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86 道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
1 . 制作酸奶、泡菜利用的细菌是(       
A.苏云金杆菌B.乳酸菌C.大肠杆菌D.根瘤菌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六校联考中考三模生物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资料一:对东寨港湿地生态系统的六种海桑属红树植物根系核心物种的分析表明,优势真菌通过降解有机物参与碳循环,对根系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起重要作用,并赋予植物健康优势,包括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养分吸收。
资料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湿地中抗生素残留。在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下,病原菌易产生耐药性,研究发现,病原菌会以分泌化学信号来检测菌群密度和调控细菌的多种生理机能,从而适应周围环境变化,这种信息交流系统称为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因此,通过干扰或抑制细菌群体感应现象,就能在不杀死细菌的情况下降低细菌的致病性。减少耐药性的产生。而红树林特殊的生态环境蕴含了极其丰富的微生物资源,科学家对84株分离自红树林底泥的海洋放线菌进行抗菌及抗群体感应活性筛选,结果显示,菌株HN2-56具有很强的抗群体感应活性及较强的抗菌活性。
(1)资料中涉及的细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是影响红树生长和分布的__________因素。
(2)海桑属红树与其根系的真菌之间属于__________关系,真菌可为红树提供__________
(3)抗生素是某些__________产生的,其作用是__________细菌生长和繁殖的物质。据资料可知,若不使用抗生素,可采用__________方法降低细菌的致病性。
(4)由资料可知,湿地生态系统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保护湿地我们应连怎样做?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中考二模考试生物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
3 . 下列微生物的利用中,合理的是(       
A.用醋酸菌制作米酒B.用酵母菌酿醋
C.用乳酸菌制作泡菜D.用霉菌制作馒头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4 . 目前我国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和塑料垃圾占比最大。研究人员发现,厨余垃圾中的淀粉可被淀粉乳酸杆菌分解为乳酸,乳酸可降解塑料。
(1)淀粉乳酸杆菌属于___(填“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特点是___(填“有”或“无”)成形的细胞核。
(2)淀粉乳酸杆菌分解淀粉产生乳酸的大致过程如图:淀粉无法通过___(填细胞结构)直接进入细胞。淀粉乳酸杆菌向细胞外分泌某种酶,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进入细胞后,可进一步被分解为乳酸,并释放出___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3)为研究淀粉乳酸杆菌对厨余垃圾发酵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如下实验:
Ⅰ.将厨余垃圾制成培养基,取300mL,平均分成三组(ABC组),分别采用三种不同发酵方法进行处理:
A组:在培养基上直接放入0.2g淀粉乳酸杆菌
B组:先将培养基高温灭菌20分钟,冷却后再放入0.2g淀粉乳酸杆菌
C组:没有放淀粉乳酸杆菌,也不做任何处理
Ⅱ.将三组培养基都放置于无氧、35℃环境下发酵,每隔24小时(h)取样并分析乳酸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

Ⅲ.研究人员进一步检测发现,培养基中乳酸杆菌的总质量到一定时间之后不再迅速增加。
①“在培养基上直接放入0.2g淀粉乳酸杆菌”,该步骤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一般方法中的哪一步骤?___。其中,C组起___作用。
②若A、C两组为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
③实验中乳酸含量越高代表对淀粉的分解作用___。据图可知,48h时乳酸产量最高的处理方法是___(填字母)组。
④研究人员检测发现,培养基中乳酸杆菌的总质量到一定时间之后不再迅速增加,其可能原因是:___
7日内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三模考试生物试题
5 . 米酒是一种用糯米酿制的我国传统特色饮品,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尝试进行了米酒的制作。请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酒曲使用说明书
产品名称:**酿酒曲
配料:酵母菌、根霉等
用法:糯米蒸熟、降温后,加入酒曲,置于30℃下保温,有酒香味即可食用。
储存方法:阴凉干燥处
保质期:18个月


(1)同学们阅读如图所示的酒曲说明书后,将酒曲接种到冷却后的糯米饭中,在适宜温度下进行保温。三天后,同学们用肉眼观察到发酵装置中有大量菌丝出现,推测可能原因是______大量生长。进一步借助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如图______(填“甲”或“乙”)所示微生物,证实这一推测。
(2)在制作米酒时,需要将容器加盖密封,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3)下图为米酒酿制过程中葡萄糖和酒精含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据图分析,在第3天______(填“能”或“不能”)品尝到口味甜、酒味淡的米酒。
②为了保证制作好的米酒能够口味不变,下列保存方法最合理的是______。(单选,填正确答案前的字母)
A.密封后常温保存
B.高温灭菌后低温保存
C.直接放在冰箱内保存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天弘大联考中招三模生物试题
6 . 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在食品制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天天和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舌尖上的微生物”的项目学习之旅。

任务一:观察酵母菌
任务二:揭秘泡菜的制作原理
任务三:探究泡菜的制作过程
任务四:分析实验数据
传统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安安为测定亚硝酸盐含量,进行如下步骤:①每天取等量样本,测量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每种泡菜测量3次,然后取平均值。②绘制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分析曲线图并回答问题:

(1)在光线较暗环境下观察酵母菌临时装片,应使用大光圈和反光镜的________镜。若视野中的物像如甲图所示,如果想要以最合理的方式快速移出气泡,应向_______方移动载玻片。
(2)视野中的这个酵母菌长出了突起,是它在进行_______生殖。
(3)制作泡菜时,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它能通过发酵作用将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该菌种之所以是原核生物,是因为它与白菜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①选择等量的新鲜蔬菜(白菜、芹菜、胡萝卜)洗净沥干水分,切成条状放入干净的泡菜坛中。②向坛中加入适量的水、食盐和冷却后的调味料(花椒、姜片和辣椒等),没过蔬菜即可。若加入以前的泡菜坛里的“母水”能大大缩短泡菜制作的时间(1天左右即可食用),并增加风味。③盖上坛盖,向坛口的凹槽内注入清水放置于阴凉处。
(4)制作泡菜时要“盖上坛盖,向坛口的凹槽内注入清水”,这样做的科学道理是_________
(5)我国卫生部《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在泡菜中的残留量不得超过20mg/kg。由图可以看出,制作的泡菜从第_______天后食用更健康,3种蔬菜中________最适合作为泡菜原料。
(6)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生活中人们利用微生物制作食品的其他实例(一条即可)________
7日内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中考三模生物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
7 . 同学们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尝试甜酒的制作,并检测酿制过程中葡萄糖和酒精含量的变化,结果如题图所示。据图分析,如果想品尝口味甜、酒味浓的甜酒,最佳食用时间是制作后(  )

A.第3天B.第5天C.第7天D.第9天
7日内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阳江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8 . 制作泡菜过程中,应控制亚硝酸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以免对人体产生危害。兴趣小组研究不同浓度食醋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具体做法是称取等量白菜4份,每份均加入等量7%盐水、鲜姜和辣椒,再加入食醋,浓度分别为0(清水)、0.3%、0.6%、0.9%,重复做3次。从泡菜制作第1天开始,每天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测定10天,结果如图。

(1)乳酸菌是一种细菌,能在______(填“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将蔬菜中的有机物,转化成乳酸,制作泡菜主要应用了______技术。乳酸菌与酵母菌结构上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______
(2)实验中除了食醋浓度不一样,其他都保持______,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为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兴趣小组对每组实验进行了多次重复并计算各组数据的______,得到了上述数据。
(3)分析图片,随着泡制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从变化曲线可知______,泡菜至少要泡到第______天以上才能食用。
(4)由曲线可知,食醋能______(填“抑制”或“促进”)泡白菜中亚硝酸盐的产生,其中浓度为______的食醋抑制作用最强,食醋浓度过高或过低其抑制作用均下降。
7日内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三模生物试题
9 . 下列实例与所使用的生物技术搭配正确的是(  )
A.多莉羊——克隆技术
B.杂交水稻——组织培养技术
C.酸奶——转基因技术
D.豆浆——发酵技术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八年级中考三模生物试题
10 . 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餐厨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家庭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和其他厨余垃圾。具有高含水率和高有机质的特点,容易腐烂并产生恶臭,对城市居住环境和居民健康产生影响。研究发现,淀粉可被嗜淀粉乳杆菌分解为乳酸,乳酸可降解塑料,为探究“嗜淀粉乳杆菌对厨余垃圾中淀粉的分解作用”,某科研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厨余垃圾制成培养基,取300mL平均分成三组,再分别采用以下三种发酵方法进行处理:
组别处理方式
A不灭菌,直接接种0.2g嗜淀粉乳杆菌
B不灭菌,不接种嗜淀粉乳杆菌
C高温灭菌30分钟,冷却后,再接种0.2g嗜淀粉乳杆菌
步骤二:将处理后的三组培养基都放置于无氧、35℃环境下发酵,每隔24h取样并分析乳酸浓度。所得数据绘制成折线图,如图所示。根据以上信息,请分析回答:

(1)该研究形成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___(用字母表示)。
(2)步骤一表格内C组处理方式中的“冷却”,目的是___;步骤二对A、B、C三组的处理均相同,目的是___
(3)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分解厨余垃圾中淀粉的嗜淀粉乳杆菌与真菌相比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不同是___
(4)为得到分解淀粉能力更强的嗜淀粉乳杆菌,该小组又对原有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得到三种突变菌株甲、乙、丙,再将淀粉分成等量的四组,分别加入等量的原有菌株、菌株甲、菌株乙、菌株丙,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分析菌株___分解淀粉能力最强。从遗传的角度看该菌株的这种变异属于___,该变异为生物的___提供原材料。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