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研究消除的方法和机理一直是环境专家不断追求的目标。
I二氧化硫在作用下的催化氧化是工业上生产硫酸的主要反应。
(1)二氧化硫在催化下氧化是工业上生产硫酸的主要反应,其催化反应的机理如下:



_______
(2)硫酸生产中,催化氧化生成。某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置于10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体系总压强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_______
②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_______(填“>”、“<”或“=”)。
Ⅱ.二氧化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使用某种催化剂,改变原料气配比进行多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测定的平衡转化率。部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3)如果要将图中C点对应的平衡状态改变为B点对应的平衡状态,则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4)若A点对应实验中,的起始浓度为,经过达到平衡状态,则该时段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
(5)图中C、D两点对应的实验温度分别为,通过计算判断:_______(填或“<” “=”或“<”)。
Ⅲ.东南大学化工团队在酸性的条件下,以电化学原理消除,同时又变废为宝。
(6)写出转化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_______

(7)电解生成的硫酸,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的稀硫酸中,,求硫酸第二步电离的电离常数: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024-05-21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2 . 水煤气是一种优质燃料和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制备方法是将水蒸气与焦炭在高温下混合反应,然后投入固体进行处理。
I.在温度下将高温水蒸气通入炽热的焦炭中,其中可能发生的一些反应如下:

反应方程式

焓变

压强平衡常数


(1)已知反应的焓变,近似认为反应焓变不随温度变化,则焦炭的燃烧热______
(2)在温度下体系达到化学平衡,将这一时刻记为,然后将可压缩的恒温反应容器突然压缩至原来体积的一半。将压缩之后这一瞬间的时刻记为,重新达到平衡时的时刻记为,则______(填标号)。
A.时,反应①的正反应速率比时增大B.时,反应②的逆反应速率比时减小
C.时,反应①的压强平衡常数时增大D.时,水蒸气的转化率比时减小

(3)反应②的平衡常数很小,若近似忽略生成的反应,在一个体积固定的恒温容器内投入足量焦炭与一定量的水蒸气,在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水蒸气的转化率为,下图的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达到平衡时不同的转化率对应的水蒸气分压、分压、体系的总压,则代表分压的曲线是______(填标号)。欲使平衡转化率为,则初始充入水蒸气的压强应为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Ⅱ.投入固体可吸收反应产生的,生成。除了以外,钙还有多种氧化物。
(4)在大约的高压条件下还可以进一步与反应得到由构成的另一种钙的氧化物,预测的VSEPR模型名称是______.
(5)反应生成的在自然界中会被溶解有的雨水溶蚀,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已知,碳酸的(碳酸浓度以形式计算)、某雨水恰好能够溶解,此时该雨水中的浓度为,忽略固体溶解产生的体积变化,则此时该雨水的______
2024-04-21更新 | 40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
3 . 硫酸铈铵[(NH4)4Ce(SO4)4]是分析化学常用的滴定剂。以氯化铈(CeCl3)为主要原料合成硫酸铈铵的微型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NH4)2SO4中阴离子的中心原子杂化类型是___________
(2)已知常温下,NH3·H2O的电离常数为Kb=1.8×10-5,H2CO3的电离常数:Ka1=4.5×10-7、Ka2=4.7×10-12。NH4HCO3溶液显___________(填“酸性” “碱性”或“中性”)。
(3)写出“沉铈”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灼烧”发生反应为2Ce2(CO3)(s)+O2(g)4CeO2(s)+6CO2(g)。某温度下,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反应器中充入足量的O2和Ce2(CO3)3(s),发生上述反应。测得平衡时CeO2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随着压强增大,CeO2质量逐渐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CeO2的立方晶胞如图所示。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两个铈离子最近距离为a nm。

①晶胞中,氧离子填充在铈离子构成的空隙中,铈离子与距离最近铈离子构成的空隙构成___________(填标号),这种空隙填充率为___________%。
a.正四边形       b.正八面体   c.正四面体       d.三角锥形
②晶体密度为___________g·cm-3(列出计算式即可)。
2024-04-1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平江县颐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
4 . 以高铅硫化锌原矿[主要含有ZnS,含有少量PbS、ZnCO3、SiO2、FeS、In2O3(氧化铟)等]为原料制备单质Zn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
②电解液浓度过大会导致溶液粘度变大,离子迁移速率低,电解效率低。
回答下列问题:
(1)“沸腾焙烧”的目的是___________;其中杂质FeS充分焙烧产生大量废气,其主要成分的空间结构为___________
(2)“滤渣I”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和PbSO4。若撤去“焙烧”,直接“酸浸”,调节溶液中c(H+)=4.0 mol/L,若要将PbS中的Pb2+沉淀完全,试计算溶液中c(H2S)的范围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已知H2S饱和溶液中,c(H2S)=0.1 mol/L]。
(3)“除铁”时Fe2+转化为FeOOH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电解”硫酸锌溶液制备Zn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工业所需电解液浓度为40-60 g/L的理由是___________,可用___________光谱证明阴极析出的固体为Zn。
2024-04-08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资源化利用CO2,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可以获得燃料或重要的化工产品。
(1)CO2的捕集:
①CO2属于_____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其晶体(干冰)属于__________晶体。
②用饱和溶液做吸收剂可“捕集”CO2。若所得溶液,溶液中c(HCO):c(CO)=_______;(室温下,的K1=4×10-7;K2=5×10-11)若吸收剂失效,可利用NaOH溶液使其再生,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③聚合离子液体是目前广泛研究的CO2吸附剂。结合下图分析聚合离子液体吸附CO2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

(2)生产尿素:工业上以CO2为原料生产尿素[CO(NH2)2],该反应分为二步进行:
第一步:   
第二步:  
写出上述合成尿素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合成乙酸:中国科学家首次以、CO2和H2为原料高效合成乙酸,其反应路径如图所示:

①原料中的可通过电解法由制取,用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写出生成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
根据图示,写出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6 . 雪碧、可乐是深受全球青睐的碳酸型饮料。
Ⅰ.雪碧是一款柠檬味汽水饮料,其中所含酸性物质包括:碳酸、柠檬酸、苯甲酸。25℃时,苯甲酸和柠檬酸的电离常数如表所示:
化学式苯甲酸(C6H5COOH)柠檬酸
电离常数

(1)酸性强弱比较:苯甲酸______柠檬酸(填“>”“<”或“=”)。
(2)欲使纯水中平衡向右移动,且溶液显碱性,下列方法可行的是______(填标号)。
A.通入氨气B.加入Na
C.加入苯甲酸钠固体D.加热至90℃

Ⅱ.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测定某可乐中磷酸的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不考虑白砂糖、咖啡因的影响)。
ⅰ.将50.00mL可乐注入圆底烧瓶,搅拌2~3min,加入6g活性炭,吸附色素。
ⅱ.将可乐回流加热10min,冷却至室温,过滤。
ⅲ.取滤液,用百里香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时生成Na2HPO4,消耗NaOH溶液4.60mL。(已知磷酸为三元中强酸。)
(3)加热的目的是______
(4)该可乐样品中磷酸的含量为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Ⅲ.已知某溶洞水体中lgc(X)(X为H2CO3、、或Ca2)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5)①曲线Ⅲ代表______(填“”“”或“Ca2”)。
②利用上图数据计算,______
d______(填具体数值)。
2024-03-1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寒假检测(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7 . “吃饺子要蘸醋”是很多中国人传统的饮食习惯,我们对醋酸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

(1)的醋酸和盐酸各分别稀释至,所得醋酸的_______(填“>”“<”或“=”)所得盐酸的
(2)取冰醋酸作导电性实验,测得其导电率随加入水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a_______b(填“>”“<”或“=”)。
②使图中b点对应的溶液中增大、减小,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填标号)。
A.加入          B.加入固体          C.加入浓硫酸          D.加入固体
(3)向面食中加入适量的醋可以中和其中过量的食用碱而改善口感,已知时,三种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写出过量醋酸与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判断结合质子能力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
弱酸
电离平衡常数

(4)吃醋虽好但不宜过量,不然容易造成牙齿酸软,甚至引发龋齿,牙齿的主要成分是羟基磷灰石,市面上含氟牙膏常添加了来预防龋齿,请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含氟牙膏预防龋齿的原因:_______[已知难溶于酸]。
(5)常温下,某同学取物质的量浓度为的醋酸,向其中滴入溶液,当滴入的溶液的体积为,溶液呈中性,则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_______(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8 . 碳酸亚铁()是生产补血剂的重要原料,制取过程中涉及以下实验。
实验一:为探究某固体化合物X(仅含有三种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已知:气体甲、气体乙均为短周期元素的单质。
请回答:
(1)化合物X含有的元素为___________(写元素符号),化合物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写出A溶于足量稀硝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实验二:如图装置利用实验一所得溶液B制取(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装置丙中,先将导管移出液面通入一段时间气体,再向溶液()通入一段时间至其pH为7,滴加一定量B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请回答:
(2)丙装置的反应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试剂a是___________
(3)向溶液通入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常温下,向溶液()通入一段时间时溶液中___________(已知)。
(5)丙装置中制取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检验溶液B中的金属阳离子可选用下列哪些试剂___________。
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NaOH
C.D.KSCN
(7)100mL0.8mol/LB溶液完全反应,最终得到8.2克固体,则产率为___________(结果保留2位小数)。
2023-07-12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9 . A、B、C、D、E是中学化学中五种常见元素,有关信息如下:
元素有关信息
AA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且p轨道上均有一个电子
B元素B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该固体可作供氧剂
CC的单质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溶液反应可用于生产“84”消毒液
DD有多种化合价,其白色氢氧化物在空气中会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A可以形成HAO2,HAO2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
(2)淡黄色固体电子式为:_______
(3)A、C的氢化物相互反应产生一种固体,该固体属于_______晶体。
(4)D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
(5)现用B、C的二元化合物溶液电解生产氢氧化钠溶液,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6)含C的某化合物LiCO4,可以成为锂锰电池的电解质。该电池体积小、性能优良,是常用的一次电池。该电池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解质为LiCO4,溶于混合有机溶剂中,Li+通过电解质迁移入MnO2晶格中,生成LiMnO2。回答下列问题:
   
①a是_______极。(填“正”或“负”)
②b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2023-05-0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10 . I.草酸存在于菠菜等蔬菜中,是一种二元弱酸。常温下,向某浓度的草酸溶液中逐滴滴入一定浓度的溶液,所得溶液中三种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的关系如图所示:

(1)P点,溶液中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E、F、Q三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Q点
b.E点存在:
c.F点存在:
(3)常温下,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水电离出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水电离出的。则_______(填“”“”或“”,下同);_______
(4)已知。将溶液与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的浓度约为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Ⅱ.尿素是人体和动物的代谢产物之一,是人类历史上首个由无机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
(5)尿素废水使水体富营养化,通过电解法处理后可排放,其装置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
①该装置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②假设废水中尿素的含量为,处理过的废水中尿素的含量低于,若两极共产生气体(标准状况下),理论上最多处理废水_______L。
2023-04-19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