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702 道试题
1 . 服装是时代的外衣,是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社会历史变迁。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近代以来中国服装的变迁》为题目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百年芳华奇花初胎】

材料一   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天津《大公报》描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社会各界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一些“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时代服装,如中山装等开始被研求和推广。当时,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多在城乡上层人士中流行,下层民众以中式衫袄和抿(min,稍微合拢)裆裤为主。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材料二   五四爱国运动后,许多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身体力行,到田间去,到工厂去。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穿起工人的服装,学习工人的语言,从事工人的劳动,力求与工人打成一片。

——摘自【日】石川祯浩《中国共产党成立史》

                       

【西学东渐风云再起】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封闭已久的国门再次开启,源自西方的喇叭裤成为人们展示自我改变的重要方式,如一阵旋风传遍神州大地。喇叭裤的流行对中国服饰文化影响深远,从此中国开始采用A字形服装轮廓,青年男女开始崇拜西方人的体型,身材高挑成为人们择偶的重要标准。

——摘编自吴志明《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服饰文化的嬗变》

图B数据来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经济研究院

        ①           

材料四   作为全国汉服主要生产销售基地之一,山东曹县依托电商资源优势,聚力打造汉服全产业链条,让汉服产业成为群众增收、人才吸引、乡村振兴的新引擎。2023年,曹县汉服网络销售额达到72.15亿元,抢占了全国40%的市场份额。

——摘编自2024-03-24央广网

依托陕西特有的文化底蕴和纺织服装资源优势,成立西北首个汉服交易中心,旨在凝聚陕西广大服装企业,努力做强做大服装产业链,让它成为周、秦、汉、唐国风服饰交易中心和体验基地。

——摘编自2024-04-09西部网

小红书数据显示,今年春节,超一万名社交平台博主在海外穿汉服庆新春,他们把中国传统服饰带到了荷兰、西班牙、马耳他、冰岛等国,点亮了汉服的世界地图。

——摘编自2024-02-16朝闻天下

(1)依据材料一,概述民国初年中国服装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A中影响我国20世纪50年代穿衣风格的国家及其历史原因。
(3)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国服饰文化发展的特点及原因。从图B看,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呈现出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1世纪以来变化的主要原因。
(4)请为材料四①处拟定一个小标题。(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准确凝练)综合以上所有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以来中国服装变迁的感悟。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中考四模历史试卷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世纪,砂糖生产的中心从伊斯兰教徒把持的东地中海地区,转移到葡萄牙所属的位于大西洋上的马德拉群岛、加纳利群岛和位于西非几内亚湾的圣多美岛。……欧洲人为了生产砂糖这种世界商品,在加勒比海斥重金建立种植园,并以猖狂的势头引入非洲奴隶来充当种植园的劳动力。……欧洲的砂糖承载着被灭绝的加勒比人和非洲黑奴的汗水和血泪,作为人人喜爱的一种世界商品从欧洲运往世界各地。

——《砂糖的世界史》

材料二   糖在较贫穷阶层消费量逐渐超过较富裕阶层。……很少工业比19世纪糖工业更明显的体现“科学和技术更密切的结合”。有机化学和化学工程被应用在种蔗园中。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亚洲主要产糖地区和欧洲之间的运费下降了多达63%。德国和东欧许多地方转向栽培甜菜。销售甜菜糖的国家补贴,推动此项工程。……1840—1850年间英国作为最大市场之一,糖价下降了30%。1900年加勒比海和巴西粗糖生产者只能拿到不及6年前价格的四分之一。……当糖的世界市场扩张,奴隶的解放是英属加勒比海蔗糖生产经济发生变化的结果。

——《中国:糖与社会——农民、技术和世界市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制糖业中心的发展。结合材料及所学,列举推动其发展的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糖价格的变化趋势。归纳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
(3)结合材料,归纳并说明上述时期制糖业发展历程的特点。
2024-06-10更新 | 2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建邺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3 . 人口迁徙反映时代变化。学校举办了“历史上的人口迁徙”的专题活动,现邀你一起完成探究任务。
【任务一民族迁徙——感悟历史趋势】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汉族的举族南下和北方胡族的大量内迁使得各民族分族聚居的格局被打乱,形成了各民族杂居状态,对于各民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北方各族人民逐渐稳定于中原的农业经济生活,汉语逐渐成为北方诸族的通用语言,中华民族自身物质及精神文化得到了丰富。同时汉族在语言、文学、艺术等方面也吸收了少数民族的精华。大批汉人的南迁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与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黄小荣《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杂居与民族融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A.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达,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B.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
(2)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带来的影响。
【任务二人口流动——感知时代洪流】

材料二

                                                     

(3)观察材料二的两幅图表,探究两幅图共同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两幅图中内容变化的原因。
【任务三区域人口——感受时代使命]

材料三

年份重庆人口数量(人)
1937年475968
1938年488662
1939年415208
1940年394092
1941年720387
1942年830918

注:为避免重庆政治地位的升高与人口的密集,招来日机的轰炸,从1938年初,重庆防空司令部命令人民向四乡疏散,大批机关、工厂、学校、团体及市民到市郊各地,并逐渐使这些地区发展,为市区的拓展奠定了基础。到1940年底市县界限划定时,重庆的土地面积得以成倍扩展,先前被疏散出市区的大批人口再次纳入市区范围。1944年春,日军发动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即豫湘桂战役,于12月初攻占了贵州的独山和八寨,在此条件下,湘桂黔诸省的工厂、机关与学校再度大规模内迁,涌入四川,移入重庆。

——摘自唐润明《抗战时期重庆的人口变迁及影响》

(4)根据材料三,概括抗战时期重庆人口迁徙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分析抗战时期重庆人口增加的影响。
(5)综上,请你概括影响人口迁徙的因素。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预测卷(七)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示意图

材料二   各方重申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强调各国领土完整和主权不容损害。各方坚定捍卫多边主义以及公认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各方愿加强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等多边机制内的对话与合作,就地区和国际热点问题及时交换意见、协调立场。

各方肯定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该机构成员国有权充分参与该机构的所有决策程序,支持该机构《规约》规定的主权平等进程,支持中亚国家加入该机构相关地区小组。

——摘编自《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2023年5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21世纪国际格局新发展的积极因素。
2024-06-0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多校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5 . 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作为目标,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   下图

【历史解释】

材料二   1925-1945 年中国共产党人数变化统计图人数(万人)

【史料实证】

材料三   1870年至1913年……恰恰是一波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期, 这波全球化的动力是英国, 其对外商业扩张的同时也使一大批新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在那一时代崛起,而英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日益受到削弱……在全球秩序陷入瓦解的情况下,世界却缺乏新的领导者来维护基本秩序。

——摘编自《一战发生机理时刻警醒当今世界》

【家国情怀】

材料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

(1)在年代尺中,从ABCDEF 六个时间节点中任选一个写出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主要历史影响。
(2)根据上图概括 1927-1928、1928-1934、1934-1937、1937-1940 中国共产党人数变化的趋势,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任选其一)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新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在那一时代崛起”的共同原因。用史实说明一战后新的“全球秩序”如何建立起来的?
(4)请结合所学习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制度、思想、科技文化成就等,在“可信”“可爱”“可敬”中任选一个方面,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以两个及以上的论据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 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4-06-07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8世纪,欧洲的殖民扩张是“以最残酷的暴力方式进行赤裸裸的劫掠”,西班牙在美洲开采矿山,葡萄牙人在亚洲进行欺诈性的贸易,英国人则从事贩卖黑奴的勾当。……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为了攫取高额利润,垄断资本家把大量“过剩资本”输出到落后国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中获得的长时段判断。可以把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作为“百年”历史的开端,以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作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发生的重要时间点。我们所说的“百年”……世界格局和国际体系处在西方国家主导之下,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而非西方国家在这一体系中处于边缘或半边缘地位。……但在这个长期的历史趋势中,依然存在着阶段性的发展和变化……新世纪以来,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

——摘编自俞金尧《历史趋势中的长时段变迁》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18世纪欧洲殖民扩张的方式,并辩证分析其影响。指出20世纪初殖民扩张方式的新变化及这一变化反映的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两例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能够成为“‘百年’历史的开端”的重大历史事件,并分别指出其影响。
②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两例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能够体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各国应当如何更好地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维护世界和平。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测试(6月)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1978—1998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化趋势(来源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关于图中曲线变化的主要背景,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80年代初期下降与家庭联产承包有关B.80年代后期增高与经济体制改革无关
C.1990年波动是因为“南方谈话”影响D.1994年后下降是因为贯彻十五大精神
2024-06-0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2024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质量调研检测历史试题(三)
8 . 【世界之变】

材料一   过去500年来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生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每一次权力转移,都是权力分配的根本性调整,都重新塑造了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第一次权利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崛起的进程始于15世纪到18世纪末期,……它创造了我们所熟知的现代化,同时也创造了西方国家长盛不衰的政治主导地位。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它发生在19世纪行将结束之时。……目前我们正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的第三次权力大转移,这次权力转移可以称之为“他者的崛起”。

——摘自【美】法里德·扎卡利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二   在全球化的早期阶段,一度形成了由资本主义的一元化主宰全球化的局面。……但进入20世纪,这种一元化的局面逐步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加入全球化,对现行的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政治体系造成了剧烈的冲击和破坏。……从总体上看,经济全球化通过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配置生产要素,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世界经济的增长由以欧洲为中心、以少数西方国家为中心,逐渐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的多元化。

——摘自杨丽红《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政治版图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说出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他者的崛起”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的新变化及其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
2024-06-06更新 | 1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五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作为殖民大国,其历史可以上溯到1600年前后。1588年英国与西班牙无敌舰队之战,开始建立英国的海上霸权,1600年成立东印度公司,1607年在北美洲建立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1652-1674年又数次发动英荷战争,给荷兰以致命打击。光荣革命后又与法国争夺殖民霸权,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确认了英国最大的殖民强国地位。

——摘编自《论英国的殖民扩张给二十世纪英国的负面影响》

材料二: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别占世界工业总产量(%)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殖民地人口(万)
英国14335039350
法国610605550
德国162901230
美国3830970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带来了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变化:美国、日本对欧洲的中心地位提出了挑战,美日对国际事态的发展开始产生重要影响;国际体系不再仅限于欧洲,一个在地理空间上囊括全球、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为基础、现代民族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性国际体系初步形成。

——摘编自刘建飞《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短命的国际体系》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苏两极之外,世界出现了西欧、中国和日本等新的力量中心,再加上第三世界力量的增长和发生的各种动荡所造成的全球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使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再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控制世界。

——摘编自徐蓝《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发展——20世纪70—90年代冷战态势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殖民扩张活动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表格,分析英、法、德、美四国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对比反差最终带来了怎样的后果?根据材料二文字,概括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立带来的变化,并指出主导华盛顿会议的是哪一国家?
(3)材料三图A和图B有何联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并举一例史实说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再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控制世界”的观点。
(4)冷战结束后,仍然存在哪些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因素?综上所述,就如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谈谈你的认识。
2024-06-16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多校联考2024年中考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间隔30年的两份诏书

《五条誓文》

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上下一心,盛行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

(1868年3月)

“明定国是”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迩者(注:近来)诏书数下,如开特科,裁冗兵,改武科制度,立大小学堂,皆经再三审定,筹之至熟,甫(注:刚刚)议施行……

(1898年6月)

材料二   我国饮食结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时段特征。两汉至隋唐时期,一批西亚乃至北非、欧洲特有的农作物品种传入中国境内,如葡萄、胡萝卜等水果蔬菜品种,丰富了我国的食物种类,弥补了中国本土所产蔬菜水果种类较少的饮食缺陷;明清时期,一大批美洲高产作物开始影响中国的农业生产,如番薯等迅速成为民众重要的主食来源。这些来自域外的农作物经历百余年的引种驯化与本土化发展之后,深度融入了中国的饮食文化,最终确定了现代中国人伙食的基本类型。

——摘编自王思明、周红冰《中国食物变迁之动因分析——以农业发限为视角》

材料三   长城汽车公司是我国一家集体所有制汽车制造企业,下表是其研发、生产基地分布

研发中心中国保定、中国上海、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奥地利等
生产基地中国徐水、中国日照、中国天津、中国泰州、俄罗斯、印度、泰田、马来西亚、保加利亚、突尼斯、厄瓜多尔等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两份诏书反映的事件之间的联系。
(2)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饮食结构呈现出的时段特征,并分别分析呈现出这些特征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其反映的世界发展趋势,并简述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
2024-06-16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朔州市多校九年级历史下学期中考模拟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