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事情总是发展的。一九--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11月)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人们的手脚,使中国与西方国家原本缩小了的差距越拉越大。经过十年“文革”,也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从此中国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材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其基础和源头是改革开放之前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

——习近平


(1)材料一中“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当时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社会性质的这一改变,是哪一事件作用的结果?
(2)据材料二,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这次会议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2022-09-2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不同时期党和政府采取不同的措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变化表

年份粮产量棉产量钢产量煤产量
1952年1.64亿吨130.4万吨135万吨0.65亿吨
1957年1.95亿吨164万吨535万吨1.3亿吨
增长19%26%296%100%

(1)材料一表格数据反映了什么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材料二   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订立“大包干”生产合同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剃(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非活到十八岁。
(2)阅读材料二,从类型和内容的角度分别指出它对研究中国改革开放有何史料价值?

材料三   南通经济建设大事表(部分)

1983年南通力王有限公司开工投产,成为江苏首家开业的中外合资企业
1988年南通大饭店开业,成为苏中苏北最平的涉外旅游饭店
1993年江苏最早通航的民用机场——兴东机场实现首航
1994年南通第一个股份制企业集团——南通机床股份有限集团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2008年世界第一斜拉大桥——苏通大桥实现通车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1988年南通大饭店开业的历史背景。南通经济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苏中苏北甚至省内的多项“第一”,这体现了怎样的城市精神?
2022-09-2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如东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3 . 2022年秋,我们将迎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这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回顾党的历史,正是这一次次重要会议引领党走向了成功。

材料一   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中的会议是党的历史上哪次会议?该会议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

材料二   这次大会,决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2)指出材料二中“大会”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这次会议确立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材料三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后,经历十年动乱的中国百废待兴,“文革”的许多遗留问题亟待解决,“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仍然在实行,众多冤假错案需要平反纠正,党的工作重心急需转移。正是在此背景下,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年、执政73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绝非偶然。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深入研究、科学解答这一重大课题,对于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原因。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9年底,党在全国各地领导了200多次武装起义,武装起义大部分失败。但这些起义都保存了一部分武装,为创造并壮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创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打下一定基础。起义的接连失败,以血的教训教育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俄国十月革命式的“城市中心论”在中国根本行不通,中国只能在马列主义指导下照顾中国社会特点,探寻自己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贺新元《中国道路不一样的现代化道路》

遵义会议会址

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团结,巩固全国的和平统一,实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现的部分,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以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侵略。

——摘编自《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715日)


图A                                                                                             图B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逐渐形成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采取渐进式摸着石头过河是一种恰当的方式。我国相继开放了多个沿海城市和边境地区,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密切关注世界的信息,了解最新动态,推动我国国内政策的调整。

——摘编自谢丽伟《浅谈我国改革开放经验和不足》


(1)根据材料一图A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共产党为了“探寻自己的革命道路”进行的革命实践。指出图B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确立的正确路线。概括中国共产党提出图B中《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历史背景。
(2)简述材料二图C会议是伟大历史转折的原因。根据材料二文字,概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共产党对道路和路线的探索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2022-10-0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料一   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队伍,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借以长期战斗并逐步地夺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摘编自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二   随着长征中红军作战的不断失利,许多干部对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产生的怀疑和不满情绪日益增长,在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酝酿着要求纠正错误。毛泽东向王稼祥、张闻天及一些红军干部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开始以来中央在军事指导上的错误……中央大部分领导人对于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会议后,中央红军重整旗鼓,振奋精神,在新的中央领导的指挥下,展开了机动灵活的运动战。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三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现代化建设,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它本身就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摘编自《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人民日报》社论1978年12月25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革命要在农村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意义。
(2)材料二中的“会议”指的是哪一次会议?根据材料二,概括此次会议召开的背景及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的“中心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在哪次会议中做出的决策?这次会议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有什么作用?并根据材料三,指出“现代化建设本身就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得到的认识。
2022-05-3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溱州中学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规范化训练(三)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党成立后,受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一开始也把中国革命的重心放在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试图走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道路……我们党内有些人把共产国际的指示教条化,把别国的经验神圣化,也是这样主张的。

材料二   “坦率地讲,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但没有解决好”。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没有解决好”,主要是指我们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发生了失误和曲折,包括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材料三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家建设百废待兴,真理标准讨论热潮涌起。国内外大势呼唤我们党尽快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

材料四   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历经千辛万苦,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1)为了走材料一中的“道路”,1927年,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后来,毛泽东发现这条道路走不通,他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什么样的新道路?
(2)除了“文化大革命外”,材料二中“失误”和“曲折”还包括哪些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真理标准讨论”的背景原因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作出了怎样的历史性抉择?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所取得伟大胜利的基本经验。
2022-02-18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中考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7 . 2017年,在历经炒股、炒房各种浪潮后,“回归实业”成为了中国舆论关注的热点。从全球角度看,重提制造业、回归实业发展也成为了世界各国政府的热点议题。立足于中国,从近代出发,共同见证实业的昨天与今天。

材料一   李鸿章自称大清“裱糊匠”,他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材料二   1894年之际,洋务军事工业雇用工人约10800人;洋务民用工业雇用个人约8000人;洋务矿业雇用工人约20000人,总计约为39000人……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河北的唐山,河南的焦作,湖北的大冶,江西的萍乡,台湾的基隆等地,正是洋务派在那里采新法开矿,才发展为近代城市。

材料三   1978年时广东没有一家拥有现代化生产线的工厂。30年后来广东南部的人,却可以看到摩天大楼,世界级饭店和高速公路。到1992年邓小平退休时,估计有一亿人次涌入广东的沿海地区。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材料四   201510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时建议推进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对接,其核心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为制造业发展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除了“智造”企业在对接,中德两国的“工业城市”也在对接。20164月,佛山联合10个中国城市和7个德国城市共同组建“中德工业城市联盟”,以促进联盟成员之间互补发展、创新融合为目标。2017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珠三角九市二区携手迈入全新时代。

材料五   20174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主要是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李鸿章一辈子“勉强涂饰”、“裱糊”大清的目的是什么?客观上说,他的“裱糊”活动并非完全“虚有其表”,这是为什么?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后广东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催生中国企业2001年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什么?
(3)依据材料四和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家推行的两项重大举措核心精神是什么?主要目的是什么?
(4)作为湘潭市民,请你为湘潭后续发展提出2点建议。
2022-05-25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湖南省湘潭县石鼓镇歇马中学初中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合,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

图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图B     孙中山

材料二:1979年,在中国最贫困的一些省份,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随后在其他省份推广开来…80年代初,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甘蔗、肉类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产量高速增长,中国农业生产的增长率年均高于9%。农村地区的人均收入也能翻上一番。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史》等



图C《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指出材料一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影响。有人说孙中山领导的这次革命有不彻底性,依据文字材料,试分析其原因。
(2)依据图C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思想背景。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过程的特点。并分析这一制度的推行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两种截然不同结果的原因。
2022-07-2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名师导向模拟卷(一)历史试题
9 . 商业广告不仅传播产品信息,还形成了一定的符号意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上海等地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众多报纸杂志创刊,近代中国最早的新型广告随之从西方移植而来。1861年《上海新报》在创刊号上宣称办报宗旨在于“观此新报,即可知某行现有某货,定于某日出售”。在广告的帮助下,多数洋货还被视为时尚物品和中高档用品,在城里人和乡镇中上流社会流行开来。

——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广告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等

材料二   1931104日,《申报》以头版整版登载了“金耳”补品大王广告,“国产金耳用于酒席,名牌金耳席,超胜日本鱼翅”。同年底,三友衣料在广告宣传时,严厉地指明国人在国难之际仍购买日货的行为等于自取其侮,必然会遭到世人鄙弃。

——摘编自高娟《战时商业广告中的抗战动员——以<申报>为例(1931-1937)》等

材料三   1979年,商业广告在中国发展低迷的状况得到改观。1979125日上海电视台成立广告业务科,三天后,上海电视台播放了我国大陆第一条电视广告——参桂补酒。197941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人民日报》开始刊登广告。到这一年年底,中央电视台已经在播放外国商品广告了。

——摘编自黄升民《广告的消失与复活——中国广告市场动态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广告在中国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对晚清“洋货”,1931年广告中“日货”形象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我国商业广告在1979年“复活”的历史事件,分析广告“复活”所带来的时代意义。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五四爱国运动高潮洗礼的中国人民深深感到这些斗争(指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与中国的反帝反军阀斗争是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迅速引起了中国多数先进知识分子的进一步重视。与“五四”前只有李大钊等极少数人传播马克思主义不同,在“五四”后,迅速形成了一个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李大钊、陈望道等人开始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初步运用它探索中国社会根本改造的方向和道路。

——摘编自张德旺《新编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摘编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的报告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的报告


(1)指出材料一图中杂志的创办者。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国内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图A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原因。根据图B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邓小平理论的意义。指出图C会议上确立的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