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302 道试题
实验探究题 | 较易(0.85) |
1 . 贝类养殖在海水养殖中规模最大,但海水贝类养殖中常有饵类微藻匮乏的问题,有人建议将水华治理种打捞的蓝藻脱毒后(藻毒素含量仅为3.378ug/g)用作饵料。那脱毒后的蓝藻粉能使海水贝类正常生长吗?探究过程如下:
(1)选择120个健康、活力较好的硬壳蛤幼贝_____分为3组,分别投喂脱毒水华蓝藻粉、螺旋藻粉和盐藻粉(后两种是生产中常用饵料),其它条件应______,实验时长一个月。其中投喂脱毒水华蓝藻粉的是_____组。
(2)3种实验饲料的营养成分如下表,脱毒水华蓝藻粉的有机物营养价值与_____更接近。
   组别
营养
成分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
脱毒水华蓝藻粉9.055.070.21.10
螺旋藻粉8.265.070.50.36
盐藻粉7.625.297.40.31

(3)饲喂30天后,对幼贝贝壳的长宽高进行了统计分析(如下表)。
组别壳长(厘米)壳宽(厘米)壳高(厘米)
脱毒水华蓝藻粉17.88.9315.39
螺旋藻粉17.58.8715.41
盐藻粉17.98.9615.77
分析实验结果,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
(4)根据实验,你认为脱毒水华蓝藻粉能否替代原本的藻类饵料长期使用?请说明理由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2 . 科学的实验设计是获得科学结论的前提。现有如图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绿色植物需要在光下产生氧气,所选用的实验组合是(  )

A.b和cB.a和bC.a和dD.b和d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3 . 某生物兴趣小组要“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实验方案及现象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实验装置

1号培养皿

2号培养皿

实验处理

20粒小麦种子

20粒小麦种子

不浇水

浇适量的水

23℃~25℃

23℃~25℃

实验现象

都不萌发

18粒种子萌发

(1)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
(2)连续培养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1号培养皿中的种子没有萌发:2号培养皿中的种子萌发,由此得出结论:_____
(3)连续培养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2号培养皿中有18粒种子萌发,则2号培养皿中种子的发芽率为_____
(4)2号培养皿中2粒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可能是_____。(写出一种原因)
(5)实验选用20粒小麦种子,而不是1粒,这是为了_____
(6)为小麦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物质的结构主要是_____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4 . 某生物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花生果实有大小品种,即使是大花生也有大小之分,于是他们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论证,分别仔细选出 5 粒大花生和 5 粒小花生,进行测量、统计,数据见表。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12345平均值
大花生23.5mm22.8mm23.1mm23.1mm23mm
小花生9.2mm8.8mm9.1mm8.9mm9.2mm

(1)请你计算大花生的长度的平均值_____
(2)该实验设计中有两个明显的错误,请指出__________
(3)把大花生种子种到贫瘠的土壤中,它们结出的果实会怎样呢?_____。你作出推测的依据是什么?____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吉星岗二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生物试题
5 . 某生物兴趣小组提出“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为验证该问题,小组成员设计了一组实验,如下表为实验记录,请据表回答问题。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操作

水温

时间

试剂

馒头碎屑+唾液

充分搅拌

37℃

10分钟

碘液

馒头碎屑+清水

充分搅拌

37℃

10分钟

碘液

馒头块+唾液

不搅拌

37℃

10分钟

碘液

馒头碎屑+唾液

充分搅拌

0℃

10分钟

碘液

(1)若以①号和④号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变量是____
(2)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中的液体没有变蓝,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了____;③号试管中的馒头块变蓝,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除了与唾液有关,还与________有关。
(3)科学探究中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所以要进行重复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
7日内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三中名校调研系列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6 . 菘蓝是我国广泛栽培的植物,其叶可提取染料,根可入药,请分析回答问题。

(1)由上图可知菘蓝在分类上属于____(填“裸子”或“被子”)植物。
(2)菘蓝依靠种子繁殖,图2中菘蓝花粉落到①____上完成传粉,再经过受精过程后,[   ____会发育成为果实,果实内由____发育形成种子。
(3)菘蓝种子不耐储藏,易造成种子及幼苗退化,影响根的产量和品质,为探究不同处理方式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每组选取均匀饱满、大小一致的菘蓝种子100粒并消毒;各组分别用等量的不同处理液浸泡24小时,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测定7天内的发芽率及第15天的幼苗鲜重,结果如下表所示:

分组

处理液

发芽率(%)

幼苗鲜重(g)

1

蒸馏水

22

0.32

2

硝酸钾1g/L

17

0.30

3

硝酸钾2g/L

18

0.27

4

硝酸钾3g/L

15

0.25

5

赤霉素0.1g/L

31

0.52

6

赤霉素0.2g/L

36

0.59

7

赤霉素0.3g/L

28

0.47

①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每组选取100粒种子的目的是____
②上述实验中最有利于菘蓝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处理方式为____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爱好养鱼的同学发现,鱼缸中有的鱼活动减慢,体表和鳃的部位布满了小白点,一段时间后死亡,这是由生长在鱼表皮和鳃中的小瓜虫引起的“小瓜虫病”。

(1)小瓜虫身体结构(如图1所示)与草履虫相似,体表布满辅助运动的____,生长在鱼身体上的小瓜虫会将鱼的细胞摄入体内形成____,进行消化。
(2)为研究三种药物对小瓜虫的杀灭效果,科研人员先将小瓜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其后,用清水配制的不同浓度药物处理离休小瓜虫,一段时间后观察统计死亡率,结果如图2所示。
①实验还设置了用____处理离休小瓜虫,作为对照组。
②由实验结果可知,硝酸亚汞在____mg/L时无杀灭小瓜虫作用。
③由图2可知,在一定范围内,三种药物杀灭小瓜虫的效果随浓度增加而____
(3)金鱼吞入的水从鳃流出时,鱼鳃内部血管中血液气体成分发生的变化是____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猕猴桃果实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素有“果中之王”的美誉,是人们喜爱的水果。采摘后的猕猴桃若贮藏不当,容易腐烂,影响其营养价值。为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选取大小和成熟度基本一致的猕猴桃果实平均分成四组,分别在1℃、5℃、10℃和16℃下贮藏,并测定果实的呼吸作用强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猕猴桃贮藏不当会影响营养价值,因为猕猴桃果肉细胞在贮藏过程中会进行呼吸作用,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的___(填细胞结构名称)中,消耗果实中的有机物。因此,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强度来衡量贮藏效果。
(2)本实验探究了___对猕猴桃贮藏效果的影响。其中选取大小和成熟度基本一致的果实,体现了探究实验设计的___原则。
(3)由实验结果可知,___℃最适宜贮藏猕猴桃。
(4)在贮藏猕猴桃的过程中,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通过保鲜袋储藏方法来提高贮藏效果,此种方法的目的是降低贮藏环境中的___含量。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使用公筷,筷筷有爱!”使用公筷真的有助于减少细菌的传播吗?研究人员就此开展了相关实验:
步骤一:研究人员在某餐厅点了六道菜,餐前对每道菜进行无菌采样。
步骤二:每道菜平均分成两份,测试人员进餐时一份使用公筷,另一份不使用公筷。餐后每份菜至少留下25克作为样本再次无菌采样。
步骤三:采集的样本都通过冷链运输(运输全程保持低温)到有关实验室,经过48小时的培养,统计每克样品中细菌的数量,结果如下表:

菜名

餐前(个/克)

餐后(个/克)

公筷组

非公筷组

凉拌黄瓜(凉菜)

14000

16000

45000

水果沙拉(凉菜)

2000

2800

4300

清炒芦笋(热菜)

30

30

530

烩三鲜(热菜)

140

90

3200

酱油蒸河虾(热菜)

15

1400

35000

甜豆炒火腿(热菜)

20

2100

110000


(1)把每道菜平均分成两份,目的是设置______
(2)细菌与动植物细胞及真菌相比,最大的区别是______
(3)餐后每道菜中,细菌数量较多的都是______组。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提倡使用公筷,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此措施属于______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
10 . 微塑料是一种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多见于灰尘、食物和瓶装水中,2022年3月,科学家首次在人体血液中检测到了微塑料污染。为探究微塑料对生物个体发育的影响,研究人员选用大小、生长状况等均相同的幼鲫鱼,在相同条件下养殖60天后,记录体长及体重的增长量,结果如图。请据图分析:

(1)本实验的实验变量为_________的一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2)为保证实验准确性,应对不同组幼鲫鱼的体重、体长数据取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微塑料浓度从____开始对幼鲫鱼体长增幅有抑制作用。
(4)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5)食物链的顶端的生物是人类,在____作用下,会累积大量的微塑料在人体内,这些难以消化的小颗粒对人产生难以预计的危害。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