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53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途中

(唐)吴融

一棹归何处,苍茫落照昏。无人应失路,有树始知春。

湖岸春耕废,江城战鼓喧。儒冠解相误,学剑尽乘轩。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点明题目,描绘了一幅苍茫之景:诗人独行江上,夕阳西沉,暮霭四起,孤单落寞之情溢于言表。
B.“失路”,表面指迷路,这里含“失意”之意,透露出诗人经历人世沧桑,心灰意冷、失魂落魄的情态。
C.直到无意间看见水边的绿树,诗人才意识到春天的到来,因此感受到一丝希望,但很快又陷入悲伤情绪中。
D.“春耕废”是视觉描写,“战鼓喧”是听觉描写,共同描绘了一派寂寞荒凉之景,展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2.如何理解“一棹归何处”的含意?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024-05-1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燕博园教育集团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庞籍,字醉之,单州人,大中祥符八年,登进士第,累擢天章阔待制、龙图阔直学士。皇祐三年,拜相。五年,罢,请老,以太子太保致仕。卒年七十六,赠司空、兼侍中,谥庄敏。为开封府判官,有欲造后苑珠玉奇巧物媚上者,籍言:“螟蛊为灾,民忧转徙,复有西北夷狄之悲,苟非俭约,何以济用?”上嘉纳之。尚美人遣内侍韩从礼称教旨,免工人市籍者。籍言于上,上为被从礼,仍诏诸司,自今宫中传命无得施行。知延州。自五龙川之败,戎落民居,焚毁几尽,戍兵十馀万,末有营壁,籍按金明西北,有虏出入之隘道命钤辖狄青将万人筑招安寨于谷旁募民耕垦得粟甚多。凡故地为虏所据者,悉逐之,筑土城。久之,元昊遣牙校赍其亲信野利旺荣书求纳款,籍其诈不受,后数日,果寇定川,既而复以旺荣书来,而元昊亦去僭号,籍不敢答,乃请于朝,朝廷厌兵,议招怀之,使籍答书,称旺荣为太尉,籍复请曰:“太尉,天子三公,使旺荣称之,则元昊不可得臣矣!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于义无嫌。”诏从之。逾年又遣使来,改名曰囊宵,称男不称臣,籍言名体未正,不敢以闻,其使求至京师,若天子不许,则更归议之,籍言:“虏辞理浸顺俟。”卒用其策,而元昊复臣。及为枢密副使,又请并省官属,徙兵就食,于是边费十省七八。在相日,侬智高叛,或言狄青不可专任,上以问籍,籍曰:“青起行伍,若以文臣间之,则号令不专,不如不遣也。”上然之,及捷书至,上谓籍曰:“非卿执议,岂得成功。”

(选自《隆平集·卷五》)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有虏出入之A隘道B命钤辖C狄青将万人筑招安寨D于谷旁E募民F耕垦H得粟甚多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旨,指上对下的告谕。在文中具体指尚美人下令取消工人市籍一事。
B.为虏所据,被敌人占据,“函谷举”中“举”表被攻取,两者句式相同。
C.意,指料想,猜测,与《孔雀东南飞》中“何意致不厚”的“意”意义相同。
D.答书,文中指回信,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答……书”的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籍做开封府判官时,有人想制造后苑珠玉等奇巧宝物讨好皇上,庞籍明确反对这种奢侈之举,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B.尚美人派内侍韩从礼声称上面告谕取消工人市籍,庞籍将此事禀告皇上,皇上杖打了从礼,并下诏今后宫中传达的命令不能施行。
C.五龙川兵败后,少数民族聚居地百姓的房屋被焚烧掠夺殆尽,军队也无戍守条件,庞籍命人修寨筑城,发展生产,解决了问题。
D.元昊派野利旺荣带书信来示好,庞籍知道朝廷已经厌恶了战争,便对元昊进行安抚,并以元昊将不能称臣为由反对旺荣做太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忧转徙,复有西北夷狄之患,苟非俭约,何以济用?
(2)青起行伍,若以文臣间之,则号令不专,不如不遣也。
2024-05-1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燕博园教育集团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仰望星空(节选)

黄传会

二〇二〇年七月二十五日。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五、四、三、二、一,点火!”

十二时四十一分,一团烈焰喷薄而出,撼天动地的轰鸣声响彻海天,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托举着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腾空而起。

火箭飞行三十六分钟后,与探测器分离——在距离地面五百千米高度,为探测器提供了大于第二宇宙速度的初始速度,探测器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带着中华民族千年期盼,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踏上了四亿多千米、二百零二天的漫漫征程,向着火星迸发。

整个文昌航天发射场还沉浸在喜悦之中,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的手机短信提示音响了,他打开一看——短信是孙家栋院士发来的:“视贺成功!”

尽管只有简单的四个字,却饱含着孙家栋对天问一号的高度关注。

张荣桥禁不住心头一热,默念着:“孙老啊孙老,天问一号寄托着您多少期望,凝聚着您多少心血……”

他在仰望着星空,他在久久地仰望着星空

我们无法知晓孙家栋院士每次仰望星空时,日月里辰会在他的脑海中如何重新进行组合、排列、运行,他的心灵又会怎样地火花四射……

人类的飞天探索遵循由近及远、由无人到有人的发展规律。在开展地月范围航天活动同时,人类将触角延伸到了地月系之外的行里际空间。一九六〇年三月十一日,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深空太阳探测器先驱者五号,到二〇一八年的近六十年间,除月球探测外,各国和组织共实施了一百二十七次深空探测任务,在探测对象上,已覆盖太阳系各类型天体。一九七七年,美国发射的旅行者一号探测器已经飞行了四十三年,飞离地球二百一十亿千米,成为深空探测标志性成就。

作为一名“飞鸟型”战略科学家的孙家栋,飞得更高、更远、更深是他永远的梦想……

二〇一〇年八月,孙家栋联合徐国迪、王礼恒、沈荣骏、王永志、张履谦、戚发轫、龙乐豪几位院士致信中央领导,提出我国载人航天向深空发展是必然的趋势。二十六家单位共五十一名专家组成论证组,开展“深空方案”论证。“深空方案”的总体目标是:以火星为重点,统筹开展太阳系天体探测,形成探测太阳系各类天体的能力,取得重大科学成果,在深空探测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想到火星,孙家栋那双眯缝着的眼睛,顷刻间便闪闪烁烁,光芒四射。

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被称为地球的“姐妹星”。人们对火星格外青睐的原因是,在火星上发现了海岸线遗迹、河道痕迹、湖泊冲积扇等流水地貌痕迹。这些表明,火星可能在几十亿年前曾经有过大规模的液态水。有水,就代表着有生命存在的可能。火星是目前人类除地球以外研究程度最高的一颗行星,用空间探测器探测火星,几乎贯穿整个人类航天史。

“考虑到我国的火星探测起步晚了,应有更高的起点。有风险、有难度,但我们已经基本具备了这样的技术条件。目标高一些,能激发大家的激情和创造力,我们努努力、踮踮脚、伸伸手,是一定有可能实现的。”

孙家栋的建议获得了专家的一致赞同,为中国火星探测画出了最佳路线图。

火星,二〇二〇,中国即将到来!

工程建设过程中,张荣桥他们遇到问题时经常向孙家栋求助,孙家栋成了他们心目中的“定海神针”。孙家栋说,解决难题就需要创新,解决了难题就是发展。这些年来,我们通过重大工程的研发实现来解决难题、提升能力,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这就是我们开展火星探测工程最根本目的和意义之所在。

有一次,孙家栋问张荣桥:“火星探测器使用的元器件一共有多少个?”

“十五万个左右吧。”

“火箭使用的元器件呢?”

“也差不多是十五万个。”

孙家栋说:“所以,你这位工程总设计师,在天问一号发射的那一刻,要保证所有的设备设施都完好、所有的操作都精确到位。这就如同一个交响乐团的总指挥,要把控好所有的乐手,让所有的乐器共同奏出一曲美妙的乐章。”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也将演奏出一曲美妙的《深空交响曲》。深空探测孕育出的精神,将成为人类一笔丰厚的财富。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时,用了“喷薄而出”“撼天动地”“腾空而起”等词语,渲染了火箭发射时的气势,饱含自豪之情。
B.孙家栋院士发来短信,体现了孙老对天问一号发射的高度关注,侧面反映了此次发射成功的重要意义,引出下文天问一号的研究过程。
C.作者插入以美国为代表的各国深空探测研究的开展过程和成果,主要为了从侧面反映我国当时在此领域的落后状况,表达作者的忧虑。
D.本文在叙述天问一号研究的过程中,多次插入了对孙家栋院士的语言、神态等描写,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也丰富了文章的表达方式。
2.天问一号火星探测研究过程孕育了怎样的科学精神?请根据本文加以概括。
3.文中孙家栋院士“仰望星空”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4-05-1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燕博园教育集团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2212月,美国《科学》杂志公布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云南大学胡风益教授团队培育出多年生稻研究成果成功入选。这是当年中国唯一入选,也是全世界农业类唯一入选的科学突破。多年生稻利用多年生非洲长雄野生稻与一年生亚洲栽培稻进行种间远缘杂交培育而成,可实现“一次栽种,多次收割”。业内专家称其是“水稻生产的又一革命”。

近百年来,我国的农业科研工作者在水稻育种上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为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科研育种永远没有终点,农学家从稻田中洞见了新的问题:一方面,水稻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耙田栽秧,但目前农村劳动力匮乏;另一方面,农机装备的广泛使用会耗费原料,污染环境,经常性的翻耕也会加重水土流失。如果能让水稻连续生长好多年,不就能大大减轻农民的耕作负担了吗?抱着这样的愿景,胡风益教授团队踏上了前所未有的探索之旅。

他们发现,培育多年生稻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利用具有深根系的多年生野生稻从头驯化,二是利用现代栽培稻与其多年生野生近缘种进行杂交。显然,后者更加切实可行。想要通过杂交手段让水稻拥有多年生长的“优秀品质”,首先要找到合适的“父母”,经多次试验,科学家们最终将泰国优质籼稻“RD23”作为母本,让其与父本长雄野生稻进行杂交。通过幼胚挽救的方式,杂交子一代F1成功发芽出苗。但这只是个开始,2003年,经过潜心研究,胡风益团队终于弄清楚了野生稻地下茎无性繁殖和多年生特性的规律,多年生稻育种的下一步也有了明确的方向。

如今,曾经的设想已然成为现实。“多年生稻23”“云大25”“云大107”等适应多个生态区的多年生稻品种已通过云南省审定。不用翻耕播种,多年生稻的地下茎在越冬后能够再次生长为新苗,真正实现了“一种多收”。

多年生长的难题已经攻破,但想让多年生稻真正投入生产应用,还要兼顾其产量与品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胡风益团队又经历了一个漫长艰辛的历程。

前期的种植材料由于拥有浓厚的“野生血脉”,地下茎和稻苗恣意生长,结实率极低,根本无法投入农业生产。胡风益团队提出新的目标——育出宿根(茎)聚集、多年再生、产量稳定的多年生稻品种。为此,科研人员长期扎根田野,在千万株稻子里精挑细选、反复试验。在一个个朝夕更替、四季轮转中,多年生稻静静地发芽成苗、抽穗结实,持续“进化”。2018年,终于迎来了第一个阶段性成果:粳稻“多年生稻23”通过品种审定,成为全球第一个能够进行商业化生产应用的多年生作物品种。2020年,多年生梗稻“云大25”和“云大107”一同通过品种审定,并在多个适宜区域进行技术推广,表现良好。

多年生稻带来的最大的变化就是减少生产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据测算,其每亩每季可节省种子2-3公斤,亩均节省人工5-6个,每季亩均节省生产成本600元左右。此外,多年生稻还有一个优势——养护农田生态环境。相比于普通水稻,多年生稻割完之后又会像韭菜一样长出来,并不需要重新播种,使农田生态系统得到了一丝“喘息”的机会。

然而,多年生稻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会带来虫草害的威胁,现有的品种类型较少,抗旱耐冷的能力需加强等。对此,师生们正在加紧推进实验,进一步选育更具抗性且适应不同生态区的新品种,并结合各地生产环境探索本地化的栽培技术和生产模式。

(摘编自郜晋亮、赵艺璇《多年生稻:水稻生产的又一革命?》,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水稻育种工作虽取得突破性成就,也造成了劳动力匮乏、耗费原料、环境污染等新问题,多年生稻培育工作迫在眉睫。
B.研究者们选择杂交手段培育多年水稻,除了其更加切实可行外,还因为这种手段更能让水稻拥有多年生长的“优秀品质”。
C.多年生水稻“一次栽种,多次收割”,既减少了生产环节,降低了成本,又养护农田生态环境,可以说是水稻生产的一次革命。
D.研究者们加紧推进实验,选育新品种,探索适合的栽培技术和生产模式,解决了多年生稻受虫草害威胁、品种类型较少等问题。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提到多年生稻研究成果成功入选美国《科学》杂志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一事,突出了这项成果的地位和学术价值。
B.第三段中的“优秀品质”“父母”和第七段的“喘息”,使用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与第三段中的“RD23”具有明显的不同。
C.本文多次提到多年生稻培育过程中科研团队面临的困难和攻克难关的过程,体现了科研工作者敢于挑战、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
D.作者在介绍多年生稻带来的变化时,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准确客观,科学严谨,具有说服力。
3.胡风益教授团队是如何一步步展开研究攻坚工作,最终取得多年生稻的研究成果的?
2024-05-1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燕博园教育集团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生天地之间,除了希冀以诗意的方式栖居外,还充盈着探寻无限空间的冲动。作为有限的生命,人经常试图实现对无限时空的超越。这种宏图大愿很多时候表现在文人高士如梦似幻的文艺佳构中,诗人艺术家通过虚构的方式替代性地满足了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在艺术家的审美构想中,时空的距离可以缩短或拉大,甚至可以将不同的时空加以并置、组接,改变时序以及空间的广延逻辑,或时序颠倒,或小中纳大,或与天地同寿,或往来于异度空间,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在对空间的超越方面,中国古人显示了非凡的思想智慧和理论勇气。

一方面,古人通过想象拟构的方式,将人与天之间的空间距离拉近了。在早期神话中,天与地之间是相通的,中间有柱子连接,地上的人可以通过天柱爬上天,与神往来,神也可以沿着天柱下到人间。绝地天通以后,天地之间的联系中断了,只有少数人才有资格和本领上天下地。与此同时,古人将宇宙天地想象成房舍,天似弯庐,覆盖在大地之上,就像屋顶(宇)笼罩着房基一样。为了寻求进一步的稳靠性,古人还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将其对天地宇宙的认知想象拟构出来,如建筑、慕葬、礼器、图绘、诗文等,形成了一个个与大宇宙相对应的“小宇宙”。这种想象天地的方式逐渐演变为后世叙事文学的重要主题,在志怪、传奇、戏尚、小说中广泛存在。尤其是在《西游记》等明清神魔小说中,有关宇宙天地空间的想象与超越无限时空的企望交缠在一起,构成了小说叙事的重要思想文化语境,同时也是推进小说情节的强动动力。

另一方面,中国平期思想家以理论思辨的方式对空间进行反思和抽象,将其对空间的理解和认识融入诸如宇宙论、道论、卦象论、阴阳五行学说等思想框架中。其中,老子和庄子的道论空间观显示了突出的思想原创性与理论辐射力,对后世文学艺术特别是诗歌、绘画、园林等产生了深远影响。老子以车辐、器、户牖、盅等日常器物为喻说明虚空的重要性,并将天地宇宙比作“橐籥”。老子说:“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道德经·第五章》)在老子的观念中,宇宙犹如一只大风箱,或是一只没有底的大皮囊,天地万物处于这个开放性的大空间之中。这种喻象性思维将浩瀚无垠的宇宙收摄成可闻见可触知的日常器物,将无限转化为有限。老子这种超越空间的方式与应用型空间观有相似之处。同时,老子还捉出:“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道德经·第二十五章》)道不仅广大无限,往前延展,最终还要返回本根之处。老子从有限推至无限,又从无限返回有限。这与西方古希腊的空间无限论存在差异。庄子同样从无限的视域理解空间,他设立大鹂的视角来俯瞰天地,消除万物之间的差异,同时又通过空间大小的相对性,将空间向大小两极不断推进,最后又跳出这种对无限空间进行探寻的执念,以一种游心观物的方式实现对空间的超越。

老子和庄子的空间观对后世文艺的空间形或产生了直接且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诗词、山水画、园林等的审关境界营造方面。例如,诗词中的自然、社会空间描绘,山水画中的“三远法”“以大观小”等空间表现手法,园林中的“移天缩地”“借景”“隔景”等空间经营方式,均与老子和庄子的空间观密切相关。

(摘编自詹冬华《传统文艺空间形式的文化品格》)

橐籥(tuóyuè):古代鼓风吹火用的器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有限的生命,人们自古就有超越无限空间的愿望,虽看起来遥不可及,但诗人艺术家们在文艺佳构中通过虚构方式实现了这个愿望。
B.古人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将其对天地宇宙的认知想象拟构出来,表达对天地宇宙的认识,拉近人与天的距离,对后世叙事文学产生了一定影响。
C.老子以车辐、器、橐籥等为喻把宇宙描绘成开放的大空间,万物处于其中,这种化无限为有限的超越空间的方式与应用型空间观有相似之处。
D.与老子对空间的理解完全不同,庄子设立大鹏的视角俯瞰大地,消除了万物的差异,又将空间向大小两极推进,最终实现对空间的超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探寻了诗人及艺术家们“超越时空”艺术建构的思想根源,并列举了时空超越在审美构想中的种种表现,
B.第四段分别阐释了老子和庄子的空间观的内容,为证明他们的空间观对后世文艺空间形式的深远影响提供依据。
C.文章将老子“无限—有限一无限”的空间观与古希腊空间无限论作对比,是为了证明老子空间观的优越性。
D.文章主要采取了总分的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阐释了古人在空间超越方面的思想智慧和理论辐射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早期神话中,天地之间有柱子相连,人和神可以通过柱子互通,这是古人试图超越空间的愿望的具体表现。
B.古人对天地宇宙的认知影响到了文学创作,如志怪、传奇、小说中广泛存在用“小宇宙”方式想象天地的重要主题。
C.老子常以日常器物为喻论理,还把天地宇宙想象成大风箱或大皮囊,可见老子善用比喻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D.老子和庄子的空间观对诗词、山水画、园林等艺术空间形式产生深远影响,决定着其艺术审美境界的高低。
2024-05-1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燕博园教育集团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

(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或者又以为:殷、周,圣王也,而不革其制,固不当复议也。是大不然。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盖以诸侯归殷者三千焉,资以黜夏,汤不得而废。归周者八百焉,资以胜殷,武王不得而易。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汤、武之所不得已也。夫不得已,非公之大者也,私其力于己也,私其卫于子孙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节选自柳宗元《封建论》)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圣贤生A于其时B亦无以C立D于天下E封建者F为之也G岂圣人之制H使至于是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幸许,希望能够允许,“幸”与《观沧海》中“幸甚至哉”的“幸”意思相同。
B.神灵,有神异、威灵之义,与现代汉语中“各路神灵”的“神灵”意思不同。
C.仍之,因袭它们,“仍”与《孔雀东南飞》中“仍更被驱遣”的“仍”意思不同。
D.封建,指封国土、建诸侯,在封定的区域内,受封者享有世代相传的权利财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朝初年,面对国家刚刚统一的形势,丞相王绾等人建议,在偏远的地区设置王国来镇守这些地区,其他大臣对此纷纷表示赞同。
B.李斯以周朝分封的许多同姓子弟的后代相互攻杀、各路诸侯因此攻击他们为例,证明立诸子为侯不便于国家治理,得到了秦始皇肯定。
C.柳宗元认为,殷、周的圣王分封诸侯,是两个朝代在建立之时为了国家安定,不得已采取的政策措施,而并不是出自当时圣王的本意。
D.秦朝采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它的动机是为私的,是皇帝想要巩固个人的权威,使天下的人都臣服于自己,但它开启了公天下的制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
(2)盖以诸侯归殷者三千焉,资以黜夏,汤不得而废。
2024-05-1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

巴金

外面是火光、枪声、兽的叫喊、人的哭泣……

屋子里是黯淡的灯光,急促的呼吸。

我陪伴着躺在病榻上的弟弟。

我失掉了父亲和母亲。在我的生活里唯一的亲人就是这个十三岁的小弟弟了。

外面街上,那些新进城的高举太阳旗的兵在抢劫,在放火,在杀人。受害的就是我们那些贫苦的弟兄,也就是我常常在街上看见的那些人。我听见他们的哀号和求救声。声音响成了一片,里面也有妇人和小孩的声音。我明白我们的弟兄们遭到残酷的屠杀了。

那些血,那些尸体,那些被毁坏了的家!我不敢想。

我守住弟弟的病榻,不敢出去看一眼。

我等着太阳旗进来,我又祈祷着太阳旗不要进来,为了我的弟弟。

弱者的恐怖,弱者的耻辱,弱者的悲哀——我全感到了。

外面仍然是火光、枪声、兽的叫喊、人的哭泣……

哥哥,弟弟忽然坐起来,高声狂叫。他那只发烫的手紧紧捏住我的手。他望着我的眼睛。我连忙把头掉开,我害怕看到他眼里的强烈的火光。

哥哥,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人更高贵的生物罢,是不是?

我默默地点了点头。

那么我们算不算是人呢?为什么还有比我们更高贵的呢?

对于这样简单的问话,我平日不假思索就可以答出来。然而现在我能够说什么呢?外面街上是火光、枪声、兽的叫喊,人的哭泣……我们的弟兄们让人任意侮辱、残杀,像一只狗,一头猪。我在屋子里怀着恐怖的心情等待死亡。我能够回答弟弟说,我们是人吗?

为什么我们应当像猪似地让人宰杀呢?为什么我们应当做别人的枪靶子呢?告诉我!他不肯放松地追问下去,他用力摇我的胳膊,他战抖的声音在房里四处飘荡。我们不也是人吗?为什么我们生来就受虐待、受侮辱呢?哥哥,告诉我,为什么他们要来占我们的土地、屠杀我们呢?

我没法回答他。他的叫声刺痛了我的心,我好像受着凌迟的刑罚。

为什么不回答呢?你这个胆小鬼!弟弟狂怒地骂起我来。他捏紧小拳头朝我的身上乱打。我一点儿也不躲避。我的心痛得更厉害了。

弟弟终于拿开了手。然而他低声哭了起来,而且哭得很伤心。

弟弟的哭使我忘了心痛,我马上去安慰他:是哥哥得罪了你罢,不要气,你用力痛打哥哥好了……

哥哥,我的话还没有说完,他就这样迸出了这一声哭叫:你把我杀死罢!这种做别人的枪靶子的生活,我不要再过下去了。我迟早会被他们杀死的。……那么还是请你杀死我罢。死在哥哥的手里倒强似活着去吃别人的刀尖和子弹……他抓住我的胳膊哀求,狂叫。

轻声点,不要让日本兵听见,他们会跑进来的。我恐怖地说,就伸出手去蒙他的嘴。

他推开我的手,只管说下去:

哥哥,我们和他们不是一样的人吗?在这个世界上不全是一样的人吗?……为什么别人的孩子就有光,有热,有花,有爱,我却应当做枪靶子呢?为什么我们的亲人要被他们杀死,我们房屋要被他们烧光呢?……学堂里、教科书上明明说我们的身体构造和他们的完全一样,我们和他们都是一样的人,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够好好地活下去?我们应当把自己养肥来给别人做枪靶子呢?哥哥,我不要活了,请你把我杀死罢……你哭了!哥哥,我知道你爱我。你不肯杀我。那么你愿意让日本兵来杀死我吗?

我望着我的手,我的手在打颤。我抚摩我的胸膛,我的心也在颤栗。我害怕我真会用我自己这双手杀死我的弟弟。弟弟说得对。他活着,没有光,没有热,没有花,没有爱。他活着,只是为了给别人做枪靶子。像这样地活下去,还不如死了好。与其留着给高举太阳旗的兵开刀,还不如由做哥哥的我亲手杀死。

然而我看见弟弟那张可爱的脸,那张让眼泪打湿了的、被热情烧红了的圆脸,我的心又软了。我连忙扑过去,抱着我的弟弟,我狂吻他的脸颊。我坚决地说,我要保护他,决不让日本兵来伤害他。我要用尽一切力量不让他受到丝毫的损害……

外面是火光、枪声、兽的叫喊、人的哭泣……

1931929日深夜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小见大,主要通过叙写“我”和弟弟的感受,真切地反映了日本侵略战争对中国人民的伤害,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B.“我们算不算是人”这看似幼稚的问题,表现了弟弟的痛苦与迷惑,面对“我”的无言以对,他通过乱打宣泄对“我”的不满。
C.面对弟弟让“我”杀死他的哀求,“我”内心感到痛苦,最后“我”坚定了保护弟弟的决心,要用尽力量不让他受到丝毫的损害。
D.小说的语言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如:“兽的叫喊”突出了敌人的残暴;画线句连用几个问句强化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之情。
2.这篇小说曾以“我的弟弟”为标题发表过,这两个标题的表意各有侧重,请对此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为何要再次写外面恐怖可怕的环境?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24-05-1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到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新质生产力。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是其中关键。

从经济学角度看,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它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高效能、高质量,区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仅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更体现了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摘自新华社《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

材料二:

20243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今年1-2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连续3个月加快增长,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培育壮大,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赵志国表示,下一步,工信部主要从三个方面努力,促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一是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的同时,巩固提升优势产业,进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二是着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今年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工业机器人具备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双属性,有望开拓高端制造新模式、新业态。三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当前,5G应用在工业领域深入推广,我们将适度超前建设5G、算力等基础设施,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

(摘编自《工信部详解:如何促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光明网”2024326日)

材料三:

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是我国重型卡车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在西安高陵,刚投用一年多的新能源重卡总装生产线,每4.8分钟就有一辆重卡下线。在机械臂、传送带组成的智能产线上,各个零部件在不同的加工环节流转,而背后控制这一切的,是一条看不见的数据流,工艺装备自动化率已经到达86%。这让企业初步尝到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的红利。2023年陕汽新能源汽车销量4416辆,同比增长173%。

不久前,在江苏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某石化公司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甲醇—新能源材料生产线贯通投产,成功产出优质的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等新能源材料。该项目是通过国际领先的绿色工艺,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变废为宝、转化为高端新材料,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此外,该套装置间接减排二氧化碳55万吨/年,相当于种下3.7万公顷的森林。

张家港的一家天然气液化装置生产企业的车间里,项目团队正在就新一代撬装式液化工厂装置作最后的调试安装,要赶在这个月底下线,运往新疆一处新发现的天然气井。过去,天然气开采公司需要采购设备建厂来液化天然气,这种模式投入高但并不能保证带来长期稳定的产出。张家港这家天然气液化设备公司瞄准客户的痛点,改变了经营模式——不卖设备卖服务,带着自己的设备,带着公司的人员,去给业主做液化加工服务。企业随后对设备产品和服务进行全面改进,集成设计、预装式生产的撬装式工厂应运而生。实践证明,这项业务正以年均50%以上的增速,成为企业增长最快的业务领域。

(摘编自《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妙招都在这了》,央视网”2024323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不同点是,新质生产力依靠创新驱动,而不依靠资源、能源的投入。
B.新质生产力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能促进产业升级,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C.我国今年前两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强动力。
D.我国将加强算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工业互联网的运用,这样就能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2.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2013年-2022年两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年销量均逐年递增,这说明工业机器人正逐步进入我国制造业中。
B.国内工业机器人的销量中,虽然自主品牌的占比低于外资品牌,但我们不断追赶,自主品牌的销量持续增长。
C.截至2015年,工业机器人在我国的年销售量未突破10万台,这反映出当时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使用还未普及。
D.2021年工业机器人的总销量较往年大幅增加,这有助于我国制造业在高端制造方面进行新模式、新业态的开拓。
3.传统产业应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呢?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你的看法。
2024-05-1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通行本《庄子》共33篇,分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这个编排体例,是由西晋郭象确立的。魏晋以来讲庄子,普遍是将《庄子》内、外、杂三篇混为一谈,都归之于庄子之说。但是,苏轼早在宋代即指杂篇中《盗跖》《渔父》《让王》《说剑》四篇皆浅陋不入于道,是后世昧者勦之以入;明清之际,王夫之则确定内篇为庄子之书,外杂篇为学庄者之作。

20世纪50年代,钱穆以一系列论文谈《老子》和《庄子·内篇》中使用”“自然”“”“”“”“等概念的区别,比如”“在《老子》中多出,而且是具有专门意指的基本概念,而在《庄子·内篇》各仅一出,均无特指,是普通词汇。20世纪80年代,刘笑敢用现代统计学方法做先秦汉语史研究,指出在《庄子》中仅外杂篇使用道德、性命、精神三个复合词,正好对应了先秦文献中这三个复合词直到战国后期才出现的客观的年代分界。刘笑敢得出结论说内篇基本上是庄子所作,而外杂篇只能是各派后学所作

当代中国美学研究不仅未对《庄子》内、外、杂三篇的作者归属作区分,甚至引用苏轼、王夫之等前人明确证伪的篇章时,不加辨析和质疑。《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这是被广泛引用作所谓庄子真诚观的段落。然而,这种主张形神一体的形神观,是由汉魏时期以察举选拔官员而兴的人物识鉴的产物,其经典文献是刘邵的《人物志》。《庄子·内篇》中绝无这种以神君形的形神观,相反,从《齐物论》《德充符》《应帝王》中的许多论述和寓言可见,庄子所主张的正是形神不一的形神观。

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是将庄子美学主题化、系统化的一部代表作,对于中国美学研究的庄子热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意义。该书第二章《中国艺术精神主体之呈现——庄子的再发现》,就审美精神、创作心理、艺术鉴赏等对庄子美学做了系统阐述。他指出虚静的心灵,是庄子的心灵,反映在艺术作品中则是纯素的美。将庄子艺术精神指认为纯素的美的精神来源,显然不符合《庄子·内篇》中庄子通过鲲鹏、神人、真人、畸人和奇树等系列意象所展示的自由想象和奇伟风格。在《庄子》全书中,虚静一词出现三次,均在外篇的《天道》篇中。因推崇虚静之道,《天道》篇亦推崇朴素之美。就思想根源而言,虚静之说源出于老子。但老子是分言,没有使用虚静一词。虚静可能最早出现于《文子》一书。《庄子·内篇》没有出现字,庄子只讲,不讲

庄子哲学源于老子哲学,但庄子对老子的超越和突破是不容忽视的。从《庄子》内篇与外杂篇甄别庄子与老子的分殊,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在近数十年已有重要的成果。中国美学研究亟需在积极吸取中国哲学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庄子·内篇》为基准,以梳理老庄之别为着眼点,重新研讨和诠释庄子美学,还庄子美学一个真面目。这是庄子美学研究真正得以突破上世纪旧说的起点。

(摘编自肖鹰《被混谈的老庄,被误读的庄子》)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有的学者在研究《庄子》时不区分内、外、杂篇,导致了他们对庄子美学思想的误读。
B.刘笑敢关于《庄子》内、外、杂篇作者归属的结论,与郭象、苏轼、王夫之基本相同。
C.《老子》和《庄子·内篇》都使用了“象”“妙”等概念,但其在两书中的内涵完全不同。
D.庄子“真在内者,神动于外”的真诚观影响颇大,刘邵的《人物志》继承了这一主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列举了苏轼和王夫之观点,并指出当代中国美学研究引用《庄子》篇章时处理失当。
B.文章援引刘笑敢基于现代统计学方法的研究成果,证明《庄子》外杂篇非庄子本人所作。
C.第三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阐述不区分内、外、杂篇的作者归属就会误解庄子的形神观。
D.文章结尾面向未来,指出庄子美学研究应当吸取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成果,争取有所突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渔父》体现出的是形神一体观,而《齐物论》等篇主张形神不一的形神观,可见《庄子》内篇与杂篇的思想有一定差异。
B.作者不赞同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一书的某些观点,但肯定了该书对庄子美学研究的价值,体现了客观公正的治学态度。
C.《庄子》中大量的鲲鹏、神人、真人、畸人和奇树等意象展示了自由想象和奇伟风格,其精神来源是庄子“虚静的心灵。”
D.历来老子和庄子并称,但我们还要关注到二人思想上的差异,例如老子“虚”“静”分言,庄子则只讲“虚”不讲“静”。
2024-05-1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鲁阳虎欲攻三桓。不而奔齐,景公礼之。鲍文子谏曰:“不可。阳虎有宠于季氏而欲伐季孙,贪其富也。今君富于季孙,而齐大于鲁,阳虎所以尽诈也。”景公乃囚阳虎。

或曰:臣主之间,非兄弟之亲也。劫杀之功,制万乘而享大利,则群臣孰非阳虎也?事以微巧成,以疏拙败。群臣皆有阳虎之心,而君上不知,是微而巧也,阳虎贪于天下,以欲攻上,是疏而拙也。不使景公加诛于齐之巧臣,而使加诛于拙虎,是鲍文子之说反也,君明而严,则群臣忠:君懦而暗,则群臣诈。知微之谓明,无救赦之谓严。不知齐之巧臣而诛鲁之成乱,不亦妄乎?

或曰:阳虎为乱于鲁,不成而走,入齐而不诛,是为乱也。君明则诛,知阳虎之可济乱也,此见微之情也。君严则阳虎之罪不可失,此无救赦之实也。则诛阳虎,所以使群臣忠也。未知齐之巧臣而废明乱之罚,责于未然而不诛昭昭之罪,此则妄矣。今诛鲁之罪乱,以威群臣之有奸心者,鲍文之说,何以为反?

(《韩非子·难四))

文本二:

阳虎奔齐,请师以伐鲁。齐侯将许之。鲍文子谏曰:“鲁未可取也,上下犹和,众庶犹睦,能事大国,而无天灾,若之何取之?阳虎欲勤齐师也,齐师疲,已于是乎奋其诈谋,鲁免其疾,而君又收之,无乃害乎!”齐侯执阳虎,将东之。阳虎愿东,乃囚诸西鄙。尽借邑人之车,锲其轴,麻约而归之。载蒽灵,寝于其中而逃。奔晋,赵氏。

(《左传・定公九年)

文本三:

阳虎议曰:“主贤明则悉心以事之,不肖则饰奸而试之。”逐于鲁,疑于齐,走而之赵,赵简主迎而之。左右曰:“虎善窃人国政,何故相也?”简主曰:“阳虎务取之,我务守之。”遂执术而御之。阳虎不敢为非以善事简主兴主之强几至于霸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注】①灵:装载衣物的车。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阳虎不敢A为非B以善C事D简主E兴主之强F几至G于H霸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是战胜、击败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克敌制胜”中的“克”意思相同。
B.承,接续之意,与《张衡传》中“下有蟾蜍,张口承之”的“承”意思不同。
C.适,是前往的意思,与《孔雀东南飞》中“适得府君书”的“适”意思相同。
D.相,意为使……为相,其用法与(鸿门宴)中“吾得兄事之”的“兄”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有人认为,齐国内部也有想法与阳虎类似的大臣,其行为隐蔽而巧诈,威胁比阳虎更大,更应引起重视。
B.文本一中也有人认为,齐国内部是否存在巧诈之臣尚不明确,而阳虎的罪行明显,齐景公不应该放任这样的乱臣。
C.文本二中鲍文子认为,当前齐国君臣一心,百姓和睦,风调雨顺,能侍奉大国,不可听从阳虎的建议去攻打鲁国。
D.阳虎被鲁国驱逐,被齐国怀疑,逃至赵国,面对侍臣的疑惑,赵简主自信能对阳虎加以控制,并使之为自己所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诛鲁之罪乱,以威群臣之有奸心者,鲍文之说,何以为反?
(2)齐侯执阳虎,将东之。阳虎愿东,乃囚诸西鄙。
2024-05-17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