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16 道试题
1 .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直线且交C于两点,已知当时,中点纵坐标的值为.
(1)求的标准方程.
(2)令PC上的一点,直线分别交C于另两点AB.证明:.
(3)过分别作的切线 相交于,同时与相交于,求四边形面积取值范围.
解答题-问答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二阶递推公式特征方程是一种常见的数学方法,主要用于求解二阶线性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例如:一个数列满足递推关系,且为给定的常数(有时也可以是为给定的常数),特征方程就是将上述的递推关系转化为关于的二次特征方程:,若是特征方程的两个不同实根,我们就可以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其中是两个常数,可以由给定的(有时也可以是)求出.
(1)若数列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试求的十分位数码(即小数点后第一位数字),并说明理由;
(3)若定义域和值域均为的函数满足:,求的解析式
2024-04-22更新 | 318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数学试题
3 . 甲、乙两人进行知识问答比赛,共有道抢答题,甲、乙抢题的成功率相同.假设每题甲乙答题正确的概率分别为,各题答题相互独立.规则为:初始双方均为0分,答对一题得1分,答错一题得﹣1分,未抢到题得0分,最后累计总分多的人获胜.
(1)若,求甲获胜的概率;
(2)若,设甲第题的得分为随机变量,一次比赛中得到的一组观测值,如下表.现利用统计方法来估计的值:
①设随机变量,若以观测值的均值作为的数学期望,请以此求出的估计值
②设随机变量取到观测值的概率为,即;在一次抽样中获得这一组特殊观测值的概率应该最大,随着的变化,用使得达到最大时的取值作为参数的一个估计值.求.
题目12345678910
得分100﹣111﹣1000
题目11121314151617181920
得分﹣1011﹣100010
表1:甲得分的一组观测值.
附:若随机变量的期望都存在,则.
2024-04-19更新 | 2754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教学情况检测(三)数学试题
4 . 如图,平面M为线段AB的中点,直线MN与平面的所成角大小为30°,点P为平面内的动点,则(       

A.以为球心,半径为2的球面在平面上的截痕长为
B.若P到点M和点N的距离相等,则点P的轨迹是一条直线
C.若P到直线MN的距离为1,则的最大值为
D.满足的点P的轨迹是椭圆
2024-04-17更新 | 1882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检(二模)数学试题
5 . 已知正项数列,满足(其中).
(1)若,且,证明:数列均为等比数列;
(2)若,以为三角形三边长构造序列(其中),记外接圆的面积为,证明:
(3)在(2)的条件下证明:数列是递减数列.
2024-04-17更新 | 151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2024届高三高考模拟测试(二)数学试题
6 . 为丰富同学的课余生活,学校开设了形式多样的选修课程.某班级学生进行选课,为达学分要求,每位同学需要在6个课程中任选3个.因特殊原因,有5位同学委托班长帮忙选课.已知各课程缺额人数如下表(缺额人数总和恰好为15),且甲同学要求选择C课程,乙同学要求选择E课程,其余同学无要求.
课程ABCDEF
缺额人数034215
则在满足甲、乙要求的情况下,这5位同学选课的可能情况共有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
7 . 已知,则(       
A.的值域为
B.时,恒有极值点
C.恒有零点
D.对于恒成立
2024-04-12更新 | 58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数学试题
8 . 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A.的最小值是2
B.的最小值是
C.的最小值是
D.的最小值是
9 . 某校开展科普知识团队接力闯关活动,该活动共有两关,每个团队由位成员组成,成员按预先安排的顺序依次上场,具体规则如下:若某成员第一关闯关成功,则该成员继续闯第二关,否则该成员结束闯关并由下一位成员接力去闯第一关;若某成员第二关闯关成功,则该团队接力闯关活动结束,否则该成员结束闯关并由下一位成员接力去闯第二关;当第二关闯关成功或所有成员全部上场参加了闯关,该团队接力闯关活动结束.已知团队每位成员闯过第一关和第二关的概率分别为,且每位成员闯关是否成功互不影响,每关结果也互不影响.
(1)若,用表示团队闯关活动结束时上场闯关的成员人数,求的均值;
(2)记团队第位成员上场且闯过第二关的概率为,集合中元素的最小值为,规定团队人数,求.
10 . 定义函数的“源向量”为,非零向量的“伴随函数”为,其中为坐标原点.

(1)若向量的“伴随函数”为,求的值域;
(2)若函数的“源向量”为,且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内切于正(顶点恰好在轴的正半轴上),求证:为定值;
(3)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若函数的“源向量”为,且已知,求的取值范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