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688 道试题
1 . “美国的发展”“欧洲的联合” “日本的崛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等史实体现的时代主题是(       
A.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B.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2 .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动力,也是时代进步的标识。某校九年级一班以创新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请你协助他们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制度创新】

材料一: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明确限制王权,保证了议会立法和财政等方面的权力,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司法独立于王权的原则;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从此,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原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权利法案》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
【科技创新】

材料二: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2)根据材料二,请你从生产力、全球化中选取一个角度,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全人类共同体面貌”的。请你结合材料中的一项科技成果谈谈你对“科技是把双刃剑”的理解。
【经济体制创新】

材料三: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不仅提高了公民总体的物质生活水平,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流动性。中国发展了一种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挑战美国经济主导地位,并且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民主国家的发展模式。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世界大历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的探索?并根据材料指出这些探索有何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选取一个角度,以“创新”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探究成果及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符合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9-16更新 | 16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3 . “新冠”疫情流行全球,世界经济深受影响。经济发展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统治者农业措施
唐太宗减轻农民劳役负担
宋真宗派人从福建运了万斛占城稻,分给江南等地农民种植
元世祖注重农桑

材料二   大概从200年到500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

材料三   南、北方赋税(单位:惯)比例

朝代南方诸路北方诸路南北比例
北宋(1045年)3581100045095000约44∶56
南宋(1196年)6000000014319000约81∶19

(1)根据材料一回答,唐、宋、元农业得到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人口迁徙的两种基本情形并分析人口迁徙的原因。
(3)指出材料三中南方赋税收入大增的重要原因和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变化趋势。
2022-08-24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回望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实现了国富民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观察下表,指出1952-1957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项目19521957
钢(万吨)135535
煤炭(万吨)660013100
棉纺物(亿米)38.350.5
谷物(万吨)1639219505

——摘编自《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和《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2)中华民族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78年的“伟大转折”,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方面实现的“伟大转折”指的是什么?
(3)现代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捍卫共和国领土与主权的“钢铁长城”。人民海军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966年组建的哪一支部队成为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2022-10-0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大国崛起,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史·近代史稿》


(1)材料中的“社会变革”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历史图表



(2)图一中,美国从1870年到1913年工业生产总值比重的发展趋势有什么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今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波澜壮阔,取得了巨大成就。总结成功经验,关键一条就是我们坚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秋石《论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2018年)


(3)材料三认为我国改革成功的关键经验是什么?决定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是哪一会议?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大国崛起的因素。
2022-11-1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乐东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改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国内不断爆发的农民起义就是最现实的证明。据统计,1826年~1839年的农民起义平均每年达19次,1845年~1854年平均为35次,1855年~1857年平均为63次,1858年~1860年平均为101次,而仅1861年一年就多达1176次。

——摘自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材料二   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摘自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1921-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

时间192119231925
粮食产量22.1334.5544.24

——摘自《历史一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四   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viver)和救济(Relieve)。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摘自蔡跃蕾、张伟《史海回眸: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当时面临着怎样的社会危机?有学者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请说明其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是哪次改革的主要措施?措施中的哪项内容最能体现其改革的性质?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21—1925年俄国粮食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分析罗斯福实施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
(5)今天的中国再一次站在了继续改革的风口浪尖,通过对上述材料的研读,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到什么启示?
2022-08-1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新秀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白居易曾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即文学艺术创作是时代的产物,能反映时代的风貌。某中学以此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读诗词,品时空变迁】
(1)女词人李清照的诗词以1127年靖康之耻为界,前后主题、情感发生很大变化。观察下图,按照题目要求将正确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写在横线上。

①李清照写下“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应该是在图中的______。
②李清照写下“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应该是在图中的______。
③1129年,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任务二:赏绘画,窥时代特征】
(2)历史史料类型主要包含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三类,以下绘画属于______。林若然在《平民化趋势下唐宋绘画观念的变迁》一文中提到,“从唐代到宋代,社会世俗化、平民化的特征日益凸显并在绘画领域中蔚然成风”。请你结合以下唐宋绘画题材的变化对林若然的观点加以说明。

【任务三:游建筑,承民族精神】
(3)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伟大的建筑往往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与智慧。某同学将在暑期实践活动中承担志愿讲解任务,现请你为他设计一段明长城遗址的解说词。(提示:可从建筑目的、范围、结构、特征、功能、承载精神等方面思考)
8 . 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新生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特点概括起来,就是人文主义精神。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材料三:

图三   瓦特改良蒸汽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
(2)阅读导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过程的特点。
(3)简述材料三中图一、图二数据的变化趋势,并简析图三的发明与这种变化之间的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步入近代以来,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2022-11-1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时)“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可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人教版七上历史

材料二:(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唐宋两朝南北方人口对比表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
唐朝天宝年间(742~756208040%312060%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550065.5%290034.5%

——根据邹逸麟,谭其骧《中国历史时期人口的分布和迁徙》整理统计

材料四:谣谚杂语……“苏湖熟,天下足”

——摘编自《宋诗纪事》


(1)材料一反映了南方怎样的面貌?
(2)材料二中的“本业”指什么?此时的南方与材料一相比有何变化?
(3)材料三表中数据和材料四反映了从唐朝到北宋的社会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至少分析两个原因)
2022-08-29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煕煕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妇女引领着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摘自檀新林《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材料二: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
南宋1124076062.9%662429637.1%

材料三: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里面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有各种艺人在这里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令人眼花缭乱。还有许多摊位,有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还有剃头、相面、算卦的,十分热闹。

——摘编自部编版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不同的来源……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互相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传统节日还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领域相当丰富,包括生产生活、衣食住行、礼仪、天文气象、宗教、娱乐等。

——摘编自部编版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都长安城繁华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方和北方人口变化各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人口迁移对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3)宋代东京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东京城内市民生活的状况。
(4)根据材料四,请给到中国旅游的外国友人推荐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并说明理由。
2022-08-29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东丽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