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7 道试题
1 . 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过程如图①、②、③所示。

(1)将图②中的现象与解释用直线连接起来________
实验现象解释
钠熔成小球产生了气体
钠四处游动,嘶嘶作响钠的密度比水小
钠浮在水面上钠与水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

(2)图③中滴加酚酞试液后,观察到溶液变红,说明有___________生成;
(3)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024-04-0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2 . 实验室用浓硫酸与铜丝加热生成的制备少量并检验性质。

Ⅰ.生成并检验性质
操作及现象:点燃酒精灯,试管ⅰ中有白雾生成,铜丝表面产生气泡;试管ⅱ中溶液红色褪去,试管ⅲ中溶液变红,一段时间后,将铜丝抽离硫酸并停止加热。
(1)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2)ⅱ中现象说明具有______作用。
(3)若将试管ⅲ与试管ⅱ位置互换,石蕊溶液变为红色能否作为是酸性氧化物的证据?说明理由:______
Ⅱ.制备并检验性质
(4)ⅳ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5)进行实验:

①A中溶液褪色,说明具有______性。
②B中产生淡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③C中无明显现象,甲同学通过检测的生成证明发生反应:取1mL C中溶液于试管中,______(填试剂、操作和现象)。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没有排除的影响,设计对比实验:______
综合甲、乙同学的实验可知,能将氧化。
3 . 资料表明Co2+还原性很弱,某小组同学为实现,进行如下探究。
(1)理论分析:氧化半反应一般很难发生。从平衡移动的角度来看,降低c(Co3+)或_______均能促进Co2+失电子,提高其还原性。
【实验】①

已知:ⅰ.
ⅱ.HNO2不稳定,易分解:
(2)②是①的对照实验,目的是_______
(3)经检验,橙红色溶液中存在。经分析,①中能实现的原因是Co3+形成配离子,且的氧化性被提高。
a.解释Co3+能与形成配位键的原因:_______
b.结合还原半反应解释的氧化性被提高的原因:_______
【实验Ⅱ】


已知:Co(OH)2 (粉红色)和Co(OH)3 (棕黑色)的Ksp分别是10-14.2和10-43.8
(4)对比③④可知,本实验条件下还原性:Co(OH)2_______ Co2+ (填“>”或“<”)。
(5)分析④中能实现的原因:
a.该条件下,Co2+的还原性同时受“c(Co3+)降低”和“c(Co2+)降低”的影响,前者影响更_______(填“大”或“小”)。
b.当c(Co2+):c(Co3+)>1014时,Co2+能被Cl2氧化。结合Ksp计算,④中通入少量Cl2后溶液c(Co2+):c(Co3+)=_______,因此能实现转化。
(6)实验启示:通常情况下,为促进低价金属阳离子向高价转化,可将高价阳离子转化为______________
2024-03-29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4 . 某化学小组研究硝酸与金属的反应。下列实验中硝酸与金属的反应均在注射器中完成,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记录如表:
序号实验操作与实验现象
实验1加入适量铜片与2mL的浓硝酸。反应剧烈,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立即呈绿色。
实验2加入过量的铜片与2mL0.5mol/LHNO3溶液。产生无色气泡,溶液逐渐变为蓝色。注射器中的气体始终无色。反应结束后,向注射器中充入一定量的O2,气体迅速变为红棕色
实验3加入过量的铁粉与2mL0.5mol/LHNO3溶液,立即有无色气体生成,溶液为很浅的绿色,反应结束后将气体通入有空气的容器无明显变化,点燃,有尖锐的爆鸣声,容器壁出现无色液滴;取反应后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立刻得到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加热后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1)铜与浓HNO3反应产生红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对实验1所得溶液呈绿色,而实验2所得溶液呈蓝色的原因提出猜想。
查阅资料:
i.NO2溶于稀硝酸会反应:而溶于浓硝酸不反应,使溶液呈黄色;
ⅱ.NO2与水反应时会有部分发生反应:,HNO2是弱酸,无色,不稳定。
ⅲ.离子颜色为绿色。
猜想1:NO2溶于浓硝酸,与蓝色溶液混合而呈现绿色。
猜想2:HNO2电离出的结合为(绿色)。
①向浓硝酸中通入NO2,溶液呈黄色,加入___________(填试剂)后呈绿色,证实猜想1合理。
②研究猜想2是否为实验I所得溶液呈绿色的主要原因,实验如下。

a.证明溶液A中含有HNO2的证据是___________
b.向溶液B中滴加少量硝酸,溶液由绿色变为蓝色。结果表明,猜想2不是实验I所得溶液呈绿色的主要原因,说明理由:___________
(3)实验2中充入O2后气体变为红棕色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查阅文献:铁粉与稀硝酸反应会生成H2.由实验3中的实验现象可知,过量的铁粉与0.5mol/L稀HNO3反应的还原产物中除了H2外,还有___________生成。写出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甲同学对实验3产生H2的原因提出假设:该浓度的硝酸中H+的氧化性大于。乙同学认为该假设不合理。依据是实验2中观察到了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该现象能说明假设不合理。
(6)结合以上实验可知,金属与硝酸反应的产物与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2024-03-27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5 . 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制取SO2并验证其性质。

(1)盛装70%H2SO4溶液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段液柱,若___________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
(2)A中如果用浓硫酸和铜反应,也可制得SO2进行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多少判断SO2生成的快慢,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___________(填代号)。
a.蒸馏水       b.饱和NaHCO3溶液       c.饱和NaHSO3溶液       d.饱和NaOH溶液
(4)C试管中的试剂可以验证二氧化硫的氧化性,现象为___________
(5)为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充分反应后,取试管D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实验:
方案I: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案Ⅱ: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方案Ⅲ: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合理的是方案___________(填“I”“Ⅱ”或“Ⅲ”);SO2通入试管D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装置E的作用是做安全瓶,防止F中的液体倒吸入D中,装置F中为___________溶液。
2024-03-27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6 . 某学生探究如下实验:

实验1

现象

Ⅰ-i.先加热,溶液蓝色褪去
Ⅰ-ii.再冷却至60℃,溶液先变蓝,段时间后又褪色

(1)分析现象;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促进淀粉水解,冷却后淀粉水解平衡逆向移动。设计实验Ⅱ进行验证:
   
“现象a”证实该分析不合理,“现象a”是______
(2)再次分析:加热后单质碘发生了变化。设计实验Ⅲ:
实验Ⅲ-i:取少量碘水,加热至褪色后滴加淀粉溶液,冷却至室温,溶液一直未变蓝;再加入稀,溶液瞬间变蓝。
实验Ⅲ-ii:取饱和KI溶液,滴加淀粉溶液后,加入稀,短时间内溶液不变蓝。
①结合实验Ⅰ-i中现象和物质性质,解释Ⅲ-i中溶液变蓝的可能原因______
②实验Ⅲ-ii的目的是______
(3)验证(2)中①的解释:取碘水加热后所得褪色溶液,完成实验Ⅳ:
   
①产生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的作用是______
(4)综合上述实验结果,推测碘与淀粉生成蓝色化合物的反应为______反应。
(5)结合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实验Ⅰ中现象产生的原因:______
2024-03-20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统练二化学试题
7 . 某小组同学进行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探究,实验如下(夹持装置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一】
实验I实验II
(1)实验I,能够证明Na2CO3的热稳定性强于NaHCO3的证据是___________
(2)实验II,试剂a为___________
(3)实验II,持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饱和Na2CO3溶液中有细小晶体析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细小晶体的原因:___________
【实验二】   
【查阅资料】pH越小,c(OH-)越小,溶液碱性越弱。
编号实验操作实验数据
实验I测量下述实验过程的温度变化
实验操作实验数据
实验II测量下述实验过程的pH变化
②和③中均产生白色沉淀。
各烧杯中pH变化如下图所示
(4)实验I中,溶解时吸收热量的物质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5)实验II中,Na2CO3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OH-未参与该反应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
(6)实验II中,滴加NaHCO3溶液的pH变化与滴加Na2CO3溶液的有明显差异,原因是滴加NaHCO3溶液的烧杯中,参与反应的离子有___________
2024-03-1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五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8 . 某小组探究溶液和KIO₃溶液的反应。
实验I:向某浓度的酸性溶液(过量)中加入溶液(含淀粉),一段时间(秒)后,溶液突然变蓝。
资料:在酸性溶液氧化I⁻,反应为+5I-+6H+=3I2+3H2O
(1)溶液变蓝,说明具有______性。
(2)针对秒前溶液未变蓝,小组做出如下假设:
i.秒前未生成,是由于反应的活化能______(填“大”或“小”),反应速率慢导致的。
ii.秒前生成了,但由于存在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I₂被消耗。
(3)下述实验证实了假设ii合理。
实验Ⅱ:向实验Ⅰ的蓝色溶液中加入______,蓝色迅速消失,后再次变蓝。
(4)进一步研究溶液和溶液反应的过程,装置如下。
实验Ⅲ:闭合后,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记录如下表:

表盘


时间/min

偏转位置

右偏至Y

指针回到“0”处,又返至“X”处;如此周期性往复多次……

指针归零


闭合后,取极区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溶液,现象是______
时,从极区取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直接向极区滴加淀粉溶液,溶液未变蓝。判断极放电的产物是______
③结合化学用语解释时指针回到“0”处的原因:______
(5)综合实验Ⅰ、Ⅱ、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对比实验Ⅰ、Ⅱ,秒后溶液变蓝,I中被完全氧化
B.对比实验Ⅰ、Ⅲ,秒前未发生反应
C.实验Ⅲ中指针返回X处的原因,可能是氧化
2024-03-1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化学试题
9 . 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利用如下原理探究氯气的某些性质反应原理:

(1)A中产生现象是______,甲同学认为是与水反应产生某新物质的结果,写出其中发生的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乙同学则认为A中的现象不足以说明白色沉淀是与水反应产生新物质的结果,理由是______
(2)B和C中出现的不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装置D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4)E是尾气吸收装置,写出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丙同学将充分吸收了尾气之后的吸收液拿来做实验,向吸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了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5)工业上用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可制漂白粉,该反应方程式为:______,漂白粉需要密闭保存,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丁同学取漂白粉的溶液来做实验,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请推测白色沉淀为______(填化学式).
2024-03-1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10 . 室温下,某化学研究小组通过下列3组实验探究溶液的性质。
实验实验操作和现象
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溶液变深蓝色
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溶液迅速变黄,稍后产生气体;再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明显变浅并逐渐褪色
溶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变红,向其中滴加3-5滴溶液,振荡,溶液逐渐褪色
已知:①的反应为(深蓝色);
溶液呈弱酸性。
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下列有关推论正确的是
A.实验Ⅰ中溶液变深蓝色,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B.实验Ⅱ中的现象体现了的氧化性以及分解的催化作用
C.实验Ⅱ中后一段溶液红色明显变浅并逐渐褪色,说明被还原
D.实验Ⅲ中溶液逐渐褪色,体现了的弱酸性
2024-03-1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零模)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