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0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重商主义萌生于洋务运动时期,倡导者以早期改良派为主,也包括洋务派的开明官僚。他们积极探求抵制列强商品输出的有效途径,在反思传统“重农抑商”经济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士商平等”“商战固本”和“以商立国”为中心的一系列反抗传统和外来侵略性质的重商主义思想,但实际成效不大。直到甲午战后,清廷才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把发展商业作为立国的出路,企图依靠资产阶级来解脱当前的厄境。于是1903年清政府设立了专门保护和奖励工商业的国家机构——商部,之后又颁布公司法和破产法,各大城市相继成立商会,而且清政府还调节官商关系,制定商律,抑制官吏勒索商人的陋习。清廷还颁布《奖励华商公司章程》《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对投资者给奖做了更加详细的规定。清廷对商业的提倡和扶持,促进了20世纪初工商业的发展。

——摘编自张步先《晚清重商主义探析》

材料二   王韬分析了通商的好处,大胆得出“恃商为国本”的结论,彻底抛弃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薛福成认为当今之世已发生剧变,要富强则必须以“工商为先”。清朝统治者在此问题上的思想也逐渐开化,在上谕中认可“工商之业,为富国之本”。重商思想所包含的近代思想观念,改变了中国人在农业生产方式下的传统思维模式和习惯,形成了近代的竞争开放观念,刺激了价值观念的更新,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思想解放的作用。当重商思潮取代“抑商”思想,成为晚清经济思想的主流后,促进了工商业的大踏步的向前发展,并为工商业的发展注入了许多现代性的因素。同时,随着晚清重商思潮影响的扩大,最终向上延伸到政治制度层面,促成统治阶级对国家机构作出调整,在中央设立了一个负责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专门机构来实施对近代新型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行政管理。这表明传统的政府职能开始发生转变。

——摘编自赵筱侠《论晚清重商思想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重商主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重商思想兴起和发展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时,江、浙、闽、粤四地的开关和雍正时中俄《恰克图条约》的签订,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与俄罗斯、朝鲜、越南和南洋各地以及部分欧美国家都有频繁的商业往来,输出的商品一般以棉布、丝绸、瓷器、铁锅、茶、糖为大宗,进口的商品则是哆罗呢、哔吱、玻璃、珊瑚和各种香料、海味等奢侈品。在嘉庆以前,清朝在国际贸易上始终保持出超的地位。

——摘编自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近代中外贸易以正当商品的贸易为主,还夹杂有鸦片贸易。在1871-1936年间中外贸易中,进口的棉布从30.5%下降到1.5%,钢铁从0.9%上升到13.2%,机械工具从零上升到6.4%;出口的茶叶由52.7%下降到4.3%,棉纱及棉织品由无上升到3.0%。尽管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结构极不平衡,但这种不平衡的中外贸易仍对中国近代化起了不可否认的刺激和促进作用。

——摘编自朱秀琴等《略论近代中外贸易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材料三   1978199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由206.4亿美元增长到1356.3亿美元,出口和进口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6.6%和14.6%。20022008年,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速达26.7%,其中出口27.9%,进口25.1%。自2001年开始,中国外贸顺差逐年扩大,至2008年已达到2954.6亿美元。

——摘编自《新中国60周年经济史记之对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外贸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外贸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你对外贸发展的认识。
2024-03-0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各国平等、友好交往,确立平等的贸易关系。唐朝时,平等对待外国使者,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也非常的盛行。但是,汉唐对外开放在实施中表现固有的封建性,对外贸易的经营主体主要是以封建官僚为主,民间对外贸易比较少,经济上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鼓励民间商业发展。一直到唐代,对外开放一直以陆地为主,海洋贸易为辅,汉唐海洋贸易发展缓慢,与当时的航海技术有很大关系,也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海洋意识薄弱,不注重海洋贸易的开发。

——摘编自张萍萍《以古今比较的角度浅谈中国古代的对外开放》

材料二   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重要的商路,也是当时中国与亚欧地区政治文化交流的通道。丝绸、漆器、瓷器是汉唐时出口贸易的三大支柱,尤其丝绸受到很多国家上流社会的青睐。到唐代,瓷器、雕塑、丝绸等手工业部门,不断的吸收外来文化,使手工制造也迎来了发展的新天地。同时,通过这条商路中亚、南亚的艺术、科技和宗教也不断传入中国。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对外开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汉唐对外开放特点形成的原因。
2024-03-0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501830年是英国交通的全面改善期。公路方面,18世纪下半叶收费公路的普及进程加快,19世纪上半叶,收费公路扩展趋缓,到1836年总里程近22000英里。这一时期,陆路交通服务的数量、类型和范围大大扩展。货运马车、快速货运马车和有篷货运马车能提供差别化的货运服务,乘客出行的选择更多。水路方面,运河的兴建和开通,使得英国航道越发密集和一体化。在港口设施建设方面,18世纪中后期,沿海港口设施建设持续进行。17901815年间,伦敦、利物浦、布里斯托尔、赫尔出现一系列的码头改善工程。到1830年,港口设施发生革命性变化,港池容量猛增至397英亩。

——摘编自沈琦《近代英国交通的变迁》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议会立法成为修正、支持或反对交通改善的主要渠道和平台,不同群体的利益和诉求借助议会得以表达、博弈和协调,既保证了财产权,又有利于公共福祉。当时,英国河流改造和运河兴建需要更多资金,主要来源有发行股票、借贷和通行费,大部分资金由运河沿线的当地居民提供,工商业阶层更为踊跃。随着运河融资地理范围的扩大,银行家和金融市场崭露头角。铁路融资规模比运河更大,当地的地主、商人和企业家认购了更多的资金。随着伦敦金融市场的介入,铁路投资加速。1870年铁路资本存量为2.32亿英镑,远超运河和公路。

——摘编自沈琦《近代英国交通的变迁》

材料三   18301870年是英国交通的高速发展期。铁路是轨道交通持续改进的结果。随着采煤和冶炼业的飞速发展,交通需求猛增。1830年通车的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显示了铁路和蒸汽机车的优越性。到1870年,铁路里程达15500英里,近代英国铁路交通网络大体建成。铁路和蒸汽机车凭借前所未有的价格和速度,迅速排挤了公路和水路,在旅客运输和高价值货运中占据优势。

——摘编自沈琦《近代英国交通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交通事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30—1870年英国交通事业高速发展的历史背景,并分析英国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024-03-0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东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建立自己领导的“世界大家庭”、创建自己主导下的全球秩序,运用战争与和平两种手段推行对外政策,以保证美国及其盟友“在全球范围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尼克松说,“国家参加战争,实现胜利是至关重要的”,“胜利应该界定为使用军事手段去获得具体的政治目标”。对此,美国政要主要有如下观点:一是“冷战促成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引发了朝鲜和越南的热战”等几十起较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但“却没有把超级大国带入相互敌对的战斗”。二是美国必须解决由哪一类国家来支配“世界的命运”问题。因此,美国除了将获取冷战胜利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外,别无他选择。三是冷战是把军事、经济、哲学思想、政治和外交的力量结合起来,其中每一点对这场战争的结局都十分重要,并将支配世界形势。四是美国要区别切身利益、重要利益与边缘利益。

——摘编自李慎明、尹斌《冷战后美国统治集团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主要观点评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施“冷战”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政要对“冷战”的理解。
2024-03-0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六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张小小的婚帖可以见证婚姻习俗的变迁。如对清朝宣统元年的“童养婚帖”研究发现,在该“婚帖”的右侧有四句话“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前世姻缘,上苍注定”。中间注有乾造与坤造,即男女的生辰八字,该“婚帖”上还写有“聘礼白银两百二十两”。最后用农历落款日期:宣统元年(1909年)六月初三,在左侧写有“和合百年”作祝福话语。

——摘编自侯锦彬《结婚证演示结婚习俗变迁》(《广州日报》2006年9月)

材料二   第一条   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第二条   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借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

——摘编自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材料三   新中国初期,战斗英雄、劳模和解放军成为了新时代女性的偶像。同时,人们在择偶时非常重视对方的政治出身和家庭成分。“文革”开始后,受极“左”思想影响,女性择偶标准出现了偏差,政治标准成为唯一标准。20世纪80年代,女性择偶时把知识分子摆到了较高位置,文化因素上升到第一位,经济其次,政治因素被忽略。1984年后,“文凭热”有所降温。城市女性择偶中首先考虑男方的综合素质等。此外,“金钱至上”思想开始严重影响着人们,那些个体户或者能把知识直接转化为财富的人,成为女性爱慕的对象。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人们选择婚姻的自由度增大,择偶行为向物质满足与心理需求接近。女性择偶观也趋于务实和多元,首先考虑双方感情,除此之外对方的经济收入、物质条件、教育程度、职业、容貌等因素,也成为女性择偶时的重要参考条件。

——摘编自许小玲《从择偶观的变迁看择偶标准的时代性》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清朝末年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婚姻习俗方面的不同点,并分析新中国婚俗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女性择偶标准变化的趋势。
(3)纵观上述材料,就中国婚姻与习俗的变迁谈谈你的认识。
2024-03-0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精英联赛历史试题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忻口是保卫太原的战略要地。1937年9月,日军开始分路向晋北进攻,并将前进矛头指向平型关。国民党阎锡山急令所部在平型关布防。八路军由陕西来援,于9月19日抵达平型关右侧。国共两党军队商定,国民党军队主力在平型关正面阻敌前进,八路军第115师抄袭敌后,晋绥军第71师由团城口出击,共歼敌于平型关前。19日夜,八路军129师第769团歼灭日军100余人、烧毁敌机24架,取得了阳明堡机场夜袭战的完全胜利,极大支援了国民党守军的忻口防御作战。9月25日,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9月28日,大同之敌南下,截断平型关后路,平型关守军乃被迫后撤。但由于阎锡山忽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加强娘子关方向防御的建议,以致10月26日娘子关被日军攻占,对忻口的中国守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战局急转直下。11月2日,坚守阵地23天之久的中国守军不得已从忻口撤退,太原随即沦陷。

——摘编自刘存善《忻口战役始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忻口战役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忻口战役的意义。
2024-03-02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精英联赛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其父亲张宗汉在朝廷做官。由于家庭的特殊条件,使他从小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典籍。当时社会政治腐败,黎民百姓饱受战乱之灾,加上疫病流行,造成“生灵涂炭,横尸遍野”,这使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轻视仕途,怜悯百姓,萌发了学医救民的愿望。在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张仲景被朝廷派到长沙做太守。尽管做官,但他仍用自己的医术,为百姓解除病痛。东汉末年,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东汉王朝四分五裂,面对这一局面,张仲景到岭南隐居,专心研究医学,撰写医书。建安十五年,写成了划时代的临床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共十六卷。《伤寒杂病论》系统地概括了“辨证施治”的理论,为我国中医病因学说和方剂学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张仲景也被誉为“经方大师”。

——摘编自《古代名医大全——张仲景》


(1)根据材料概括张仲景“学医救民”思想产生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张仲景及其贡献。
2024-03-0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精英联赛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中国军队及装备损失严重,国民政府随即向苏美英法等大国寻求帮助,希望它们能提供各类武器装备,但只有苏联积极表态,许以用贷款方式向中国供应军事物资和人力支持。为确保安全,抗战初期包括运输军事物资和派遣所需人员在内的整个援华行动均是在代号“Z计划”的指导下进行的,并由“Z小组”主持与之相关的所有工作。19411944年期间,由于欧洲形势的日益紧张,特别是苏德战争的爆发,为全力对付西线,保证远东防线不受侵犯,苏联对华政策迅速发生逆转,停止了对华援助,并与日本法西斯划分在华势力范围,这限制了日本,但也给日本加速“南进”提供了条件。这种政策直接导致了中苏关系的紧张和倒退,间接地加速了美蒋联合的步伐,在客观上为后来的中国革命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摘编自易新涛《1941—1944年苏联对华政策述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苏联对华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对华政策发生逆转带来的危害。
2024-03-0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精英联赛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新生的人民政权需要由新法制予以确认和巩固,社会经济文化、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活动和社会关系都需要规范和调整,这就向执掌国家政权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领导国家法制建设的任务。这一任务是以巩固和建设新政权为中心,以建设新社会和实现国家法制现代化为价值取向。对于建国后的法制建设任务,中国共产党从整体上有一定的认识,对新国家、新政权进行过设计规划,勾画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蓝图。但是对法制建设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却缺乏足够的重视。为了实现社会制度的革命性变迁,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剧烈的阶级斗争和大规模群众运动的方式,虽起到了巩固政权的目的,但对法制建设产生了消极影响。

——摘编自韩威《1949—1956:中国法制建设的回顾与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初期进行法制建设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新中国初期法制建设运动的影响。
2024-03-0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精英联赛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