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636 道试题
2 . 化合物H是一种抗艾滋病药物,某课题组设计的合成路线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机物A的名称___________
(2)过程A→B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写出在一定条件下,B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化合物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E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3种
b.合成H过程中涉及的反应类型均为取代反应
c.F与足量H2加成后,产物分子中含有4个手性碳原子
d.化合物G可以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易溶于水
(6)化合物N()是另一种合成路线的中间体,化合物N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_种,写出其中一种结构简式___________
①含有苯环;②H-NMR谱显示有6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③能发生水解反应,产物之一是甘氨酸。
2024-04-04更新 | 507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三模考试化学试卷
3 . 由Li、Al、Si构成的某三元化合物固态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晶体中Li、Al、Si三种微粒的比例为1:1:1
B.图中所指Si原子的坐标为()
C.晶体中与每个Al紧邻的Li为6个,与每个Si紧邻的Si为12个
D.晶体中Al和Li构成CsCl型晶体结构,晶体中Al和Si构成金刚石型晶体结构
2024-04-04更新 | 393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三模考试化学试卷

4 .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科研人员提出了雾霾微颗粒中硫酸盐(含SO、HSO)生成的三个阶段的转化机理,其主要过程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SO和NO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分别是:sp3、sp2
B.整个过程中有H2O参加反应,而且包含了硫氧键的断裂与形成
C.1molSO在第Ⅱ、Ⅲ两个阶段共失去电子数目为NA
D.硫酸盐转化过程中发生的总反应方程式为:SO+2NO2+H2O=HSO+NO+HNO2
2024-04-04更新 | 423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三模考试化学试卷
5 . A、B、C、D、E是五种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已知:A的一种同位素可以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基态C原子含3对成对电子;D在同周期金属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基态E原子的3p轨道中含有自旋方向不同且数目之比为3:1的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B<C<D<E
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A<B<C<E
C.D的单质可以在A和C形成的某种化合物中燃烧
D.Xe(氙)是目前最易形成化合物的稀有气体,XeC3为非极性分子
2024-04-04更新 | 1269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三模考试化学试卷
6 .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28gC5H10的烃分子中含有C-C σ键的数目一定为1.6NA
B.在标准状况下,22.4L由SO2和SO3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硫原子的数目为NA
C.有2.00L0.5mol·L−1的稀硫酸和足量金属钠反应,消耗钠原子的数目为2NA
D.在2CuH+2HCl==Cu+CuCl2+2H2↑反应中,每生成4.48L(标准状况)H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3NA
2024-04-04更新 | 812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三模考试化学试卷
7 . 某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溶质的结构如图所示,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一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
B.含X、Y元素的盐溶液可能呈碱性
C.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合物是强酸
D.Y和Z分别形成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Y>Z

8 . 一种电解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时从右室移向左室。通过电解获得的电解液可实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左室电解获得的电解液可用于实现“转化Ⅰ”
B.右室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C.“转化Ⅱ”发生的反应为
D.“转化Ⅰ”生成1 mol,理论上电路中通过:3 mol
2024-03-31更新 | 638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训练化学试题
9 . 常温下,向0.02mol·L-1 FeCl3溶液(用少量盐酸酸化)中匀速逐滴加入0.1mol·L-1 NaOH溶液,得到pH-t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25℃时,Fe(OH)3的Ksp=2.8×10-39

A.已知a点为滴定起始点,pH=1.73是因为FeCl3溶于水发生了水解反应
B.由a点到b点的过程中,滴加的NaOH溶液与FeCl3发生反应
C.该条件下,Fe3+的沉淀pH范围约为2.25~2.82
D.d点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约为10-2.16mol·L-1
2024-03-26更新 | 66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训练化学试题
10 . 1922年范斯莱克(Vanslyke)提出用缓冲容量β来描述缓冲溶液缓冲能力大小,β越大,缓冲能力越大。下图是常温下,CH3COOH和CH3COONa组成缓冲溶液的β-pH关系图,其中A、B两条曲线分别对应。已知常温下,Ka(CH3COOH)=10-4.7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pH=4.76的上述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水的电离程度会增大
B.A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溶液中均存在
C.B曲线代表的溶液缓冲能力最大时,溶液中c(Na+)>c(CH3COOH)
D.pH=4时,A、B曲线所代表的溶液中相等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