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7 道试题
1 .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围绕“中共道路探索”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同年7月,汪精卫在武江开“分共会议”。他们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

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中共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确定了“一五”计划的目标,并且不断选派大批优秀干部到工业路线上去,培养成为领导骨干。20世纪50年代的激情岁月给当时定居北京的波兰裔作家爱泼斯坦夫妇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我们被一种同样的精神感召,这是一种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行动。没有真心实意地参加过这种集体劳作的人,是很难体会这种感情的。”

——摘自任学安、周艳著《复兴之路》

材料三

1998年,上海造币厂发行了一枚纪念章(上图),以纪念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的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该次会议的召开意味着全面拨乱反正的开始,是伟大转折的开始, 自此社会主义建设迈入快速发展时期。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由此确立。

材料四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与图A之间的内在联系。回答图A所示历史事件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历史地位?指出从图A到图B说明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2)“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的是“一五”计划哪项成就?根据材料二,指出“一五”计划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概括“一五”计划取得胜利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根据材料三,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4)指出材料四所述中国道路是什么?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道路探索的认识。
2024-04-21更新 | 8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允许多种经济并存;运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

材料二   为了维护自由经济,不得不改变自由经济;为了维护民主制度,不得不调整民主制度……

材料三   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苏俄党内有人对列宁进行批评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背景是什么?美国大垄断财团批判罗斯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回答,判断中国改革开放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标准是什么?
(4)以上改革的成功,给我们什么启示?
2024-02-0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逐步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为了迎接建国70周年大庆,某校九年级学生围绕“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进行了一系列探究。

材料一   A.194927日,在蒋介石10次登上《时代》封面之后,毛泽东第一次登上具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封面(见下图)。一个星期前,平津战役刚刚结束,古都北平和平解放。这篇报道的背景是,美国人眼中的亚洲英雄蒋介石眼看失去了中国,而几个月之后,毛泽东将站在天安门的城楼上,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B.198616日,美国《时代》周刊以中国经济改革领导人邓小平为封面人物。《时代》周刊的高级编辑们表示,邓小平当选年度风云人物是基于如下原因:他在中国推行的新的经济政策,使世界上1/4人口的生活得到改善;世界局势将因此而更加稳定;中国经济政策的彻底改变,如果确实有效,将意味着对苏联模式的共产主义提出了另一个选择;这个改变将会给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带来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   1949101日开国大典时,接受检阅的炮兵部队使用的还主要是从国民党军队缴获的炮,以及一些土炮,只能打击地面目标。200910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国庆阅兵中,接受检阅的导弹方队,已经是包括地地常规导弹、地地中远程导弹、地空导弹、岸舰导弹、舰对空导弹、反舰导弹、洲际导弹、巡航导弹等多种导弹在内的装备方队了。……20177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在内蒙古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举行的阅兵式上,陆上作战、信息作战、特种作战、防空反导、海上作战、空中作战、综合保障、反恐维稳、战略打击9个作战群按作战编组接受检阅。

——摘自部编入教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A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毛泽东此时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国际国内背景是什么?
(2)材料一B中“他在中国推行的新的经济政策”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这种新的经济政策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至少写出3个不同的角度)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所描述的建国近70年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要求答出两个不同角度)
2023-09-11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河北省任丘市第八中学中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4 . 读懂广州的“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阶段广州市民饮食生活的主要表现
第一阶段
1949-1978年)
广州市民的饮食结构依旧以水稻为主食,瓜蔬为辅,肉类属奢侈品,半月不沾荤是常态。
第二阶段
1979-1992年)
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放开“鱼价”、“菜价”和“粮价”。这一时期广州市民的动物蛋白摄入量有明显增长。虽然成功跨越了裹腹线,但“吃饱”仍旧是广州市民在饮食上的主要目的。
第三阶段
1993-至今)
广州地区2000年人均饮食服务消费金额为1419.88元,2017年该数据攀升为4190.96元。广州地区的饮食消费平均值是全国同期消费平均值的7倍,每个节日都是美食节,强大的饮食消费背后,是深厚的饮食消费文化。

——整理自赵小敏《1949年以来广州市民饮食生活方式流变研究》

材料二

在广州博物馆和中国大酒店的联袂合作下,“消失的……”项目在2020年底开始萌芽,逐渐稳步发展,形成了名菜、月饼、点心、饮料等多个子系列,形成丰富多样的“博物馆里吃文物”文创体验活动,以及由此衍生的文化旅游融合大背景下,对全新的文创开发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中国大酒店“消失的名菜”团队复刻菜品

——整理自广州博物馆著《消失的名菜》

(1)根据材料一、概括广州市民饮食生活方式的两次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两次变化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请你为广州文化旅游项目“消失的名菜”提供一份方案,包括研发依据、制作途径、推广活动。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citizen”一词最早被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在1864年出版的译作《万国公报》中翻译为“人民”;“As to wrongs or injuries done to the government or citizens of another state(他国被害,并他国人民受辱)”之后,又出现了多个表达“citizen”含义的汉语词汇,其中以“国民”“公民”较为常见。20世纪初,“公民”的内涵发生了变化……“citizen”的引入及其不断翻新,对于近代中国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对于厘清人民、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起了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

——据万齐洲《“公民”观念的输入及其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指出“citizen”一词传入中国的背景,并分析传入中国的客观影响。

材料二   随着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经济地位的相应提高,反映传统文化的借词尤其是饮食类、体育类借词发展迅速。英语中汉语饮食类借词是随着中华美食日益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热爱而增多的,如Jiaozi(饺子),wonton(馄饨),mooncake(月饼),springroll(春卷),chowmian(炒面)等。

——摘编自张妍丽《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之文化透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英语中汉语借词发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有何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以来我国语言文化发展的认识。
2023-08-0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三海学地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观察下面图片,分析城乡变化原因(     )。
         
70年代的深圳                              现在的深圳                    70年代的农村                                 现在的美丽乡村
A.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B.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挥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C.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
D.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2023-10-2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7 .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农业生产水平大大低于1936年的水平,全国农业生产降了25%,其中粮食下降了22.1%。美国政府称,由于中国人口太多,没有政府能有效地解决人们吃饭的基本生活问题。但到1952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比1949年增加了44.8%。

——摘编自胡鞍钢《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1949-2012年)》等

材料二   1978―1989年,中国粮食进口大幅度上升,年平均粮食进口量达到1262.1万吨。与此同时,1979年我国以低于市场价格向农民征收的粮食数量则从755亿斤降到.700亿斤,1982年更是进一步降至606.4亿斤。这得到了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的极大欢迎。从1980年开始,国家还用进口的粮食在棉、糖产区实行换购、奖购农民自种的棉花、糖料,鼓励农民多种棉花、糖料,从而推动了有关产业的发展。

——摘编自叶明勇《新时期农村经济改革成功的原因再探》

材料三   2008年5月1日,美国《生物能源文摘》公布的研究报告称,中国目前公布的年人均消费肉类是53公斤,比美国少4.5成,如果中国人吃肉与美国人一样多,全球额外需要2.77亿吨饲料粮,因此“世界粮价飙涨是由中国人大量进口粮食造成的”,全球粮食危机是由于中国人开始吃肉造成的。

——朱华雄、瞿商《粮食安全:中国的还是全球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采取的解决“人们吃饭的基本生活问题”的重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大量进口粮食的政策背景,并分析大量进口粮食带来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批驳美国《生物能源文摘》指责中国的报告。
2023-07-0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几经变迁,孕育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企业家,他们创造的辉煌和他们身上凝聚的企业家精神成为推动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现代社会过渡的重要力量。
材料一:唐廷枢是著名的民族实业家和慈善家,中国近代工业先行者,1873年应李鸿章之召,入上海轮船招商局任总办。他一生创办工商企业40多家,涉及轮船运输、煤矿、铁路、保险、水泥、教育以及慈善等诸多领域,创造了多个中国近代工业第一。1884年,唐延枢在为《瀛海采问》一书所作的序中写道:“事事以利我国家、利我商民为务。”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1896年春天,张謇与他人筹划创办大生纱厂,于1899年5月正式开始纺纱,当年便有赢利,1900年纯利就有5万两。张謇在为大生拟定的《厂约》中便首先说明办厂的目的是“为通州民生计,亦为中国利源计”。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文化和公益事业,创立了学校、图书馆、博物苑、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机构。

——摘编自张莹《张謇和近代实业救国》

材料三:著名实业家,曾留学日本,1912年回国。当时,中国化工原料完全依赖进口,碱市场被英国垄断,许多工业纷纷倒闭。对此,范旭东在1917年创办了我国第一家制碱厂——永利制碱厂,聘大学毕业生担任车间技术员。工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厂内建有职工宿舍、医院等。他坚持工厂的问题由职工来解决,职工的问题由工厂来解决的民主原则。1922年成立了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此外,派人到美国进行技术考察和学习,并借此引入人才。抗日战争爆发后,坚决不同日本人合作,永利厂被轰炸,他和许多技术人员转赴四川,设“新塘沽”碱厂,支持国家抗战。

——摘编自《范旭东传》

材料四:荣毅仁,是荣氏企业的第二代接班人。新中国成立后,荣毅仁率先接受公私合营,1957年被陈毅副总理誉为“红色资本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为了探索国际经济合作之道,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他于1979年10月成立了一个直属国务院的投资机构——中信公司,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广泛开展中外经济技术合作,引进资金和技术,在国内兴办实业,并在海外择机投资,发行债券,将中信公司建成为一个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1986年6月,邓小平同志在接见荣氏亲属回国观光团时说,“你们荣家对发展民族工业做了贡献,是有功的,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摘编自《荣毅仁:中国民族企业家的典范》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唐廷枢创办近代民族企业的背景?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创办实业的背景?他创办实业的目的是什么?同时期还有两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主张用不同方式在政治领域进行变革,请写出名字。
(3)根据材料三分析范旭东创办实业的原因有哪些?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荣毅仁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他们身上凝聚了哪些精神品质?
2023-05-06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教育共同体亚迪学校等七校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9 . 中国共产党领导体育事业经历了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进程,体育事业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身前行与发展的重要使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陕甘宁边区组织的大小历次运动会上,多少都有军事项目的比赛和表演。1937年“八一”运动会上,体育竞技中增加爬障碍、竞走、掷手榴弹、连队对抗等军事项目。“九一”扩大运动会、“九一八”运动会、延安“四四”运动会等都有军事体育项目的比赛。

——摘编自邵勃杨《陕甘宁边区体育事业发展研究》

材料二   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增强国防力量,巩固国防。还必须使广大工农群众,能更好地劳动,发展生产,保证国家经济的不断增长。这就需要人民有健康的身体,坚强的体魄和社会主义的优良品质。而体育运动正是促进人民健康,增强人民体质和充分发挥人体劳动能力的一种积极的科学方法。

——摘编自贺龙1954年在中央体委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组别时间体育口号
示例组20世纪七十年代“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1组20世纪八十年代“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学习女排,振兴中华”
2组20世纪九十年代“全民健身,重在参与”“生活奔小康,花钱买健康”
3组21世纪以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一起向未来”

——摘编自王永安《新中国体育口号时代特征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陕甘宁边区组织的运动会中有军事项目比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贺龙发表体育讲话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1、2、3组体育口号中任选一组,结合口号提出的背景分析其影响。
范例:

我选择的是示例组。

影响:20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外交事业取得突破发展,体育口号向世界传递了和平共处、友好交往的外交理念,体育事业为新中国发展对外关系作出了贡献。

2023-04-28更新 | 404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10 .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楷模和偶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志愿军抗击美国侵略者的英勇斗争,获得全国人民的高度崇敬,祖国人民把志愿军战士誉为“最可爱的人”。1951年3月,向全国农村发出爱国丰产竞赛挑战书,号召努力多产粮棉来支援前线。到9月底(行政区)的1.2万多个互助组、2700多个农业劳模应战。

——摘编自郑谦、庞松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史》

材料二:见如图。


   

材料三:哥德巴赫猜想这个枯燥的数学术语,随着陈景润的故事成为青年人精神的巅峰,它激发了全国人民尤其是年轻人对于科学的无比热情。中国女排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又一偶像群体。中国人通过女排精神,还有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当然,另一类偶像也在这一时期悄然来到

——摘编自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志愿军获得高度崇敬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国丰产竞赛”产生的背景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的优秀品质?请挑选其中一位人物,设计一份简短的颁奖词。要求:饱含情感,体现人物精神内核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偶像崇拜现象出现的背景。概括指出这一时期偶像崇拜的特点。
2023-07-20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