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5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尽管受时代的制约,唐代的“民主”制度终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不懈努力。

——摘编自杨春莉《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

材料二   可以说宋代“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制度创新,在一定意义上突破了儒家人性善的藩篱,跳出了所谓“涂之人可以为尧舜”的窠臼,以防止人性缺失作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这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具有现代政治文明气息的重大突破。

——林建华《从制度创新的角度看宋代的君臣关系》

材料三   唐朝时周边各族迅速发展。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林羯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大“闪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称,任选一个说明它被称为“民主”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在地方是如何实现“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疆域及民族关系的角度,指出唐代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积极意义。
2023-10-0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清代规定,凡镇臣(流官)所驻地方,境内土司,俱应属其统辖:土府权轻,惟专巡捕,征粮而已:土官嫡长孙……如文职本土官系知府,则所分者给通判衔;系通判,则所分者给县丞衔。据此可知,清朝旨在(     
A.加强中央集权制度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加强对西域的管辖D.彻底消除割据根源
2023-10-0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可见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     
A.适应了古代专制权力强化的趋势B.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
C.保障了监察权力机构的高效运作D.缓和了官员内部的矛盾
2023-10-06更新 | 747次组卷 | 7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西汉时,主父偃提出的“令请侯得推恩分弟子,以地侯之”的办法非常高明,被汉武帝立即采用。汉武帝此举意在(     
A.削弱诸侯实力B.加大反腐力度C.削弱宰相权力D.缓解皇族矛盾
2023-10-06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临高县新盈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汉代、唐代、宋代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处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幅图片中不同朝代在地方管理上实行的制度名称,并分析其各自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3-10-0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政治合法性指的是政治统治的正当性问题,是一个政治体系得以存在、持续、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从历时性演变的视角来看,中国古代政治合法性传统的演变特征主要表现为经历了由“神权”“宗法”到“民本”这一转变过程。这三种合法性传统分别在其所处的历史时期充当着政治合法性来源的主导角色,进而影响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国家形态和社会结构。中国政治合法性的塑造与变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反而表现为一种长期的渐进性历史演变过程。其演变过程,不仅仅是指从时间性方面进行把握,更要着眼于政治合法性基础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情境”以及相应的“历史社会条件”的变化。

——摘编自赵帅《神权、宗法与民本:中国古代政治合法性的演变逻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政治合法性的演变”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专设“御史府”,用于监察文武百官。中央设置掌管全国监察事务的御史大夫,地方设有郡监御史,军队设置了军监。当时的监察系统虽然较为粗糙,但对后世监察制度影响较大。

——摘编自王勇《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嬗变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元朝的御史台长官御史中丞品秩由之前的正三品升至从一品,与中书省、枢密院并立为中央三大重要机构。以前的王朝在地方未建立过正规的监察机构,从元朝开始,地方建立起正规的监察机构,组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独立监察系统。监察官通过朝廷制定的《风宪宏纲》和“诏作新风纪”,可建言直达皇帝,弹劾不避权贵,有效地行使了职权,保证了元朝整个官僚机构的正常运行。

——摘编自周继中《论元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秦朝相比,元朝监察体制的不同之处。
2023-10-0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宁冈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1819年,嘉庆皇帝颁布了一道重要谕旨:“嗣后满、汉(军机)章京办理公事,总当在官言官,毋得携回私寓,致干严惩。”咸丰皇帝也曾谕令:“该章京等内廷供职,嗣后宜倍加谨饬,于一切交游书札,均须慎密。”这些谕令(     
A.强调了军机处的权力中枢地位
B.体现了军机章京拥有较高权威
C.有助于增强国家政务的保密性
D.逐步拓展军机章京的职权范围
2023-10-0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宁冈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南宋御史洪君畴在批评宋理宗纵容宦官专权时称:“职在宪府,不惟不能奉承大臣风旨,亦不敢奉承陛下风旨。”元代张养浩在其所著的《三事忠告》中说,御史这类“风宪官”的职责就是“入焉与天子争是非,出焉与大臣辨可否”。据此可知,宋元时期(     
A.君主权威受到制度性约束B.监察要注重防止官员结党营私
C.御史行使职权受皇帝庇护D.士大夫阶层猛烈抨击宦官专权
2023-10-0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宁冈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五代十国时期的各朝邦大多沿袭唐制,在以同平章事或门下侍郎或左右仆射为制定相职的同时,往往别置官职或以某些官职跻身于宰相之列,并赋予其军政实权。这一做法的意图是(     
A.强化君主权威B.提升中枢行政效率
C.调和君相矛盾D.维护中央集权体制
2023-10-0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宁冈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