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昆明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下表是昆明建制沿革表(部分),其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朝代是(       

朝代

建制沿革

属“西南夷”地区,后设益州郡,为郡治所在地

置南宁州都督府,以爨(cuàn)弘达为都督,其子孙承袭都督之职

设鄯阐府,为大理国八府之一,是一座“商工颇众”的繁华城市

置昆明县,为中庆路和云南行省的行政中心
A.秦朝、西汉、唐朝、元朝B.西汉、隋朝、宋朝、明朝
C.西汉、唐朝、宋朝、元朝D.西晋、隋朝、宋朝、清朝
2 . 东汉时期,外戚、宦官干政现象很多,造成当时政治局面的黑暗。进入魏晋以后,这类现象明显减少,外戚影响力依然存在,但在效力、持续时间上都远不如前。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缘于此时期(     
A.监察制度的有效制约B.专制皇权呈现出一定弱化
C.儒学士人的持续斗争D.选官制度的不断发展演变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在唐代公文流转过程中,官府收文一般包括登记、批办、受付、判案、执行、勾稽、抄目等环节。其中判案环节实行同职官四等连署制度,即每份文件要经过勾官、判官、通判官、长官共同签署,方能生效执行。由此可见,唐代(     
A.行政运行较为规范B.监察机构相互制约
C.地方权力有所扩大D.官僚体系日益完善
4 . 变革与创新

变革与创新是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重要原因。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在历史进程中因时而变,逐步发展。

(1)请将上述中央机构示意图与下列的朝代相对应。(填字母)
①秦朝:             ②汉朝:          ③唐朝:          ④明朝:      
(2)上述结构图中都有一个共同角色E,E处应填      (填空);从E与其它机构的关系中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呈现的显著制度特征是(        )(单选)
A.君主专制B.中央集权C.民族自治D.世卿世禄

近代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仁人志士求变求新,为改造社会积极探索。

(3)请将以上近代历史人物与其改造社会的主张相匹配。(填字母)
历史人物求变求新的主张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
(4)依据上述材料,以上四位历史人物的求新求变主张有何异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砥砺前行、改革创新,成就瞩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改革创新的重大事件

序号年份事件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6 年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78 年小岗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后在全国各地推广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目标
(5)从上表②—⑤中任选一件事,参照示例,说明变革创新如何推动了社会进步。
示例: ①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唐代,“道”的职责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将各地的资源,例如税收的绢帛和谷米,经过该道的转运使,转运至中央或指定的地区。据此可知,唐代“道”的设置(     
A.丰富了民众的物质文化生活
B.促进了地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利于强化政府的财政管控能力
D.确保了税收稳定与财政统一
6 . 中晚唐士人写的民生诗普遍致力于通过蒙太奇式的场景拼贴展现一个分裂的世界,宋代士人写的民生诗则着眼于弥合官与民之间,乃至于民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裂缝,在不改变社会基本架构的基础上修补建设,最大程度地实现多方兼顾。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文学表达具有多元化特点B.士人群体政治地位得到调整
C.国家对人身控制比较松弛D.宋代社会主要矛盾缓和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7 . 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的重要时期,奠定了大一统国家治理基本模式,其在官僚体系建设、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交通建设方面的成就推动了国家治理水平的进步。下列对秦汉时期国家状况认识正确的有(     
①秦朝实行上计制,由御史参与计薄的审核
②汉朝出现《九章律》并在朝廷设置律博士
③秦朝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
④西汉时期已经初步形成了东、南两条航线
A.①③B.①②④C.①④D.①③④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测试(五)历史试题
8 . 西汉在边郡范围内设置部都尉等以分太守的事权,逢重大战事则临时命将置帅,事毕即罢。终西汉世,在北方边疆,并没有可以统帅数郡兵力的常设军事机构。西汉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     
A.加强边疆地区控制B.削弱王国军事力量
C.分化事权加强集权D.守内虚外巩固中原
7日内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9 . 皇帝的诏书,在唐代归宰相中书省拟定。皇帝亲览后在纸尾批几句,加盖御印,经宰相出旨。到宋初,宰相对于某事提出几项意见,拟成几条办法,送由皇帝决定,然后宰相再照皇帝意见正式拟旨,谓之“面取进止”。这反映了唐至宋(     
A.中枢权力机构的不断变动B.中央决策愈发民主
C.宰相的意见愈发受到重视D.君权侵揽强化专制
7日内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6月阶段练习历史试题
10 . 明朝时期,在实行人口调查和编纂户籍的基础上,对不同地区的土司分别课以赋税。同时还规定:土司应袭子弟“其不由儒学读书习礼者,不听保袭”。这些举措(     
A.提高了边疆地区文化水平B.加重了边疆民族地区的负担
C.增强了对统一国家的认同D.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7日内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