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0651 道试题
2024八年级下·湖南·专题练习
1 . 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第二条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第十条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

材料二   1953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农村政策文件选编》

材料三   新中国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19571960下降(%)
粮食(亿公斤)1950.5143626.4
棉花(万担)3280212435.2
油料(万担)75423405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14590822743.6

材料四   我刚到安徽那一年(1977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67%的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我这个第一书记心里怎么能不犯愁啊。

——万里《农村改革是怎么搞起来的》

材料五   2005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061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

(1)据材料一、指出这次改革后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为了把农民“组织起来”,国家采取了什么办法?
(3)导致材料三中农业生产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概括1977年中国农村存在什么严重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政策?
(5)综合以上五则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在解决三农问题中不断探索,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期末测试卷01(期末真题重组卷)【测试范围:八下历史全册】 -【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湖南专用)
2 . 工业化加快了人类走向更高级文明的步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以军事工业为第一步,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先后创办四个新式 军事工业,此外,各省先后办过20个机器局,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 产场所。这一类企业,由国库支付开销,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从生产关系来说,它是历史上官办封建工业的延续。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一五”计划开始时,工业化所需巨额资金主要取自我国的农业。新中国 成立时,我国轻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73.6%。“一五”计划期间,重工业生产 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45%。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 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建立起来,旧中国重工业极端落后的面貌有所改变。

——摘编自高粱《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回顾》

材料三   1978年,四川省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确定企业在增收基础上,可 以提取一些利润留成。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国有企业改革转向实行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两权分离”。1986年,国务院提出 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93年,党的十四届 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1994年开始试点。

——摘编自陈清泰主编《重塑企业制度:30年企业制度变迁》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洋务运动中军事工业的特点及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建设的历史意义。
(3)据材料三,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举措。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县中考模拟历史试卷
3 . 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总是在继承中发展与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制是秦代以来中国地方政治的基本制度。虽然元、明以来确立了行省 制度,但实际上仍是秦、汉以来确立的郡县制度的变异。在此体制之下,国家政治权力 的中心在中央,举凡一切行政、军政、财政、外交、用人之权皆出于中央,地方各级政治机构不过是以君权为核心的中央政权的派出机构而已。

——摘编自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材料二   宋元时期,泉州沿海地区制瓷业走向兴盛。以前烧造瓷器的窑场继续生 产,并在此基础上,窑址地点、数量均有增加。除了常见的碗、盘、罐等器物,各类 罐、瓶、盆、盒、杯、执壶等类型增多。釉色品种突破单一青釉的类型,还大量烧造了 青白釉、酱釉、酱黄釉、黑釉、青黄釉等不同品种的瓷器。窑炉仍为龙窑,但长度增 加,残长50余米,坡度合理,窑内器物摆放紧密有序,匣钵装烧较为普遍,改善了器物的烧成环境。

——摘编自孟原召《宋元时期泉州沿海地区制瓷业的兴盛与技术来源试探》

材料三 明清时期,小说是被摒弃在主流文化之外的文学样式,由于其游离在官方视 城之外,因而得以生存乃至蓬勃发展。同时,明清时期频繁而又严苛的文字狱,使得文人 小心翼翼,避免贪一时文字之快而触犯统治者的禁忌,以致遭罪甚至遭遇满门抄斩的灾 祸。于是,这个时期的文人很容易就转向为通俗小说作家。仕途不畅、人生失意,都极容易使得文人寄情于文学创作。

——摘编自彭巧《明清章回小说中情理冲突模式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郡县制确立的政治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宋元时期泉州制瓷业兴盛的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归纳明清小说迅速发展的原因。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县中考模拟历史试卷
4 .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教训】

材料一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的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的原因。

【伟大决策】

材料二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新的历史性跨越,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举措。

【外交成就】

材料三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从材料三中任选一项史实,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历史意义。

【中国主张】

材料四   今年(2023年)是我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提出这一倡议的初心,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迎接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背景。综上所述,从中国现代的外交变化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散原中学分校中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5 . 改革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影响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关系永久性地取消。

第二条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有农村自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

第四条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其额度由各省制定。

——俄国《解放法令》1861年2月19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1920年,苏俄粮食产量只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8%……经济形势严峻。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于是,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

材料三   19311932年美国经济指标(部分)(以1925年为100

时间工业生产工厂就业工厂工资额
19313877875
19319767362
19326596043

——摘编自金德尔伯格《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经济指标下降的原因以及政府的应对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散原中学分校中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024九年级下·山西·专题练习
6 . 制度创新在国家发展中彰显力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借鉴了罗马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把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罗马和英国的制度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摘编自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三   经过长期的高速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这座庞大的国家机器似乎因为太疲惫、太僵化而突然不能有效运转,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91年解体。…邓小平领导的第二次革命给中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一个贫穷的国家正变得富强,而根本原因则是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

——摘编自杨光斌《制度的形式与国家的兴衰》

(1)材料一中的“在下在上有”后面的省略号处分别指的是什么制度?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2)结合史实说明你对材料二画线部分观点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比较中苏两国出现完全不同结局的原因。
(4)综上所述,写出关于国家、民族持续创新发展的启示。
今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4-【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山西专用)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美国独立战争形势图

萨拉托加大捷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之后,法国承认美国,公开参战。欧洲很多国家也因与英国的矛盾结成了“武装中立同盟”,英国陷入孤立。1781年,美法联军在约克镇与英军激战,英将康华利率部下投降。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摘编自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据图A,写出美国独立战争形势的特点。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图B 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反法西斯同盟在人口、资源、人心向背等方面,都比德、意、日集团占明显优势,为以后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联盟内部,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作战目的也不尽相同,但摧毁法西斯是他们的共同目标。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它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所以,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使战争的形势发生变化。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图C 联合国总部

合作与竞争是经济全球化中的两大主题。当今各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国内市场已无法满足自身要求,就需要参与国际交换。经济集团或跨国公司间可以取长补短,扩大在国际分工中的优势,通过合作,使自己的商品更具优势。从更为宏观的角度说,各个参与国际分工的主体利益不尽一致,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中必然会面对各种阻碍因素,这更需要各方学会合作。

——摘编自王玉《经济全球化中的合作与竞争》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图B宣言签署于哪一年?该宣言签署的背景是什么?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历史意义。
②图C组织的首要宗旨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概括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方开展合作的必要性。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合作与竞争”的史实,说明其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综上所述,对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予以解读。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在永乐年间,正处于“倍于往时”的盛世局面。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根据《郑和航海图》,郑和航海使用海道针经(24/48方位指南针导航)结合过洋牵星术(天文导航),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郑和下西洋推动了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的兴盛……在东南亚等地曾经设立了商馆。郑和不仅在航海方面显示出过人的才华,而且还在外交、军事等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郑和船队不仅是传递和平信息的使者,还肩负着人类文明传播的任务。郑和所率领的船队,通过商贸交流、无偿赠予等多种方式,广泛传播了中华文化和艺术,促进了马六甲地区科学文化技术的兴盛。

——摘编自金开诚主编《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

(1)材料一图A中路线的开通得益于________出使西域,该路线开通后成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图B中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加以管理,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________,加强了同各地的联系; ________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加强了洲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2)依据材料二,概括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带来的积极影响。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认识。
9 .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法国追随美国,坚决不承认新中国。1958年奉行独立自主政策的戴高乐重新执政。196418日,中法正式达成建立外交关系的协议。中法建交使中国实现了与西方大国关系的重大突破,沉重地打击了美国顽固坚持的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摘编自《理性看待法国:中法建交始末》

材料二   

材料三   20245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56日,在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时,习主席指出,中法关系具有珍贵历史、独特价值和重要使命,双方要传好历史的接力棒,弘扬中法建交精神并为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开启中法关系下一个60年的新征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法建交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法关系的变化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法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谈谈如何巩固和发展中法关系。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中考历史学业测试模拟卷(押题卷)
10 .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历史选择党的诞生】

材料一

北京学生向天安门进发(1919年)

也许从今天看来,中国共产党在一大时迈出的只是漫长旅途上的第一步,而且显得那样稚嫩。但有了第一步,才会有以后一步步的前进。这决定性的一步,有如一声春雷,震醒了原来冰封的大地。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材料二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在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主要责任,党领导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对日作战方式。……在东北,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长期坚持在白山黑水之间,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成为全国抗战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从1938年冬到1940年的两年多时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牵制和抗击了大量侵华日军。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全心全意为了人民】

材料三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已经基本完成。农业合作化已经健康地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实现,手工业合作化也已基本上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空前高涨。

——摘编自《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新年的展望》(1957年)

材料四

               对外开放格局形势图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

——摘编自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列举材料一图示场景中学生喊出的口号。依据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决定性的一步,有如一声春雷,震醒了原来冰封的大地”的含义。并分析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图示事件之间的关系。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工农红军进行材料二图所示活动的原因。并指出在①处召开的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依据文字材料,谈谈你对抗日战争的认识。
(3)材料三中两幅图所示的土地改革分别出现在什么历史时期?它们反映的土地改革中土地所有制发生的共同变化是什么?文字材料中“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变革。这里的“划时代意义”应如何理解?
(4)依据材料四中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将最初的4个经济特区设在广东、福建两省。并请你为①处拟定一个小标题。(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怎样做?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