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864 道试题
1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生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探究NO2、NO与Na2O2反应的情况,提出假设并进行相关实验。
I.从理论上分析Na2O2和NO2都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于是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Na2O2氧化NO2;假设2:NO2氧化Na2O2
(1)甲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试管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待试管B中充满红棕色气体,关闭旋塞a和b;取下试管B,向其中加入适量Na2O2粉末,塞上塞子,轻轻振荡试管内粉末,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再将带火星的木条迅速伸进试管内,木条复燃。
③仪器C兼有防倒吸的作用,仪器C的名称为__________
结论:甲同学认为假设2正确。
(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存在缺陷,为达到实验目的,在A、B之间应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用改进后的装置,重复了甲同学的实验操作,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带火星的木条未复燃,得出结论:假设正确。则NO2和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Ⅱ.该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还认为NO易与O2发生反应,应该更易被Na2O2氧化。查阅资料:2NO+Na2O2==2NaNO2;2NaNO2+2HCl==2NaCl+NO2↑+NO↑+H2O:酸性条件下,NO能与MnO4-反应生成NO3-和Mn2+
(3)丙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探究NO与Na2O2的反应。
   
①在反应前,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2,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的是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b.有红棕色气泡产生
c.有无色气泡产生
③C、E中所盛装的试剂不能是______(填字母编号)。
a.无水硫酸铜          b.无水氯化钙            c.碱石灰            d.生石灰
④F中发生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
⑤充分反应后,检验D装置中产物的方法是:取D装置中产物少许,__________________,则产物是NaNO2
2016-12-09更新 | 5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
2 . 某研究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略)制备氯气,并探究不同条件下氯气与二价锰化合物的反应。
资料:i.Mn2+在一定条件下被Cl2或ClO-氧化成MnO2(棕黑色)、(绿色)、(紫色)
ii.浓碱条件下,可被OH-还原为
iii.Cl2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NaClO的氧化性随碱性增强而减弱
序号物质aC中实验现象
通入Cl2通入Cl2
I得到无色溶液产生棕黑色沉淀,且放置后不发生变化
II5%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III40%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1)盛装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为减缓生成Cl2的速率,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
(2)B中试剂是____
(3)D的作用是____,可选用的试剂____(填标号)
a.NaCl b.FeCl2 c.Na2SO3 d.NaOH e.H2SO4
(4)通入Cl2后,I中产生棕黑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对比实验III通入Cl2后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二价锰化合物的还原性____
(6)根据资料ii,III中应得到绿色溶液,实验中得到紫色溶液,分析现象与资料不符的原因:
原因一:可能是通入Cl2导致溶液的碱性减弱
原因二:可能是氧化剂过量,氧化剂将氧化为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能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____,但通过实验测定溶液的碱性变化很小
②取III中放置后的1mL悬浊液,加入4mL40%NaOH溶液,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且绿色缓慢加深溶液紫色变为绿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溶液绿色缓慢加深,原因是MnO2_____(填“化学式”)氧化,可证明III的悬浊液中氧化剂过量
③取III中放置后的1mL悬浊液,加入4mL水,溶液紫色缓慢加深的原因是____
④从反应速率的角度,分析实验III未得到绿色溶液的可能原因____
2022-10-17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赛化学试题
3 . I.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制取SO2并验证其性质。
   
(1)盛装70% H2SO4溶液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多少判断SO2生成的快慢,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___________(填代号)。
a.蒸馏水                      b.饱和NaHCO3溶液       c.饱和NaHSO3溶液       d.饱和NaOH溶液
(3)C试管中的试剂可以验证二氧化硫的氧化性,现象为___________
(4)为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充分反应后,取试管D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Ⅰ: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案Ⅱ: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方案Ⅲ: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方案___________(填“Ⅰ”“Ⅱ”或“Ⅲ”);试管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装置F中为___________溶液。
(6)二氧化硫可作为食品添加剂。
查阅资料: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二氧化硫最大使用量如下表
食品名称食糖葡萄酒水果干类
SO2最大使用量0.1g•kg-10.25g•kg-11g•kg-1
说明在严格控制用量的情况下,二氧化硫可被添加到食品中作为漂白剂、防腐剂和___________(填“氧化剂”或“抗氧化剂”)。
II.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得到的实验现象如下表:
   
序号实验试剂(20℃)实验现象
铜丝、2mL稀硝酸铜丝逐渐变细,有气泡产生,a中先产生无色气体后略有红棕色,溶液变蓝
铜丝、2mL浓硝酸反应剧烈,铜丝逐渐变细,a中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溶液变绿
(7)组装好装置后进行实验之前需先进行___________
(8)写出实验Ⅰ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化学式___________
(9)写出实验Ⅱ中铜与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10)装置中采用可拉动铜丝的优点是___________(写一点)。
(11)针对Ⅰ中溶液呈蓝色,Ⅱ中溶液呈绿色。甲同学推测溶液的颜色与硝酸铜的质量分数有关,而乙同学推测Ⅱ中溶液呈绿色的原因是NO2在硝酸铜溶液中达到饱和所致。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___________。
A.加热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2023-07-17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台州市永宁中学(筹)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4 . 某小组探究含元素的化合物间的转化,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
i.含元素的常见粒子:(橙色)、(黄色)、(溶于水,蓝紫色,不稳定)、(绿色)、(蓝灰色,难溶于水,可溶于强酸、强碱)、溶于强碱形成(亮绿色)。
ii.在碱性环境中比在酸性环境中分解速率快。
iii.在碱性环境中,不能氧化价格元素。
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
装置步骤操作现象

2mL0.0125

K2Cr2O7溶液

先滴入稀疏酸至,再滴入5滴溶液,振荡溶液橙色加深。滴入溶液后迅速变为蓝紫色,有气泡生成。稍后,无明显气泡时,溶液由蓝紫色完全变为绿色
继续缓慢滴入10滴溶液,边滴,边振荡又有气泡生成,溶液最终变为黄色

(1)已知(橙色)(黄色)能说明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填字母)。
A.的浓度相同       B.       C.溶液的颜色不变
(2)已知(橙色)(黄色)。请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Ⅰ中滴入稀硫酸后溶液橙色加深的原因:_____
(3)Ⅰ中,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4)Ⅱ中,继续滴入溶液后,又有气泡生成的原因是_____
(5)Ⅱ中,继续滴入溶液后,预测有沉淀生成,但实验时未观察到。提出假设:在碱性环境中,价铬元素被氧化。
①甲同学设计实验证明假设成立:
取少量Ⅰ中的绿色溶液,在滴入溶液前增加一步操作:_____。然后滴入溶液,有蓝灰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入溶液,沉淀溶解,溶液变为_____色。
②乙同学通过原电池原理进一步研究碱性环境对价铬元素的还原性或的氧化性的彩响,经过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酸性条件下,;碱性条件下,
(6)此外,生产中常用测定含废水中元素的含量。量取废水,硫酸酸化后加入过量溶液,发生反应:。加入少量淀粉作为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发生反应:。平行滴定3次,平均消耗标准溶液。则废水中元素的含量为_____
2023-10-3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5 . 某校实验小组欲探究溶液与的反应。
Ⅰ.配制溶液。
(1)由固体配制溶液,下列仪器中需要使用的有_______(写出名称)。

Ⅱ.探究溶液与的反应。
经查阅资料,该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结合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易溶于水;CuCl为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2)若试管d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该实验小组对试管d中加入NaCl固体后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1:改变了的还原性。
猜想2:改变了的氧化性。
为进一步证实上述猜想,该实验小组利用原电池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
编号实验1实验2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闭合开关K,电流计指针发生微小偏转,烧杯中未见明显现象闭合开关K,电流计指针发生微小偏转,烧杯中未见明显现象
通过分析上表中对比实验现象可知_______(填“猜想1”或“猜想2”)不合理。
(4)为证明猜想2的合理性,对实验1的装置做了如下改进:

①烧杯B中的石墨电极是原电池的___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②闭合开关K,若_______(描述实验现象),说明猜想2合理。
③请从化学反应原理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使的反应能够进行完全。
2023-02-07更新 | 526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6 . 二价锰离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被氧化剂氧化成不同价态的化合物,某小组同学探究的反应,设计如图装置。
   
已知:I、(紫色)、(墨绿色)、(无色)、(棕黑色)、(白色)
ii.的氧化性与溶液pH无关

操作

现象

I

向装置C中装入溶液和溶液装置C中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

点燃酒精灯,通入装置C中棕黑色沉淀增多,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1)仪器a名称为________,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装置B中应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_,装置D的作用为________
(3)操作I中的白色沉淀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查阅资料:在碱性溶液中可与反应生成
小组同学对操作II中未出现的原因提出两种假设,并补充实验操作如下:
假设一:可能是通入导致溶液的碱性减弱所造成的。
假设二:可能是氧化剂过量,将氧化为
操作III.取出装置C中溶液,检测pH呈碱性。取溶液于试管中,用蒸馏水稀释至与装置C中溶液相同pH,再向其中加入少量溶液和粉末,一段时间后溶液由紫色变为墨绿色;
操作IV.将操作III的试管代替装置C接入实验装置,通入,溶液变为紫色。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为________
②操作III可说明假设一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溶液由紫色变为墨绿色过程中发生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5)根据所学知识与本实验现象,对氧化性的认识是________
7 . 某学习小组用MnO2与浓盐酸混合共热制备氯气。
(1)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基态锰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
(2)为净化与收集Cl2,选用如图所示的部分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为_______

(3)当Cl2不再生成时,反应容器中仍存在MnO2和盐酸,该小组对不再产生Cl2的原因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变化的一般规律是:还原反应中,增天反应物浓度或降低生成物浓度,氧化剂的氧化性增强;氧化反应中,增大发应物浓度或降低生成物浓度,还原剂的还原性增强。
【提出猜想】
猜想a:在此反应中,随H+浓度降低,①_______(填氧化剂化学式)氧化性减弱
猜想b:在此反应中,随②_______浓度降低,还原剂还原性减弱。
猜想c:在此反应中,随Mn2+浓度升高,氧化剂氧化性减弱。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向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中加入试剂,观条并记录有无氯气生成(Na+对各物质的氧化性与还原性均无影响)。
实验序号操作有无氯气生成
1加入较浓硫酸,使c(H+)=amol·L-1,c()=bmolL-1有氯气
2加入NaCl固体,使c(Cl-)=cmol·L-1有氯气
3_______无氯气
【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猜想a、猜想b和猜想c均正确。
【迁移应用】25℃时,Ksp(AgI)=8.51×10-17。一般情况下,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资料显示Ag也可以与HI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可能的原因是④_______
2022-10-22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四校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化学试题
8 . 探究亚硝酸钠( NaNO2 )的化学性质,实验如下:
实验装置试剂a现象
酚酞溶液无色溶液变红
AgNO3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
淀粉KI溶液+稀硫酸无 色溶液立即变蓝
酸性K2Cr2O7溶液无色溶液变为绿色
资料: AgNO2是淡黄色难溶于水的固体;由上述实验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A.NaNO2溶液显碱性
B.NaNO2可与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Ag+= AgNO2
C.NaNO2有氧化性: 2I- +2H++2 =I2+2NO2 ↑+H2O
D.NaNO2有还原性: +3 +8H+=3 +2Cr3++4H2O
9 . 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呈淡黄色。某课题组为探究草酸亚铁晶体的化学性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探究。
(1)向盛有草酸亚铁晶体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振荡,发现溶液颜色逐渐变为棕黄色,并检测到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说明草酸亚铁晶体具有__(填“氧化性”、“还原性”或“碱性”)。若反应中消耗1.5molFeC2O4•2H2O,则参加反应的KMnO4__mol。
(2)资料表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一定温度时,草酸亚铁晶体可完全分解,生成几种氧化物,残留物为黑色固体。课题组根据课本上所介绍的铁的氧化物的性质,对黑色固体的组成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一:全部是FeO
假设二:全部是四氧化三铁
假设三:氧化亚铁和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
(2)为验证上述假设一是否成立,课题组进行如下研究。
【定性研究】请你完成如表中内容。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预期实验现象和结论
取少量黑色固体______
【定量研究】课题组在文献中查阅到,FeC2O4•2H2O受热分解时,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写出加热到400℃时,FeC2O4•2H2O晶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根据图象,如有1.0g草酸亚铁晶体在坩埚中敞口充分加热,最终残留黑色固体的质量大于0.4g。某同学由此得出结论:假设一不成立。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结论,并简述理由:___
2021-12-10更新 | 266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五中、七中、十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化学试题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1)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
【查阅资料】i.乙醛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缩合等反应生成有色物质;
ii.溶液的酸碱性可能会影响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初步探究】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向试管中加入4mL10%NaOH溶液,滴入0.5mL水,加入0.5mL 40%乙醛溶液,振荡,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后保持沸腾无色溶液逐渐变黄并变浑浊加热后得黄色浊液之后无明显变化
向试管中加入4mL10%NaOH溶液,滴入0.5mL 2mLCuSO4溶液,振荡,加入0.5%mL 40%乙醛溶液,振荡;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后保持沸腾蓝色浊液依次呈绿色、黄色、橙色最终生成红色固体之后无明显变化
向试管中加入4mL水,滴入0.5mL 2mLCuSO4溶液,振荡,加入0.5mL 40%乙醛溶液,振荡,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后保持沸腾蓝色溶液无明显变化
(2)实验Ⅰ的目的是 ___
(3)甲同学为了检验实验Ⅱ中红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HNO3,振荡,观察到红色固体完全溶解,得蓝色溶液。
甲同学认为,该实验现象说明实验Ⅱ中反应生成了Cu。
乙同学认为甲的观点不正确,理由是Cu2O也可能被硝酸氧化,产生上述现象。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
【深入探究】乙同学对比实验Ⅱ和实验Ⅲ,对实验Ⅱ能够发生反应的原因提出了猜想:
乙醛的还原性随着溶液碱性的增强而增强,并利用实验Ⅳ进行验证。
实验装置序号A池试剂B池试剂实验现象
Ⅳ-10.2% CuSO4溶液NaSO4溶液和40%乙醛溶液按体积比9:1混合指针不偏转,A、B池中均无明显变化
Ⅳ-20.2% CuSO4溶液————
(4)实验IV-1中,Na2SO4溶液的作用是使B池溶液具有 ___;同时保证中性环境,与实验IV-2对比。
(5)实验IV-2中,B池中的试剂是 ___
(6)根据实验现象,乙同学认为其猜想成立。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
(7)综合上述实验,小组同学经过深入讨论,认为除了乙同学的猜想外,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Ⅱ能够发生反应的原因还可能有 ______
2021-11-07更新 | 32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