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21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建隆元年正月甲辰,太祖即位。四年,江南国主煜去唐号,改印文为江南国印,赐诏乞呼名,从之。先是,国主以银五万两遗宰相赵普,普告于上。上曰:此不可不受,但以书答谢可也。普叩头辞让,上曰:大国之体,不可自为削弱。当使之勿测。及国主弟李从善入觐,赏赐白金如遗普之数。江南君臣闻之,皆震骇,服上伟度如此。国主虽外示畏服,修藩臣之礼,而内实缮甲募兵,阴为战守计。五年二月,上既平广南,渐欲经理江南。使从善致书风国主入朝,国主不从,但增岁贡而已。

八年十月己亥,徐铉及周惟简赴阙。铉居江南以名臣自负其来也将以口舌驰说存其国大臣亦先白于上言铉博学有才辩宜有以待之。上笑曰:第去,非尔所知也!既而铉朝于庭,仰而言曰:李煜无罪,陛下师出无名。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其说累数百言。上曰:尔谓父子者为两家,可乎?铉不能对。铉及惟简对于便殿,言李煜事大之礼甚恭,徒以被病,未任朝见,非敢距诏也。乞缓兵,以全一方之命。其言甚切至。上与反复数四,铉声气愈厉。上怒,因按剑谓铉曰: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它人鼾睡乎?铉惶恐而退。上复诘责惟简,惟简益惧,乃言:臣本居山野,非有仕进意,李煜强遣臣来耳。臣素闻终南山多灵药,它日愿栖隐。上怜而许之,仍各厚赐遣还。

十二月己亥朔,江南捷书至,凡得州十九、军三、县一百有八、户六十五万五千六十有五。群臣皆称贺。上泣谓左右曰:宇县分割,民受其祸,思布声教以抚养之。攻城之际,必有横罹锋刃者,此实可哀也。即诏出米十万石赈城中饥民,赦江南管内州县常赦所不原者。九年正月,以李煜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其子弟皆授诸卫大将军。十月,太宗即位,煜封陇西郡公,去违命之号。

(选自《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铉居江南/以名臣自负/其来也/将以口舌驰说存其国/大臣亦先白于上/言铉博学有才辩/宜有以待之
B.铉居江南/以名臣自负/其来也/将以口舌驰说存其国/大臣亦先白/于上言铉博学有才辩/宜有以待之
C.铉居江南以名臣/自负其来也/将以口舌驰说/存其国/大臣亦先白于上/言铉博学有才辩/宜有以待之
D.铉居江南以名臣/自负其来也/将以口舌驰说存其国/大臣亦先白/于上言/铉博学有才辩/宜有以待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主,可指国君,也可作小国之君的代称。李煜自称国主,是向宋朝皇帝表示臣服的态度。
B.经理,文中是“照顾,料理”的意思,现在主要做名词使用,意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
C.岁贡,文中指诸侯或属国每年向朝廷进献的礼品。也用以指诸侯郡国每年向朝廷推荐人才。
D.抚养,文中指朝廷对百姓的安抚保护和教化引导,现在一般表示长辈对晚辈的爱护与教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煜用白银笼络宰相,宋太祖认为,不接受银两会折损大国的威严,让赵普收下了,并让他以书信致谢。
B.李煜与宋国打交道的时候谦卑谨慎,但始终没有入朝觐见宋太祖,成为宋国出兵征讨江南国的一个借口。
C.面对徐铉的反复陈说,宋太祖先以父子的亲情感动他,后又凭借君王的威严恫吓他,使他最终无功而返。
D.江南平定之后,宋太祖并不以功业自负,他怜惜百姓久遭战争之苦,下诏赈济饥民,还赦免了很多罪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主虽外示畏服,修藩臣之礼,而内实缮甲募兵,阴为战守计。
(2)言李煜事大之礼甚恭,徒以被病,未任朝见,非敢距诏也。
5.叶梦得用“英武大度”来称赞宋太祖气度宽宏,请简要概述。
2023-09-19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比较

丰子恺

有一次,我同了一位朋友和他的孩子一同乘火车。

朋友的孩子,今年照西洋说法十三岁半,照中国说法十五岁了。这种不大不小的人,乘火车最感困难。给他买半票,违背了铁路局的定章,被查问时,只得撒谎;给他买全票呢,其实这孩子并不比别的十一二岁的孩子高大,似乎太吃亏了。朋友就给他买半票。

他携着这大孩子走出轧票处,轧票的轧着半票时,看看这孩子,说:这孩子太大了,下回要买全票啊!回程时,又给孩子买了半票,因为朋友手里提的东西太多,是我携着这孩子上车的。回忆我携着他走出轧票处时,轧票的并没有说话。

难道他们和我特别要好,就马马虎虎不索补票吗?不会的。出车站后我找寻这理由,苦思不得。这孩子却找寻出了,他说是他爸爸身体短小而我身体高大的缘故。不错!原来他的父亲身躯短小精干,名为大人,其实比他儿子只高得半个头,而且粗得很有限。前回他和这矮小的父亲携着走,并着坐,相形之下,便见孩子太大。这回他和我携着走,并着坐。我虽然并不魁梧颀伟,但是一个中等身材的人,穿的衣服又宽,看起来比他高大得多。相形之下,只见孩子很小,仅有买半票的资格了。

我确信了这理由之后,就像回也闻一以知十一般,推想到世间大小,高低,长短,厚薄,广狭,肥瘦,以至贫富,贵贱,苦乐,劳逸,美丑,贤愚,都不是绝对的,都是由比较而来的。而且比较之力伟大得极,一切人生的不满足也都是由于比较而生。今天比较之力使我们省进半张火车票的价钱,真不过是小试其技而已。怪不得,华租交界之处,华界的草棚傍着了租界的洋房看似格外低小,而租界的洋房傍着了华界的草棚看似格外高大。人行道上,中国人傍着了西洋人走路看似格外矮小;西洋人傍着了中国人走路看似格外高大。

这几天盛暑,我谈起了比较,便想到日本某画家的一套连环漫画。大意是这样:一、小资产阶级的青年夫妇二人到避暑的名胜地找寻旅馆,因避暑人多,旅馆处处客满,夫妇二人手携皮箧和行杖,在途中彷徨,叹息:唉!自己有别庄的人多么写意!像我们要临时找寻旅馆的,真是不便!二、都市里的公司的职员开着电风扇,在室内办公;从窗中望见这对青年夫妇相偕乘专车赴避暑地去,叹息着说:唉,有闲避暑的人多么写意!像我们,被职务所羁,每天坐在这里看电风扇摇头,真是没趣!三、公司对面烟纸店里的老板摇着芭蕉扇坐在柜内,望见公司里的职员开着电风扇办公,叹息着说:唉!有电风扇的人多么写意!像我们,不绝地摇这把破蒲扇,手腕几乎摇脱,汗水还是直流,真是晦气!四、马路上拉黄包车的经过烟纸店门前,望见老板坐在柜内挥扇,叹息着说:唉!坐在屋里摇扇子多么舒服!像我们,拉了这辆车子在大毒日头底下跑路,真是苦恼!五、黄包车夫经过打铁店门口,铁匠司务看见了,叹息着说:唉,这几天在路上拉车子多么爽快!像我们,天天在煤炉旁边被烤,这才受罪!

我又想了自己过去的经验:从前有一次住在山间,日用物品须得隔夜预先开好单子,托工人一早赴十余里外的小市镇去购办。那时候我住在山中,虽然以为清静也好,但不免羡慕市镇。我想,若得住在市镇里,要买什么,转瞬可以办到,岂不痛快。后来我住在一个小镇上了。出门就是市场,只要有钱,这些商店里陈列着的无论什么东西,都有在五分钟或十分钟以内送到我手里的可能,以前住在山中时所感到的不满,一时都满足了。然而不久我又感到其他的不满:譬如夏天要些天然冰,没有办法;有了臭豆腐干要些辣酱油,没有办法;想到一本书立刻要买来读,没有办法。因为那小镇上没有冰厂,辣酱油,和专门的书店,那时候我又羡慕城市的生活。设想住在大城市中,这些要求都能立刻满足,多么痛快。后来我又移居在一个较大的城市中了。那里有对小市镇的商店做批发生意的种种专门的商店,也有天然冰厂。以前住在小市镇上时所感的不满,一时都满足了。然而不久我又感到其他的不满……科学的企图,艺术的理想,文明的要求,人生的欲望,在世间绝没有完全实现的地方。人世间一切的满足都由于比较而来,一切的不满足也都由比较而生。最后我想起了李笠翁的话:

譬如夏月苦炎,明知为室庐卑小所致。偏向骄阳之下往来片时,然后步入室中。则觉暑气渐消,不似从前酷烈。若畏其湫溢而投宽处纳凉,及至归来,炎蒸又加了十倍矣。冬月苦冷,明知为墙垣单薄所致。故向风雪中行走一次,然后归庐返舍。则觉寒威顿减,不复凛冽如初。若避此荒凉而深居就燠,及其再入,战栗又作何状矣。由此类推,则所谓退步者,无地不有,无人不有。想至退步,乐境自生。

谁谓荼苦?比较之下其甘如荠。反转来说,谁谓荠甘?比较之下其苦如荼。人的生活,有了等差,便有比较,有了比较,便有苦乐,有了苦乐,便有问题

193489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作者从与一位朋友和他的孩子乘火车的日常经历讲起,以生活化的细节,引出论说的主题。
B.作者拿华租交界之处华界的草棚与租界的洋房作比较,批评中国的落后,讽刺了社会不合理的现象。
C.作者描述一套连环漫画的内容,意在表达人们常常拿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好处作比较,因而不满足。
D.作者回忆在不同地方的生活经历,发现无论在哪里生活,即使最初满足,之后往往感到其他的不满。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由自己的乘车经历推想到了人世间的普遍规律,其中引用《论语》中“回也闻一以知十”的语句,幽默有趣。
B.“而且‘比较’之力伟大得极”,这里“伟大”一词运用反语,似褒实贬,因为人生的诸多不满足都由比较而生。
C.文章语言平白如话却生动形象,如“手腕几乎摇脱”“在大毒日头底下跑路”“像我们,天天在煤炉旁边被烤”。
D.“‘谁谓荼苦?’在‘比较’之下‘其甘如荠’”,化用《诗经·邶风·谷风》中的句子,说明“比较”的巨大作用。
3.文末引用李笠翁的话,有何作用?
4.丰子恺曾说:“我作漫画,感觉同写随笔一样,不过或用线条,或用文字,表现工具不同而已。”试结合本文与丰子恺的两幅漫画作品,谈谈丰子恺作漫画、写随笔的共同点。
2023-09-19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宁宗嘉泰四年春,韩侂胄定议伐金,时金为北鄙鞑靼等部所扰,有劝韩侂胄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者,侂胄然之。会邓友龙使金还,言金国困弱,用师之意益决。

开禧二年五月丁亥,侂胄伐金诏。初,华岳谏未宜用兵。侂胄岳大理,编管建宁。甲午,攻宿州、寿州、唐州、蔡州,皆不克。侂胄既丧师,始觉为苏师旦所误。召李壁饮,酒甜,语及师旦始谋事。壁微摘其过以觇之,因极言:师旦怙势招权,使明公负谤,非窜谪此人,不足以谢天下。侂胄然之,翌日罢师旦。十月,金仆散揆分兵九道南下。后自引兵至淮,遣人密测淮水,惟八叠滩可涉,即遣奥屯骧扬兵下蔡,声言欲渡。守将何汝励以为诚然悉众屯花靥以备之揆乃遣赛不等潜师渡八叠驻于南岸官军不虞其至遂皆溃走自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遂屯瓦梁河,江表大震。十二月,时诸将用兵皆败,惟再遇数有功。金人常以水柜取胜。再遇夜缚藁人数千,衣以甲胄,持旗帜戈矛,俨立成行。昧爽,鸣鼓,金人惊视,亟放水柜,后知其非兵也,甚沮。乃出兵攻之,金人大败。三年春,时金已有和意,丘崈上疏乞移书金帅,以成和议;且言金人既指韩侂胄为首谋,宜暂免系衔。

侂胄大怒,罢崈。四月,方信孺如金军,还言敌所欲者五事:一割两准,二增岁币。三索归正人,四犒师银,五斩首谋。侂胄大怒,夺信孺官。侂胄怒金人欲罪首谋,和议遂辍,复锐意用兵。九月,张岩罢。岩自侂胄委开督府,费耗县官钱三百七十万缗而无寸功。十一月,史弥远请诛侂胄。皇后杨氏素怨侂胄,因使皇子进言:再启兵端,将不利于社稷帝不答。后从旁力赞之,帝犹未许。后请命其兄次山,择群臣可任者,与共图之,帝始诺。夏震统共三百,候侂胄入朝,至太庙前,即呵止之,拥至玉津园侧,杀之。初,王柟至金,请依靖康故事,世为伯侄之国,增岁币为三十万,犒军钱三百万贯,苏师旦等,俟和议定后,当函首以献。嘉定元年六月,柟以侂胄、师旦首至金。九月,诏以金国和议谕天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北伐更盟》,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将何汝励以为诚/然悉众屯花靥以备之/揆乃遣赛不等潜师渡/八叠驻于南岸/官军不虞其至/遂皆溃走/自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
B.守将何汝励以为诚然/悉众屯花靥以备之/揆乃遣赛不等潜师渡/八叠驻于南岸/官军不虞其至/遂皆溃走/自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
C.守将何汝励以为诚然/悉众屯花靥以备之/揆乃遣赛不等潜师渡八叠/驻于南岸/官军不虞其至/遂皆溃走/自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
D.守将何汝励以为诚/然悉众屯花靥以备之/揆乃遣赛不等潜师渡八叠/驻于南岸/官军不虞其至/遂皆溃走/自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侂胄下伐金诏”与“侂胄下岳大理”两句中的“下”字的用法含义不同。
B.翌日,指第二天,古代类似的叫法还有旦日、次日、明日,再如文中的昧爽等。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土载育万物,谷养育民众,社稷代指国家或朝廷。
D.“请依靖康故事”与“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两句中的“故事”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国被鞑靼侵扰,让韩侂胄巩固地位的劝说,出使之人带回的反馈,这些都坚定了韩侂胄攻打金国的决心。
B.韩侂胄多次进攻金国失利,他意识到被苏师旦误导,又经过李壁主动进谒陈言,最终罢免了苏师旦的职务。
C.金帅仆散揆分九路南下进攻,秘密派人探寻渡河之地,并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成功渡河,震动江表。
D.金人想和议,丘崈建议免去韩侂胄官职促和,但方信孺带回金国“斩首谋”的条件,让韩侂胄大怒,欲再启战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旦怙势招权,使明公负谤,非窜谪此人,不足以谢天下。
(2)侂胄怒金人欲罪首谋,和议遂辍,复锐意用兵。
5.韩侂胄为何最终沦落到被杀的地步?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2023-04-2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二)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应炎,字焕卿,常之晋陵人。宋枢密副使宿八世孙也,父聪淮南节度计议官。咸淳中应炎登进士第,授溧水尉,未赴。元丞相伯颜南伐,师次常境。知府王洙遁,朝廷以姚訔知府事,复命将军王安节、都统刘师勇将兵杂守之。訔等至常,见应炎,喜曰:“君吾剧孟也,得君,敌不足破矣!”节度判官。应炎归告聪及兄应发、弟应登曰:“吾家世受国恩,今戎马在郊,王室将危,是吾立功之秋也。父老,兄弟当奉以出避,吾身许国,不得复徇家矣。”既应訔命,即选民之壮勇者三千人,自将登城。为訔画曰:“吾州京师北门不可失守然城痹堑狭兵皆市人非素所抚循者而北兵锐且众乘胜远来其锋不可当恐未易与战也。宜树木栅傅城,多调粟、缮械为守计。”訔然之。初洙遁时,其客王虎臣盗郡印,自称知府,诣伯颜军门献之。伯颜不知其诈,命还守常,而遣兵与俱。及城,訔等已先至,不得入,反以民叛告。伯颜怒,命元帅唆都率步骑二十余万围之。应炎与安节、师勇分门出城,各累大捷,杀其将校甚众。功上,进直秘阁。围且久,元兵多伤毙。唆都请益师,伯颜遂以西域诸部兵来会,攻围益急,饷援俱绝。城遂陷,师勇遁,訔、安节死之。应炎率民兵巷战。至孔子庙前众溃,犹手刃数人,力屈,遂就擒。唆都让之曰:“若即尝多杀吾将校者邪?”应炎曰:“吾欲杀汝,何将校也。恨力不及耳!”唆都怒,腰斩之。时年二十七。兵入屠城,聪应发皆被杀。

(节选自高启《胡应炎传》)

【注】①剧孟,汉代大侠,被誉为助成大事之才。后常用来借指行侠仗义的人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州京师/北门不可失守/然城痹堑狭/兵皆市人/非素所抚循者/而北兵锐/且众乘胜远来/其锋不可/当恐未易与战也
B.吾州京师/北门不可失守/然城痹堑狭兵皆/市人非素所抚/循者而北/兵锐且众/乘胜远来/其锋不可当/恐未易与战也
C.吾州京师北门/不可失守/然城痹堑狭兵皆/市人非素所抚循者/而北兵锐/且众乘胜远来/其锋不可/当恐未易与战也
D.吾州京师北门/不可失守/然城痹堑狭/兵皆市人/非素所抚循者/而北兵锐且众/乘胜远来/其锋不可当/恐未易与战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考生。
B.署即代理,与《陈情表》“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的“署”不同。
C.京师在我国古代指帝王的都城,还可以指天子的军队。文中是指后者。
D.直秘阁是一种表恩荣的虚职,本需秘阁馆大臣轮流值班,后不必赴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朝丞相伯颜南下攻打宋朝的时候,军队驻扎在常州境内,朝廷任命姚訔掌管常州,又派王安节、刘师勇带领军队一起驻守。
B.王洙逃跑后,其幕僚王虎臣盗去官印,冒充知府,到伯颜处献印表示投降。伯颜不知道他是假装投降,命令他返回常州守城。
C.常州陷落,刘师勇逃跑,姚訔为守城而死,胡应炎率领市民与元兵展开巷战,到孔子庙那里众人溃散,胡应炎仍然坚持作战。
D.胡应炎英勇杀敌,终因筋疲力尽被元兵活捉,他被腰斩后,元兵入常州屠城,胡应炎的父亲胡聪和兄长胡应发都被元军杀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老,兄弟当奉以出避,吾身许国,不得复徇家矣。
(2)唆都请益师,伯颜遂以西域诸部兵来会,攻围益急,饷援俱绝。
5.胡应炎认为常州城不容易防守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3-09-1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木工刘建华

王安忆

第一次看见刘建华,我就注意到他那双眼睛,特别地亮,烁烁地看着你,看到你先转开眼睛,他才转开。这样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起来。

刘建华是我们的第二个木工。我们将刘建华带到老黄跟前,告诉他这是我们的监工,老黄将要做的木工活一一报给他,然后让他报价。刘建华一开口报出个天价,老黄一挥手:不可能!杀下去一半。照规矩,刘建华再报一个居中的价位,这就叫讨价还价嘛。可小刘不,他依然是报原价,老黄也跟着坚持半价。我们只得出面调停,居中。刘建华一挥手,少一分不行!最后,还是依了刘建华。这样一来,等于是老黄向他让了一步。可刘建华并没有因此满足。接下来,老黄向他交代如何如何做时,每一项,他都要反着来。我们的装修工程就在这样敌对的气氛底下拉开了帷幕。

后来,我们才明白,刘建华和老黄没有仇,刘建华和我们也没有仇,只是一上来这关系就错了——我们将刘建华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这使他一直愤愤然,好像不是来做工,而是来报仇。每一样材料,他都要求最好的,倘若说“我们不讲究”,他便说“要有问题我不负责”。这样受刘建华折磨,真的不想再继续了。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可是,刘建华一直作出这样的姿态:谈得拢谈,谈不拢不谈。再有,看见刘建华干活的样子,不由得,你又被他感染了。

首先,他们的工具特别齐整。电锯,擦拭得锃亮,锤、刨、锉、凿,均是称手牢实,干起活来当当地响。其次,是刘建华的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料”是指人的品质。第三,也是最打动我们的一点,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那是一架小小的单放机,立在木屑堆里,放着憨直又带些委婉的淮剧唱腔。逢到副歌式的段落,刘建华和他的兄弟们便大声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他们穿着旧衣服,额头上冒着汗气,眼睛里放光,使你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骄傲。

他们能做也能吃。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吃菜泡饭。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有一日,我们晚上过去,看见刘建华正在电炒锅里煎一条一尺长的花鲢。锅比鱼小,可他周转腾挪十分灵活,一条鱼煎得面面俱到,黄灿灿的,然后放进一把葱姜蒜,喷香扑鼻。

活做到一半的时分,旧历年也到了。起初,刘建华是说旧历年不回家的。临到小年夜,他才通告我们他要回家。我们说,当初不是说好的,不回家过年吗?他便微笑着反诘:过年能不回家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是带着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软了。一年里不就这么一个团圆日吗?再想,不让他回,他就不回了吗?车票早二十天就订好了,倘是别人大约还可以试试,可这是谁?没有一件事,我们是较得过他的。不过,他说他过了初十,立马回来。我们自然也不敢全信了。

他是小年夜晚上走的。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长条地板解开包装,摊开放着收干,上面撂了几件他们干活穿的旧衣服。一切有条不紊,没有一点邋遢相。心里不由感慨:倘若不是与刘建华这样的雇主关系,又弄得有些僵,那么,刘建华这样的劳动者,其实正是我们喜欢和欣赏的。可是,现在,我们不可能客观地看问题了。

元月初十这天,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去了新房子。打开门,看见摊开着的白木长条地板上,搁着刘建华的大红旅行包,人不在,想必是去泡澡了。以后的几天里,人陆续回来,新房子里又响起锯刨声,还有放音机里淮剧唱腔,以及他们兴高采烈的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

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结清工钱。大约是一年以后,我们才发现刘建华给我们留下的一个纪念。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建华在与老黄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不按常规出牌;老黄作交代,他也要反着来。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刘建华不满我们将其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
B.“我”没有受老黄关于刘建华品质不好的蛊惑,相反,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因为刘建华他们劳动的快乐和骄傲感染了“我”。
C.刘建华回家过年,说初十回来,初十那天果然回来了;最后也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这些优秀品质是作者予以充分肯定的。
D.小说赞美了刘建华这一类进城务工农民工的优秀品质,也展示了他们的缺点,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群体的复杂情感。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木工刘建华”为题,带有为人物立传的色彩,既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姓名,又突出了人物形象,使小说具有一种真实感。
B.小说开篇对主角刘建华眼睛的描写,着力突出了其“亮”和“尖刻”,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也为写下文他与我们发生冲突做了铺垫。
C.本文善于运用优美的字词、简洁短促的语句,精准地表达出难以描摹的情境,这种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体现了作家的写作能力。
D.文章以敏感、细致的笔触叙述了都市平民琐碎而真实的日常生活,表现了木工刘建华给“我”带来的厌倦、欣赏、疑虑等复杂的心理。
3.刘建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作品采用了什么视角叙述刘建华的故事?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答丁端州

王安石

莫嗟荒僻又离群,且喜风谣岭北闻。

铜柱虽然蛮徼接,竹符还是汉家分。

春书来逐衡阳雁,秋骑归看陇首云。

相见会知南望苦,病骸今似沈休文

【注】①丁端州:丁宝臣。据记载,其在越州“除弊兴利甚重,再迁太常博士,移知端州”。端州,今广东肇庆。②沈休文:南朝梁文学家沈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内容可知,丁宝臣因在越州治理有功而移官端州,但他心中更多的是郁闷。
B.第五句中的“春书来逐”点明了时令和事件,并且巧妙地呼应了诗题中的“次韵”。
C.中间两联采用流水对,体现了王安石律诗“用法甚严,尤精于对偶”的创作特点。
D.诗人以“南望苦”悬想友人思念自己以致心中凄苦,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和意蕴。
2.本诗“莫嗟”一词开宗明义,安抚友人。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写作意图的。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

辛弃疾

千里渥洼种,名动帝王家。金銮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鬓方鸦。莫管钱流地,且拟醉黄花。

唤双成,歌弄玉,舞绿华。一觞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回首日边去,云里认飞车


【注】①漕:漕司,负责催征赋税,出纳钱粮和水上运输等事。②渥洼:代指天马神驹。③钱流地:唐代刘晏任转运使,准确掌握货物及物价状态,“如见钱流地上”。④飞车:古代神话中的飞行工具,传说为奇肱氏所做。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本词内容可知,赵介庵出身不凡,年轻时就声名卓著,甚至引得了皇帝的注意。
B.赵介庵后来出任地方官,政绩不凡。为了向百姓播撒无边的福祉,他的鬓发已花白。
C.辛弃疾劝赵介庵搁置政务,痛饮赏菊,既是殷勤的劝酒之辞,也是一种委婉的歌颂。
D.下片开头承接上文,写祝寿的盛大场景,歌姬和舞女美若天仙,主宾开怀畅饮美酒。
2.这是一首祝寿词,巧妙的恭维之中蕴含深意,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3-09-17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红袄

李海燕

奶奶并不看俩人的脸,只说了一句,回来了。其实奶奶不用看,也知道俩人脸上的憔悴和疲惫。

昨天,小远爸打电话来,妈,小远只是受了伤,已经无大碍,我和小远他妈明天回去。奶奶就明白他们打算瞒着她了。

两个人疲惫地坐了下来,奶奶问了那个姑娘。

你们见着那姑娘了?

见着了。

那么大团长的千金能看上咱家小远?

嗯嗯。儿子儿媳妇一起点头。

奶奶从炕上下来,步子有些蹒跚。她打开柜子,拿出那件大红袄。小远妈用手掩住嘴,眼泪就下来了。小远爸忙上前一步挡在小远妈的前面。

妈,红袄你不是做完了吗,又拿出来做啥?

奶奶说,我把扣重新襻一下,这个没襻好。

原来奶奶襻的是喜字扣。

今年春天小远回家探亲,告诉奶奶,他有女朋友了。奶奶刨根问底,是你们边防站里的女兵吗?小远告诉奶奶,是他军校的同学。你俩相爱吗?小远被奶奶逗笑了,奶你也知道相爱呀?咋不知道,奶天天看电视,在电视里我还看过你们边防站呢。那你看到我了吗?那倒没有,等你成了英雄,奶就能看到你了。

奶奶抱着大红袄回到炕上,开始动手拆那些缝好的襻扣。

那件大红袄,是奶奶为未来的孙媳妇做的。小远妈曾制止过,现在啥样的衣服都有卖的,妈您就别费心了。奶奶固执地说,我做的是我的心意,再说,我的孙子媳妇,那天必须穿我做的大红袄拜堂。

大红袄是绸缎面料,缀着本色的小朵玫瑰花,亮闪闪的。

奶奶开始重新襻扣。奶奶拿针的手微微颤抖。

屋子里的空气似乎凝固了,只听见奶奶的针线缝合声。过了好一会儿,小远爸说,妈,不急着做,小远今年结不上婚,他女友小蕊明年才毕业呢。

奶奶头也不抬,做好了放着,我都是土埋脑瓜顶子的人了,万一……

妈,您能活一百岁呢。

又沉默了。

秋风在窗外纺着线,嘤嘤嘤地响。偶尔有一两片树叶刮过来,打在窗玻璃上,又被风旋走了。小远妈站在柜子那儿,看着墙上小远的照片,默默地掉眼泪。

儿子说,妈您歇会儿,睡个午觉,走一个星期了,我去地里看看庄稼啥时候能收。说完上前拉了拉小远妈。小远妈忙说,我也去。

奶奶抬头隔着玻璃窗,看着儿子儿媳的背影,眼泪噼里啪啦地掉了下来,我的小远,我的宝贝孙子,你成了英雄,奶在电视里看到你了……老天爷呀,我都七十七岁了,咋不让我替我的小远死呢……你爸妈怕奶受不了,瞒着奶……他们就你这一个孩子,他们比我还难……

奶奶给大红袄重新襻好了扣,这次襻的是蝴蝶扣,然后整整齐齐地叠好,放进柜子里,在上面落了一把锁。从此,奶奶再也没打开过那口柜子,直到小蕊来。

小蕊来的那天,下着春天的第一场雨。清清瘦瘦的小蕊说她去北京,顺路来看看奶。小蕊还说,小远本来也想跟她一起回来的,但因为临时有任务,没回来。

小蕊说得真切,奶奶只好问小远的伤。小蕊说,跟过去一样活蹦乱跳了,就是想奶奶,让我替他抱奶奶。小蕊说完,抱住了奶奶。奶奶的眼泪在前面流,小蕊的眼泪在奶奶的身后流,俩人松开的时候,又是两张笑脸。

三天的时间,奶奶要小蕊跟她睡,一老一少两个爱着小远的女人,一唠就是大半宿,唠的都是小远。小蕊给奶奶讲她跟小远的相遇,从相知到相爱,说她这辈子就认准小远了。奶奶给小蕊讲小远小时候的事,从孩提时开始讲起,一件件一桩桩,几列火车都装不尽。

三天后,小蕊要走了,奶奶打开那口柜子,拿出那件大红袄,给你做的,试试合身不?

小蕊把大红祆穿在身上。

奶奶上前抻抻前襟儿,拽拽后身儿,蛮好看的,喜庆,只可惜有点儿肥了。脱下来吧,以后奶给你做件合身的。

小蕊说,奶奶,我喜欢,给我吧。

小蕊抱着那件大红袄在前面走,小远爸妈和奶奶在后边送。出了村口,奶奶说她要单独送送小蕊。小蕊挽着奶奶,俩人慢慢地向前走着。走到村前那条小河边,小蕊说,奶奶回去吧。

奶奶说,我送你过河,再来就不容易了。

小蕊说,以后我会跟小远常来看奶奶的。

奶奶攥着小蕊的手,俩人过了河。奶奶说,走吧,孩子,过了前面那道坡,就是大道了。

小蕊上前抱住了奶奶,奶奶,我走了,您多保重。小蕊的眼眶再也关不住汹涌而至的泪水。她转身快步走去,不再回头看奶奶。

小蕊——小蕊——

奶奶追了过来,小蕊站定。

奶奶说,红袄还给奶奶吧,袄太肥,你太瘦,穿着累。

小蕊说,奶奶,我回去好好吃饭,祆就不肥了。

不给了,不给了。奶奶坚持要回了大红袄。

春风带着一股春天才有的湿润,从南边吹过来,吹湿了奶奶的眼睛。奶奶突然说,奶奶知道小远已经不在了,这么好的姑娘,怪就怪我家小远没福气啊。奶奶哽咽了。

小蕊憋着眼泪,一个劲儿地摇头。三天来,小蕊终于在奶奶的面前哭出了声音。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远妈见奶奶拿出大红袄,睹物思人悲不自已,小远爸为不引起奶奶对小远妈的慰劳关切,挡住奶奶的视线。
B.奶奶认真襻“喜字扣”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奶奶对孙子的疼爱与美好期盼,反衬出此刻奶奶内心巨大的悲痛。
C.文中关于季节的景物描写,既交代了时令,也显示了时间的推移,又有力地烘托了人物内心的情绪。
D.“秋风在窗外纺着线,嘤嘤嘤地响”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秋风嘤嘤就像他们内心在啜泣、呜咽。
2.关于文中伏笔、照应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嗯嗯。儿子儿媳妇一起点头”,表明儿子儿媳妇在“小蕊爱小远”的事上没有骗奶奶,为小蕊在春天到来埋下伏笔。
B.“等你成了英雄,奶就能看到你了”与“你成了英雄,奶在电视里看到你了”相呼应,前句自豪期盼,后句悲痛万分。
C.“奶奶打开那口柜子”与“在上面落了一把锁”相呼应,暗示了奶奶打算抑制悲痛的心结,开始直面孙儿的牺牲。
D.小蕊给奶奶讲她与小远的故事,目的是让奶奶相信小远还活着,呼应了“今年春天小远回家探亲”这一段的内容。
3.“大红袄”是小说的线索,随着情节展开。围绕大红袄,奶奶的情感心理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
4.“小蕊把大红袄穿在身上”这个情节有很强的艺术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
2023-04-26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二)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传承了上千年的瑰宝书法,从材料的选择到书写方式都体现出独属于我们东方的人文精神。中国书法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也显示出世界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以及赞扬。考试研究所说过:“书法教育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希望、传统文化的维承人,需要从小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学习书法的过程就是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书法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其艺术价值不可言喻。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书法取法自然,在每件作品的字体结构和线条中都蕴含着大自然的美。正如卫夫人《笔阵图》中所言:“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撤陆断犀象;折百钓弩发;竖万岁枯藤;捺崩浪雷奔。”在书法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观察、临摹名家作品,最后用以创作,从而从形式美到内涵美,均能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书法是一门人文性十分强的学科,书法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人们常说的“字如其人”的“人”就是指的人文素养。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不仅在书法上有着很高的成就,还在人品方面也同样值得后人学习,如我们常说的“颜筋柳骨”,其中“颜”就代表了颜真卿。颜真卿的《祭侄文稿》《麻姑仙坛记》等都透露出一种苍劲雄浑、质朴浑厚的风格,这也显示出颜真卿性格中正气凛然的一面。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学生书法技巧,更要让学生学习书家的品质。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人们的心理状态越来越浮躁。书者在进行书法创作的过程中,首先,要凝神静心,意在笔前,同时书法创作的过程也是抒发情绪的过程,书法创作的作品多数情况下反映了作者当下的心情,因此学习书法有助于青少年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其次,书法学习过程要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头正,腰直,臂展,脚平。正确的坐姿可使书者气韵通顺,精神饱满。书法家自来长寿,柳公权88岁,欧阳询85岁,虞世南81岁。

(摘编自邵仲武、考试研究所《当代中小学书法教育》)

材料二:

历代书家特别推崇书作书品中的“生命意识”。汉钟繇在《用笔法》中说“点如山摧陷,摘如雨骤,纤如丝毫,轻如云雾,去若鸣凤之游云汉,来若游女之入花林,灿灿分明,遥遥远映者矣”,极力推崇书法作品要洋溢一种异常强烈的生命活力,弥漫一种激昂躁动的向上精神。书论家经常用“龙腾凤翥”“鹿奔虎走”“藤蔓缠绕”“云蒸霞蔚”来赞美品述书法作品,尽管我们暂时还无法对此类术语内在的蕴涵和意旨作出确切的诠释,但他们确实是在高举生命的旗帜,追求洒脱奔放,让活跃的生命机能尽情迸发挥洒,永葆生命的激情和乐观情绪。且看唐柳公权《兰亭诗》,字迹动感活络,线条流畅,眉目清晰,无半点老气,豪情万端,热情四射。又如清初王铎《行书与大觉禅师等书札》,毫无柔弱之习与拘谨之俗,直书激荡的胸襟和直率的性情,以恣意狂放的节拍,左突右奔的章法,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量。

书法中“生命意识”的形成,是时空因素和人文素养综合交融的结果。在书法史上,古代书法家要么位高权重,要么出身豪富世家,要么才智超群,时代风尚对他们书法“生命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以初唐为例,此时政治前景广阔,国家生机凸显,世事百废俱兴,书法也风烟俱色。《旧唐书》载:“于时海内渐平,太宗乃锐意经籍,开文学馆以待四方之士。”的确,这是一个蓬勃的时代,也是一个生命意识十足的动感时代。而此时之书法艺术风格,更是风韵独具,阳光明媚,青春飒爽。虽然书法的标准还笼罩在魏晋以来的风气之下,但优美雅致的审美价值标杆已经确立,以妍媚为主的书法艺术风格开始形成,时代的鲜活的生命气息已浸透到书法等各类艺术领域。从初唐几家来看,欧阳询书风干净利落,结体简明,在生命意识的高扬中,又有矛戟森列险劲之象;褚遂良书风劲绝明丽,天然媚好,用笔功成极致,华美秀腴;虞世南书风圆融流畅,外柔内刚,如裙带飘扬,束身矩步,生命姿色华滋华尔,美轮美奂。

一方水土养育一代书家,区域文明的独特风貌必然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地方艺术的构建,给烙上区域文明的重重胎记。我们从早期书法楚金文来看,极受楚文明灵巧、活泼、艳丽、繁复的美学旨趣的滋养。与周金文相比,楚金文则大都夸张、多变、绮丽,字形修长,曲动淳美,有着诡谲清爽、浪漫隽秀的生命景象。从现存的楚金文看,《王孙诰编钟铭》线条纤细如丝,而丝缕中又都拖出一条长尾,如风筝飘带,摇曳缥缈;《王孙遗者钟铭》则体势颀长,回曲的线条绵亘劲韧,往来不绝,奇巧美瞻,给人一种心动却又不敢逼视的处子之美。

书品即人品,人品即书品,人品与书品本不可分。观赏王珣、羊欣、王僧虔为杰出代表的六朝书体,多汪洋恣意,流美多变,自然清爽,而这种风格的出现,正与他们风流潇洒、飘逸落拓的人格相吻合相匹配。这不仅因为抒写个人的感情与意趣,行草诸体自然比篆隶诸体更自由,更富于表现力,更重要的是因为六朝人的品性、感情与意趣较之他们的先辈,而更具强烈的个性。正如刘熙载《书概》所说:“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主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再换一个视角看,我国古代涌现出不少卓有成就的女子书法家,与男性相比,她们更有亮丽的品性。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擅长隶、正、行书,线条清秀平和、娴雅婉丽。宋陈思《书小史》引唐人书评,说她的书法“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并非过誉之词。也许,在“女子无才便是德”封建思想的笼罩下,在漫长的岁月中,女性也更注重在书法的天地里,让生命驻足,让生命在诗书墨迹中不被埋没而无闻。

(摘编自《传统书法之意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传承久远,在材料选择、书写方式上蕴含着独特的东方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得到了世人的认同以及赞扬。
B.卫夫人《笔阵图》对书法创作中笔画的特点有着形象、独到的理解,充分显示了她作为女性书法家娴雅婉丽的亮丽品性。
C.六朝人在品性、感情、意趣等方面具有强烈的个性,这是六朝书体多呈现汪洋恣意、流美多变、自然清爽风格的主要原因。
D.在封建社会中,书法为女性提供了一方驻留生命的天地,如今,这些女性的魅力依然可通过她们的诗书墨迹而被人感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爱好者在临摹、创作书法作品时,借助鲁迅对中国文字的“三美”理论,便能从形式到内涵等方面感受到书法之美。
B.虽然书家的地位、才华有异,但因同一时代书家受相同的国家政治、社会风气的影响,其作品蕴含着相似的生命气息。
C.褚遂良书法天然媚好,华美秀腴,欧阳询书法干净利落,森然险绝,他们二人不同的书法风格与各自的人文素养相关。
D.楚地文明灵巧、活泼、艳丽、繁复的美学旨趣和独特风貌,滋养了句式灵活、想象奇特、感情奔放、风物奇异的“楚辞”。
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论据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以柳公权、欧阳询、虞世南等书法家为例,列举了具体数据,使读者明了书法有静心养气、延年益寿之功用。
B.材料二作者论述唐人柳公权与清初王铎等大家书作的特点,为历代书家推崇书作书品中的“生命意识”提供了例证。
C.材料二作者列举欧阳询、褚遂良二人风烟俱色的书法特点,论证了时间和空间因素对书法中“生命意识”有重要影响。
D.两则材料都引用了人物言论,材料一通过引用增强了权威性和说服力,材料二则对引用的言论做出了简要评价。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
5.我校新开设了包括书法在内的多种课程,但选修书法课的学生寥寥无几。为了动员更多学生选报书法课程,你可以宣讲书法的哪些功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3-09-1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与人类自身的艺术创作的区别是什么呢?区别在于是否用身体创作。也就是说,人工智能之所以是人工而不是人类,就在于它不具备人类的身体。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深度学习的应用,人工智能的计算、学习、推理等能力具有了质的改变和提升。但即使人工智能越来越接近人类身体的某些功能,它终究不是人类的身体,而艺术创作与人类的身体具有密切联系。

艺术家的身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动力。艺术创作的触发是由艺术家主体和外部客体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清代画家郑板桥画竹,正是因为他看到了院中之竹后,胸中勃勃,遂有画意,这个画意就是艺术创作的冲动。艺术家的身体对外界环境具有一种能动的选择性。这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是不同的。虽然人工智能现在也可以通过看图进行艺术创作,比如微软小冰2017年就具有了看图创作现代诗的技能,但显而易见的是,人工智能的与人类通过身体的具有本质的不同。人工智能的与其说是一种,不如说是数据分析。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所看到的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关于事物的数据、程序、编码等内容。通过分析所之物的数据,人工智能再调动内存数据库,找到合适的模型、编程进行所谓的艺术创作

艺术家的身体状态影响着艺术创作过程。艺术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整个身体都会进入到一种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状态。如中国古代诗人写诗之前强调要进入到虚静的状态。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其实也是一种实践活动,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将自己的想象、情感、志向、思想等内容通过艺术表达出来。而对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来说,其艺术创作过程仅仅是数据的整合、模型的筛选等计算、推理过程。人工智能并不知道自己所创作的艺术为何物,对于它们来说,这些艺术仅仅是冰冷的数字与毫无温度的符号而已。与艺术家有生命的人的身体不同,影响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是它数据库的大小以及学习能力的强弱。

艺术家在创作艺术的过程中,也在改造着包括身体在内的整个自己。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当人通过劳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毫无疑问,艺术创作也是人类的一种劳动实践,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是把自己的本质力量通过艺术对象化出来,另一方面对象的特质也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对主体形成了某种反作用。正所谓文如其人——文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同时人如其文——人也会受到文的反作用。但是,对于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过程来说,即使它可以对人工智能产生一定影响,这种影响也仅仅是人工智能对艺术创作的经验和情感的积累,而且这些积累是作为一种数据和符号保存在人工智能的储存器之中,这显然与人类本身的艺术创作截然不同。

以上从身体的角度对艺术家艺术创作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区别进行了比较,并认为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的身体不同于人工智能机械化、数字化的身体。正因如此,我们才认为人类的艺术创作不可能被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完全取代。当然,这里并不是否定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存在的合法性,在某种程度上,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终究还是人类的艺术创作,只不过这里的媒介不再是人类的身体和基本的艺术创作工具,而是变成了具有某种智能的工具而已。所以,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积极作用可以表现为: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使得艺术创作变得智能化、模型化与便捷化;二、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可以使艺术品种类更加多样化,让人们的艺术欣赏具有更多选择性;三、为艺术创造提供更多可能性。

(摘编自张新科《艺术、身体与人工智能》)

材料二:

在媒体沟通会现场,技术团队展示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的部分绘画作品,不论是构图、色彩还是虚实,小冰的作品都已经趋近于真人的绘画表达。可以看出人工智能从现实的数据学习中融入了一定的情感表现能力。同时,因其对200余位艺术家画作的全面学习,还能在小冰的画作中看到人文历史的独特视角。相关专业人士评价小冰画作:构图很好,静物抽象的涂抹,动物造型的表现能力,艺术的感觉很准,假装不经意的表现看起来极其不经意,但是该到的点都到了,而且又都能点到为止,整个画面随意而灵动,敢于大虚大实,敢于让很多东西淹没在黑暗之中。

在小冰的命题创作《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系列中,观众可以惊喜地看到很多绘画先贤的复活:比如使用弗兰茨·马尔克的笔法绘制的在稻田中停落的飞机;比如好似莫奈绘画的人物徜徉在花海中,远处却是明灭的灰霾城市。可以想见,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定会给视觉艺术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可以这样认为,人工智能在创造领域的探索并不应以击败人类为目标,而应着眼于在达到与相应人类创造者的同等水准前提下,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优势,开启高度定制化的内容产业未来。

(摘编自中国美术家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郑板桥画竹和微软小冰“看图创作现代诗”都是通过“看”进行艺术创作的,这说明艺术家和人工智能都可产生艺术创作的冲动。
B.人工智能艺术创作过程是数据的整合、模型的筛选等计算、推理过程,可见其数据库的大小决定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水准。
C.从微软小冰创作的《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观众可以看到绘画先贤的“复活”,这是人工智能把自己本质力量通过艺术对象化的结果。
D.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可从现实的数据学习中融入一定的情感表现能力,还能通过学习人类艺术而具有一些人文历史的独特视角。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诗人写诗之前强调要进入到“虚静”的状态,这可以看出艺术家的身体状态影响着艺术创作的过程。
B.“人如其文”这一说法说明了艺术创作对象的特质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对艺术创作主体形成了某种反作用。
C.不能否定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存在的合法性,因为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是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类的艺术创作的。
D.人工智能在创造领域的探索,有助于发挥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优势和开启“高度定制化”的内容产业更好的未来。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艺术从主题、形式到技术都令人惊叹,面对人工智能对传统艺术的挑战,公众和学界都应保持理性和宽容。
B.当人工智能艺术形成“人格”之后,一切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理念、常识或将不复存在,也会导致对人类艺术的取缔。
C.人工智能可以完成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艺术创造里面有多少劳动的成分,人工智能就可以代替多少,并且现在已经实现了。
D.人工智能艺术创作能模仿人脑的某些作用,但仍然不像人类身体那样感知外部环境、进入创作状态,只是‘人工’而非‘人类’行为。
4.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近日,ChatGPT引发热议,它不仅可以真正像人类一样来聊天交流,还可以进行写诗、撰文等艺术创作。但ChatGPT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不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