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7 道试题
1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1953年2月,中共中央正式通过《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很快发展起来。


(1)据材料一,指出中共中央确定发展农业互助合作的背景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互助合作完成后,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出1957-1960年、1966-1971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下滑。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别下滑的原因。

材料三: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僵化模式: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打破经济体制上的“僵化模式”,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决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材料四:北冰洋食品公司的前身是1936年的北平制冰厂。1956年与8家私营汽水厂、43家小食品厂合并,成立了有冷食、饮料的国有企业,更名为地方国营北京市食品厂。1985年,该厂重新改制,成立了北冰洋食品公司,并同外商合作分别成立了4家合资公司。1985至1988年是企业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北冰洋公司年产值超过了1亿元,利润达到1300多万元,主要生产饮料、罐头、冷食。其中“长城”牌罐头分别销往香港、东南亚、中东、日本和东欧近30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达1000万美元。

——摘编自张景云《北京老字号“北冰洋”如何重新唤起消费者的热情》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出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北冰洋”品牌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023-08-1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洵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几经变迁,孕育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企业家,他们创造的辉煌和他们身上凝聚的企业家精神成为推动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现代社会过渡的重要力量。
材料一:唐廷枢是著名的民族实业家和慈善家,中国近代工业先行者,1873年应李鸿章之召,入上海轮船招商局任总办。他一生创办工商企业40多家,涉及轮船运输、煤矿、铁路、保险、水泥、教育以及慈善等诸多领域,创造了多个中国近代工业第一。1884年,唐延枢在为《瀛海采问》一书所作的序中写道:“事事以利我国家、利我商民为务。”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1896年春天,张謇与他人筹划创办大生纱厂,于1899年5月正式开始纺纱,当年便有赢利,1900年纯利就有5万两。张謇在为大生拟定的《厂约》中便首先说明办厂的目的是“为通州民生计,亦为中国利源计”。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文化和公益事业,创立了学校、图书馆、博物苑、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机构。

——摘编自张莹《张謇和近代实业救国》

材料三:著名实业家,曾留学日本,1912年回国。当时,中国化工原料完全依赖进口,碱市场被英国垄断,许多工业纷纷倒闭。对此,范旭东在1917年创办了我国第一家制碱厂——永利制碱厂,聘大学毕业生担任车间技术员。工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厂内建有职工宿舍、医院等。他坚持工厂的问题由职工来解决,职工的问题由工厂来解决的民主原则。1922年成立了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此外,派人到美国进行技术考察和学习,并借此引入人才。抗日战争爆发后,坚决不同日本人合作,永利厂被轰炸,他和许多技术人员转赴四川,设“新塘沽”碱厂,支持国家抗战。

——摘编自《范旭东传》

材料四:荣毅仁,是荣氏企业的第二代接班人。新中国成立后,荣毅仁率先接受公私合营,1957年被陈毅副总理誉为“红色资本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为了探索国际经济合作之道,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他于1979年10月成立了一个直属国务院的投资机构——中信公司,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广泛开展中外经济技术合作,引进资金和技术,在国内兴办实业,并在海外择机投资,发行债券,将中信公司建成为一个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1986年6月,邓小平同志在接见荣氏亲属回国观光团时说,“你们荣家对发展民族工业做了贡献,是有功的,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摘编自《荣毅仁:中国民族企业家的典范》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唐廷枢创办近代民族企业的背景?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创办实业的背景?他创办实业的目的是什么?同时期还有两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主张用不同方式在政治领域进行变革,请写出名字。
(3)根据材料三分析范旭东创办实业的原因有哪些?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荣毅仁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他们身上凝聚了哪些精神品质?
2023-05-06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教育共同体亚迪学校等七校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3 . 自古以来,广州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新中国成立后举办的广交会在对外开放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夕,广州是对外通商的唯一口岸。五口通商以后的最初几年,广州仍然是对外贸易的最大中心。……进入50年代以后,贸易重心之由广州北移上海,就更加引人注目了。曾经被西方商人幻想为“永远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的广州,在五口通商之后不到10年的光阴,便已趋于衰落。

——摘编自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广州贸易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操纵联合国对中国实行贸易禁运,但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急需进口多种物资,为了打破封锁,换取国家建设急需的外汇,1957年4月25日,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在广州开幕。展会设工业品、纺织品、食品、手工艺品、土特产品5个展馆,包括自行研制的解放牌载重汽车、日用轻工业品、农副土特产品等。

——摘编自王际娣《首届广交会拉近与世界的距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新中国举办首届广交会的背景。分析广交会选址广州的原因。

材料三   1970—2006年广交会成交额

年份成交额(百万美元)全年成交额
(百万美元)
春交会秋交会
1970403509912
1975124714202667
1980189825114408
1985257331035676
19905655569511349
199510791862119412
2000136521495028602
2001157741336729141
2002168501847035320
200344202049024910
2004245102720051710
2005292302943058660
2006322203406066280

——何元贵《广交会:地位、存在问题及改革方向》


(3)根据材料三,总结1970年后广交会成交额的总体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2023-05-30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4 . 中国共产党领导体育事业经历了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进程,体育事业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身前行与发展的重要使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陕甘宁边区组织的大小历次运动会上,多少都有军事项目的比赛和表演。1937年“八一”运动会上,体育竞技中增加爬障碍、竞走、掷手榴弹、连队对抗等军事项目。“九一”扩大运动会、“九一八”运动会、延安“四四”运动会等都有军事体育项目的比赛。

——摘编自邵勃杨《陕甘宁边区体育事业发展研究》

材料二   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增强国防力量,巩固国防。还必须使广大工农群众,能更好地劳动,发展生产,保证国家经济的不断增长。这就需要人民有健康的身体,坚强的体魄和社会主义的优良品质。而体育运动正是促进人民健康,增强人民体质和充分发挥人体劳动能力的一种积极的科学方法。

——摘编自贺龙1954年在中央体委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组别时间体育口号
示例组20世纪七十年代“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1组20世纪八十年代“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学习女排,振兴中华”
2组20世纪九十年代“全民健身,重在参与”“生活奔小康,花钱买健康”
3组21世纪以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一起向未来”

——摘编自王永安《新中国体育口号时代特征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陕甘宁边区组织的运动会中有军事项目比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贺龙发表体育讲话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1、2、3组体育口号中任选一组,结合口号提出的背景分析其影响。
范例:

我选择的是示例组。

影响:20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外交事业取得突破发展,体育口号向世界传递了和平共处、友好交往的外交理念,体育事业为新中国发展对外关系作出了贡献。

2023-04-28更新 | 404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5 . 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是呈现历史过程的最好载体,黄老师以“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学会多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   【歌曲浓缩历史】

歌曲作为艺术作品,能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时代背景。

选项创作年份歌曲名歌词节选
A1950年《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凤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B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国)野心狼!
C1963年《我们走在大路上》中华儿女,奋发图强。勤恳建设锦绣河山,誓把祖国变成天堂。向前进!向前进!
D1981年《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E1994年《春天的故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1)若以“抗美援朝”为研究背景,可以选择歌曲_______;若以“改革开放”为研究背景,可以选择歌曲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2)《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王莘在路过天安门时,看着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随风飘扬,鲜花如海的热闹景象,心潮澎湃,在返程的火车上一气呵成完成创作。《歌唱祖国》正式发表后从此响彻大江南北,走进了更多的学校、工厂、码头,所到之处,大家的反响都特别热烈由此可以看出,歌曲具有怎样的证史价值?

任务二   【照片定格历史】

202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4周年华诞。在这70多年的发展进程里,许多的历史瞬间被照片留住。以下照片是新中国70多年来的部分掠影。



   
(3)这四张历史照片,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的历程,请参照示例,至少从两个视角加以举例说明。
示例:视角:经济:例:首个农民丰收节,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
(4)照片所体现的历史也未必是完全真实的。比如照片B是伪造场景后拍摄的。结合所学,指出其中的历史原因。

任务三   【报纸诉说历史】

报纸的头条为报纸之魂,体现着时代的变迁。《人民日报》作为党的机关报是了解共和国历史的一个窗口。



   
(5)若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为主题进行研究,你会选择上述哪两则材科?
(6)材料B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对邓小平提出的哪一构想的实践,若要进一步研究材料B所反映的史事,除了新闻报纸外,你还可以补充哪些原始史料?
(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对应题号后填“正确”;不正确,请对应题号后填“错误”。
A《我们走在大路上》,唱出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
B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两岸立即举行了“三通”启动仪式。(       )
2023-07-2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北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农业发展见证了社会的发展进程。

材料一:

   
(1)指出材料一中“这一政策”的名称。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该政策实施的意义。

材料二: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部分)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在资源极度稀缺的背景下推动了农机化的发展。1959年,在以农机化为核心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下,推进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农机化运动的浪潮。

——摘编自方师乐、黄祖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阶段性演变与发展趋势》


(2)依据材料二,说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人民日报》曾刊登过一篇题为《象南海县那样把农村搞活变富》的社论,其中写道“只要象南海县那样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掘人的潜力、地的潜力,发挥集体和社员的积极性,每个地方都可以在现有水平上有较快的发展。南海县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状况可用一个‘活’字来概括。无论是社员、干部,务农还是务工,搞养殖还是搞种植,各条战线协同一致...无论是国营企业、集体经济还是社员家庭副业,到处充满生机....放开了农民的手脚,农村经济很快由死变活,生财之道越多,农民生活越富。”



(3)依据材料三判断,这一报道应该发生在。(写序号)并说明判断理由。
①20世纪50年代末,中共八大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②20世纪80年代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023-07-1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人们的手脚,使中国与西方国家原本缩小了的差距越拉越大。经过十年“文革”,也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据材料一,简要说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中国大事记
1986年制定《863计划纲要》
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1999年成功发射神舟一号无人飞船
2002年研制出超级计算机
2003年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2010年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3)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给你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2023-07-08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宏伟蓝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建设热情。1949年我国钢产量仅15万吨。1953年12月鞍山钢铁公司三大重点工程开工,这是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重大事件。至1957,全国钢产量已上升到535万吨,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了一万多个工业项目,第一个五年计划大幅度超额完成。

——摘编自齐鹏飞、杨凤城《当代中国编年史》等


(1)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

材料二       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以有两种政策,一种是没收,另一种是……。民族资产阶级是我们的朋友,解放前同我们一起反帝反蒋,解放以后仍然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反对帝国主义,赞成土改、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由于这个历史关系,对他们实行这一政策,是合乎情理的……如果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统统没收过来,不光管不过来,还会引起资本家的抵制或破坏,势必造成停业或减产。

——彭真《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的“另一种”政策是什么?据材料二,概括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材料三       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宣传画


(3)据材料三,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出现了什么问题?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图一、图二之间的内在联系。图二会议在政治方面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
9 .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改革创造新制度、新文化和新思想,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探究古今中外的重大历史改革。

【改革设计篇】改革取决于社会群众,也取决于改革者的智慧与勇气。

材料一:孝文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商鞅力排阻挠进行社会改革的目的。根据材料一指出孝文帝“改革之心”的坚定原因。

【改革意义篇】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材料二:

著名改革背景主要措施
面临农奴制危机,国内革命运动爆发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民通过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村社管理。
日本明治维新面临封建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政治上:“②”,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设备,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等;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建立警察制度;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二表格中①、②的填写。材料二中两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改革实践篇】改革没有固定模式,走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材料三: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

材料四:



(3)根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材料四是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在某次重大会议上作的重要讲话,写出该领导人名字及会议的名称,之后该领导人南方谈话后我国建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通过这次探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022-07-2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山东省威海乳山市中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10 . 新中国自筹备至成立以来,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指引中国不断前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筹建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以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为目标,把一党领导与多党合作、一党执政与多党协商结合起来,首创人民政协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导入外来党治模式,吸取国民党党治模式变异的经验教训,并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之后所进行的政治创新。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原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哪些准备?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2)以上宪法通过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本次会议上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是第一个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材料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3)中共八大提出的任务是什么?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表现及70年代取得的科技成就。

材料四: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4)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国内背景?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联系所学知识,说明这两次会议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各有什么指导作用?
2022-09-22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