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小宋同学学习七年级上册历史后,对主题单元知识进行了整理,以下是他的学习笔记


(1)请补全笔记一内容。
(2)请参照笔记一补充完整笔记二。
2024-02-08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长垣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 . 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罚”来加强统治。道家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这些内容反映的现象是(     
A.诸侯争霸B.变法革新C.百家争鸣D.民族交融
2024-02-07更新 | 91次组卷 | 5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新时代精英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推广私人教学,在实践中,破除了等级、地域和种族的界限,接收贾人、贱人、和农家的子弟入学。他在教学中坚持对不同对象施以不同的教育,主张因材施教,培养各具专长的人才。为了教学的需要,孔子还搜集、整理、编订了《诗》《书》《礼》《乐》《易》等作为教材。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孟子主张统治者施行“仁政”,推行道德教化,让老百姓过上富足生活。韩非子则认为“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因此提出“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摘编自崔永东《中西法律文化比较》

材料三: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此伏彼起的各种学术思想,几乎都渊源于春秋战国时代,都受到诸子之学的深远影响。

——摘编自颜世安《从“稷下学宫”看战国百家争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对教育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孟子和韩非子的政治主张有何不同。
(3)综上所述,分析“诸子之学”对中国古代社会有何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明社会的历史如果从夏朝算起,到战国时期已近两千年,丰厚的文化积累在春秋战国时即将得到大喷发。在旧制度正在瓦解、新制度尚未确立的时代里,社会呈现纷乱无序的局面、民众处于动荡不安的环境。一切有良知的思想家,都关注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各种各样的治国方案纷纷出笼,热心参与新的社会文明的设计和创造,努力把自己的理论付诸实践,从而造就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

——摘编自《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

材料二   我国先秦诸子百家思想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道家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墨家的“兼爱”、“非攻”、“节俭”等思想,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

——摘编自《浅谈诸子百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的原因。
(2)据材料二、结合现实生活说明为什么诸子百家思想“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
(3)综上所述,谈一谈诸子百家身上都具备哪些优秀品质?
2024-02-0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他是中国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的教育家。他在中国的教育实践中开私立学校之先河,为当时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了大批拔尖人才。

材料二   孔子的无神论哲学思想、德治主义的政治思想、融政治道德为一体的伦理思想、注重农业生产的经济思想,皆令霍尔巴赫、伏尔泰、魁奈等启蒙思想家为之倾倒。他们称颂孔子,利用由他们塑造的孔子来针砭时弊,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神权统治,寄托自己的思想。经过启蒙思想家的鼓吹,两百年前在西方掀起“孔子热”。

——摘自乔建中主编《中外教育经典名著速读》

材料三   孟子在《滕文公下》中写道:“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在此,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实际上就是作为道德高尚的人应有的气节和精神追求,“大丈夫”的为人,富贵不乱心,贫贱不变志,威武不屈节,既是人格修炼的最高境界,也是人格修炼的最高目标。

——摘自曲铁华主编《中国教育名著导读》

材料四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这些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思想主张。
(3)材料三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怎样的道德规范?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孟子的政治理想。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归纳“百家争鸣”的重要意义。
2024-01-0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部分学校联考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宛如汇纳百川的大海奔流不息,一片片甲骨,一件件巧夺天工的文明瑰宝闪烁其间。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问题。
(1)【文明传承】文明传承是中华文明的根基。根据下面信息概括周朝青铜器的作用,并说说甲骨文的历史地位。

周王朝对青铜器的使用规格制定了严格的制度。鼎和簋配合使用,鼎是奇数,簋是偶数,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

“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它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2)【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国家发展的力量。根据下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两位思想家的核心思想,并说说百家争鸣的意义。

图1     孟子                       图2   墨子
(3)【先进科技】先进科技是中华民族领先世界的代表。观察下下图,写出以下两项成就的名称。

                      图1                                 图2
2023-12-2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部分学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小欺大,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材料二   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请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材料三   他认为,水行要乘船,陆行要坐车,治理国家也一样,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材料四   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1)材料一中的“他”指谁?
(2)材料二中的“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3)材料三中,“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属于哪个学派?
(4)材料四的主张是谁提出的?
(5)上述材料总体上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
2023-12-2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请探究下列问题。
【思想篇】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大放异彩的局面。


(1)材料一中“大放异彩”的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依据材料指出各家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道家的创始人是谁?
【科技篇】

材料二:南北朝范晔的《后汉书》认为造纸术是东汉宦官蔡伦于公元105年发明的。


(2)你认同材料二中的观点吗? 为什么?蔡侯纸的出现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3)结合材料三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图一人物最具代表性的成就。图二中的著作是哪一个领域的?
【思考篇】

材料四:“国学热”下的《百家讲坛》“制造”的“学术明星”于丹,讲完《论语》后说《庄子》,引发了各界热烈的争论。


(4)《论语》记载了谁的主要言论? 他的政治主张主要是什么?“国学热”下我们怎么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2023-12-2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示范区博雅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下图目录反映的主题是(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 百家争鸣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023-11-13更新 | 55次组卷 | 80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10 .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大动荡大变革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西浑源李峪村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发现的春秋后期晋墓出土有牛尊,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牛鼻上有鼻环。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

材料二   就百亩田地来说,春秋时期“种地好的能养活七人”,但到战国之初,“种地好的能养活九人”。土地生产力增加28.57%,以家庭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得以实现,人口更大幅度的增加。

材料三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王命不行”,战国时期“砥砺甲兵,时争利于天下”。据许倬云先生统计,春秋259年间,就《左传》记载,共计大小战役1200余次,和平时间为78年;战国的242年中,共计战役460余次,和平时间89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战国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生产力发展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影响是什么?材料三中的史实在思想文化上有什么反映?
2023-10-16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