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36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评价历史人物。

隋炀帝在位期间,将科举制度(科举制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正式归为国家政策,对后世有重大影响,此后历代均以科举而选拔人才,隋唐大运河是世界史上最长的运河。隋炀帝即位后几乎每年征发重役。仁寿四年十一月,他为了开掘长堑拱卫洛阳,调发今山西、河南几十万农民;次年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使丁男多达两百万人。十余年间被征发扰动的农民不下一千万人次,平均每户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简要评述隋炀帝。
2 . 人物·评价
(1)归类法是历史学习的一种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补充完整。(把下面6位历史人物的序号按要求填入表格)
①林则徐 ②洪秀全 ③邓世昌 ④康有为 ⑤孙中山 ⑥严复
人物选择理由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示例】⑥资产阶级

(2)请选择材料中所提及的两位历史人物(严复除外),仿照示例,进行评述。

【示例】严复:他是维新变法时期的代表人物,顺应时代潮流,号召救亡图存,所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李鸿章身处“四海变秋气”的封建末世,处在中国社会大转型时期。作为一个过渡时期的过渡人物,生前死后,褒贬不一,毁誉参半。

观点一:"中国近代化之父”:在大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之际,李鸿章极力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开始了中国近代化探索。

观点二:“汉奸”、“ 卖国贼”: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李鸿章成为近代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的直接签订者,清政府陆续丧失了无数的民族权益,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3)材料中的两个观点对李鸿章的评价有何不同。
(4)综上,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时应依据什么原则?
2021-04-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资治通鉴》评价武则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下列对她执政时期的评述,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重用人才,发展生产,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B.提高了妇女的地位,开启历史先河
C.善于纳谏,开创了“开元盛世”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4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名人众多,其中有很多人物在历史上评价不一,众说纷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表绍,则名徽而众素,然操逐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亦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扶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富,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1)材料一中的“操送能克绍,以弱为强者”指的是哪一著名战役?这次战役有何影响?
(2)材料一这段话是诸葛亮对谁说的?请简要概括诸葛亮的核心观点

材料二: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己挫英雄百万师。

——唐·胡曾《咏史诗》


(3)材料二这首诗评述的是发生在东汉末年的哪次著名战役?有人说,这首诗的第一句“烈火西焚魏帝旗”存在历史知识上的错误,他为什么这样说?

材料三:实际上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期间的主要功绩,是促成了刘备和孙权军事集团的联合,这是他的主要功绩,而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之前的主要功绩也是为刘备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也就是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未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值得怀疑的。

——易中天《品三国》


(4)材料三是易中天教授对诸葛亮的评价与分析。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一下你眼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历史人物。
2021-03-0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西峡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邓小平、习近平等都曾郑重评述过孙中山的生平思想及其历史功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从鸦片战争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成了世界上著名的“东亚病夫”,从那时起的近一个世纪,我国的有识之士包括孙中山都在寻求中国的出路。孙中山开始就想学习西方,所谓西方即资本主义。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青年时代,孙中山先生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誓言“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旗帜,毅然投身民主革命事业……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广泛联合革命力量,连续发动武装起义,为推进民主革命四处奔走、大声疾呼。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比较孙中山学习西方和洋务派学习西方有何不同?
(2)孙中山青年时代经历了哪两次侵华战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中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6 . 变革与交流是每个时代永恒的话题,在我国古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对内进行改革,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对外进行沟通与交流,使我们成为一个包容与开放的国度。请大家共同参与关于中国古代变革与交流的讨论。
【变革与强大】

材料一   枯竭的土壤,渴求生长的力量;生存的压力,能否铸就崭新的国家。探索者们开始走到一起。一个外来者,掀起改革的浪潮。一个旧制度的挑战者,为君王的信念而战。 机遇、开拓、质疑、争斗,古老的秦国在变法中成为东方霸主。

——《历史的拐点》解说词


(1)材料一中的“变法”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想一想你会怎么评价 这次变法?
【民族融合】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较早进行汉化改革的皇帝,他在公元496年领头把复姓拓跋 改为元,从此他的姓名就成了元宏。其他如独孤氏改姓为刘,步六孤氏改姓为陆,当时鲜卑民族改姓达一百多。

——摘自《中新网》


(2)材料二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一项汉化措施?孝文帝推行这些汉化措施的意义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孝文帝改革带给你哪些启示?并简要评述孝文帝其人。
【对外交流】

材料三   第八届中国西部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暨第三届丝路陕茶文化推广周于2020年10 月29日至H月3日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济流)举行。本届茶博会以“茶业盛会聚商机 西部丝路共续情”为主题。

材料四 沿着丝绸之路,一些域外的物产,如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琴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但就整体而言,中国在这一阶段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存在的。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和平的。

——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


(3)材料三中的“丝路”是哪一时期开辟的?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021-02-2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等一批杰出的帝王,都曾经为各自的朝代作出巨大的贡献。对此,某校七年级(5)班的同学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探究,请你也参加进来。
【探帝王评述】

评述一   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他统一了中国的……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评述二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使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1)请结合评述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推行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使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比帝王不同】
(3)比较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试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之处。
【赞帝王功绩】
(4)请用一句话来评价秦始皇和汉武帝。
2020-12-2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东部地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中国近代和现代的人们一直在不断探索救国救民和发展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第二次灾难性战争后,清政府采取了什么自救运动?对发展中国近代企业提出“求富”主张起到什么作用?第三次战争后知识分子进行了怎样的救国图强的探索?

材料二   李泽厚先生对中国近代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如下评述:“启蒙性的文化运动” 与“救亡性的政治运动”的关系是“相互促进”“一拍即合”“彼此支援”“相碰撞而又同步”。遗憾的是,这种局面并没有延续多久,严峻的危亡局势和剧烈的现实斗争,迫使政治救亡全面压倒了思想启蒙。


(2)材料二中的“启蒙性的文化运动”和“救亡性的政治运动”分别指什么?这两个重大事件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材料三   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做准备。

——摘编自熊月之等《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

材料四   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引领下,在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下,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共御外敌。……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不是人类和平之计。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原因。材料四中“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是在哪一条战线指引下开展的?

材料五   费正清和迈克法夸尔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第一部分的标题就是“效仿苏联”。我国学者武力也指出:“从1953年开始,中国同时走上快速工业化和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道路”,“接受了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4)材料五中,1953年中国走上“快速工业化”的标志是什么?“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020-07-1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山东省潍坊高密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9 . 伴随着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并逐步发展,欧洲开始酝酿重大变革。某班同学以此为线索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一起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 【结构图示一一梳理历史线索】
(1)请根据下面示意图的发展线索,把①②处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任务二   【对比事件一一形成历史理解】

(2)概括示意图中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共同之处及它们对欧洲发展产生的影响。
任务三   【阅读史料一一简评历史人物】
(3)阅该下面名人名著的评述结合具体史实,任选其中一位人物做简要评价。

华盛顿有所为,美利坚民族得以独立;华盛顿有所不为,美利坚人民不受其害。正是由于这两个方面的原因,才使他成为合众国的“国父”。

——易中天著《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

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虽然各地极为不安的既得利益集团反对这些变革,但变革也在许多地方得到普遍的支持…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任务四 【总结归纳一一探寻历史规律】
(4)综上所述,归纳推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共同因素。
2020-05-2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唐朝统治的万花筒般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一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在长安城的外来居民的数量相当大,有许多大食人、波斯人、天竺人。”

——美国学者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600多年前,明朝皇帝派出一支大型商船队,探索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贸易。这些远征……更重要的是,它们给到访过的那些国家留下了持久的影响。

——(新加坡)李光耀

材料四   (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处口岸,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摘自(美)基辛格《论中国》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一中所述状况的社会原因。
(2)分析材料二,据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主要表现及政策原因。
(3)材料三评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明朝政府这一做法的目的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请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政策。
(5)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020-08-0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陇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