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060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先生说:“历史上有的皇帝是一代之帝王,比如汉高祖刘邦:有的皇帝是百代之帝王,比如秦始皇和汉武帝。”所谓百代之帝王是说他的历史贡献与历史影响并没有因为统治结束而结束,他们所产生的影响延续到此后很多时代。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二: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交融,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摘编自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人们总是把“秦皇汉武”并称,列举两项唐太宗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史实。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因素。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旧。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他们种种措施,自始就不断有人反对。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材料三   军机处为清代所独创……直接听命于皇帝,随时承旨,随时草诏办理,发出的诏旨不通过内阁,而是兵部直接发出,称为“廷寄”,保密性强,办事效率高,成为皇帝加强统治的得力工具。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太祖、宋太宗“把相权拿归自己”的措施,并指出这一措施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一到图二发生的最大变化。据材料三、指出军机处的特点。
(3)综上所述,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趋势。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尽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地把盛唐文化传播到四方。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摘编自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三   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此即所谓“限制贸易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消极作用。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时中外交流的两个史实。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惊人的海上远征”指的是什么事件?其主要影响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限制贸易政策”带来了怎样的“消极作用”。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古代中外交流的认识。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
4 . 在各国历史进程中,革命和改革是社会更替与变革的重要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障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英国人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使后来西方各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之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英国为榜样。

——唐晋《大国崛起》

材料二   唯今之计,我当决断,与其坐待彼等昌明,共兴亚洲,莫若早脱其劣,携手西洋诸国……断然废旧制,立新政,朝野一心,革除旧弊,举凡一切均效法西方列强,以图傲视亚洲诸国。

——【日】福泽渝吉《脱亚论》

材料三   在北方,反对奴隶制的民众组成了2000多个废奴社;在南方,奴隶主势力声称实施奴隶制是南方各州的固有权利,如果受到联邦法律的侵犯,蓄奴州有权退出联邦。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解决了这一问题,美国变成一个真正具有统一主权、统一政治机制的国家。

——杨积讯《论美国〈联邦宪法〉之长久存续》

(1)材料一中英国创设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它是通过哪一文献确立的?
(2)材料二中“废旧制,立新政”反映了日本历史上的什么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废除奴隶制的文件是什么?美国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据以上三则材料归纳,有利于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有哪些?(任答两点即可)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高级中学实验学校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5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

——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材料二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自6月5日起的几天内,上海就有六七万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随后,北京、汉口、南京等地工人相继罢工,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面对工人声援带来的强大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使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开始同工人建立联系。这一联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纲,写明:(1)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2)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3)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4)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归社会公有。

——《中共中央文件选编》

(1)写出材料一中“归于失败”的政治运动?这些政治运动都是由哪个阶级领导的?作者认为它们“归于失败”的理由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说明这伟大力量所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期间,最能体现这次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
(3)材料三中通过“第一个党纲”的大会是什么?概括该党纲所确定的奋斗目标。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性。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高级中学实验学校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在许多国家的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后,世界取得了暂时的和平。战后的世界是否能够维持持久和平?世界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持久和平之路?人们在不断地思考……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做出了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重大决策。

材料二:不同时期英国和美国的扩展示意图。

图1说明:十九世纪后半期的英国算上领土、自治领、殖民地和托管地,当时大英帝国人口数量4.13亿,约占全球人口总数的25%。大英帝国控制的疆域总面积更是达到了3400万平方公里,遍布全球号称“日不落帝国”。

图2说明:二战后,美国在全球建立了大批军事基地,最多时达5000多个。目前,美国在全球140个国家都有军事基地,海外军事基地共374个,驻军30万。美军打开了各国大门,美国的商品随后就到,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材料三: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我国石油实现全部自给,新修铁路8000多千米,原子弹、氢弹相继研制成功。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美国对欧洲、日本的政治经济控制力减弱,自身的经济出现了“滞胀”的局面。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中苏关系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开始重新调整外交战略,寻求改善同美国的关系来应对苏联的威胁;与此同时,美国更需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来牵制苏联,确保争霸重点欧洲,共同的利益需要最终促使这两个国家开始走到一起。

——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说说“许多国家的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是指哪些代价?“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做出的决策后形成的格局是什么?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比较英、美两国对外扩张方式的异同。
(3)据材料三,概括中美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国家治理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方国家是运用宪法资源实现国家治理的先行者。1689年的《权利法案》等宪法性文件……实现了对各种利益群体的有效整合,提升了英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和综合国力……濒临毁灭的邦联政府已不能有效地治理这个政治共同体了……正是在1787年宪法设置的治理框架下,美国的国家治理能力迅速提升。这两个国家的宪法都促成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改善,与本国的国家治理相得益彰。

——摘编自喻中《论中国法的精神》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思想,萌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发展完善于建设与改革时期。党带领中国人民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制定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思想是认识这个伟大政党的密码,也是解开中国何以能从近代遭外强欺凌、积贫积弱的边缘走向现代化强国的一把钥匙。

——摘编自罗峰《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国家治理的意义,并据此归纳影响国家治理的共同因素。
(2)根据材料二,简述英美两国的法律是如何促成本国国家治理体系改善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宝贵经验。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右玉教育集团初中部九年级模考模拟预测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综合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城乡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商品零售额大幅度增长,货币需要量也相应增加……大量携带小面额现金用作大额支付手段,既不便于交易和清点,也不便于安全保管。

——摘编自《北京日报》(1987 年4月29 日)

材料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友人、港澳华侨纷纷来我国办厂、经商及旅游观光,他们从国外带来了最为流行的支付方式,即各种货币的信用卡。

——摘编自周树基《忆我国银行卡发展之路》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支付方式发生的变化。
(2)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支付方式发生变化的因素。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支付方式变化给你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中招重点初中模拟联考(一)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梦想重大探索代表人物探索层面
洋务运动李鸿章、张之洞等器物层面
变法强国梦戊戌变法制度层面
民主共和梦孙中山
民主、科学梦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等
(1)材料一表格梳理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梦进行的四次重大探索,请按提示补充完成表格。(提示:“梦想”必须反映该次探索的主要主张或口号,“代表人物”②中写出1个即可)

材料二:然自马氏与昂格斯合布《共产党宣言》,大声疾呼,檄告举世的劳工阶级,促他们联合起来,推倒资本主义,大家才知道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做不到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绝大的功绩。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材料二中的“《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有何关联?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

材料三:针对“600万头猪被杀,400万头牛被宰来调整家畜和肉类的价格”这条美国报刊新闻,有人认为:“数百万同胞还饿着肚子,杀这么多头猪?”也有人认为:“从道德上讲是个问题,但又怎样?畜牧业也得活啊。”

材料四:它仍是一个以农村为主的国家,比例庞大的农民人口,他们的动向意愿,左右着苏俄的经济前途……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群众脱离的,……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及的。

——列宁

(3)材料三、四反映了美国和苏俄分别面临怎样的困境?两国是如何改变这一局面的?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2024年5月中考模拟历史试题(一)
10 .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某校九年级同学进行主题为“人民的力量”的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1)根据材料概括曲辕犁和蒸汽机的共同作用。
(2)根据材料指出《新青年》的创刊宗旨。概括“马克思主义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命运”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分析在法国大革命和俄国1861年改革中人民群众扮演的角色。
(4)绕“人民的作用”这一主题,请你从上述历史认识中提炼一个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从上述历史事实中选择两个进行论述,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清晰,总结提升。)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中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