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54 道试题
1 . 据图1和图2思考,清政府这一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B.限制省级官员的职权
C.防止地方势力的膨胀D.规范地方的行政制度
2023-10-0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靖江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段测(一)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我国古代县级政区的分等标准。据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历代都城及边疆地区的县等级最高B.县的等级高低由缴纳赋税多少决定
C.县级官员选拔和考核标准日益严格D.中央政府对县的行政管理逐渐细化
2023-10-0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是一个波峰,其时帝国的规模、制度的进步和管理的水平,都处于古代世界的前列;魏晋南北朝则陷入波谷:帝国面临着动荡、分裂,在体制上也出现了变态、扭曲。秦汉的制度文化展示了巨大的惯性,它使帝国政治在穿越了各种波动变态之后,仍得以“回归”于其历史运动的“轴线”。所谓“两千年一贯制”,并不是一个线性上升的进程,然而在各种事象的沉浮动荡中人们看到了一条“轴线”,它最终呈现为各种上下波动、左右摇摆所围绕和趋向的东西。这个变迁的“中轴”就是我们所说的“常态”,而“常态”其实是“动态”的。“回归”是指“回归”于发展的“轴线”,是包含进化和发展的,并非全盘复旧。

——整理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请以材料中的“常态、变态与回归”为视角,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4 . 历代职官制度的演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如表所列四朝职官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④B.②④③①C.③①②④D.②③④①
2023-10-0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中国古代地方层级变迁的有一项基本规律——由虚入实,高层政区(第一层政区)往往是由非行政区演变而来的。下列没有经历此种演变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
A.秦代的郡B.东汉的州C.唐代的道D.元代的行省
2023-10-0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观澜湖双优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官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1)指出材料一中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中所述的“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反映的是哪一基本矛盾?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汉、唐、宋时期中枢权力体系的主要变化。
2023-10-0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给予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并相沿成为制度,这种制度称为谥法,所给予的称号名为谥号。下表是根据汪受宽《谥法研究》一书进行的部分统计。

时代获得谥号的君主(位)获得恶谥的君主(位)获得恶谥的臣子(位)
先秦23430缺少资料
秦朝秦始皇以臣子与后人无资格评价自己为由,废谥法制度
两汉时
231西汉数量为多:赵幽王、
淮南厉王、齐厉王、广陵厉王、燕灵王、长沙
刺王、燕刺王等
明朝150仅鲁荒王 1人
清朝130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对上表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任意部分或整体),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10-0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第三次月考)考试历史试题
9 . 明初设置的巡抚,以京官监视巡查地方,在处理地方事务时往往事半功倍,能够更好地统领地方,自设立起便注定了向地方官嬗变的“命运”,而专制君主势必再派“近官”对其制衡。这重在体现(     
A.中央集权强化的要求B.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C.地方治理能力的提升D.国家监察体系的强化
10 . 汉武帝初置刺史,“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成帝时刺史不遵循诏条,超越权限的行为时有发生,他们按照自身的意愿参与地方政事;西汉后期,刺史越权行为更加普遍。这种转变反映出(     
A.吏治腐败问题日益严重B.地方对中央的威胁已经解除
C.地方行政效能得到提高D.刺史由监察官向政务官转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