深刺痛了中国人因循守旧和麻木的神经,并在事实上直接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突变。甲午战争不仅促成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更重要的是让当时中国的政治精英意识到了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极端重要性。

——摘编自孙军《试论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

材料二   工商界和其他社会各界对此次会议抱有很大的希望……以为“值此强权消灭,公理大伸之日,大可仰望伸眉,沥诉身受之苦,所谓千载一时,殆在此欤”!可望“稍挽百十年国际上的失败”,此后“能与英、法、美并驾齐驱”。

——摘编自1919年2月11日《时事新报》

(2)材料二中“此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次会议上中国代表诉求的结果。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中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
(4)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材料内容的主题线索。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多校联考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5 . 现代化也称近代化,实现经济上的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梦想。
时期探索、发展发展趋势




1840—1949
洋务运动虽然开启近代化之路,但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都归于失败,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
维新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


1949—1978
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等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体系








1978至今
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开放,建立经济特区、扩大开放范围,加入WTO等

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综合国力提升,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
进入新时代,做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 新发展理念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前进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通过中国近现代探索“现代化之路”的历程,自拟观点,并对该观点展开论述,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正确,可选取一则或多则材料,从背景、目标、结果、影响、评价等多角度加以阐述,表述成文。)
2024-06-0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曲阜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6 .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险峻而壮丽、艰辛而宽广的中国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现代化是世界近代以来的历史潮流,也寄托着马克思主义先驱对理想社会的期许。错失了工业革命机遇的中国,从所谓“天朝上国”跌落成任人宰割的“鱼肉”。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中国人在黑暗中苦苦摸索救亡图存之路。一个个方案都试过了,却又屡屡化为泡影。一条条道路都探寻了,却撞得头破血流。只有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根除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祸根,实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彻底改造,才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根本前提。从“四个现代化”目标到“三步走”战略,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建设现代化强国……党领导人民不但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而且探索开辟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现代化的全新选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及时把成功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使我国国家制度既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符合中国的特殊国情,一系列制度逐步建立健全。

——摘编自新华社宣言文章《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题目,撰写一篇12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提示:观点正确,可选取一则或多则史实从背景、目的、影响等角度加以阐释,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6-04更新 | 5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北湖区(五四学制)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7 . 九(1)班同学开展开了一场“党史”主题的沉浸式学习,请你参与。

活动一: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厅按照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脉络,共分为四个部分,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史诗般宣传展示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光辉历史。

A.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提纲B.党的七大投票箱C.南湖红船模型D.毛主席在出席开国大典时使用的话筒

E.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搭载的党旗F.1958年试制成功的中国第一辆“东风”牌轿车G.创办经济特区图片H.脱贫攻坚数据图表
展览主题展品
第一部分:建立中国共产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BC
第二部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第三部分:实行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部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EH

(1)根据所学知识,将上列展品序号归入相应的展览主题。

活动二:讲讲展品背后的党史故事。以下是同学们搜集的材料

故事一:1927年4月28日,奉系军阀张作霖不顾社会舆论的反对,下令将李大钊等20名革命者秘密押至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刑场,施以绞刑。这个绞刑架,如今看起来锈迹斑斑,却拷问生死、直击内心,是新中国成立后文物部门接管的首件革命文物,被编为0001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李宏塔曾在李大钊同志就义的绞刑架前久久伫立。他说:“敌人可以夺去共产党人的生命,但无法夺去共产党人的信仰。”

故事二: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2)结合所学分别回答故事一和故事二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3)如果你是九(1)班的一名同学,请你就活动一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联的重要文物或历史复原场景,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相关史实阐释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4-05-2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九年级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8 . 某校九年级(3)班同学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近代抗争】

材料一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图A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是一个历史转型期……由此产生的不同历史现象的交叉,开始了近代中国新陈代谢的最后30年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曾以自己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表达自己的选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勇于担当】

材料二

                                             图B 长征路线示意图

南昌起义的枪声,掀开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振兴的新的一页。从那时起,他们从井冈山一路走来,走过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万里长征,走过艰苦卓绝、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走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解放战争……

——摘编自《人民日报》社论

【探索创新】

材料三

                  图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不论是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

——摘编自[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新时代引领】

材料四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材料一图A所示内容的规定,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危害?面对图A所示内容带来的危害,中国各阶层当时采取了怎样的应对举措?依据材料一,说明五四运动的背景及其完成的“历史转型”。
(2)依据材料二中的图B,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央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并指出中国革命的中心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征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并简述中国共产党在这些重大事件中取得了哪些成果。
(3)材料三图C所示会议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作出了什么决策?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富国强民的道路”是什么道路,“根本转型”又指的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梦”的内涵。
2024-05-21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周家硷中学九年级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9 . 在接续奋斗中书写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材料一   【探寻思想之源】

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

——《孔子家语》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淮南子》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共产党宣言》

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

--—毛泽东

我们要增加我们的国民收入,使人民的生活一步步好起来。

——邓小平

中国共产党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习近平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思想来源及核心内涵。

材料二   【践行初心使命】

决议名称背景内容(部分)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诞生于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关键时期为实现新民主主义而进行的二十四年的奋斗中,我们党始终一贯地领导了广大的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和丰富的经验……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之下,必将使中国革命达到彻底的胜利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1年)
形成于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历史转折中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总的说来,是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今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2021年)
形成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关键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2)依据材料二,从背景和内容的角度概括三个决议的共同点。结合所学,参照示例,从以下所给的事件中任选其一,说明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做的努力。(示例除外)
①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②红军长征 ③百团大战 ④抗美援朝 ⑤十一届三中全会
示例: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了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从进攻大城市转向进军农村,是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三   【贡献中国力量】

2013年以来,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了3000多个合作项目,成立了2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

截至2023年,中国共派出维和人员5万多人次,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近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先后有25名中国维和人员献出宝贵生命。

中国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截至2023年11月,中国已与40个发展中国家签署48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通过合作建设低碳示范区、开展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组织能力建设培训等方式,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务实支持。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为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结合所学,说说中国向世界传达的理念。
2024-05-18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10 .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近代以来,中国的国家安全观不断强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1年以后,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边疆危机,“倭逼于东南,俄环于西北”。面临来自陆、海防务的双重威胁,1874~1875年,清王朝内部发生了著名的“海防塞防之争”。争论的结果,清政府选择了海防与塞防并重,即防日与防俄并重、西北与东南并重。但是在国力不振、朝政腐败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下,“两防并重”的战略并没有得到真正实现。

——摘编自朱华《简述晚清海防与塞防争执内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9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政府解决边疆危机、加强“塞防海防”的相关史事(至少列举两件)。

材料二   从新中国成立到60年代初,中国以敢于和世界头号军事强国较量的勇气和魄力,奠定国家安全大局。从60年代开始,中国的安全形势发生很大变化。首先是中苏交恶。60年代中期后,苏联不断增兵中苏边界,挑起事端,并驻军蒙古,使一度被视为可靠安全的北部边界局势日趋紧张。其次,美国在越南采取“逐步升级”战略,越战规模不断扩大,直接威胁到中国南疆的安全。因此,中央作出了大战不可避免且迫在眉睫的战略判断,并且对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作了一系列调整……按照“山、散、洞”的方针进行“大、小三线”建设;下大力研制成功“两弹一星”,建立自己的核威慑力量等。

——摘编自袁正领《新中国国防政策与军事战略的变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和世界头号军事强国较量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指出上世纪60年代,我国在应对国家安全形势方面的措施。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末,在维护国家安全手段方面,发展经济取代国防军队建设成为实现国家安全的可靠保障。为了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强调对外利用和平的国际环境,对内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摘编自钟开斌《中国国家安全规的历史演变和战略选择》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国内外背景。

材料四   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2016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宗旨。
2024-05-1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