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0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元统一后设置行中书省,于地方事务无所不统;在全国的名藩大府及边微要地都屯戍重兵。解除长期以来南北间商业贸易的禁令,并设立驿传,取直大运河,创行海运。规定“凡宋无名之赋,一切蠲除(除去,免除)之”。规定南宋的一石当元制的七斗,禁止使用私制的度量衡器具。禁江南行铜钱,以交钞易换南宋的交子会子,使之成为全国通行的通货。

——摘编自周良霄《元史》

(1)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朝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是__________;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图A中①处__________掌管行政事务;图B宋太祖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还在各州府设置_____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法兰克王国国王克洛维皈依了__________(宗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统一后采取的经济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建立后是如何对西藏地区进行管理的?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的治国方略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澄城县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把全国分成36郡,每个郡又分成数目不等的县,这些行政单位的官员都由中央任命,他们的职位不是世袭的,随时可以罢免。

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下诏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材料三:宋朝吸取唐朝中期以来地方节度使权利过大的历史教训,由中央政府派文臣出到地方任知州、知府等职,并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材料四: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取消了原来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将其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互不统属。

(1)材料一中反映的是哪一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它的实行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的“主父偃的建议”指的是什么?“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的钱币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通判”是哪位宋朝统治者开始设立的?材料四中的“原来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的名称是什么?
(4)通过以上材料,你认为历代王朝针对地方采取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五次模拟名校调研系列卷
3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基础是什么?封建国家治理最基本的制度体系——中央集权是如何实现的?

材料二

            

(2)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史事说明元朝的国家治理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

            

(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为安定和巩固东南(此处仅指中国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东北、西北边疆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实现了民族大团结。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和理解。
昨日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历史真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 不足投天下, 于是乃权投舜。

材料二: 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春秋战国时期,鼎的纹饰更加简练舒朗,神兽形象纷纷登场,宴饮、征战等纹饰明显增多。

材料三:见下图。

(1)材料一中记载了传说中哪两位部落联盟首领之间的传位方法?这种传位方法被称为什么制度?
(2)从材料二中的“用鼎制度”可看出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两个即可。
(3)材料三中的示意图反映了秦朝的哪一政治制度?实行这种制度有什么作用?
(4)结合三则材料提炼一个观点,下列哪一说法更加符合?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逐梦芳华—阶段性学业水平测评卷(吉林省版九年级第七次考试A卷)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 -初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书籍目录揭示线索,隐含认识。以下目录出自王家范等撰写的中国古代史专著——《大学中国史》。阅读目录,回答问题。

阅读目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
(1)第二章上古三代中第一节的标题是“寻觅中的夏”,其下包含了“文献传说中的夏朝”“夏文化中的考古探索”两目.据此,请你推测作者“寻觅”夏朝历史的研究方法。
(2)结合所学,在目录中①②③横线处填入相应内容。
(3)第四章以“大一统帝国的创制(创立制度):秦、汉”为标题,请写出作者要强调的秦朝创立的主要制度。
(4)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说说这本中国古代史只写到1840年前的原因。(请按层次作答)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福州第八中学九年级三模历史试题
6 . 改革和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说:“长期以来,天下战乱不断,老百姓饱受苦难,就是因为有诸侯。凭借祖先的恩赐,如今完成统一。如果天下刚刚安定,又建立诸侯国,就是在制造战乱;再想让国家安定,就太难了。”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白话文版)

材料二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摘编自《从百年党史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认为天下长期战乱不断,是因为实行了什么制度?为了不重蹈覆辙,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建立的这一“全新的政体”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基本特征。
(3)根据材料三,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九年级中考模拟预测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唐朝时期,人们通过自愿报名,参加不同科目或不同级别的考试,再由主管机关根据个人考试成绩,从中选取人才,分别委以不同官职……大批士人可以“学而优则仕”……在原则上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选才标准,并建立了一套统一的内容、标准、程序、步骤,使考试制度化,这有利于评分标准化与客观化。

——摘编自宋中选《从唐代科举看其政治功能》

(1)材料一图A中的①处是______(地名);秦国于公元前______年完成统一大业,秦朝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图B王朝建立的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______制度”;公元前27年,______ (人物)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科举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特点带来的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度创新的认识。
8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制度建设·巩固统一】

材料一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注释: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而藩国自析。

——班固《汉书》卷十四

(1)材料一中“新皇帝”管理“若干郡县”的制度是什么?材料二中“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什么影响?
【民族交往·促进交融】

(2)图1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人物推行的改革措施?这次改革有什么历史影响?图2反映了唐与吐蕃交往的方式有哪些?(写出一点即可)
【边疆治理·奠定版图】

(3)图3文物证明了清朝对哪一地方加强了有效管辖?1727年,清朝在这一地方设置了什么机构?图4设立的机构管辖范围是哪里?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的封建社会长达2000多年,出现了9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实,有些没有出现过所谓封建盛世的朝代,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同样巨大,比如秦朝、隋朝和元朝,在很多方面都带有开创性。

——摘编自《再论中国古代的盛世》

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共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摘编自部编《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1)秦朝__________(制度)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元朝把今山东、山西和河北成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__________(机构)管理;明朝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__________,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__________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权。
(2)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隋朝和元朝在很多方面都带有开创性”在政治制度领域的具体表现。并指出宋太祖为解决问题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制度创新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八次模拟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朝,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划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依据所学,指出秦朝在其所辖地方实行的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汉武帝开创了大一统局面,为使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这一思想真正贯彻落实,汉武帝从教育入手,兴办太学,因为这是关乎国家教化和招贤纳才的大事。太学肩负着培养新型政治人才的责任。前124年,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从而建立起了我国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太学。

——任晓峰《略论西汉太学》

(2)依据所学,写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概括汉武帝设置太学的目的。

材料三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的为政理念。任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些理念的。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古代治国理政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