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高炉炼铁是重要的工业过程,冶炼过程中涉及如下反应:
①FeO(s)+CO(g) Fe(s)+CO2(g) ΔH1 =-11kJ/mol
②FeO(s)+C(s) Fe(s)+CO(g) ΔH2=+161.5kJ/mol
③C(s)+CO2(g) 2CO(g)
(1)反应③的ΔH=___________kJ/mol。
(2)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足量石墨与CO2进行反应③,可判定其达到平衡的条件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容器总压保持不变
B.石墨断开3mol碳碳σ键的同时,CO断开2mol碳氧三键
C.CO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D.保持不变
(3)反应②的压力平衡常数表达式Kp2=___________
(4)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C、FeO,进行上述反应。改变温度,测得平衡时容器总压的对数lg(p/kPa)、各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x(CO)、x(CO2)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x( CO)对应的曲线是___________(填序号),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②在1200℃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CO2分压为___________kPa,反应①在此温度下的压力平衡常数Kp1 =___________
(5)高炉炼铁过程中会生成“渗碳体”Fe3C (相对分子质量为M),晶胞为长方体 (如图),晶胞参数为a pm, b pm, c p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其密度为___________g/cm3(用含M、a、b、c、NA的式子表示)。
   
2023-05-27更新 | 398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理综化学试题
2 . 作为电池正极材料,具有比容量高、环境友好、相对于其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工作电压较为适中等优点。高温固相法生产 通常以为原料在氮气的氛围中高温条件下制得,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_
(2)制备 的理论原料比 _______
(3)高温固相反应法的第一阶段为预分解,温度设在 400℃,目的是使原料    ]先发生分解反应。某实验小组对原料的分解分别进行了研究。
①固体 加热到   150℃时,分解生成和氨气, 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 190℃时完全分解得到 等产物, 完全分解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下图是实验室测量得到的 在氮气的氛围中加热分解时,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300℃ 和 400℃时,固体成分的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 ;400~500℃ 时,固体质量增大(含有 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4)产品中铁的含量可通过如下方法测定:称取一定质量试样用盐酸溶解,在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溶液,再加入饱和溶液,加入指示剂,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滴定 。已知: 。实验中加入 饱和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若用铁粉代替 ,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022-05-28更新 | 30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中新课标2022届高三第十次考前适应性训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3 . (1)次氯酸盐是一些漂白剂和消毒剂的有效成分。“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制取该消毒液的化学方程式为__
(2)二氧化氯(ClO2)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第四代高效、无毒的广谱消毒剂,它可由KClO3溶液在一定条件下与SO2反应制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
(3)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在常温黑暗处可保存一年之久,但亚氯酸不稳定可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lO2→ClO2↑+H++Cl-+H2O(未配平)。当1molHClO2发生分解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mol。
(4)海水提溴过程中溴元素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过程Ⅰ,海水显碱性,调其pH<3.5后,再通入氯气。调海水pH可提高Cl2的利用率,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其原因:__
②过程Ⅱ,用热空气将溴赶出,再用浓碳酸钠溶液吸收。完成并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___
____Br2+____Na2CO3=____NaBrO3+____CO2+____
(5)NaBrO3是一种分析试剂。向硫酸酸化的NaI溶液中逐滴加入NaBrO3溶液,当加入2.6mol NaBrO3时,测得反应后溶液中溴和碘的存在形式及物质的量如表。则原溶液中NaI的物质的量是___mol。
粒子I2Br2IO
物质的量/mol0.51.3未知

4 . 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将氯气和空气(不参与反应)以体积比约为1:3混合后,与湿润的碳酸钠反应制取Cl2O,并进一步制取次氯酸。

已知:Cl2O是黄棕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沸点为2.2℃,易溶于CC14和水。其爆炸极限为23.5%~100%,与有机物、还原剂接触或加热时会燃烧或爆炸。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C的仪器名称为______,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针对此实验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装置不用橡胶管连接且橡胶塞要作保护处理,是为了防止橡胶燃烧或爆炸
b.可利用CCl4除去Cl2O中混有的Cl2
c.氯气与空气混合的目的是将生成的Cl2O稀释,降低爆炸危险
(4)为了进一步制取HClO,可将Cl2O通入水中,该过程宜在避光条件下进行,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方法相较于用氯气直接溶于水制备次氯酸溶液的优点是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5)将制得的HClO溶液加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溶液红色褪去。溶液褪色的原因可能是①NaOH被HClO中和;②______。设计实验探究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______
2021-03-13更新 | 1045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2021届高三3月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一模)理综化学试题
5 . 由N、P、S、Cl、Ni等元素组成的新型材料有着广泛的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N的原子核外___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基态 P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P、S、Cl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顺序为___
(2)PCl3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是__,该分子构型为____
(3)PCl3 是一种无色的液体,遇水容易水解生成两种酸,则方程式__
(4)已知MgO与NiO的晶体结构(如图)相同, 其中Mg2+和Ni2+的离子半径分别为66 pm和69pm。则熔点:MgO___NiO(填“>”、“<”或“=”),理由是__
   
(5)金刚石晶胞含有__个碳原子。若碳原子半径为r,金刚石晶胞的边长为a,根据硬球接触模型,则r=___a,列式表示碳原子在晶胞中的空间占有率___(请用r和a表示不要求计算结果)。
   
2019-09-28更新 | 52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陆良县2020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摸底考试化学试题
6 . 石油裂解气用途广泛,可用于合成各种橡胶和医药中间体。利用石油裂解气合成CR橡胶和医药中间体K的路线如图:
   
已知:I.氯代烃D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13,氯的质量分数约为62.8%,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之比为2︰1;
Ⅱ.   
(1)A的顺式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D的系统名称是___________
(2)反应②的条件是___________,依次写出①和③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F→G过程中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G还能与其他醇类发生反应,写出G与乙二醇发生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写出比G多2个碳原子的同系物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6)已知双键上的氢原子很难发生取代反应。以A为起始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B__。合成路线流程图示如:H2C=CH2   
2019-03-07更新 | 600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云南省保山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毕业生市级统一检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7 . Q、R、X、Y、Z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
①Z的原子序数为29,其余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
②Y原子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msnmpn   
③R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为奇数;
④Q、X原子p轨道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Z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Z(NH3)4]2离子中,Z2的空间轨道受NH3分子提供的_________形成配位键。
(3)Q与Y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别为甲、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
a.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b.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c.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d.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4)Q、R、Y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作答)
(5)Q的一种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6,其中分子中的σ键与π键的键数之比为___________
(6)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与最小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晶体属于___________
2019-01-30更新 | 1111次组卷 | 12卷引用:2012届云南省红河州高三5月统一检测理科综合化学试卷
8 . 根据信息写方程式:
(1)Pb与C同主族,化合价有+2价和+4价,PbO与PbO2是铅的两种常见氧化物,已知PbO2具有强氧化性,与浓盐酸共热可生成一种黄绿色气体和PbCl2 。试写出Pb3O4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氧化钠可用于实验室制O2,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I2的氧化性可测定钢铁中硫的含量。做法是将钢样中的硫转化成H2SO3,然后用一定浓度的I2溶液进行滴定,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e的一种含氧酸根FeO42-- 具有强氧化性,在其钠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变为黄色,并有无色气体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向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含少量FeCO3)中,首先加入稀硫酸,过滤后,再加入H2O2。写出加入H2O2氧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如图是一个化学过程的示意图。已知甲池的总反应式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

请回答:
(1)甲池是________池,通入O2的电极作为____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池是________池,A电极名称为____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池中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当乙池中B(Ag)极的质量增加5.40 g时,甲池中理论上消耗O2________mL(标准状况下)。
10 . 某小组探究Na2CO3NaHCO3的性质,实验步骤及记录如下:
Ⅰ.分别向盛有0.5 g Na2CO3固体、0.5 g NaHCO3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 mL(20 ℃),搅拌,测量温度为T1
Ⅱ.静置恒温后测量温度为T2
Ⅲ.分别加入10 mL 密度约为1.1 g·mL-120%的盐酸(20 ℃),搅拌,测量温度T3
得到下表1的数据:

回答下列问题:
(1)Na2CO3溶于水显碱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根据试题后的附表判断:步骤Na2CO3、NaHCO3固体分别是全部溶解还是部分溶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表1的数据得出:Na2CO3固体溶于水________,NaHCO3固体溶于水________(放热吸热”)。
(4)甲同学分析上述数据得出:Na2CO3NaHCO3与盐酸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乙同学认为应该增加一个实验,并补做如下实验:向盛有10   mL(20 ℃)的烧杯中加入10 mL________,搅拌,测量温度为22.2 ℃。
(5)结合上述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NaHCO3与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不能用稀盐酸鉴别Na2CO3NaHCO3固体
C.Na2CO3、NaH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能量变化还与物质的溶解等因素有关
(6)丙同学为测定一份NaHCO3Na2CO3混合固体中NaHCO3的纯度,称取m1g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变时,称其质量为m2g,则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用代数式表示)。
附表:溶解度表
.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