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063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在永乐年间,正处于“倍于往时”的盛世局面。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根据《郑和航海图》,郑和航海使用海道针经(24/48方位指南针导航)结合过洋牵星术(天文导航),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郑和下西洋推动了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的兴盛……在东南亚等地曾经设立了商馆。郑和不仅在航海方面显示出过人的才华,而且还在外交、军事等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郑和船队不仅是传递和平信息的使者,还肩负着人类文明传播的任务。郑和所率领的船队,通过商贸交流、无偿赠予等多种方式,广泛传播了中华文化和艺术,促进了马六甲地区科学文化技术的兴盛。

——摘编自金开诚主编《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

(1)材料一图A中路线的开通得益于________出使西域,该路线开通后成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图B中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加以管理,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________,加强了同各地的联系; ________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加强了洲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2)依据材料二,概括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带来的积极影响。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认识。
2 .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法国追随美国,坚决不承认新中国。1958年奉行独立自主政策的戴高乐重新执政。196418日,中法正式达成建立外交关系的协议。中法建交使中国实现了与西方大国关系的重大突破,沉重地打击了美国顽固坚持的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摘编自《理性看待法国:中法建交始末》

材料二   

材料三   20245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56日,在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时,习主席指出,中法关系具有珍贵历史、独特价值和重要使命,双方要传好历史的接力棒,弘扬中法建交精神并为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开启中法关系下一个60年的新征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法建交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法关系的变化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法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谈谈如何巩固和发展中法关系。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中考历史学业测试模拟卷(押题卷)
3 .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历史选择党的诞生】

材料一

北京学生向天安门进发(1919年)

也许从今天看来,中国共产党在一大时迈出的只是漫长旅途上的第一步,而且显得那样稚嫩。但有了第一步,才会有以后一步步的前进。这决定性的一步,有如一声春雷,震醒了原来冰封的大地。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材料二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在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主要责任,党领导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对日作战方式。……在东北,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长期坚持在白山黑水之间,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成为全国抗战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从1938年冬到1940年的两年多时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牵制和抗击了大量侵华日军。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全心全意为了人民】

材料三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已经基本完成。农业合作化已经健康地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实现,手工业合作化也已基本上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空前高涨。

——摘编自《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新年的展望》(1957年)

材料四

               对外开放格局形势图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

——摘编自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列举材料一图示场景中学生喊出的口号。依据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决定性的一步,有如一声春雷,震醒了原来冰封的大地”的含义。并分析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图示事件之间的关系。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工农红军进行材料二图所示活动的原因。并指出在①处召开的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依据文字材料,谈谈你对抗日战争的认识。
(3)材料三中两幅图所示的土地改革分别出现在什么历史时期?它们反映的土地改革中土地所有制发生的共同变化是什么?文字材料中“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变革。这里的“划时代意义”应如何理解?
(4)依据材料四中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将最初的4个经济特区设在广东、福建两省。并请你为①处拟定一个小标题。(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怎样做?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共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1936年,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对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据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材料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处境十分艰难,抛开经济形势,单说政治生态就恶劣异常。首先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敌视,再是后来与苏联的化友为敌,战争阴云常年笼罩着中国大地。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讹诈,党中央果断决定我国自行研制“两弹一星”。

——据潘志华《中国科技走向辉煌》

材料四: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坚实。疫情防控平稳转段,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粮食生产“二十连丰”,绿水青山成色更足,乡村振兴展现新气象。……中国经济在风浪中强健了体魄、壮实了筋骨。

——国家主席习近平二○二四年新年贺词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从图1至图4中任选一张,对其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3)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决定研制“两弹一星”的背景。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说明“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能够“走得很坚实”的原因,并结合自身谈谈你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怎样的努力?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鲁西新区九年级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检测(三)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历了40多年的内战与革命之后,英国于1689年确立的《权利法案》构建起由议会和国王共同组成的政府组织构架。它遏制了1681年之后出现的君主专制的趋势,从根本上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国家的主权重心已经无可挽回地从国王一边转到议会一边。

——摘编自石庆环、李俊霖《英美两国宪政体制的源流及其特征探析》

材料二

图A 签署《独立宣言》时的场景

《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它确立的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开创了世界的先例,有利于维护美国的独立和统一,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和处在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下的广大黑人并不能享有这些基本人权,南北不同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未解决。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

图B 经济大危机下美国的国民收入和失业率

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此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1)指出《权利法案》下英国权力结构的特点。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权利法案》颁布的历史意义。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指出图A中《独立宣言》的历史地位。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下的广大黑人最终是如何实现自由平等的?
②指出美国是如何应对图B这一现象的。依据材料三,概括欧美各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法律文献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要求:观点正确,符合价值观综上所述,谈谈你如何看待法律文献在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中考一模历史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促进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保护关税,然而对外不平等条约使这条路行不通,因此国家的财源唯靠农民的租税。明治政府颁布了《地税改革条例》等文件进行地税改革,主要是将过去的实物贡租改为以货币缴付,地税由土地所有者交纳,重新确认土地所有权。最终确定了土地所有权,建立起取代封建领主所有制的新的土地制度。

——摘编自万峰《日本资本主义史研究》

材料二   在农奴制危机严重和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沙皇政府颁布《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地位的总法令》等文件,全面地规定了废除农奴制度的基本条件。

——余龙生、周振华《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若干政策之比较》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面临哪些问题?
(2)对比材料一、二,俄、日的土地改革有何异同?
(3)综上所述,你从俄、日的土地改革中获得什么认识?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二)
7 .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风貌对于认识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以及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某校九年级同学以“气象万千的古代社会风貌”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情境体验——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一小组同学搜集了一组食物图片

(1)任务一图片中的食物是通过怎样的途径传入中原地区的?此事件与哪一朝代的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任务二【时代风貌———不同的社会现实】
第二小组同学搜集了一组雕塑图片

雕塑一:秦始皇兵马俑
这件陶俑面部轮廓分明,表情严肃,双唇紧闭,庄严的站立着,似乎在默默承受着历史的重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秦朝的统治特点。

雕塑二:东汉说唱俑
这件陶俑面部表情憨态可掬,生动活泼,幽默风趣,雕塑线条简练,技法娴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东汉的生活气息。

(2)结合材料及所学,任务二两个雕塑人物的面部表情分别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任务三【史料实证——繁华的城市生活】
第三小组同学搜集了一组社会生活图片

(3)指出任务三两幅图片反映出了哪一朝代的社会风貌?两幅图片反映了当时社会城市生活的“人间烟火气”,其出现的原因是______(写字母)
A.政治稳定,文教昌盛       B.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任务四【制作图展——多彩的社会风貌】
第四小组同学整理出一系列图片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


(4)请将任务四“社会风貌”中的图片进行分类,放入不同的板块。(填写序号)
板块一“文学人物”②;板块二“艺术纷呈”______;板块三“科技创新”______;板块四“史学著作”______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辽阳市第一中学中考四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宋朝巨型海舶的批量化打造在远洋航海中的应用遥遥领先于文明世界……元代建立了世界性海外交通大联网……宋元时期的市舶司、市舶务或舶场、商埠,明珠般洒落东部沿海,带动了东南经济的大发展。宋元有完备的海上贸易章程,有海上救难法规,这都是中国人的首创。

——摘编自陈鸿彝《中华文明通说》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时期商业繁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3)综上所述,请你谈谈影响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今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做出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政府把遣唐使们学习的各项政治制度以及法律典章用于改革和创新自身的制度,大化改新开展后,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社会制度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摘编自钟萍、蔡梓成《日本遣唐使的影响》

材料二:丝绸之路路线图

材料三:纸的发明,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中国的造纸术经由阿拉伯—埃及—西班牙这条路径传到欧洲。此后,造纸技术渐渐传遍整个欧亚大陆,使得一些中下层人士甚至平民也有条件获得知识和信息,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并催生欧洲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盛静《浅谈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改革和创新的依据,以及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二图中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处填写完整,并分析丝绸之路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3)判断说明:你是否同意材料三造纸术的传播催生欧洲的文艺复兴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4)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中华文明的特点。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唐】胡曾《汴水》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河”指的是哪一工程?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工程。
(2)概括材料二中图一体现的政治理念。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明长城的修筑意图。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以上工程的共同点。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