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1 . 1965年新加坡独立以来,社会中存在以下现象:文娱集会的节目单上,有马来舞蹈、中国舞蹈、西洋舞蹈; 天主教堂里,虔诚的佛教徒携带鲜花前来奉献、礼拜;政府规定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这反映了新加坡(     
A.宗教矛盾突出B.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C.殖民色彩浓厚D.多元文化并存共处
2 . 1653年,英国切萨姆图书馆购买了丰富的神学、科技、法律、历史、医学等方面的书籍,服务于专家或受过良好教育的上流人士。19世纪中期,该图书馆开始向社会所有阶层提供各种资料和媒介。这一变化有助于(     
A.保存文化典籍B.发挥政府服务职能
C.缓和社会矛盾D.推动文化的大众化
2023-07-12更新 | 10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代的驿道与馆驿分布

材料一

——蓝勇《中国历史地理》

材料二   唐代有六条陆路驿道,由此延伸出通往今朝鲜、日本、中亚和东南亚各国的国际性驿道,“一曰营州入安东道,二曰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曰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四曰中受降城入回鹘道,五曰安西入西域道,六曰安南通天竺道,七曰广州通海夷道。”

材料三   唐代馆驿地区分布数量

地区划分京都关内区河陇碛西区秦岭仇池区山剑滇黔区河东河北区河南淮南区合计
馆驿数量10763731226465494

京都关内区以长安与洛阳间馆驿为例,“(洛阳)在西京(长安)之东八百五十里”,其间馆驿考订得三十四所,平均二十五里一所馆驿,远小于“凡三十里一驿”的标准。关内道、河东道王畿重地,馆驿分布最为密集,正如诗中所说“府西三百里,候馆同鱼鳞。”京畿以外以西北地区为例,伊州“东南取莫贺碛路至瓜州九百里。”仅置十驿,平均九十里一驿,远远超过了三十里一驿的标准,正如“寒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

——材料二、三均摘编自黄明建《唐代馆驿制度及分布特点探析》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代驿道及馆驿的分布状况。
(2)你认为唐代政府为什么要这样布局驿道及馆驿?
2023-07-1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近代大学的建立与发展

材料   古典大学是以传播和探索高深知识为单一职能,主要为上层社会和教会培养所需要的官员和教会人员。1810年建立的柏林大学为近代大学创立了模式,成为各国模仿的对象。

19世纪中期开始,它所提倡的大学研究职能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18551860年间,牛津大学建立了许多现代实验室。剑桥大学于1871年建成驰名世界的卡迪文什实验室,使英国的实验物理学执世界之牛耳。1862年林肯签署《莫里尔法》,以此为契机逐渐形成“康奈尔计划”和"威斯康星观念"。威斯康星大学与州政府密切合作,“大学为州服务”的观念使服务成为高等教育所承担的第三项职能。

德国技术学院的前身大多是创办于18191870年之间的侧重科学训练和职业训练的技术学校。从19世纪60年代起,技术学校改为技术学院或技术大学。在英国,为发展商业和科技教育,打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垄断,1828年伦敦大学建立,主要传授现代学术和自然科学。从19世纪中期起城市学院兴起,绝大多数城市学院都偏重工业和科学领域,而且大都成为所在城市工业研究中心。

——摘编自牛长松《西方近代大学的建立与发展》


根据材料,就西方近代大学的建立与发展提炼一个主题并进行阐释。
2023-07-1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收藏在皇宫中的大量欧洲艺术珍品转为国家所有,政府下令在卢浮宫建立中央艺术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之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国家博物馆。私人博物馆也相继开放,从而开始了博物馆社会化的进程。近代博物馆的发展(       
A.促进了现实主义文艺产生B.反映了社会矛盾日益缓和
C.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发展D.加速了科技向生产力转化
6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流行着歌颂皇帝的《万岁!桂冠加冕的胜者!》一歌。由于时常在重要的公众场合演唱,因此也被视为国歌。但在1922年德国国歌改为《德意志之歌》,歌唱德意志民族与祖国高于一切。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战争引发政治局势的变化B.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转型D.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2023-07-10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参战国政府不断地控制其经济体制,因交战各国都试图将整个社会的财富、资源与道德意图统统引向单一的目标,“计划经济”的思想在一战期间最先得到了应用。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     
A.促使国际社会协调行动B.导致计划经济体制普遍建立
C.推动政府机构转变职能D.使得社会主义理想成为共识
8 . 康熙帝在《庭训格言》中强调,“俭约不贪,则可以养福,亦可以致寿”。时任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在其《聪训斋语》中说:“父母之爱子,第一望其康宁,第二冀其成名,第三愿其保家。”曾国藩认为教育子侄“不在多书”,只要有《庭训格言》和《聪训斋语》就够了。这可用于说明清朝(     
A.士大夫重视家风教化B.士人强调礼法一脉相承
C.传统文化在不断更新D.俭约不贪成为社会共识
9 . 公元4至6世纪,日耳曼人占据罗马帝国的领土,建立王国定居于此。日耳曼人建立的各王国都是在摧毁罗马当地奴隶主政权后建立起来的,他们本身所固有的一些传统构成了建立西欧封建社会所必需的因素。由此可知,日耳曼民族大迁徙(       )
A.推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B.改变了亚欧大陆政治格局
C.推动了区域文明的发展D.促进了多种新族群的诞生
10 . 某国际学校组织学生去伊拉克巴比伦城遗址研学,并参观了仿制的伊斯塔尔门。而真正的伊斯塔尔门现收藏于德国柏林佩加蒙博物馆,成为他的镇馆之宝(伊斯塔尔门于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对伊拉克的做法,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下列项中,观点正确的是(     
A.与中国故宫养心殿的修复异曲同工B.仿制行为保证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C.伊拉克的做法违背了真实性的原则D.体现了对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