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与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2)材料二记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二中最体现变法性质的是哪项措施?材料中还有哪些措施?(措施不得摘抄原文)

材料三   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了猛烈的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作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思想领域出现了活跃局面。


(3)我们通常把材料三中思想领域的活跃局面称为什么?请你从材料中找出这种新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创始人及核心思想
2023-07-2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五四学制)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期,众多思想家关注和担忧社会发展方向,纷纷提出救世之策。各学派之间相互论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当时(       
A.王室日渐衰微的表现B.诸侯争霸战争的结果
C.政治经济变革的反映D.分封制度确立的影响
2023-06-29更新 | 780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
3 . 下图文本框的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动荡的春秋社会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百家争鸣
A.早期国家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C.社会变革D.民族交融
4 .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022年北京冬奥会处处充满着丰富多彩的“中国风”元素,折射出中华文化之美和浓郁的文化自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字中的文化】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图一反映了秦朝统一后颁行全国的文字,这种文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一文字的重要历史意义。
(2)书法是中国的国粹。汉字的书写,在用于日常书写之外,更上升为一门特别的高等艺术。它风行于中华大地数千年而不衰。图二所示书法作品出自魏晋时期一位书法家之手,写出该作品的名称。
【思想中的文化】

材料二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理论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3)材料二中提到的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叫什么?《论语》中的这三句话分别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核心思想和治国主张?
【文史中的文化】

材料三   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

他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他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一部史书,记述了长达3000年的史事,这部史书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根源篇11
孙武:《孙子兵法》……
创变篇9
……
司马光:《资治通鉴》
朱熹:《四书集注》
……

——摘编自《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


(4)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他写的这部史书成为《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之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部史书在中国史学领域的地位。
【科技中的文化】

材料四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

项目机械天文历法农学化学数学水利医学兵器
数量725259227258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在农学和数学方面的科技成就各一例。
2023-03-3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乳山市(五四学制)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学派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道家①____       主张“无为而治”、朴素的辩证法
儒家孔子核心思想是②____ 、主张“仁者爱人”、以德治国
孟子主张实行③____ 、“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法家韩非强调④____ ,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1)材料一为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的“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在表格①②③④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二 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翦伯赞


(2)根据材料二,归纳此种局面出现的重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6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某班欲以“文化·传承·发展”为主题创办手抄报,请你协助完成。
【汉字之源】

(1)图1中的文字记录了我国什么时期的历史?图2中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是什么?

【思想之光】

材料   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

——李定一《中华史纲》


(2)材料中孔子“自由讲学”的途径是什么?“黄金时代”是指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什么局面?
(3)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儒家学说历经传承与发展,在谁统治时期被确立为正统思想?
【文化之萃】
信息卡1

他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编纂体例,他接任父亲继任太史令,有“中国史学之父”之称。

信息卡1

他是东汉末年的名医,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4)信息卡1和信息卡2中的“他”分别指的是何人?信息卡1中的“他”撰写的史学巨著是什么?信息卡2中的“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2023-03-0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材料一是某学校历史兴趣学习小组绘制的思维导图,请将①②③④处补充完整。

材料二   它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

——《中外历史纲要(上)》


(2)材料二中“源头活水”指哪一思想局面?根据材料写出其影响。
2023-03-0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几千年农耕文明时代,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活跃】

材料一: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异常活跃”的局面被称作什么?

【制度创新】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将“中国古代主要政治制度”思维导图构建完整即明确写出①②③④的名称。

【经济发达】

材料三:四川境内只流通铁钱,铁钱分量重,单位价值比铜钱低,买卖商品用铁钱极不方便,不能适应大额异地贸易交换的需求。当时成都富商大贾云集,商品交易日增,所以,富商就把现金交付本地殷实商铺,收款商铺把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入用楮纸制作的票券,交给存款方。这样,四川商民之间,建立了一种类似飞钱而又只在一省区域内流通的交子。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北宋政府鉴于私交子的信用不足引起的债务纠纷,在四川设置益州交子务,派京官二人担任监官,主管交子发行兑换,史称“官交子”。

——摘编自刘汝明赵文龙何成刚《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经济与社会生活》


(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宋货币的演变趋势,并简析其原因。

【文化灿烂】

材料四:元曲与诗词是完全不同的,它直抒胸臆而不曲折隐晦,一般采用民间俗语而不用文绉绉的话语,叙述那些大家都知道的东西而不是说那些生僻晦涩的东西。这是因为它都是讲述古人的事情,让百姓都能看懂听懂,而不同于文人学士抒发自己情怀的作品。


(4)材料四说明元曲的表现形式有什么特点?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一写你还知道哪些优秀的中华文明成就。
2023-02-2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辉煌的时代,先秦诸子百家的论道与成就,就是那个时代智慧的结晶,这是一场历史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可谓智慧纷呈,它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留下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至今仍然受益。


(1)材料一中“跨世纪大辩论”指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局面,依据材料概括这一大辩论的影响。

材料二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使大一统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旋律,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文化的一统,政治的一统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023-02-2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


(1)依据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主持修建都江堰的人物是谁?什么地方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材料二:漫画



(2)观察两幅漫画取一个恰当的名字。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漫画一中A、B、C处反映了哪些学派的思想主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