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871 道试题
1 . KMnO4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某实验小组利用氯气氧化K2MnO4制备KMnO4并对其性质进行探究。
资料:①锰酸钾(K2MnO4)在浓强碱溶液中可稳定存在,碱性减弱时易发生反应:3+2H2O=2+MnO2↓+4OH-
②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KMnO4>KIO3>I2
I.KMnO4的制备
(1)从A~D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制备KMnO4,正确的连接顺序是a→______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装置A中m的作用是_______

(2)若没有使用装置C,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
II.KMnO4性质探究
取适量制取的KMnO4溶液稀释至约0.01mol/L(用硫酸酸化至pH=1),取配制好的KMnO4溶液2mL于试管中,逐滴滴加0.1mol/LKI溶液,KMnO4紫色溶液迅速变为棕褐色悬浊液,然后沉淀逐渐消失,最终溶液变为棕黄色。
(3)最终溶液呈现棕黄色推测生成了_______(写化学式)。
(4)实验小组对初始阶段的产物成分进行探究:

①黑色固体是MnO2,试剂X是_______(写化学式)。
②在“紫色清液"中存在,写出生成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③下列实验方案中,可用于检验“紫色清液"中是否存在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用洁净的玻璃棒随取紫色清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观察试纸是否变蓝色。
B.取少量紫色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再加入过量NaHSO3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色。
C.取少量紫色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生成黄色沉淀。
(5)探究实验II中棕褐色沉淀消失的原因: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步骤③中固体消失的原因_______
(6)由上述实验可知,KMnO4的还原产物与_______有关。
2022-05-03更新 | 933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项14 化学实验综合题-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阶段性新题精选专项特训(全国卷)(5月期)
2 . 高铁酸钾是一种高效多功能的新型绿色消毒剂。实验小组欲制备高铁酸钾并探究其性质。已知:为紫色固体;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微溶于KOH溶液;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

(1)C中得到紫色固体和溶液,写出得到紫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并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C中发生的反应还有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探究的性质
取C中紫色溶液,加入稀硫酸,产生黄绿色气体,得溶液a,经检验气体中含有。为证明是否氧化了而产生,设计如下方案:
方案一:取少量a,经测定含有
方案二:用KOH溶液充分洗涤C中所得固体,再用KOH溶液将溶出,得到紫色溶液b。取少量b,滴加盐酸,有产生。
①由方案一中可知a中含有,但该离子的产生不能判断一定是氧化所得,还可能由___________产生(文字描述)。
②方案二中要用KOH溶液充分洗涤所得固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③根据的制备实验得出:氧化性大于,而方案二实验中的氧化性强弱关系与之相反,原因是___________
(3)高铁酸钾水处理原理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后,胶体因失去稳定性而发生离子的聚集以至沉淀,称为电解质对胶体的聚沉作用,简称胶体的聚沉。
①过程①中活细菌表现了_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该过程的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过程③属于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根据上述原理分析,作水处理剂时,的作用有___________。(填两个)
2023-02-22更新 | 253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变式题(实验探究题)
3 . 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酸性溶液与草酸溶液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将酸性溶液与草酸溶液按如下比例混合。
【设计实验】
序号V(酸性溶液)/V(草酸溶液)/反应温度/
2.02.0020
2.01.01.020
(1)补全酸性溶液与草酸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2)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_______
【进行实验】
小组同学进行实验①和②,发现紫色并未直接褪去,而是分成两个阶段:
Ⅰ.紫色溶液变为青色溶液;Ⅱ.青色溶液逐渐褪至无色溶液。
【查阅资料】
a.酸性溶液与草酸溶液的反应主要包含如下几个过程:
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
b.的氧化性较弱,在本实验条件下不能氧化
c.呈绿色,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迅速分解为
【继续探究】
进一步实验证明溶液中含有,实验①反应过程中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

【解释与反思】
(3)本实验中,化学反应速率:反应ⅱ_______反应ⅲ(填“>”、“=”或“<”)。
(4)小组同学认为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应该改为:,结合实验现象,说明其理由_______
2022-06-01更新 | 260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21 化学反应速率-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4 . 亚硝酸钠(NaNO2)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是一种常用的发色剂和防腐剂。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制备NaNO2并探究其性质。
查阅资料信息:①2NO+Na2O2 =2NaNO2;2NO2 +Na2O2=2NaNO3.
②酸性KMnO4溶液可将低价氮的氧化物或酸根离子氧化为
(1)NaNO2的制备(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均已略,已检查装置气密性)。

①若没有装置B,则装置C中Na2O2与水发生反应:_______(填化学方程式)。
②制得的NaNO2固体中混有的杂质主要为NaNO3,改进措施是在装置A、B间添加_______,提高NaNO2的纯度。
③装置E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
(2)验证亚硝酸钠与70%硫酸反应的气体产物为NO和NO2的混合气体。
已知:FeSO4溶液可吸收NO;NO2的沸点为21° C ,熔点为-11° C   

①为了检验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产物,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 _______。(按气流方向从左到右)
②反应前应打开弹簧夹1, 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目的是_______
③再关闭弹簧夹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70%硫酸后,装置A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设计实验检验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含有NO的操作及现象:_______
(3)查阅资料知:酸性条件下NaNO2具有氧化性。利用所供试剂,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此信息:_______(供选用的试剂有NaNO2溶液、FeSO4溶液、稀硫酸、KSCN溶液)
(4)测定某亚硝酸钠样品的纯度。
设该样品的杂质均不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可用酸性KMnO4溶液测定NaNO2的含量。称取2.0 g亚硝酸钠样品溶于水配成250 mL溶液,取出25. 00 mL溶液于锥形瓶中,再用0. 1000 mol· L-1的酸性KMn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消耗酸性KMnO4标准溶液的体积如表:
实验组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消耗酸性KMnO4标准溶液的体积/mL9.9710.0212. 0110. 01
该亚硝酸钠样品中NaN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2022-05-27更新 | 396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16 化学实验综合题-2022年高考真题模拟题分项汇编
5 . 某小组同学探究漂白精片(主要有效成分:次氯酸钙)与氯化铜反应产物,操作及现象如表:
序号操作现象
实验I取研磨成粉状的漂白精片10g和少量氯化铜固体放入烧杯中,加足量水搅拌产生黑色悬浊液,同时有大量气泡产生
(1)甲同学预测气泡主要为Cl2,乙同学不认同甲的观点,理由如表:
理由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ClO-与Cl-需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Cl2
Ca(ClO)2溶液显碱性
写出离子方程式:①____,②____
(2)猜测气泡可能为O2,并通过实验证实了猜测,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
(3)对悬浊液成分进行探究。
①预测悬浊液成分为CuO,进行如图操作。

经验证无色气体为O2,蓝色溶液为CuSO4。此时可推断悬浊液中____(选填序号)CuO。
a.一定有       b.可能有          c.一定没有
②查阅资料,悬浊液中有高铜酸钙:Ca(CuO2)2,实验I中主要发生了以下反应:
i____。(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ii.i中生成的Ca(CuO2)2部分分解:2Ca(CuO2)2=2CaCuO2+2CuO+O2
(4)查阅资料:某些低价金属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能被某些强氧化剂氧化为高价酸根离子。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流程制备高铁酸钾:
FeCl2溶液溶液CK2FeO4溶液
写出第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2022-05-06更新 | 548次组卷 | 3卷引用:天天练16-20
6 . 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KMnO4溶液与草酸(H2C2O4)溶液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配制1.0×10-3mol/LKMnO4溶液、0.40mol/L草酸溶液。将KMnO4溶液与草酸溶液按如下比例混合。
【设计实验】
序号反应温度/℃
2.02.0020
2.01.01.020
(1)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甲认为上述实验应控制pH相同,可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盐酸       b.硫酸       c.草酸
【实施实验】
小组同学将溶液pH调至1并进行实验①和②,发现紫色并未直接褪去,而是分成两个阶段:
i.紫色溶液转变为青色溶液,ii.青色溶液逐渐褪至无色溶液。
资料:(a)无色,在草酸中不能形成配合物;
(b)无色,有强氧化性,发生反应(青绿色)后氧化性减弱;
(c) 呈绿色,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迅速分解产生
(3)乙同学从氧化还原角度推测阶段i中可能产生,你认为该观点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继续探究】
进一步实验证明溶液中含有,反应过程中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

(4)第i阶段中检测到有气体产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实验②在第ii阶段的反应速率较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6)据此推测,若在第ii阶段将调节至,溶液褪至无色的时间会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结论与反思】
(7)上述实验涉及的反应中,草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
结论:反应可能是分阶段进行的。草酸浓度的改变对不同阶段反应速率的影响可能不同。
7 . 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KMnO4溶液与草酸(H2C2O4)溶液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配制1.0×10−3 mol·L−1 KMnO4溶液、0.40 mol·L−1草酸溶液。将KMnO4溶液与草酸溶液按如下比例混合。
【设计实验】
序号V(KMnO4) / mLV(草酸) /mLV(H2O) /mL反应温度/ oC
2.02.0020
2.01.01.020
(1)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甲认为上述实验应控制pH相同,可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盐酸                      b. 硫酸                  c. 草酸
【实施实验】
小组同学将溶液pH调至1并进行实验①和②,发现紫色并未直接褪去,而是分成       两个阶段:
i. 紫色溶液变为青色溶液,ii.青色溶液逐渐褪至无色溶液。
资料:(a) Mn2+在溶液中无色,在草酸中不能形成配合物;
(b) Mn3+无色,有强氧化性,发生反应Mn3++2C2O [Mn(C2O4)2](青绿色)后氧化性减弱;
(c)MnO呈绿色,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迅速分解产生MnO和MnO2
(3)乙同学从氧化还原角度推测阶段i中可能产生了MnO。你认为该观点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继续探究】
进一步实验证明溶液中含有[Mn(C2O4)2],反应过程中MnO和[Mn(C2O4)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

(4)第i阶段中检测到有CO2气体产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据此推测,若在第ii阶段将c(H+)调节至0.2 mol/L,溶液褪至无色的时间会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结论与反思】
(6)上述实验涉及的反应中,草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
结论:反应可能是分阶段进行的。草酸浓度的改变对不同阶段反应速率的影响可能不同。
2022-06-01更新 | 54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6讲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8 . 某种常见补铁药物的主要成分为琥珀酸亚铁。该药品不溶于水但能溶于常见稀酸。某学习小组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检验药片中Fe2+的存在并测定Fe2+的含量(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为了检验药品中的Fe2+ ,将药物碾碎、水溶后过滤。取少量所得滤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K3[Fe(CN)6]溶液和KSCN溶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①甲同学过滤时的下列操作规范的是_______(填编号)。
a.用玻璃棒引流
b.漏斗口未紧靠烧杯内壁
c.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壁
d.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
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②滤液加入K3[Fe(CN)6]溶液或KSCN溶液均未出现明显现象,其主要原因为 _______
(2)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测定药片中Fe2+的含量。
步骤一:取本品10片,碾碎后加入一定浓度试剂a,在适当的条件下配成100mL溶液。
步骤二:准确量取20.00mL步骤一所得溶液放入烧杯中。
步骤三:向烧杯中加入过量H2O2溶液,后加入过量NaOH溶液生成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后灼烧至固体质量恒定,得0. 64g固体。
①步骤一中加入的试剂a为 _______
②步骤三中,加入H2O2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灼烧后 所得固体的颜色为 _______,灼烧时需要使用下列仪器中的 _______(填编号)。
a.酒精灯      b.坩埚      c.蒸发皿      d.铁架台(带铁圈)      e.三脚架
③若将步骤三中的H2O2 溶液换为Cl2也能达到目的,但使用H2O2溶液的好处是_______
④由实验数据计算,每片药片中约含Fe2+ _______mg。
(3)医生建议该药品与维生素C同时服用以增强补铁效果,原因是利用了维生素C的_______ (选填“氧化性”、“ 还原性”或“碱性”。)
2022-07-25更新 | 606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8讲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练)-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9 . 在生活中亚硝酸钠(NaNO2)应用十分广泛,少量可做食品的护色剂,可防止肉毒杆菌在肉类食品中生长,还可用于治疗氰化物中毒等。某化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2NO+Na2O2=2NaNO2,该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设计制备干燥的亚硝酸钠(夹持及加热装置略去,部分仪器可重复使用)。

已知:NO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但不能被浓硫酸氧化。
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所给的部分装置仪器和药品制备NaNO2,仪器连接顺序为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反应开始前和结束后都需要打开止水夹a,通入过量氮气,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
(3)盛水的洗气瓶的作用是_______
(4)如果实验前未通入过量氮气,硬质玻璃管中过氧化钠可能发生的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性强于硝酸)溶液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6)芳香伯胺类药物在盐酸存在下,能定量地与亚硝酸钠发生重氮化反应。原理为ArNH2+NaNO2+2HCl=[Ar-N≡N]Cl+NaCl+2H2O,用已知0.5000mol·L-1的盐酸滴定含0.36g亚硝酸钠和足量芳香伯胺类药物的混合物溶液25.00mL,平行三次实验得消耗的盐酸的平均体积为20.00mL,亚硝酸钠的含量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022-06-05更新 | 748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4 化学实验综合题-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母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
10 . 某小组探究氧化性、还原性的变化规律。
资料:
(1)制备:将溶于冰水中,产生少量气泡,得溶液A。向A中加入过量稀,得溶液B。溶用冰水,目的是_______
(2)检验:向溶液A、B中分别滴加适量酸性溶液。
Ⅰ.B中产生气泡,滴入的溶液紫色褪去。
发生还原反应:
发生氧化反应:_______
Ⅱ.A中滴入的溶液紫色褪去,有棕褐色固体生成,产生大量气泡。推测固体可能含,对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猜想:
猜想1.有氧化性,能被还原为
猜想2._______性,能与反应产生
猜想3.……
(3)探究猜想2的合理性,并分析Ⅰ中没有产生棕褐色固体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
序号实验试剂现象
a生成棕褐色固体,产生大量气泡
b有少量气泡
溶液有少量气泡
ⅲ是ⅱ和ⅰ的对照实验。
①X是_______
②a是_______、b是_______
③取ⅰ中棕褐色固体,滴加浓盐酸,加热,产生黄绿色气体。
(4)向一定浓度的溶液中加入少量,迅速产生大量气泡;随后加入,固体溶解,气泡产生明显减弱。结合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
(5)综上,做氧化剂还是做还原剂,与_______等因素有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