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认识化学科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961 道试题
1 . 锌电解阳极泥(主要成分为,还有少量锰铅氧化物)是冶锌过程中产生的废渣,一种回收锌电解阳极泥中金属元素锰、铅和银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①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②在较高温度及酸性催化条件下,葡萄糖能发生如图反应:

③已知:
(1)已知价,价和价,该氧化物中价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2)“还原酸浸”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该过程中实际葡萄糖加入量远大于理论需要量,其原因是_______
(3)整个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填名称)。获得晶体的一系列操作是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其中“洗涤”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
(4)书写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通过计算说明时,可用溶液将“滤渣1”中的完全转化为的原因_______
(5)通过氢电极增压法可制得单质锌,装置如图1所示。电解池工作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6)太阳能电池能够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取之不尽川之不竭的清洁能源。以有机金属卤化物作为敏化剂的太阳能电池,能量转换效率已经超过其他类型太阳能电池。
之间、之间的离子键成分的百分数大小比较及解释_______
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代表。当位于晶胞的体心时,于晶胞的_______位置(填“顶点”“面心”“棱心”或“晶胞内”)。

2 . 探究配制不同金属离子—氨配体溶液的差异性,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
实验序号操作现象
实验i:[Cu(NH3)4]2+的配制实验i-a在试管内混合CuSO4溶液和NaOH溶液,再加入过量的2mol/LNH3·H2O产生蓝色沉淀,加入NH3·H2O后沉淀少部分溶解,溶液变浑浊,静置后上层为深蓝色溶液。
实验i-b在试管内混合CuSO4溶液和NaOH溶液,再加入过量的6mol/LNH3·H2O产生蓝色沉淀,加入NH3·H2O后沉淀大部分溶解,溶液变浑浊,静置后上层为深蓝色溶液。
实验i-c在试管内混合CuSO4溶液和NH3·H2O溶液,再加入过量的2mol/LNH3·H2O产生蓝色沉淀,加入NH3·H2O后沉淀完全溶解,得到澄清的深蓝色溶液。
实验ii:[Co(NH3)6]2+的配制实验ii-a在试管内混合CoCl2溶液和过量6mol/LNH3·H2O得到浅青色沉淀,沉淀未见明显溶解。
实验ii-b在试管内混合CoCl2溶液和过量14mol/LNH3·H2O得到浅青色沉淀,沉淀未见明显溶解。
资料:①Co(OH)2为浅青色沉淀
②[Co(NH3)6]2+溶液为红色,在活性炭催化下转化为橙黄色的[Co(NH3)6]3+溶液
(1)实验i-a中生成蓝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研究认为实验i-a中蓝色沉淀中还有Cu2(OH)2SO4成分,其可以溶于稀酸。检验蓝色沉淀中不止含Cu(OH)2的实验操作为:将蓝色沉淀过滤,充分洗涤后,___________。(填后续操作和现象)
(3)对比实验i-a和实验i-c中再加入过量氨水前的现象,推测NH4+对[Cu(NH3)4]2+生成有一定促进作用。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在1、2试管内分别完成对实验i-a的重复,再分别加入不同试剂。实验现象证实了预测,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c=___________

(4)从平衡移动角度,结合化学用语,解释NH4+对[Cu(NH3)4]2+生成有一定促进作用的原因___________
(5)针对实验ii未能成功配制[Co(NH3)6]2+溶液,结合以上分析,提出改进方案:
①在实验ii-a的基础上继续加入___________,即可成功配制。
②验证配制成功的操作及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九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3 . 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合成量子点有突出贡献的科研工作者。碲化镉(CdTe)量子点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常用作太阳能薄膜电池材料。我国科研人员设计以电解精炼铜获得的富碲渣(含铜、碲、银等)为原料合成碲化镉量子点的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碲的原子序数为52,基态碲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
(2)“硫酸酸浸时,取含单质的富碲渣,为将全部溶出转化为,需加质量分数为(密度:)______(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但实际操作中,用量远高于该计算值,原因之一是同时也被浸出,请写出被浸出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化学中用标准电极电势(氧化态/还原态)反映微粒间得失电子能力的强弱,一般这个数值越大,氧化态转化为还原态越容易。已知硫酸酸浸液中部分微粒的标准还原电极电势为,则SO2“还原”酸浸液时,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在研究“还原”步骤实验条件时,发现Te、Cu单位时间内沉淀率随NaCl溶液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该步骤应选择的NaCl溶液适宜浓度为______

(5)CdTe的晶胞属立方晶系,晶胞如图所示,若CdTe的摩尔质量为,该晶体的密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为,则最近的两个Te原子的距离______。(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6)量子点不同于其他的半导体材料,在微观尺寸发生变化时,可以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下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属于化学变化 B.由光化学反应产生 C.由电子跃迁形成
7日内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化学试卷
4 . 某小组同学探究三种价态()硫元素间的相互转化。可以选用的试剂有:①水溶液、②浓硫酸、③稀硫酸、④溶液、⑤溶液、⑥氯水(浅黄绿色)、⑦铜片、⑧稀盐酸、⑨溶液。
实验序号预期的价态转化选择的试剂(填入试剂编号)实验现象
1④⑥
2
3①⑤出现浑浊
4④⑤无明显现象
5
(1)补全实验表格ⅰ:______、ⅱ:_____、ⅲ:_______
(2)实验5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验证实验1中的转化,甲同学设计实验a: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先加过量稀盐酸,再加足量溶液,观察现象。
①实验a的目的是通过检验________,证明转化得以实现。
②加稀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
乙同学认为还需要补充实验b:取等量的溶液,向其中先加过量稀盐酸,再加足量溶液,观察现象。
③补充实验b的原因是______
④综合实验a和b,实验1中转化得以实现的证据是_______
(4)分析实验3和实验4现象不同的可能原因________
(5)上述实验中能体现氧化性的是_______(填实验序号)。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5 . 钯(Pd)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在新型合金、有机催化剂方面应用广泛。以废钯催化剂(简称钯碳,含有5%~6%钯、93%~94%积碳、1%~2%铁等)为原料回收钯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焙烧”时Pd转化为难溶于水和酸的PdO。
(1)“焙烧”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在实验室进行“焙烧”时,下列仪器中需要用到的是_______(填仪器名称)。

(2)“浸取”时先加入甲酸将PdO还原为Pd;再加入盐酸、,有(二元强酸)生成,写出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常温下“除铁”时,铁元素恰好沉淀完全时的pH为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已知:常温下,,该条件下认为溶液中时沉淀完全,lg2=0.3}。
(4)滤渣需要洗涤,并将洗涤液和滤液合并,其目的是_______
(5)“沉钯”时转化为难溶于冷水的,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6)“还原”过程中还有其他副产物生成,该副产物可循环至_______工序利用。
6 . 用废铁屑(含少量杂质FeS)为原料制备摩尔盐。实验装置如下(加热装置已略去):

已知:
(1)A装置中的反应控制在50~60℃间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三颈烧瓶中液体试剂添加顺序为_______。(选填序号)
a.先滴加氨水,然后滴加稀硫酸,再水浴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
b.先滴加稀硫酸,然后水浴加热,再滴加氨水,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
c.先滴加稀硫酸,然后水浴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再滴加氨水
(2)反应一段时间后,C瓶中酸性溶液颜色变浅,底部有淡黄色固体生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A中反应完成后过滤采用如下图b装置,相对于图a装置而言其优点有_______(写两点)。

(4)实验室利用溶液测定制得的中的n值。请补充完整实验方案:准确称取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溶解后配成250.00mL溶液。使用移液管准确移取25.00mL于锥形瓶中,_______。[已知:二苯胺磺酸钠指示液在还原性氛围下为无色,氧化性氛围下为紫红色。](可使用的试剂和仪器:溶液,二苯胺磺酸钠指示液,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
将测定的n值与实际值进对比,测定值偏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序号)
a.测定值偏大可能由于晶体干燥时失去了部分结晶水
b.测定值偏大可能由于晶体中含有部分杂质
c.测定值偏大可能由于滴入指示剂过量
d.若通过溶液测定n值,应滴定至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数滴溶液后无明显现象,记录溶液的用量,测定n值
e.若通过溶液测定n值,应向其中加入过量溶液,将所得固体过滤洗涤烘干至恒重,记录沉淀的质量,测定n值
7日内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苏州市八校联考高三下学期三模化学试题
7 . “刀片电池”通过结构创新,大大提升了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以下是以磷矿石(主要成分,还有等杂质)为原料生产白磷()同时制得刀片电池正极材料的工艺流程:

已知:
难溶于水,可溶于pH<2的酸性溶液。
在pH大于2.0时开始产生氢氧化物沉淀,pH为4.0时沉淀完全。
回答下列问题:
(1)白磷()分子呈正四面体形,难溶于水。白磷是___________(填“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
(2)“炉渣Ⅰ”主要含有铁单质及铁的磷化物,写出一种分离出铁单质的简单方法___________。FeP溶于稀硝酸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炉渣Ⅱ”的主要成分是一种难溶硅酸盐,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
(4)向“溶液Ⅱ”中通入控制pH在2.0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Goodenough等人因在锂离子电池及钴酸锂、磷酸铁锂等正极材料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而获得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如(a)所示。其中O围绕Fe和P分别形成正八面体和正四面体,它们通过共顶点、共棱形成空间链结构。每个晶胞中含有的单元数有___________个。

电池充电时,脱出部分,形成,结构示意图如(b)所示,则x=___________中铁元素有+2和+3价。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8 . 等含氯化合物在生活中有着重要应用。
(1)的制备。将通入溶液中反应生成,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过高会有副产物生成。
①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率,可以采取的可行措施为______序号)。
A.适当减缓通入速率       B.充分搅拌浆料       C.加水稀释溶液
②反应结束后,测得溶液中,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用溶液吸收硝酸尾气,可提高尾气中的去除率。其他条件相同,转化为的转化率随溶液初始(用稀盐酸调节)的变化如图所示。溶液的初始越小,转化率越高的原因是______

(2)的制备。是一种高效的消毒剂,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______
②“吸收”时,不能用代替的理由是______
③实验室可以利用反应可以制得。若生成,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9 . 常温下,二甲基亚砜()为无色无臭且能与水混溶的透明液体,熔点为18.4℃,沸点为189℃。实验室模拟“氧化法”制备二甲基亚砜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装置及夹持装置已省略)。

已知:
①制备二甲基亚砜的反应原理为
②二甲基硫醚和二甲基亚砜的密度分别为
微热易分解为NO、
实验过程:将仪器A中制得的气体通入15.00mL二甲基硫醚中,控制温度为60∼80℃,反应一段时间得到二甲基亚砜粗品,粗品经减压蒸馏后共收集到11.10mL二甲基亚砜纯品。回答下列问题:
(1)通入的目的是___________;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_____,其中盛放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碱石灰       b.       c.硅胶
(2)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___________(填“上进下出”或“下进上出”),制备二甲基亚砜时采用水浴加热,该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
(3)二甲基亚砜能与水混溶的原因可能为___________
(4)NaOH溶液吸收尾气中NO和生成亚硝酸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_______%(保留2位小数)。
10 . 将钛铁矿()、磷灰石矿与锂灰石矿三矿耦合,按“原子经济”的绿色工艺技术路线生产磷酸铁锂,同时充分利用伴生元素。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①钛在酸性环境中的存在形式为
溶液为紫色;常温时,有关电对的电极电势   
   。一般标准电极电势越高,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③25℃时,
回答下列问题:
(1)Ti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试剂X”为______(填化学式)。
(2)“酸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水解”过程中通过观察溶液保持紫色,判断无被氧化,该方法的依据是______
(4)循环利用“滤液2”的操作单元名称为______。“气体1”为______(填化学式)。
(5)“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将铁离子恰好沉淀完全()时,______
7日内更新 | 18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