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701 道试题
1 . 发型的变化是时代特征的缩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吾以为女子娇惰腐败之劣根性,皆自缠足与盘髻深造阅历而来。当其春眠不觉之时,仓卒晨兴,盥漱犹所不顾,惟此重重絷缚,精致绵密,先费数十分钟之久,然后对镜从容,颐指气使,务使波婧云委,风吹不乱,钗光鬓影,灼灼鉴人,约费二三小时,全功告竟,而半日之光阴去矣。是以今日女子入学读书,宁姑从北狄辫发,以取简捷,非得已也。……今四方志士知识进化,截发以求卫生,吾以为女子进化亦当求截发始。

——摘编自金天翮《女界钟》(1903年)

材料二   如下图

   到达陕北的女红军

跟上队伍上延安

从前女人受熬煎,好似掉进井里边。

红军来了世道变,砸烂封建铁锁链。

脚不缠,发不盘,剪个帽盖搞宣传。

当上女兵翻大山,跟上队伍上延安。

材料三如下图。

1957年2月,梳着清一色长辫子的哈尔滨亚麻纺织厂女工在试穿“布拉吉”。

1991年,上海打扮时髦的女性。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主张形成的时代背景。
(2)提取材料二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并归纳材料所体现的优秀精神品质。
(3)根据材料三,指出女性发型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发型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4-06-1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2024九年级下·全国·专题练习
2 . 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   如图

(1)如图反映的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图中A、B两处的地名,并简要回答该运河开通后的积极作用。

【史料实证】

材料二   如图

①(焉耆)国,东西六百余里,南北四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六七里,西面据山,道险易守。泉流交带,引水为田。土宜糜、黍、宿麦、香枣、蒲萄、梨、柰诸果。气序和畅,风俗质直。

——玄奘《大唐西域记》

②《步辇图》

③开元通宝

④《雨中耕作图》

⑤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
⑥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王建《凉州行》

史料   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主要文献史料包括:史书,档案与文书、文集、简牍等,主要实物史料包括:器物、遗迹等,主要图像史料包括绘画、雕刻、照片等。据此判断以上史料的类型(填写序号即可)。

(2)属于文献史料的有:____属于实物史料的有:____属于图像史料的有:____。从材料一中选择一则史料(写出序号),说明唐朝的经济状况。

【历史解释】

材料三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

朝代朝代
西汉
(公元2年)
西晋
(公元280年)
唐代
(公元742年)
宋代
(公元1080年)
北方965149493459
南方11165257830
(3)材料三中南北方的人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家国情怀】

材料四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4)诗词向来是作者抒发情感的载体,从诗歌中我们感受到的民族气节是?
2024-05-1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题型02 中考历史材料题专项训练(5大题型+25道预测考题)-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3 . 走和平发展道路,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使国际关系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前斗争从战场转移到案(谈判案)前,战胜国召开会议,通过一系列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新体系,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国际事务中发生的进个重大事件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这一体系相关联。然而随卷国际形势的发展,该体系自身存在的各种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导致它的崩溃。

——编自吴于虚、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曾经的伙伴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不断地放弃合作。两年之后,因为共同的危险而诞生的同盟关系让位给两个主要敌对国之间的冷战。冷战的最初体现是欧洲大陆被分成了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竞争的集团一方依赖美国,一方追随苏联。

——摘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转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材料四 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与此同时,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在此形势下,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在这些组织中,都有中国的积极参与。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一中“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的“新体系”的名称,并分析“导致它的崩溃”的因素。
(2)材料二中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二战后美国为加强与苏联在经济上的“竞争”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3)据材料三,说说世界政治格局进入“碎片化”时代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4)面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中国为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作出了哪些努力?
2024-06-10更新 | 3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钟吾初中九年级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4 . 20世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对此某班同学展开探究活动。请你按照问题要求, 完成探究活动。

材料一   《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是世界大国实力对比变化的结果,确定了新的国际秩序。

——摘自部编《世界历史》九下教材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开始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对峙局面……冷战结束后, 世界格局发生了新变化。

——摘自部编《世界历史》九下教材

材料三   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 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

——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四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得了丰厚的利益。当前各种逆全球化现象说明,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是真正的否定经济全球化,而是企图过逆全球化来重新调整经济全球化布局,以此来维护和捍卫他们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权和霸主地位

——摘编自高扬《逆全球化的实质和应对之策》

材料五:让不同制度的国家互相敞开大门,以此增进彼此间的算重与了解。彼此相信一种制 度会吸收另一种制度的长处,在相互的合作与和平中共存。

——摘自《历史的教训》

(1)材料一中“新的国际秩序”指什么?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冷战结束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什么新变化?
(2)据材料三,指出至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情况。
(3)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加强?据材料四,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年来阻碍了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4)据材料五,你认为不同制度的国家应该如何相处?
2024-06-10更新 | 2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怀文中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5 . 历史上的建筑,惊艳了岁月,抚慰了人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传世记忆】

材料一 胡夫及其后的两代国王哈夫拉和孟卡拉都选择在吉萨西面沙漠与绿洲的交界处建造金字塔,其中胡夫金字塔是古代埃及规模最大的一座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后,随着社会矛盾加剧,金字塔越修越小。

——摘编自令狐若明《让时间“惧怕”的古埃及金字塔》

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金字塔
第四王朝第三位法老
哈夫拉金字塔
第四王朝第四位法老
孟卡拉金字塔
吉萨三大金字塔鸟瞰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吉萨三大金字塔的变化趋势。该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战争屏障】

材料二:长城最早是作为列国兼并战争的产物,其筑造方式多用土夯筑,或用石块垒砌,或土石兼用,并每间隔一段,于城垣旁边附带筑有一些驻防的小城。稍后,又于城墙中间不断插有敌楼或烽火台一类建筑,以作为举火传递信息之用。

——摘编自沈长云《从战国长城的修建论及华夏族共同地域的形成》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早期长城修建的主要功用。
【发展战略】

材料三:以田纳西水利工程为代表的一批公共工程的投资兴建,扩大了生产资料市场,为美国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解决了大批中下层民众的就业问题。随着公共工程的兴建,走入建设队伍的人因劳动而获得收入,这便刺激了消费,拉动了内需,缓解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摘自王红旭、李海军《浅谈多角度认识与理解田纳西水利工程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材料从什么角度论述了田纳西水利工程的意义。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论述田纳西水利工程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重大建筑工程的修建与哪些因素有关。
2024-06-09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卷(定心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代表们既想建立一个有足够权威的中央政府又要竭力保护各州已经拥有的重要权力;他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正因为有这些忧虑,这部宪法格外注重权力的分割与制约。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材料二   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三   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不仅提高了公民总体的物质生活水平,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流动性.中国发展了一种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挑战美国经济主导地位,并且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民主国家的发展模式。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世界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宪法的特点是什么?结合1787年美国宪法的内容说明这一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请你从生产力、全球化中选取一个角度,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全人类共同体面貌”的。结合材料中的一项科技成果谈谈你对“科技是把双刃剑”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结合具体史实,列举“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的具体探索。根据材料指出这些探索有何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选取一个角度,以“创新”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符合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5-1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贵港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材料二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大多数人开始过上温饱生活,居民的营养状况改善,体质增强,居民结婚率和出生率上升,医学的进步使某些致死率极高的流行疾病受到控制,死亡率下降,于是人口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工业革命及其以后一个时期的英国正是处于这个阶段。

————摘编自王章辉《论英国工业革命对人口再生产方式和分布的影响》

材料三   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教材目录

材料四   “我给中国朋友的忠告是:不要搞什么‘民主化’,那样不会有好结果!千万不要让局势混乱,稳定是第一位的。"可以看出,在戈尔巴乔夫的内心深处事实上不得不承认他“新思维”所鼓吹的“西方民主”给俄罗斯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这位结束冷战、发动打破“苏联专制政权"的“民主改革”的领导人,事隔14年之后,在国内仍备受指责。大多数俄罗斯人都把他当作苏联解体和随后令数百万人陷入贫困窘境的经济混乱局面的罪魁祸首,指责他屈服于西方。

——摘编自葛新生《悔悟与反思一苏联解体亲历者对改革历程的新认识》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英国人口变化趋势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归纳这一历史时期世界发展的进步潮流。
(3)根据材料四,概括戈尔巴乔夫鼓吹“西方民主”的危害并指出我们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2024-06-07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8 . 【人口的迁徙】

材料一

唐宋时期南北人口统计表
年代总人口数(户)北方人口(户)北方人口占比(%)南方人口(户)南方人口占比(%)
天宝元年(742年)897万489万54.5408万45.5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641万254万39.6387万60.4
元丰元年(1078年)1660万566万34.11094万65.9
崇宁元年(1102年)1812万592万32.71220万67.3

——整理自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等

材料二 唐朝中期以来,北方南下移民将复栽技术带入南方,并在此基础上改变为秧播技术,使南方逐渐脱离火耕水耨的耕作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南方水田的生产效率以及土地利用率。而且,南方河流纵横、鱼虾繁多、果木茂盛,人们谋生手段比较多样化,为经济繁荣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

——改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人口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说明这种趋势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
2024-06-06更新 | 6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9 . 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产业分布及结构特征的变迁,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识读表格】

材料一   1895-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


总计上海武汉天津广州杭州无锡其它
厂矿数549832817161312380
资本额(干元)1202882387917240421957911552142266185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1)根据材料一、请从城市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1895年至1913年民间厂矿企业分布的特点。

【分析材料】

材料二   抗战前,中国数量有限的工厂,大半集中于沿海省份。从19377月到1940年底,三年半时间,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内迁厂矿区域分布,以四川为最多,占内迁总数54.67%,湖南次之,占29.21%,陕西占5.90%,广西占5.11%,其他各省占5.11%.这些内迁厂矿,为战时大后方工业重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自吴景平、曹振威《中华民国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战前后中国出现的变化。并说明这种变化带来的重要影响。

【解读图表】

(3)观察图1,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发展呈现的特点。结合图2总结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4)综上所述,你从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中能获得哪些启示?
2024-06-0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十四地市民间大联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10 . 一片中国茶,半部文明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同学们根据故宫博物院特展——“茶·世界”的史料,开展项目化学习任务,请你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

①人工种植茶树根
距今约6000年,浙江余姚出土
②元·备茶图壁画
内蒙古赤峰市出土
③明·紫砂壶和壶中散茶
福建省漳浦县出土

材料二

茶壶

茶盏

茶罐

茶壶造型的演变主要反映备茶方式的变化,如由唐至宋,茶壶从广口、粗颈、短流转向清秀挺拔。两宋时期,茶盏釉色的选择与茶汤颜色关系密切,如黑釉盏因能突显白色浮沫而风靡一时。东汉以来,茶罐因茶之形态、品种不同而变化,材质有陶、瓷、漆、银、铜,锡、玻璃等;造型有方、圆、高、矮等。

材料三

17 世纪末·英国现存最早茶样盒内附纸条“一种来自中国的茶叶”。后发展出下午茶文化19 世纪晚期·俄国铜茶炊为保持茶水的温热,俄国独创出热水器皿——茶炊20 世纪初·美国茶包专利图,美国人发明茶包,简化泡茶过程

(1)第1组同学准备介绍材料一中的文物,请选择其中任意一件文物为其撰写推介词。(要求:写出文物的说明及其价值)
(2)请你回答第2组同学设置的互动问题:根据材料二指出茶器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其演变的因素。(趋势和因素至少各答两点)
(3)第3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整理出材料三,据此他们得出一个结论:“茶成为世界性的饮品”。你是否同意该小组的结论?请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
2024-05-1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一模历史试卷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