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1 . 中国宋代的数学家秦九韶曾提出“三斜求积术”,即假设在平面内有一个三角形,边长分别为abc,三角形的面积S可由公式求得,其中p为三角形周长的一半,这个公式也被称为海伦—秦九韶公式,现有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满足,则此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
2023-10-14更新 | 337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9届山东师大附中第一次学分认定考试数学试题
2 . 高斯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享有“数学王子”的称号,他和阿基米德、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用其名字命名的“高斯函数”为:设,用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则称为高斯函数,例如:.已知函数,则关于函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是偶函数B.上是增函数C.的值域是D.的值域是
2022-11-21更新 | 389次组卷 | 73卷引用:【校级联考】辽宁省六校协作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2月份)开学考试数学试题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3 . 《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从冬至日起,依次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这十二个节气其日影长依次成等差数列,冬至、立春、春分日影长之和为31.5尺,前九个节气日影长之和为85.5尺,则立夏日影长为(       
A.1.5尺B.4.5尺C.3.5尺D.2.5尺
2022-12-19更新 | 761次组卷 | 63卷引用:2018年高考理科数学原创押题预测卷01(新课标Ⅱ卷)-理科数学
4 . “幻方”最早记载于我国公元前500年的春秋时期《大戴礼》中,n阶幻方()是由前个正整数组成的一个n阶方阵,其各行各列及两条对角线所含的n个数之和(简称幻和)相等,例如“3阶幻方”的幻和为15.现从如图所示的3阶幻方中任取3个不同的数,记“取到的3个数之和为15”为事件A,“取到的3个数可以构成一个等差数列”为事件B,则       
816
357
492
A.B.C.D.
9-10高二下·天津·期中
名校
5 . 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比如:
   
他们研究过图1中的1,3,6,10,…,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的,称图2中的1,4,9,16,…,这样的数为正方形数.下列数中既是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的是(     
A.289B.1024C.1225D.1378
2023-05-23更新 | 1035次组卷 | 35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2020-2021学年高三第一次统一模拟考试文科数学试题
6 . 庄严美丽的国旗和国徽上的五角星是革命和光明的象征.正五角星是一个非常优美的几何图形,且与黄金分割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如图所示的正五角星中,以ABCDE为顶点的多边形为正五边形,且.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022-08-02更新 | 525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2018届高三考前七校联合体高考冲刺交流数学(理)试题
单选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魏晋时刘徽撰写的《海岛算经》是有关测量的数学著作,其中第一题是测海岛的高.如图,点在水平线上,是两个垂直于水平面且等高的测量标杆的高度,称为“表高”,称为“表距”,都称为“表目距”,的差称为“表目距的差”则海岛的高       

A.表高B.表高
C.表距D.表距
2021-06-07更新 | 32352次组卷 | 55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职工子弟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8 . 南宋数学家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法》和《算法通变本末》中,提出了一些新的垛积公式,他所讨论的高阶等差数列与一般等差数列不同,前后两项之差并不相等,而是逐项差数之差或者高次差相等.对这类高阶等差数列的研究,在杨辉之后一般称为“垛积术”.现有一个高阶等差数列,其前7项分别为1,5,11,21,37,61,95,则该数列的第8项为(       
A.99B.131C.139D.141
2021-10-02更新 | 2241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中2020届高三高中毕业班三诊模拟数学(理科)试题
9 . 《几何原本》卷的几何代数法(以几何方法研究代数问题)成了后世西方数学家处理问题的重要依据,运用这一原理,很多代数的公理或定理都能够通过图形实现证明,也称之为无字证明.现有如图所示图形,点在半圆上,点在直径上,且,设,则该图形可以完成的无字证明为(       
A.B.
C.D.
2022-10-28更新 | 758次组卷 | 63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高考押题理数试题
10 . 17世纪法国数学家费马在《平面与立体轨迹引论》中证明,方程(k>0,k≠1,a≠0)表示椭圆,费马所依据的是椭圆的重要性质:若从椭圆上任意一点P向长轴AB(异于AB两点)引垂线,垂足为Q,则为常数.据此推断,此常数的值为(       
A.椭圆的离心率B.椭圆离心率的平方
C.短轴长与长轴长的比D.短轴长与长轴长比的平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