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4 道试题
1 . 数列满足则称数列为下凸数列.
(1)证明:任意一个正项等比数列均为下凸数列;
(2)设,其中分别是公比为的两个正项等比数列,且,证明:是下凸数列且不是等比数列;
(3)若正项下凸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求证:.
2 . 已知为坐标原点,.
(1)判断的形状,并给予证明;
(2)若,求证:三点共线;
(3)若是线段上靠近点的四等分点,求的坐标.
2024-04-26更新 | 2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外国语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数学试卷
3 . 在数学中,不给出具体解析式,只给出函数满足的特殊条件或特征的函数称为“抽象函数”.我们需要研究抽象函数的定义域、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对于抽象函数,当时,,且满足:,均有
(1)证明:上单调递增;
(2)若函数满足上述函数的特征,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若,求证:对任意,都有
2024-01-30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实验学校光明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4 . (1)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已知:如图,.求证:

(2)证明: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两条邻边的平方和的两倍.
如图,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证:.
2023-12-15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数学试卷
解答题-证明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图1,AB为⊙O的直径,点P是直径AB上任意一点,过点P作弦,垂足为P,过点B的直线与线段AD的延长线交于点F,且∠F=∠ABC

(1)若CDBP=4,求⊙O的半径;
(2)求证:直线BF是⊙O的切线;
(3)当点P与点O重合时,过点A作⊙O的切线交线段BC的延长线于点E,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判断四边形AEBF是什么特殊的四边形?请在图2中补全图象并证明你的结论.
2022-08-1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测试数学试题
6 . (1)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用向量方法证明:已知直线la和平面,求证:.
2022-01-24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7 .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是微分学的基本定理之一,其内容为:如果函数在闭区间上的图象连续不断,在开区间内的导数为,那么在区间内存在点,使得成立.设,其中为自然对数的底数,.易知,在实数集上有唯一零点,且

(1)证明:当时,
(2)从图形上看,函数的零点就是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直接求解的零点是困难的,运用牛顿法,我们可以得到零点的近似解:先用二分法,可在中选定一个作为的初始近似值,使得,然后在点处作曲线的切线,切线与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为,称的一次近似值;在点处作曲线的切线,切线与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为,称的二次近似值;重复以上过程,得的近似值序列
①当时,证明:
②根据①的结论,运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得:为递减数列,且.请以此为前提条件,证明:
2024-05-31更新 | 56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大湾区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二)数学试题
8 . 若函数的图象上的两个不同点处的切线互相重合,则称该切线为函数的图象的“自公切线”,称这两点为函数的图象的一对“同切点”.
(1)分别判断函数的图象是否存在“自公切线”,并说明理由;
(2)若,求证:函数有唯一零点且该函数的图象不存在“自公切线”;
(3)设的零点为,求证:“存在,使得点是函数的图象的一对‘同切点’”的充要条件是“是数列中的项”.
2024-05-09更新 | 53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中学2024届高三二轮四阶测试数学试题
9 . 定义两个维向量的数量积,记的第k个分量().如三维向量,其中的第2分量.若由维向量组成的集合A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集合中含有nn维向量作为元素;②集合中每个元素的所有分量取0或1;③集合中任意两个元素,满足T为常数)且.则称AT的完美n维向量集.
(1)求2的完美3维向量集;
(2)判断是否存在完美4维向量集,并说明理由;
(3)若存在AT的完美n维向量集,求证:A的所有元素的第k分量和.
2024-04-23更新 | 63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河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学月质检数学试题
10 . 在组合恒等式的证明中,构造一个具体的计数模型从而证明组合恒等式的方法叫做组合分析法,该方法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我们将通过如下的例子感受其妙处所在.
(1)对于元一次方程,试求其正整数解的个数;
(2)对于元一次方程组,试求其非负整数解的个数;
(3)证明:(可不使用组合分析法证明).
注:可视为二元一次方程的两组不同解.
2024-03-08更新 | 105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五粤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数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