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素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元素

相关信息

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

的基态原子核外有11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的基态原子核外能级上的电子总数与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等,但第一电离能都低于同周期相邻元素

处于第四周期,其基态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且内层轨道全充满
(1)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
(2)的简单离子中,半径较大的是_______(写离子符号)。
(3)单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其化学式为_______
(5)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6)的简单氢化物分子中,键长:_______(选填“>”、“<”)。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份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2 . 三氯化铬()在工业上主要用作媒染剂和催化剂,常用于颜料、陶瓷、橡胶等工业,实验室模拟工业上以BaCrO4为原料制备
(1)三价铬离子能形成多种配位化合物,配合物[Cr(NH3)3(H2O)2Cl]2+中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____
(2)制备。取一定质量的BaCrO4和对应量的水加入到三颈瓶中,水浴加热并搅拌,一段时间后同时加入过量浓盐酸和无水乙醇充分反应,生成并放出气体。
①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上述反应中的乙醇与BaCrO4投料的物质的量比例大约为3:8,原因是___________
(3)测定的质量分数。
Ⅰ.称取样品0.3300g,加水溶解并配成250.0mL的溶液。
Ⅱ.移取25.00mL样品溶液于带塞的锥形瓶中,加热至沸后加入稍过量的,稀释并加热煮沸,再加入过量的硫酸酸化,将氧化为;再加入过量KI固体加塞摇匀,使铬完全以的形式存在。
Ⅲ.加入1mL淀粉溶液,用0.0250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平行测定3次,平均消耗标准溶液24.00mL。
已知反应:(未配平) ;(未配平)
①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②计算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
(4)制备。Cr(Ⅲ )的存在形态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pH的分布如图所示。

请补充完整由溶液制备的实验方案:取适量溶液,___________,低温烘干,得到晶体(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1 NaOH溶液、0.1 溶液、0.1 溶液、蒸馏水)。
2024-01-23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 江苏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3 . 研究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CO2催化加氢制CH4是CO2的有机资源转化途径之一、
反应I:
反应Ⅱ:
①反应:___________
②在密闭容器中,1.01×105Pa、n起始(CO2)∶n起始(H2)=1∶4时,CO2平衡转化率、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所测得的CO2实际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CO2的平衡转化率在600℃之后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2)金属锰分解水原位还原CO2产生甲酸是CO2有机资源转化新途径。锰与水反应生成MnO与活性氢原子,MnO结合活性氢原子形成中间体Q;吸附到具有催化活性中间体Q后被活化产生甲酸的部分机理如图所示。
   
①从电负性角度描述中间体Q与生成的过程:___________
②实验中将锰粉、碳酸氢钠和去离子水添加到反应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产生甲酸的速率迅速上升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3)电催化还原法是CO2的有机资源化的研究热点。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将一定量的CO2通入盛有酸性溶液的电催化装置中,CO2可转化为有机物,阴极所得产物及其物质的量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电解电压为U1时,电解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②电解电压为U2时,阴极由CO2生成甲醇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③在实际生产中发现当pH过低时,有机物产率降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023-09-09更新 | 3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测试化学试题
4 . 以还原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广泛应用于烟气(含NO、等)脱硝。
(1)大量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填一种)。
(2)以Fe-Mn/催化的-SCR反应机理如图所示(字母A~D为中间体的代号)。
   
-SCR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根据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步骤Ⅰ、Ⅱ的过程可描述为___________
(3)常压下,将一定比例的、NO、的混合气体匀速通过装有催化剂的反应管,测得NO的转化率与的选择性[]如图所示。温度高于350℃,选择性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SCR法尾气中脱除机理的流程如图1所示。其他条件一定时,在不通、通入两种情况下,的脱除率、NO的选择性[]与通气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①反应17~19.2h时,脱除率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
②通入后,NO选择性增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023-05-08更新 | 101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3届高三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以CO2和H2为原料合成甲醇(CH3OH)对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CO2加氢制备甲醇的路线如下:

(1)乙醇胺(HOCH2CH2NH2)可用作CO2捕集剂。乙醇胺溶液能够吸收和释放CO2的原因是_______
(2)氢气和二氧化碳在Cu/ZrO2催化剂作用下,在180-280℃温度条件下合成甲醇。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催化过程可解释为“吸附-活化-解离”的过程。催化反应机理如题图1所示。


①合成甲醇的副反应是_______
②根据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题图1中步骤(Ⅰ)可描述为_______
③CO2的转化率和CH3OH的选择性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题图2所示。实验测得反应过程中CH3OH产率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
(3)甲醇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的能源载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燃料的能量密度=
①甲醇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某甲醇直接燃料单电池的部分结构如题图3所示。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②甲醇催化重整制氢。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车载甲醇可直接转变为氢气,从而为氢氧燃料电池提供氢源。已知氢气和甲醇的热值分别为143 kJ/g和23 kJ/g,与车载氢气供能模式相比,车载甲醇供能模式的优势是_______
2022-11-14更新 | 4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化学试题
6 . 材料的发展水平始终是时代进步和人类文明的标志。当前含铁的磁性材料在国防、电子信息等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基态铁原子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_______种, 其处在最高能层的电子的电子云形状为_______
(2)一种新研发出的铁磁性材料M的分子结构如图1所示。

①M分子中C、N、O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②M分子中的Fe2+与上下两个五元碳环通过配位键相连且Fe2+共提供了6个杂化轨道,则铁原子最可能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填序号)。
A.sp2       B.sp3     C.dsp2        D.d2sp3
③分子中的大π键可用符号π 表示,其中m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原子数,n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电子数(如苯分子中的大π键可表示为π), 则M分子中由碳、氧组成的五元环中的大π键应表示为_______
(3)铁氮化合物因其特殊的组成和结构而具有优异的铁磁性能,某铁氮化合物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

①若以氮原子为晶胞顶点,则铁原子在晶胞中的位置为_______
②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2022-10-11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化学试题
7 . 螯合树脂吸附法处理废水具有吸附容量大、速度快以及选择性好等特点,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螯合树脂M与Cu2+形成新的螯合物Q,从而达到去除Cu2+的效果,吸附机理如图所示。

资料:
①吸附原理
螯合树脂M中的—OH解离出H+,变成—COO-,而且树脂中含有N原子,在与Cu2+接触时,树脂中的—COO-、N原子与Cu2+形成配位键,形成新的螯合物Q,从而达到去除Cu2+的目的。
②在体系酸性较强情况下,氮原子与氢离子具有较强的配位能力。
(1)基态Cu的价层电子排布的轨道表示式是____
(2)M中四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____
(3)M中N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
(4)Q中存在配位键,其中提供空轨道的是____
(5)在螯合树脂M处理含铜废水过程中,发现体系pH对Cu2+的吸附量(Qe)有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吸附去除Cu2+的过程中需保持体系处于适宜的pH,其中pH约为____时吸附效果最好。
②从平衡移动角度解释,体系碱性过强时,吸附能力下降的原因____
③从结构角度解释:体系酸性较强时,吸附能力下降的原因____
2022-05-28更新 | 28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江苏卷高考真题变式题14-17
8 . 原子序数小于等于36的Q、W、X、Y、Z五种元素,其中Q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W和Y的基态原子2p能级所含成单电子数均为2,Z的基态原子核外含有13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回答下列问题(涉及元素时用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X、Y、Z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2)1molQWX与1molWQ2Y所含σ键的比值为______
(3)根据等电子体理论可以预测WXY-的空间构型为______
(4)一种由X和Z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该晶胞的化学式为______

(5)实验室合成一种由W和X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空间网状结构,其中每个W原子与4个X原子形成共价键,每个X原子与3个W原子形成共价键。
①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②该化合物所属晶体类型为______晶体,预测其熔点应______金刚石(填“高于”或“低于”)。
21-22高三上·广西河池·期末
9 . Ni、Cu能形成多种化合物,比如Ni能与CO形成正四面体形的配合物Ni(CO)4,CuSO4溶于氨水形成[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1)Ni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1 mol Ni(CO)4含σ键数目为______
(2)NiCl2·6H2O在SOCl2气流中加热时,生成NiCl2和两种酸性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Cu(NH3)4]SO4中的非金属元素H、N、O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用元素符号回答);[Cu(NH3)4]2+中Cu2+与NH3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为______,提供孤电子对的成键原子是______
(4)某白铜合金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中铜原子与镍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

(5)一定温度下,NiO晶体可以自发地分散并形成“单分子层”,可以认为O2−作密置单层排列,Ni2+填充其中。已知O2-的半径为a 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每平方米上分散的该晶体的质量为______g。(写出表达式即可。图中大白球表示O2− ,小黑球表示Ni2+)
2021-02-13更新 | 451次组卷 | 5卷引用:物质结构与性质
10 . 氮、磷属于同一主族元素,是组成生命体的重要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
(1)有机铁肥中Fe的化合价为+3,Fe3+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
(2)N2H4与P2H4相比,前者的沸点较高,原因是___
(3)图1所示的盐可用于处理黑磷纳米材料,从而保护和控制其性质。

①该盐中碳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___
②构成该盐的元素中C、N、O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
(4)以晶胞参数为单位长度建立的坐标系可以表示晶胞中各原子的位置,称作原子分数坐标。磷化硼晶体晶胞的示意图如图2。
①图2中,原子1的分数坐标是(,0),则原子2的分数坐标为___
②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
2020-12-24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