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新文化运动时期,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入中国。如尼采主义、国家主义、实验主义、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每一种主义周围,都汇聚着有志于救治世病的知识分子。他们之间相互论战,胡适、李大钊、陈独秀等纷纷参与其中。各种主义之间的论战(     
A.旨在破除传统思想的束缚B.加剧了国内军阀的混战
C.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D.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
2024-04-1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合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1918年陈独秀在《克林德碑》一文指责义和团的过失,他将造成义和团起源的原因归结于儒释道三教的影响和守旧党派的阻扰,“批判义和团是全社会各种迷信邪说的结晶,痛斥守旧党人纵匪仇洋,不知西洋文明为何物,守着历代相传保存国粹妄自尊大的旧思想。”陈独秀这一看法(     
A.客观评价了义和团运动兴起原因B.深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
C.有力回击了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D.旨在破除旧思想带来的危害
2024-04-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合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梁启超意在说明(     
A.新文化运动的必然性B.中共成立的必要性
C.维新变法具有可行性D.辛亥革命的进步性
2024-04-1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平遥县第二中学校高三下学期冲刺调研押题(四)文综试卷-高中历史
4 . 1921年,北洋政府将《卿云歌》定为正式国歌,歌词如下:“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但这首国歌遭到了当时多数人的批评,是因为(     
A.新三民主义的推动B.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经过唐末五代战乱的破坏,教育面临严重危机。北宋初期,书院应运而兴。宋代书院数量众多,对学生入学没有严格的身份限制。书院有丰富的藏书,又受佛教禅林讲学制度的影响,“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集教学、藏书及学术研究于一体。

白鹿洞书院

朱熹在此讲学,朝廷又赐国子监经书

岳麓书院

理学家张栻曾在此讲学,并和朱熹进行学术探讨和论辩;2005年正式恢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丽泽书院

理学家吕祖谦所建,倡导“讲实理、育实才而求实用”的学风

象山书院

在陆九渊主持下,求学者多达数千人;得诏赐“象山书院”匾额,盛况空前

——摘编自方颖《论佛教对儒家书院复兴的影响》

材料二:晚清时期虽在兵燹之中,却相当重视教育对于富国、强国的积极作用,进而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从某种程度来说,晚清时期的教育比社会其他一些领域更早地踏上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晚清时期,教育近代化变革的主要目的在于富国、强国,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由于教育近代化的被动性,变革是非系统且自下而上的。教育变革的演进,既有传统文化的自觉,也有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回应。由于无法真正地充实传统文化的内核,“中学为体”便聚焦在维护皇权统治上,而非造就新人;“西学”在教育上的内涵、外延日益丰富,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演变。“中体西用”的宗旨面临着“体用不二”的挑战,近代化带来的文化认同危机也产生了伦理危机,对传统的人身依附关系提出了挑战。道德体系及道德教育模式解构与建构的乏力,从社会伦理关系上加剧了传统文化的断裂。

——摘编自戴红宇、张荣伟《论晚清教育的变革与断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书院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晚清时期的教育转型。
2024-04-1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的早期维新思想,大体是指1894年以前的维新思想,它的发展以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中法战争以前,它虽然与洋务思想存在某些歧异,但附属和依存于洋务思想;中法战争以后,它作为洋务思想的对立面而逐渐分离出来,表现出了更多的资本主义倾向……19世纪80年代,中外交往走向频繁,不少人(薛福成等)获得了留学或出使西方国家的机会,增加了对西方社会的切身体验。中法战争已经表明洋务措施不能使中国自强的事实,早期维新思想家转而要求采用西方民主政治形式,君民共主被提上日程,成为当时维新思想家宣传鼓吹的重点。“以商为战”则是早期维新思想家对“西学为用”思想的一种补充,这种思想是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外国商品侵入日益扩大的情况下形成的,因而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色彩。

——摘编自吴剑杰《论早期维新思想与洋务思想的分离》

材料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认为,儒家的思想专制是造成中国思想僵化和文化落后的主要原因,它通过文化的传播进入国民性中,尤其是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儒教和被偶像化的孔子,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事实上五四运动的先驱者在主张学习西方进步文化的同时,也是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者。如李大钊、鲁迅等,其广泛传颂的文学作品无不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

“彻底西化”这种抉择推动了中国传统框架的突破,有利于传统文化惰性思想的消散,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

——摘编自秦晓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法战争后早期维新派有别于洋务派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早期维新思想与洋务思想分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核心内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曾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张栽认为:虽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君王),犹有劣者,以其未成功也。此所以未有不谨于礼,唯谨于礼则所以致大道之行。……六君子所以急于礼者,欲至乎大同也。

材料二   20世纪初,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讲,既无帝王君长,又无官爵科第,人皆平等今欲至大同,必去人之私产而后可,凡农、工、商之北必归之公但使明天赋人权之义,男女皆平等独立,婚姻之事不复名为夫妇,……皆归之于公,即可至大同之世也。同一时期,李石曾在《新世纪》上发表文章认为,无国界,无种界,无人我界,以冀大同。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提出,以往的理想社会追求,他们眼见穷人的苦恼是由贫富不均,因此要想把全社会的贫富弄得绝对的平均,至于用什么方法来平均贫富,都全是理想,不曾建设在社会的经济事实上面,所以未能成功。而马克思社会主义,是用科学的方法证明社会不安的原因,建立在社会的经济的事实上面,因而是客观的、现实的。

——均摘编自网络

(1)分别概括材料一中孔子与张载关于“大同”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大同”思想在20世纪初期的变化,并分别进行评析。
8 . 中国视角下的法国

材料一(法兰西)新王嗣位。是时北方亚美利加之民与英吉利国交战,王助亚美利加战胜。然其饷银渐减,故招爵、僧、民三品会集,以寻聚敛之法。国民弃王杀之,七年国政混乱。有臣曰拿破仑者,武功服众,嘉庆八年登王位,连九年战服四方,恃强黩武,旋败失位……欧罗巴用武之国,以法兰西为最。争先处强,不居人下;偶有凌侮,必思报复。

——摘编自魏源撰《海国图志》卷四十一

材料二自千七百八十九年,法兰西之人权宣言刊布中外。欧罗巴之人心,晓然于人权之可贵,群起而抗其君主,仆其贵族。

自竞争人权之说兴,机械资本之用广,其言遂演而日深: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欲去此压制,继政治革命而谋社会革命者,社会主义是也。法兰西人圣西孟及傅里耶,其最著称者也。其后数十年,德意志之马克思,承法人之师说,发挥而光大之。

——摘编自陈独秀:《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19159月)

魏源与陈独秀对法国关注点明显不同。结合所学,加以阐释。
2024-04-1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在遭受一系列侵略战争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一前所未有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全力抗争。如图为中国近代历史事件简表(部分)。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一至十二卷》

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紧扣材料所示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4-1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份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激进的时代·时代中的思想

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最初的根本出发点即是维护民国来之不易的共和国体。随后,陈独秀提出国民应“自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和“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他在被后世认作《青年杂志》发刊词的《敬告青年》中提到:“举凡政治之所营、教育之所期、文学技术之所风尚,万马奔驰,无不齐集于厚生利用之一途;一切虚文空想之无裨于现实生活者,吐弃殆尽。”

——摘编自赵菲《论新文化运动中的陈独秀——以政治思想与文化主张为中心》

(1)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2)陈独秀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张?谈谈你的看法。
2024-04-10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最新模拟(二)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