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54 道试题
1 .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材料二: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1)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反映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所采取的措施及其产生的影响。
2023-10-05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秦朝的郡县制和元朝的行省制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郡县的集权特征和其军事性质能使其调动一切资源,秦国曾普遍在边境上设置郡县来防范犬戎。秦统一后,匈奴盘踞“河南地”,直接威胁秦都关中地区。秦朝领土虽然空前广阔,但大部分都是被征服的六国故地。而周朝实行的分封制,导致各国在文字、风俗习惯等方面各有不同。因此,秦朝采用郡县制来保障对六国的文化影响,对于五岭等新征服的边远地区,秦始皇采纳李斯等人的主张,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

——黄栋法《综论秦国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材料二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地理界限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这样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岭北、辽阳、甘肃等行省的设置,以廪养或防范蒙古诸王为主要使命。陕西、四川、云南、河南四省的设置,则以军事襟要的镇遏控制为重心。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大抵以镇压新征服区域和搜刮财赋为基本宗旨。各行省的财赋支用权在成宗以后被规定在一千锭以下,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戍兵布置、调遣也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据材料一,概括郡县制在当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行省制的历史作用。
2023-10-0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3 . “南人多买虾之细者,生切绰菜兰香蓼等,用浓酱醋先泼活虾,盖以生菜,以热釜覆其上;就口跑出,亦有跑出醋碟者,谓之虾生。岭南西道,鄙俚重之,以为异馔也。”这段史料记载的是哪-朝代的历史(     
A.西晋B.唐朝C.宋朝D.元朝
2023-10-04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华文明史》在评述某一朝代的官僚制度时写道:“(其)对于效率与制衡的追求,并非体现于运作流程的分割与制约;而基本上是按照所处理政务的范围——民政、军政、财政,以‘依事系任’为原则进行事权分割。”由此可知,这一制度应是(     
A.行省制度B.二府三司制C.督抚制度D.三省六部制
2023-10-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高中教育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历史上,福建莆田“陈氏一门,群贤代出”。绍兴八年(1138年),陈俊卿榜眼及第。乾道四年(1168年),陈俊卿官拜右相兼枢密使,次年升左相。据此可知,陈俊卿(     
A.享有士族门阀特权B.拥有调兵的权力C.专管全国监察事务D.与程颢同朝为官
2023-10-04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官吏既没有独立的权力,也谈不上维护自己的权力并与君权抗衡。中国也缺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与王权抗衡的宗教及教会组织。儒学对中国民众精神生活影响最大,但它并非官僚皇帝制的对立物,恰恰相反,儒学与后者是相伴相生的。显然,这与西欧的封建制度相距甚远。

——摘编自武寅等主编《世界历史·中古政治制度》

材料二   解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在继续保持“三三制”民主政治体制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又提出了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19466月,国民党反动派挑起了全面内战。随着国内形势的急剧变化,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背叛革命并走向反动,成为民主政权的专政对象。基于这种形势,中国共产党决定将以“三三制”为特征的抗日民主政府逐渐转变为人民民主政府……从“三三制”到“民主联合政府”,再到“人民民主专政”,这清晰地表明了毛泽东建设中国民主政治的思路,奠定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民主政治体制的基础。

——摘编自张欣、朱光远《论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治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与西欧“相距甚远”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无产阶级探索民主政治的实践历程。
2023-10-0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高中教育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明朝中后期,朝廷在一些重要的军事区域临时设置总督以统辖数省军政,比如三边总督、宣大总督、蓟辽总督等。总督本身没有品级,但朝廷可以通过给总督加右都御史兼兵部尚书衔以定品级。对此合理的认知是,明朝总督的设置(     
A.旨在分化地方的事权B.满足了边防军事需求
C.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D.扩大了御史台的职能
2023-10-0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二)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夏朝建立国家,设官分职,4000年来官制几经重大变革,头绪繁杂。中枢决策,既体现帝王意志,又关系国家命运。因此,历代君主都十分重视决策系统的设置和人选,并不时地进行变革,以为其用。表1是我国两个重要封建王朝的中枢决策概况。

                                                                

——摘编自谢保成著《官制史话》


(1)表中“甲”是唐朝的中央官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隋唐时期确立的这一中央官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中“乙”中央官制所处朝代,分析这一官制在国家治理方面的作用。
2023-10-0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明初,吏部职权仅限于任免中下级官员,洪武十三年,吏部尚书的品秩不仅得到提高,而且权力也大大加强,时称吏部“掌天下官吏选授、封勋、考课之政令,以甄别人才,赞天子治。盖古冢宰之职,视五部为特重。”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       
A.内阁权力的不断膨胀B.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C.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D.中枢机构之间的相互牵制
10 . 尚书原为西汉时期掌管图书、秘籍、章奏的宫内小官,隶属于少府。东汉正式设立尚书台,虽然尚书台官员职位不高,但由于皇帝赋予它处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尚书台成为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国家政务中枢机构。尚书地位的调整(     
A.反映了中枢决策机构的优化
B.适应了抑制丞相权威的需求
C.秉持了尊卑有序的治国原则
D.推动了官僚政治的逐步确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