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寻迹文化源,共享文明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字之根】

【思想之源】

三代时期,理想中的天下是一个以华夏为中心的政治共同体;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大如何重新迈向大一统。

【科技之光】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艺术之美】

(1)下图中的文字使用了哪些造字方法?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何时?秦朝对汉字的发展有何贡献?
(2)图片人物依次是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物?战国时期出现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被后世称为什么?“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其思想主张有何政治目的?
(3)写出图片人物的代表著作。材料中这段文字出自谁的著作?该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的什么精神?
(4)写出图1青铜器的名称,你认为它有可能采用的铸造方法是什么?图2作品的作者是谁?他独创了什么书体?
2024-02-18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庆云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拨开历史的层层帷幕,拂去岁月的重重尘埃,我们可以看到,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多元一体】

材料一   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言,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

——摘编自央广网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形成的原因。

【文字起源】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文字叫什么?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诸子百家】

材料三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各学派之间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出现了思想文化的繁华局面。

——改编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3)材料三中“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被称为什么?这种局面的出现对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

【技术创新】

材料四



(4)材料四的技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发生在哪个朝代?对此项技术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谁?

材料五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5)根据材料六,谈谈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024-02-1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2022年2月,经过五年考古发掘,山东省淄博市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被正式确认为稷下学宫遗址。这里曾是各学派聚集之地,各家学者进行交流论辩,聚众讲学,著书立说,为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奠定了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稷下学宫体现的历史现象是(     
A.诸侯争霸B.兼并战争C.百家争鸣D.秦并天下
2024-02-12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替)田开(去掉)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均)。……集小(都)乡邑聚(集合)为县,置令、丞,凡三十县。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各派各家都著书立说,议论政治,既互相批判,又互相影响,在学术思想领域内出现了繁荣的局面……这对于当时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各种学术思想,成为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源头。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自春秋争霸到战国兼并,齐先后灭了三十余国,成为东方大国。秦并十余国,成为西方大国,随着兼并的进程,以“周礼”为核心的中原文化认同感得以加强,中原文化向四周播迁,华夏观念最终形成。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在经济、军事、政治、思想方面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的积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024-02-0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5 . 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罚”来加强统治。道家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这些内容反映的现象是(     
A.诸侯争霸B.变法革新C.百家争鸣D.民族交融
2024-02-07更新 | 89次组卷 | 51卷引用: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题(1)
6 .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印记。这些印记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诠释着中华文明的博大内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代,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出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这项秦代的改革,是汉代逐步发展的进一步简化字体的必不可少的基础,结果是楷体字从此一直成为通用文字,直到近几十年才让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使用的“简体字”。如果没有秦的改革,可以想象,几种地区性的不同文字可能会长期存在下去……在造成政治统一和文化统一的一切文化力量中,文字的一致性几乎肯定是最有影响的因素。

——摘编自[英]崔瑞德鲁惟一编《剑桥中国秦汉史》

(2)材料中“这项秦代的改革”指的是什么?该措施有哪些影响?

材料三   汉武帝破例拔擢狱吏出身的公孙弘为丞相,是让儒士广泛参政的标志。公孙弘四十岁才学《春秋》,竟能拜相封侯,使士人和一般官吏看到要被任用和升迁,必须学习儒经。汉武帝此举,意在树立榜样,使天下“群士仰慕”。

——据张诚《汉武帝时期选官制度简论》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拔擢公孙弘反映的治国思想。
2024-02-04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文化转折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发展概况》


(1)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指出材料中的“文化转折时期”形成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汉朝是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涌现了一大批黑科技,令我们不得不惊叹古人的智慧。正是他们的天才创造力,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成就了中华文明的辉煌。

——刘明宝《扒一扒汉朝黑科技:这些黑科技,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


(2)汉朝的开创者是谁?说出两位该时期科学技术方面的代表人物及其“天才创造力”。

材料三   如果从整体的文化视角来看,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化史,艺术史,思想史,乃至于政治制度的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它是一个转折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是怎样的》


(3)材料中的魏是谁建立的?结合艺术史方面的史实说明材料中的“它是一个转折点”的理由。
2024-02-02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到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一“黄金时代”的出现直接得益于(       
A.诸侯争霸B.农业繁荣C.百家争鸣D.各国变法
9 . 下边材料所说的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 是指(     

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的时期莫过于汉唐。

——钱穆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B.铁器和牛耕普遍使用
C.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D.佛教传入中国
2024-01-1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邹城市第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海内外的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_________”;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激烈辩论、相互影响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被称为“_________”。
2023-12-3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古寨中学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