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郑和下西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09 道试题
1 . “交流与合作”是团结世界人民的利器,也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助推剂。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以“交流沟通·合作共赢”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1)一组同学收集到如下两幅地图。下图所示文明交往的史事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二组同学在查阅史料后,摘录了如下片段。分别简述它们反映的史事发生的背景及成果。
片段一: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1937年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片段二:在过去的几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民族和国家从许多世纪的沉睡状态中苏醒过来了……这种改变的进程还没有完结。世界上到处产生新的情况、新的概念、新的问题、新的理想。民族党醒和复苏的狂风横扫了大地,震撼它,改变它,把它改变得更好。

——1955年印尼总统苏加诺在万隆会议上的开幕词《让新亚洲和新非洲诞生吧!》


(3)三组同学制作了下面的大事年表。请从大事年表中选择相互关联的史事,结合所学自拟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释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时间

史事

1942年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953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

1979年

中美正式建交

1993年

欧洲联盟成立

2017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

2024-06-0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多校2024年中考二模文综试卷-初中历史
2 . 国与国的交往、冲突与相处

材料一

为表明建立友好关系的愿望,郑和船队每到一国,就给其国王赠送中国礼物,同时与各国商品交易,如在印度古里,遵从当地贸易习惯,进行平等交易。成交时以打手为号,“自后价有贵贱,再不悔改”。

——《中国大通史》

1502年达伽马率船队第二次前往印度,为建立葡萄牙在印度洋上的海上霸权,削弱阿拉伯商人在印度半岛上的利益,他们炮轰阿拉伯船队,在印度卡利卡特城建立商业殖民据点,下令该城统治者驱逐阿拉伯人。1503年,达伽马满载着从印度掠夺来的大量香料回到里斯本。

——《香料之路》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外交大臣比洛称:“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贝特曼霍尔维格坦言德国君主“首要的和基本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1874至1896年,欧洲大国的军费开支大约平均增长50%以上,1902至1911年,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军费开支分别增长46%和26%。

——摘编自彭树智《世界近代史教程》等

材料三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在长期实践中,中国向世界做出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习近平外交思想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亲仁善邻”理念,倡导同舟共济和权责共担的精神,旨在推动建立平等、和平、包容的国家间关系。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等

(1)依据材料一,比较郑和船队和达•伽马船队在印度商业活动的不同。
(2)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出现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说明这些现象导致的后果。
(3)列举两则史事,说明新中国外交对世界和平发展的贡献。
2024-06-0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3 .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

【思想引领】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片人物是谁?分析其治国思想。

【科技创新】

材料二   这是后人根据造纸过程绘制的示意图,配合说明汉代造纸的复杂过程。将麻头、树皮、破布、旧渔网等原料用草木灰水浸渍,使其膨胀和柔软,用工具切碎,然后用水洗涤;用草木灰中的碱性溶液去掉原料中的油脂、素等杂质,然后用水漂洗,将捣碎的细纤维加水搅拌成纸浆;用一种多孔的平面筛子将纸浆捞出,经脱水干燥后,制成纸张。

(2)材料二所述出现在哪一朝代哪个人物,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发明的影响。

【交流发展】

材料三   明成祖命郑和与王景弘等率领27800多名士卒,带着大量金币,造许多大船,英中62艘长44文,宽18丈,从苏州刘家河出发,泛海到福建,然后,自福州五虎门扬帆远航,首先到达占城,而后遍历南洋诸国,宣读天子诏书,给各国君主半富的赐予,让他们朝贡,不服的国家便以武力相威慑。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3)根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并结合概括其的特点。
2024-06-03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初中第一集团第一次九年级中考模拟一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4 .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自古以来,我国同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打下了坚实基础。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北宋都城开封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南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机构管理贸易。高宗年以来,市舶收入岁达二百万贯,超过北宋治平(宋神宗统治期间年号)年间岁入的两倍多。

材料二   “皇华使者承天敕,宣布纶音往夷域。鲸舟吼浪泛沧溟,远涉洪涛渺无极。洪涛浩浩涌琼波,群山隐隐浮青螺。”

——(明)马欢:《瀛涯胜览》

(材料大意:强大的华夏使者秉承皇帝的旨意,到番夷地区传达皇上的诏令。庞大的船队在一望无际、波涛汹涌的蓝色大海中航行,隐约看得见两旁的青山和海中的海螺。)

材料三   他是明朝抗倭名将,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他临危受命,南下浙东抗倭。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他训练出一支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军队,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他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军民与倭寇激战,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中国通史》

(1)材料中宋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主要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名将是谁?他领导的抗倭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2024-06-0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历史·道德法治学情调研-初中历史
2024九年级下·江苏盐城·专题练习
5 . “拒绝全球化,就是拒绝太阳升起。”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

——杨亮《海上新“思路”》

材料二   15世纪初的明代,一位中国著名的航海家从刘家港出发……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依靠的不是船坚炮利,而是宝船和友谊。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材料三   如图

     

——据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

材料四   “一带一路”的根本属性是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从历史上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过去的交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共融共生的关系。中国虽然是“一带一路”的倡议国、主导者,但不会以老大自居,而是有事好商量,发展共建,利益共享。

——中国网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海上丝绸之路“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技术原因。
(2)写出材料二中有关“开拓事业”的历史史实。并说明他名垂青史的原因。
(3)开启“全球化1.0版本”的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开启了“全球化”?在“全球化3.0版本”时期,哪项科技的发明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4)当今世界,两大组织成为支撑、协调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两大支柱,请写出其中经济支柱的组织名称。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说“一带一路”顺应了当今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据材料指出,中国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怎样?
2024-06-0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4-【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江苏盐城专用)
6 . 某历史公众号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推送了以下资源包,由此判断该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结论正确的是(     
资源名称
地图丝绸之路示意图和宋代海外贸易图
书籍《大唐西域记》和《马可·波罗行纪》
图片唐朝墓葬出土的东罗马金币和郑和远航绘制的航海图(局部)
A.政治局势稳定B.民族交往密切
C.科技文化璀璨D.中外交流频繁
2024-06-0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7 . 某校九年级学生在进行大单元学习时整理了下列历史图片。据此推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A.民族关系B.经济交流C.中外交往D.海上交通
2024-06-0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明成祖认为“朝廷驭四夷,当怀之以恩,今后朝贡者,悉依品给(责赐予),虽加厚不为过也”。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     
A.以实现经济利益为目的B.以强大国力为发展基础
C.重视强化睦邻友好关系D.突出强化明朝君主集权
2024-06-0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9 . 人类文明是多样的,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文明的融合与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早的文明产生于西亚两河流域(约公元前3500年)和埃及尼罗河流域(约公元前3500年)。此后,南亚印度河流域(约公元前2500年)中国黄河流域(约公元前2100年)和爱琴海克里特等地区(约公元前2000年),也出现各自文明,产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批国家。在人类历史上,国家的形成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表明人类财富积累已达到相当水平,内部的阶级分化也发展到一定程度。

——摘编自朱寰《世界古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非远古“文明”的相同之处(至少两点)

材料二

(2)从史料来源的角度而言,材料二中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有哪些?(写出图片编号即可)请任选一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其史料价值。

材料三   公元前4世纪,……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丝绸和养蚕技术、铁器、造纸术等都陆续西传,中亚的特产如胡桃、石榴、芝麻、胡豆等也先后传到中国。大宛的“汗血马”、非洲的鸵鸟以及西方的宝石、香料等也由西域等国贡献而来。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3)材料三中“公元前4世纪”建立“帝国”的人是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的人是谁?分析这两个事件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

材料四 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郑和船队先后拜访了亚洲和非洲近30个国家和地区,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沿岸。郑和船队…奉行睦邻友好政策,将文教礼仪等中华文明、技能技术传播到海外,也将亚非国家的文明成果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

——摘编自南京市社会主义学院课题组《人类命运共同体:“天下”文明的高级形态》

(4)依据材料四,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结合材料及所学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同地区的文明。
2024-06-0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高青县(五四学制)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图是郑和下西洋示意图,通过观察地图,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B.建立了亚洲通往欧洲的新航路
C.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D.最远可以到达非洲西海岸和地中海沿岸
2024-06-0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2024年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