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68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材料二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大多数人开始过上温饱生活,居民的营养状况改善,体质增强,居民结婚率和出生率上升,医学的进步使某些致死率极高的流行疾病受到控制,死亡率下降,于是人口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工业革命及其以后一个时期的英国正是处于这个阶段。

————摘编自王章辉《论英国工业革命对人口再生产方式和分布的影响》

材料三   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教材目录

材料四   “我给中国朋友的忠告是:不要搞什么‘民主化’,那样不会有好结果!千万不要让局势混乱,稳定是第一位的。"可以看出,在戈尔巴乔夫的内心深处事实上不得不承认他“新思维”所鼓吹的“西方民主”给俄罗斯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这位结束冷战、发动打破“苏联专制政权"的“民主改革”的领导人,事隔14年之后,在国内仍备受指责。大多数俄罗斯人都把他当作苏联解体和随后令数百万人陷入贫困窘境的经济混乱局面的罪魁祸首,指责他屈服于西方。

——摘编自葛新生《悔悟与反思一苏联解体亲历者对改革历程的新认识》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英国人口变化趋势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归纳这一历史时期世界发展的进步潮流。
(3)根据材料四,概括戈尔巴乔夫鼓吹“西方民主”的危害并指出我们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2024-06-07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共十七大报告

材料二   经过对政治、经济、国际环境诸多方面利弊得失的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之后,大家认为必须从发展原材料、能源、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入手。得出这样的结论,其理甚明……我们亟需建立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这些因素是客观现实,不是我们的主观意志可以改变的。

——薄一波在《若干重大历史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材料三   新时期以来,工业化演进的因素开始由单一因素转变为多元因素。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通过,促进了以个体工业与私营工业为主的非公有制工业的发展,“三资”工业产值所占的比重也不断提高。工业内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在重工业稳步增长的同时,轻工业整体上也有较大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旧的工业产业结构,并形成了新的产业结构,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广泛兴起。

——任保平《新中国60年工业化的演进及其现代转型》

(1)材料一中,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样的结论”具体指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得出“这样的结论”背后的原因有些?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趋势。
(4)综合上述材料和探究,谈谈你对我国“工业化”的认识。
2024-05-3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某同学梳理教材目录如下的内容进行复习,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主题是(       

A.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B.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2024-05-30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人口的迁徙】

材料一

唐宋时期南北人口统计表
年代总人口数(户)北方人口(户)北方人口占比(%)南方人口(户)南方人口占比(%)
天宝元年(742年)897万489万54.5408万45.5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641万254万39.6387万60.4
元丰元年(1078年)1660万566万34.11094万65.9
崇宁元年(1102年)1812万592万32.71220万67.3

——整理自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等

材料二 唐朝中期以来,北方南下移民将复栽技术带入南方,并在此基础上改变为秧播技术,使南方逐渐脱离火耕水耨的耕作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南方水田的生产效率以及土地利用率。而且,南方河流纵横、鱼虾繁多、果木茂盛,人们谋生手段比较多样化,为经济繁荣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

——改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人口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说明这种趋势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
2024-06-06更新 | 6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5 . 人口变化是人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口史提要》一文写道:“我国现存的最古人口统计数字是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王朝创建人夏禹时的人口记录,根据《帝王世纪》(编者注:成书于西晋,皇甫谧著)当时的人口为1355.3923万,这一数字以后为历代史书所采用,成为世界各国最古人口数字之一。”其实所谓大禹时的人口数字是根本不可信的。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人口数量

时期年份人口数出处
东汉157年(桓帝永寿三年)5600《晋书·地理志》
581年(文帝开皇元年)2900《隋书·李德林传》等
755年(玄宗天宝十四年)5300《通典·食货》
1193年(光宗绍熙四年)2784《文献通考·户数二》
1381年(太祖洪武十四年)5987《明太祖实录》
1741年(高宗乾隆六年)14341《清高宗实录》

材料三   甘薯所在,居人便足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米价谅可不至腾踊矣。

——摘自【明】徐光启《农政全书》

闽人多贾吕宋(菲律宾)焉,其国有朱薯……然吝而不与中国人,中国人截取其蔓咫许,抉小盖中以来……其初入闽时,值闽饥,得是而人足一岁,其神也,不与五谷争地,凡瘠卤沙冈皆可以长。

——摘编自【清】周亮工《闽小记》

人民渐增,开垦无遗;或沙石堆积、难于耕种者,亦间有之;而山谷崎岖之地已无弃土,尽皆耕种矣。

——摘自《清圣祖实录》卷249

(1)根据材料一、请解释学者认为“大禹时的人口数字是根本不可信的”依据。
(2)运用材料二表格的数据,绘制中国古代人口数量变化折线图。(要求:完整利用表格中数据;在已有网格线上绘制;完善坐标信息;确保线条是直线且清晰)

(3)根据第(2)问折线图的数据指出明至清人口发展的趋势,并用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2024-05-29更新 | 21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6 . 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从危亡中崛起,从危亡中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邓世昌
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官兵英勇奋战,最终与舰同沉,壮烈殉国。

图2谭嗣同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认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被捕后从容就义。

图3林觉民
1911年,林觉民在黄花岗起义前写下绝笔《与妻书》:“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在起义中,他身先士卒。英勇牺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以上历史人物表现出的家国情怀,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图4   1919年五四运动散发的传单

图5   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

图6   开国大典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片4、5、6反映的三件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材料三:1978年至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世界排名表

时间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
1978年3642亿元第15名
2000年99215亿元第6名
2010年362181亿元第2名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年鉴2018》等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78年至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世界排名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关系。
2024-05-29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临高县九年级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7 .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和平与战争、发展与动荡并存,但和平与发展是我们永恒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选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转变。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最后的胜利,同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了会议。

——选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 74圈。

—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俄罗斯》

材料四   当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已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 展现出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大格局、大胸怀。

—摘编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1)观察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欧洲版图发生的主要变化。第 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雅尔塔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3)材料三中“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指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后,两极格局崩溃,世界发展呈现什么趋势?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中国在世界舞台上为什么能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左部四名女乐伎,自右而左一次弹筝、拍板、奏竖箜篌、吹笙;
中部绘男女舞伎相对而舞;
右部五名男乐伎,自左而右依次奏竖箜篌、弹曲项琵琶、吹排箫、击小铜钹、吹筚篥。

             ——绘于韩休(开元二十八年去世)墓东壁的《乐舞图》(局部)

材料三   唐代文化是在大一统的局面下蓬勃发展的,带有统一帝国的宏伟,呈现一种兼容的气度……从广州出发到波斯湾、红海等地的航线已经开通,广州港中外商船云集,成为世界循环交通的一环。

——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①曲线图中唐朝气温的特点和图②人口变化的趋势,说明两者之间的联系。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是研究盛唐历史的第一手还是第二手史料?观察材料二,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
(3)据材料三,指出“唐代文化”的特点,并概括“广州港”的影响力。
(4)综合上述探究,概述唐朝兴盛的原因。
2024-05-28更新 | 11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9 . 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产业分布及结构特征的变迁,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识读表格】

材料一   1895-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


总计上海武汉天津广州杭州无锡其它
厂矿数549832817161312380
资本额(干元)1202882387917240421957911552142266185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1)根据材料一、请从城市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1895年至1913年民间厂矿企业分布的特点。

【分析材料】

材料二   抗战前,中国数量有限的工厂,大半集中于沿海省份。从19377月到1940年底,三年半时间,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内迁厂矿区域分布,以四川为最多,占内迁总数54.67%,湖南次之,占29.21%,陕西占5.90%,广西占5.11%,其他各省占5.11%.这些内迁厂矿,为战时大后方工业重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自吴景平、曹振威《中华民国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战前后中国出现的变化。并说明这种变化带来的重要影响。

【解读图表】

(3)观察图1,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发展呈现的特点。结合图2总结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4)综上所述,你从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中能获得哪些启示?
2024-06-0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十四地市民间大联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根据上述结构图,为①处概括一个主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演变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表


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1860年工业产量位次1234
1910年工业产量位次342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1245

(2)材料二中的表格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与材料一中的②事件有何内在联系?

材料三   于是人们静静地站着,眼看着土豆顺水漂流,听着惨叫的猪被人在干水沟里杀掉,眼看着堆积成山的橙子坍下去,变成一片腐烂的泥浆;于是人们的眼里看到了一场失败;饥饿的人眼里闪着一股越来越强烈的怒火。

——摘自【美】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1939年)

(3)材料三中的文字反映的历史情景源于哪一“危机”?这种现象与材料一中的③事件有何内在联系?

材料四   进入21世纪,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和平与发展需要各国人民共同维护。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4)进入21世纪,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我国贡献了哪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2024-06-0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