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0644 道试题
2024八年级下·湖南·专题练习
1 . 官员选拔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前提,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官员选拔和管理方式各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1)据材料一概括隋唐科举制的主要特点和积极作用;这一时期,在科举制建立和完善过程中,隋炀帝和武则天各有何贡献?

材料二   宋代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科举的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

——《宋朝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2)根据材料指出宋代科举制度迅速发展的政策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举制度的改革与发展,造就了宋朝怎样的局面?

材料三   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换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清朝文人徐大纯《时文叹》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后世人为什么会对凭八股考取功名的人作如此辛辣的嘲讽?明朝政府为什么只考“八股文”?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2卷引用:期末测试卷02(期末真题重组卷)【测试范围:八下历史全册】 -【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湖南专用)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最严重的问题是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从计划制定到计划实施,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再到每一个建设者,可以说是上下一条心,举全国之力,步调一致搞建设。“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材料二   

材料三   2001年以来,随着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等词扑面而来,中国正在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的背景?请你列举出“一五计划”在工业领域取得的两项成就?
(2)比较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概括指出我国工业制造领域发生的变化?
(3)据材料三、请你举一个代表了“品牌大国”的中国企业?关于擦亮“品牌大国”的名片,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浙化合以成 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摘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A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B《帝王出御图》临摹画
身着汉服的鲜卑贵族


C伊犁将军府

D《步辇图》
吐蕃首领前往长安求婚场景

E魏晋画像砖上的“汉人胡食”


F珍藏于拉萨大昭寺的
金奔巴瓶

材料三   在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清朝统治者实施的策略是:第一,因地制宜……第二,和用宗教,修其教而不易其俗, ……清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所实施的民族政策是成功的,它有效地协调了民族关系……同时也加强了对东北、蒙古、新疆、西藏、西南以及台湾等民族地区与边疆的统治,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材料二中,可用于研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史料是_____________ ,其中价值最高的是____________,说出你的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二中选取最能说明“清朝修其教而不易其俗”的一则史料,并据材料三归纳清朝民族政策的影响。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第五中学九年级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4 . 某校张老师组织学生以“长城内外•历史记忆”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材料一   公元前8世纪—前3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战争不断加剧。为了彼此设防以及与周边少数民族斗争,齐、楚、魏、赵、燕等国先后在边境大规模修筑了长城。

——摘编自叶小燕《长城史话》

材料二

——据同杨阳《长城与草原威胁——明代农牧战争、长城修建与气候冷暖变化的关系》

材料三   长城不是一条单纯的墙体,战国秦汉时期与长城配套的设施包括边城、障城、烽燧、邮亭等,构成了烽燧、屯田、仓廪、邮驿交通和野战驻军五大体系。……明代隆庆和议后,马市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一些交通便利的边关也逐渐发展成农耕、游牧民族贸易往来的聚散地。“俺答纳款,马市互易,边疆无警,畿辅晏然,汉唐以来所未有”。到了明朝末年,“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辏,无异中原”。这种情况延续到清代。

——摘编自王绍东《论长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促进与影响》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城开始大规模修筑的历史时期,并指出其时代特征。
(2)依据材料二,解释长城修建、农牧战争和气候变化三者的联系。
(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归纳长城的历史功用。
昨日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88年中国对外开放的部分数据

利用外资协议16377协议金额785.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66.63亿美元)
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6万多个外商协议投资280多亿美元
引进技术合同3530总金额205.5亿美元(其中用于改造我国现有企业技术项目2万多个)
进出口总额1028亿美元在国际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由1978年的第32位,上升到第16位(其中进口总额552.7亿美元)

材料三   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我们要下大力气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1980~1988年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1988年中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举例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
6 . 农为天下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神农教耕生谷,以致利。

——《管子》卷二十

神农耕而作陶。

——《太平御览》卷八百三十三

材料二

材料三   清代中期人口、耕地面积统计表

年份人口数量(亿)耕地面积(万顷)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年1.84735.224.00
1768年2.08741.453.56
1784年2.86760.572.66
1812年3.34788.932.36

——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

材料四   假如在普通的时代,(明清时期)这种秩序和持久或许可看做是件幸事。但是,这些世纪却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的世纪……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也是相对静止的、落后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传说中神农氏的贡献。
(2)材料二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农耕场景,请指出其耕作方式的相同之处。本组材料对研究古代农业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请以图2为例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代中期农业发展的状况,并指出隐含的矛盾。
(4)再次分析材料二,找出证明材料四观点的证据。你认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相对静止的、落后的”根源是什么?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三)
7 . 历慎思同学围绕“历史的延续与变迁”主题设计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活动一   【识读地图——认识疆域变化】

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有战乱、有分裂,但每次战乱和分裂,都为下一时期更大范围的统一和发展准备了条件。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观察上面朝代形势图,指出从图1到图2呈现的历史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

活动二   【分析表格——洞悉边疆治理】

中国边疆地区地域广阔、民族众多。边疆地区的发展是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发展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历代统治者通过制定和实施治理边疆的政策,来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地管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时间事件
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击败东突厥
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1713康熙皇帝册封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8世纪中期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1793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2)根据活动二、归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方式有____。(①战争或武力平叛;②设机构;③册封;④颁布法律;⑤放任自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活动三   【解析文物——感知民族交融】

文物蕴含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辨识其中含义,是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途径之一。

(3)上述文物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仿照示例,任选一件文物加以介绍。(示例除外)示例:文物:土尔扈特部腰刀介绍:清朝乾隆时期,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重返祖国,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贵州省从江县翠里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协议,西藏和平解放。这结束了西藏近代以来遭受侵略的历史,同时,也为新中国的国家统一大业和后来西藏的民主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二   青藏公路通车前,从拉萨到青海西宁往返一次,靠人畜驮,冒风雪严寒,艰苦跋涉需半年到一年时间。1954年,青藏公路全线通车,为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三   根据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成立了西藏自治区。2006年,一条“吉祥的天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1)材料一中的“代表团”的首席代表是谁?根据材料指出西藏和平解放的影响。(写出一点)
(2)材料二中的公路通车是哪一经济发展计划的重要成就?该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材料中的“吉祥的天路”指的是哪条铁路?
(4)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民族观念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南部学区2023—2024学年名校调研九年级下学期第五次模拟测试
9 . 某历史社团开展“图说中国近现代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1)解读图片:将图片中的文字说明填写完整。
(2)整理图片:在下列表格中填写相应的图片序号。

图片序号

革命和建设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总结提升:以上图片反映近现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三模历史试卷
10 . 坚持守正创新,赓续中华文脉,泽被千秋后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卜甲
(商王武丁时期)

②青花玉壶春瓶
(明朝永乐年间)

③甘肃旱滩坡带字纸
(出土于东汉晚期墓中)

古人在龟甲和兽骨上契刻文字(称甲骨文)进行占卜,占卜内容有战争、祭祀、天象等

造型庄重,纹饰素雅,采用进口苏泥勃青料(产自伊拉克萨马拉),色泽浓丽沉稳

以麻纤维为原料,纤维组织紧密,纸质细薄,制作工艺较前有很大改进

材料二

材料三   这一时期的科技著作,不是对“一些领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总结”,更不是“一些科技体系的尾声”,而是对不少领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创造性总结,是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高峰,是世界古代科学技术的高峰。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吴国盛

材料四

中华文明特性突出的连续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突出的创新性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
突出的统一性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
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
突出的和平性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

——摘编自《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中的文物按朝代顺序进行排序。(写序号)任选一件文物结合所学说明其承载的历史价值。材料二中的哪一部著作记录有青花瓷的制作工艺?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三部著作的共同点。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并运用相关史实,说明对中华文明特性的认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中华文明不断创新发展的有利因素。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南宁市银海三雅学校中考模拟(四)(收网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