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国内资本主义的萌芽和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传统孝道思想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开始动摇……辛亥革命的胜利……长期因袭的家国同构的政治格局被打破,政教合一的政治伦理关系失去了存在的政治基础。在这样的社会巨变之下,中国开始了一次伟大的道德启蒙运动”。该学者意在说明(     
A.辛亥革命推动封建关系的瓦解B.新文化运动批判礼教的时代必然性
C.孝道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D.马克思主义在华传播具有社会基础
2024-04-01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质检二(二模)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神州学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了“以美育代替宗教”的主张,此后他将美育作为其教育的主要内容来宣传。蔡元培提出的这一主张(       

A.抨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B.实现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转型
C.改变了传统文化的格局D.适应了新文化运动的要求
2024-04-0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早在1889年,康有为率先提出建立“新中国”,通过向巴西移民来挽救亡国灭种的危机。1900年庚子事变前后,“新中国”一词开始被频繁使用,成为国人现代国家理想的政治话语。从梁启超设想的“大中华民主国”,到邹容等人的“中华共和国”和孙中山提出的“中华民国”,体现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观念在20世纪初的接替发展。到了民国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共和体制下继续探索“新中国”的实践不断受挫。在政治变革无望的背景下,陈独秀于1915年创办了《青年杂志》,希望从思想文化领域入手,通过改造国民的方式再造“新中国”,掀起了一场新文化思潮。不同领域的国人不再简单使用“新中国”这个话语符号,而是从真正构成“新中国”的各个方面着手宣传和实践,唤醒着人们对现代民族国家的认知。在新文化思潮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得到迅速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担负起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重任,为建立“新中国”不懈奋斗。

——摘编自王玉玲《近代以来国人的“新中国”构想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年“新中国”构想演变的影响。
2024-03-3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大题05 影响、意义类-【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孙中山认为“此种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A.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B.使马克思主义广泛转播
C.推动了思想文化的革新D.源于对革命失败的反思
2024-03-3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1917年,青年学生蔡和森在文章中写道,“近来西欧文化东来,与吾旧有文化,每干格难容。而倡新文化者,弃旧书不读”,他认为应该“多读新书,而旧书亦必有研究。 中国文化及一切制度,不必尽然,而西欧文化制度,用之于我,不必尽是”。蔡和森的这些言论(     
A.反映了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B.旨在强化传统文化的地位
C.表达了知识分子对民主的诉求D.试图调和中西方文化冲突
6 . 图1是1920年5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7卷第6号“劳动节纪念号”封面;图2是1920年9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8卷第1号封面:一个地球和从东西半球伸出紧紧相握的两只大手。这反映了《新青年》(     

                       图1                                        图2
A.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B.致力于世界和平的追求
C.呼吁工人与农民的联合D.主张走暴力革命的道路
2024-03-30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马戛尔尼使团出访中国后,中国在西方的视野里成为一个愚昧落后、保守顽固的形象。然而自1920年起,一些英国文学家、哲学思想家踏上中国土地,掀起新一轮中国热。思想家罗素认为中国文化绝不逊色于任何一个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形象”的变化源于(     

A.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B.中国外交的巨大贡献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D.中华文明的广泛传播
2024-03-3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常德市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8 . 辛亥革命后,出版业得到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919年,仅在上海一地,出版业的从业者就大约有4000人,遍及创作、印刷、装帧、发行各环节。就规模而言,出版业在当时上海国民经济诸门类中相当可观。此时期出版业的发展(       

A.反映了西学在中国广泛传播B.适应了北洋军阀维护统治的需要
C.助力了人民群众的思想解放D.得益于晚清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2024-03-3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沧县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在那个内忧外患的时期,东方与西方、革新与守旧、进步与落后诸如此类的二元对立构成了知识分子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价值取向。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和儒家的面目也越来越固定化和脸谱化,急切的时人再没有机会触及它们的真实面目。”材料意在(     
A.论证戊戌变法的正确性B.批判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性
C.揭示辛亥革命的局限性D.反思新文化运动的激进性
2024-03-28更新 | 355次组卷 | 6卷引用:吉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10 . 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了《谈政治》。在此文的末尾,陈独秀下了一个结论: “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后事如何,就不是我们应该能够包办的了。”这一结论表明陈独秀(     
A.希望借助法律手段维护民主制度B.把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C.对于民主的认识更加辩证和科学D.助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斗争舞台
2024-03-2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三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备考实用性联考(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