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酵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25 道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硅酸盐细菌是一种耐碱、能分解原始岩石矿物的芽孢杆菌,该菌株的菌落具有透明、隆起、粘性强等特征。下表为硅酸盐细菌的培养基配方。

成分

蔗糖

Na2HPO4

MgSO4·7H2O

FeCl3

CaCO3

土壤矿物

琼脂

含量/g

5

2

0.5

0.005

0.1

1

20


(1)该培养基从物理性质划分属于________培养基,通过该培养基成分可知:硅酸盐细菌具有________能力。
(2)探究硅酸盐细菌生长的pH范围和最适pH时,该培基中不需要添加________,倒平板前需用____________制备不同pH的平板,以pH=7.0的平板作为对照,接种后置于28~30 ℃环境中培养,观察记录其生长情况。
(3)分离和纯化硅酸盐细菌时,由于该细菌在土壤中含量比较高,配制土壤悬浮液需进行__________。为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还需________________。将处理过的菌液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可挑选________________的菌落进行扩大培养。
2022-05-14更新 | 81次组卷 | 3卷引用:押全国卷理综第37题-2022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
2 . 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开始进行酒、醋、泡菜等发酵制品的生产,并积累了许多关于发酵的经验。回答下列与发酵生产有关的问题:
(1)用果汁制作果酒时,加入一定比例蔗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但该过程又不能加入过多的蔗糖,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发酵开始时,微生物的需氧呼吸会使发酵瓶内出现负压,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在发酵过程中,当出现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时,即表示发酵完毕。
(2)泡菜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影响其含量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某实验小组称取10g发生胀袋的泡菜样品,转入90mL无菌水中,制备成样品样液,经______________操作后,获得细胞密度不同的菌悬液。取0.1mL菌悬液涂布在培养基上,其中样液经100倍稀释的菌悬液培养后平均长出了35个菌落,则每克样品中约含微生物的数量是______________个。
(二)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电泳是将待测样品放在光滑的凝胶薄膜上,并加上直流电场,利用分子带电荷不同分离和分析氨基酸和多核苷酸片段等有机物的技术。请回答有关这两项技术的原理及应用问题。
(4)PCR与体内DNA复制相比,其中一个优点是复制次数不受_______________次数的限制,可在短时间里大量复制DNA.
(5)电泳技术原理:在同一电场下,由于蛋白质或DNA的______________以及本身_______________、形状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迁移方向或速度,从而实现样品的分离。
(6)下图为应用电泳方法和原理对核酸进行分析示意图:

图中结果显示,核苷酸数量多的DNA片段,迁移速度_______________。如果选择性断开的位置是碱基T,那么在电泳带上被分离的显示位置应有______________处。应用上述原理分析了某种未知序列核酸的一条单链,结果如下图所示,此结果说明,该链含__________个核苷酸,其中A∶T∶G∶C=___________
3 . 种养结合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紧密衔接的生态农业模式,江苏某地通过探索实践,解决了苏北地区畜禽养殖集中和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种植废弃物的处理技术中,尿素是微生物生长的唯一氮源
B.建设蚯蚓养殖厂处理沼渣,蚯蚓在此生态系统中是分解者
C.粪污处理技术充分利用了饲料中的能量,能量传递效率不变
D.种养结合模式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
2022-05-14更新 | 248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33 人与环境(核心考点讲与练)-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4 . 传统的中国白酒酿造过程中,将酒曲磨碎后与煮熟的高粱、玉米、大米等粮食混合,再密封发酵。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酿酒过程中,会发现先“来水”后“来酒”,是因为酵母菌____________。为检验发酵时是否产生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进行检测,其与酒精反应呈__________色。
(2)工业制酒时,筛选优良酵母菌需先获得单菌落。若用平板划线法分为5个区域进行划线,理论上需要灼烧接种环________________次。要检测发酵液中活体酵母菌的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___法,但该方法计算得出的菌体数往往比实际数目低。为了酵母细胞可以与酒精分离并重复利用,可利用海藻酸钠固定酵母细胞制备成凝胶珠,该固定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发酵酒精度数较低,可利用酒精沸点低易挥发的性质,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提高酒精度数。
(3)自然界中目的菌株的筛选依据,是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而实验室中微生物筛选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5 . 回答与泡菜腌制和亚硝酸盐测定有关的问题:
(1)制作泡菜时,为缩短发酵周期,腌制前可加入一些“陈泡菜汁”,这相当于加入了一些经过___________的发酵菌种;还可以采取用热水短时间浸泡蔬菜的手段,此项措施能缩短发酵时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泡菜腌制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醇类和亚硝酸盐,其中醇类是由假丝酵母进行________________ 呼吸产生的。腌制过程需要控制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食盐过量会导致“咸而不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庭制作泡菜过程并没有实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就能成功,请解释原因?_________
(4)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而它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有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所以需要测定其含量来确定泡菜的可食用时间,通常应用光电比色法进行亚硝酸盐的定量。泡菜样品处理环节加硫酸锌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钠用来________________;样品测定时加60%乙酸创设了显色反应所需要的酸性环境;样品及亚硝酸盐标准溶液加显色剂后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min,使用相同光程的比色杯在 550nm光波条件下测OD值。
2022-05-1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查补易混易错点13 果酒、果醋、泡菜、腐乳制作-【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6 . 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甘蔗是重要的糖料作物,利用甘蔗生产食糖的过程中会产生副产品——糖蜜,糖蜜中含有大量的蔗糖,可用于发酵生产酒精。请回答:
(1)利用糖蜜生产酒精时需要进行稀释,其主要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
(2)利用糖蜜稀释液发酵生产酒精时,发酵罐装入糖蜜稀释液和酵母菌后需_______________,然后密闭,以利于酵母菌快速增殖发酵。生物碱等次生代谢产物通常可在发酵_______________(填“前期”或“后期”)分离获得。
(3)在酒精密闭发酵早期,发酵罐内出现短时负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发酵中期,可通过_______________(填“减压”或“增压”)措施,使易挥发的酒精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
(4)工业生产中可以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生产酒精,与游离酵母进行发酵相比,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5)利用糖蜜发酵生产酒精有时出现变酸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生产过程中某个环节灭菌不严或者_______________发酵产生了酸味物质所致。
(二)甜叶菊是一种菊科植物,植株中所含的甜菊糖甜度极高而热量却很低,是食品行业的优质糖源。甜叶菊的种子少,发芽率低,种子繁殖遗传性状不稳定,易患叶斑病。研究人员欲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高甜叶菊的繁殖效率。请回答:
(6)为解决甜叶菊种子少,发芽率低的问题,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_______________或不定芽制成无毒人工种子,然后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促使其萌发长成幼苗。制备时,通常取甜叶菊_______________作为外植体,组培过程中还需不断调整_______________,以控制其器官发生顺序。
(7)甜叶菊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胞一直处于不断分裂的状态,容易受到环境和培养条件的影响而发生______________,可对其进行______________得到抗叶斑病突变体,进而培育成为抗病甜叶菊新品种。另外,育种专家也常用______________作为目的基因载体,将抗叶斑病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培育抗病甜叶菊新品种。
(8)研究发现,甜菊糖的合成受细胞质基因控制,欲获得能合成甜菊糖的玉米,可将甜叶菊愈伤组织经______________培养获得分散均一的细胞,利用射线和酶处理获得______________被破坏的原生质体,然后与玉米体细胞原生质体融合,经培养获得能合成甜菊糖的玉米植株。
7 . 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某科研小组尝试从自然发酵的泡菜中分离纯化优良乳酸菌,并对其进行产酸能力、生长能力和亚硝酸盐降解能力的测定,以挑选最优菌种。下表为该小组制作的提取分离乳酸菌的培养基配方,其中溴甲酚绿遇酸变黄。
牛肉膏蛋白胨酵母膏番茄汁葡萄糖吐温碳酸钙溴甲酚绿
100ml1g1g1g20g1g0.05ml1.7g0.01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该培养基,除表中的成分外还需添加2g的_____________;添加碳酸钙除了方便观察是否产酸,还可以_______________,以维持培养基的pH值恒定。
(2)初步筛选:应用_____________方法进行分离,挑选出____________的菌落作为初筛菌,再分别挑取其中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_____________进行菌种纯化;最终获得若干个不同的菌种用于后续测定。
(3)生长能力和亚硝酸盐降解能力的测定:在无菌条件下将不同菌种分别接种至MRS-NaNO2的培养基中,37℃厌氧培养24h。再将菌液____________,在波长600nm处测定OD值,OD值相对较小的菌株生长能力_____________。并通过测定发酵前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可以计算出_____________
(二)1990年,我国科学家将北极比目鱼的抗冻蛋白基因(APF)导入番茄获得抗寒抗冻的转基因番茄品种。
(4)获取目的基因APF,首先应构建比目鱼的______________,再从中获得APF。在采用PCR技术扩增该目的基因过程中,制备高质量DNA模板时必须除去蛋白质,除去蛋白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答出两种即可)
(5)在构建重组载体时,影响DNA连接反应的因素有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6)用农杆菌转化法将重组载体转入普通番茄细胞后,可通过____________分散形成胚性细胞,这种单细胞通过_____________途径,即依次经过_____________、球形胚、心形胚和胚状体,最后再生出完整的植株。若检测新植株体内APF已经表达出抗冻蛋白,还需要进行个体水平检测,如通过____________以确定抗冻番茄植株是否具有抗冻性。
8 . 黄芪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有滋补功效的传统中药。黄芪根腐病是影响黄芪产量和品质的病害之一,已有研究表明致病菌主要是一种真菌-镰刀菌。黄芪根腐病植株地下部分根表面出现病斑且表皮粗糙,根系后期发黑溃烂,易被拔起。分离黄芪根腐病的致病菌对该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补充完善实验步骤并回答有关问题:
(1)准备材料与培养基制备:采自黄芪种植区的染病黄芪植株。制备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该培养基能为镰刀菌的生长提供的营养物质有_____________,本实验需要对镰刀菌进行分离、纯化,故按物理性质划分,PDA培养基应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
(2)菌种分离、纯化:在病株根部病健交界处(病原菌的生活力强、比较活跃,容易分离成功),用小刀划下一小块组织,接种至PDA培养基上,在27℃恒温条件下培养5~7天。根据培养基上菌落的____________(填两种)等菌落特征可区分不同菌株,用接种环挑取不同的菌落用____________法直接接种于不同的PDA培养基上并编号,在27℃恒温条件下培养5~7天。多次重复后进行显微镜制片观察,若____________则说明已获得了纯培养物,否则需要继续纯化。
(3)致病性检测:选取长势一致的健康黄芪苗,将分离纯化的供试菌株接种于刺伤的根部,以____________黄芪苗为对照,光照培养14天后,观察病斑情况。
(4)以上操作实验中防止外来杂菌污染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关键因素,如操作过程要在无菌室中的超净工作台中酒精灯火焰旁进行,分离的病株组织要求____________(填“消毒”或“灭菌”)后用无菌水冲洗三次,挑取和移接微生物所用的接种环使用时要进行充分____________(答具体的方法)灭菌。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为筛选高效抑制苹果树腐烂病菌生长的芽孢杆菌,取直径为3mm的果树腐烂病菌菌落转移至A处,B处接种芽孢杆菌(图1)。培养若干天,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抑菌率的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A.B.
C.D.
2022-05-12更新 | 659次组卷 | 5卷引用:第34练 发酵工程-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北京专用)
10 . 科学家发现苍蝇体内存在一种抗菌活性蛋白,使其能够在恶劣环境中生存下去,这种蛋白质对多种细菌都具有极强的杀伤力。
(1)科学家首先从苍蝇体内提取到了甲、乙、丙、丁四种单链蛋白质的混合物,其分子大小和电荷的性质情况如图所示:

①更换蛋白质混合物的缓冲液时,一般采用__________法。
②若用凝胶色谱法分离混合物中的蛋白质,移动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混合物中的蛋白质,则蛋白质______________形成的电泳带相距最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蛋白甲和蛋白丙都具有一定的抗菌能力,为测定两种蛋白抗菌能力的大小,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作无菌平板。
步骤二:利用__________________法将不同种类的致病菌分别接种在平板上,培养数日得到长满致病菌的平板。
步骤三:将等量抗菌活性蛋白溶液滴加在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测定平板上的____________,结果如下。由实验结果可知,__________更适于作为广谱抗生素。
两种蛋白对各致病菌的抑菌圈直径(mm)

编号

金黄色葡萄球菌

单增李斯特菌

副溶血性弧菌

伤寒沙门氏菌

大肠埃希氏

蛋白甲

16.2

12.0

14.4

13.1

11.9

蛋白丙

18.2

8.3

11.1

1.0

0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