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郑和下西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12 道试题
1 .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互鉴而丰富。依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摘自朱彧《萍洲可谈》

材料二

材料三   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

——摘自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的著作《新工具》

(1)材料一中“阴晦”之时所观器物,和材料二中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内在联系?
(2)材料二中,图②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积极作用?此事件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此后他们在亚洲、非洲和美洲建立殖民据点与商站,请你举两例反抗欧洲殖民者的民族英雄。
(3)阅读材料三,中国的发明是如何传到欧洲的?请你就“在历史中汲取文化自信”这一问题谈谈你的感想。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中考一模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郑和七下西洋,每次必到满剌加,满剌加逐渐从“旧不称国”“人多以渔为业”的渔村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中国和远东的产品与西亚和欧洲的产品进行交换的一个大集市”,这一重要的东西方贸易中心连接了亚洲、非洲和欧洲,繁荣了近一个世纪。由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A.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B.阻止了殖民势力的扩展
C.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D.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对联:“驾宝船,下西洋,云帆高张声浩荡。怀善意,柔远人,波澜壮阔情未央。”该对联描述的历史英雄人物是(     
A.鉴真B.文天祥C.郑和D.戚继光
7日内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12市联考中考三模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思想光芒】

材料一   老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春秋后期楚国人。他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感叹他学问的高深。老子年老时,留下了五千言的名著。这部著作流传甚广。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它是世界上被译成外国文字最多的著作之一。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春秋后期鲁国人。弟子三千,其言行被编成《论语》一书。他为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和世界思想史上享有重要地位。

墨子,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曾担任宋国大夫,他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盛世魅力】

材料二   唐代社会经济发展繁荣。当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士人读书风气盛行,教育事业也因此发展,文学艺术繁荣。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日本、大食、天竺等国纷纷遣使到唐朝……日本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使团庞大,居各国之首。

【科技贡献】

材料三

年代世界科技发明/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百分比
10011500673857%2943%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和平使者】

材料四   明朝时期,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带去瓷器、丝绸、茶叶等中国特产,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如象牙、宝石、香料等。郑和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人物与思想主张连线搭配起来。
孔子   墨家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墨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
老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士人读书风气盛行”的原因。举出唐朝与天竺交往的史实。
(3)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科技发明的状况。任举一例这一时期的科技发明。
(4)根据材料四,概括郑和船队受到热情接待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高坡民族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写道:“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不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材料中“惊人的海上远征”是指(     
A.玄奘西行天竺B.鉴真东渡日本
C.郑和七下西洋D.戚继光抗击倭寇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年湖北省巴东县中考适应性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初中历史
6 . 繁华丝路·美美与共

【丝路使者·逐梦】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图1、图2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丝路信物·联结】

材料二   世界文明传播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事件
1世纪白马寺在洛阳建造,在罗马穿中国丝绸衣服成为时尚
7世纪唐朝长安城建有基督教教堂;印度天文历法传入中国
13世纪中国的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马可·波罗来华
15世纪欧洲人将指南针广泛运用于航海

(2)据材料二,分析世界文明传播的特点。通过以上探究,说说在世界文明交融的浪潮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

材料三

(3)请你任选两幅图片,围绕“文化交流互鉴”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丝路建设·共赢】

材料四   十年间,中国已经与152个国家和32个国家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超21万亿美元,对共建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2700亿美元;为共建国家和地区创造了42.1万个工作岗位;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座城市:“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联盟”已吸纳17个国家54家单位。

——数据(2013~2023年)整理自中国一带一路网

(4)依据材料四中“一带一路”的建设成就,说出中国政府所秉持的理念。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九年级三模历史试题
7 . 九年级同学以“历史上的水上交通”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项目主题】历史上的水上交通

【项目目标】通过查阅资料,制作知识卡片,绘制示意图,围绕主题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并展示成果,形成对“历史上的水上交通”的认识。

【任务驱动】

任务一:一组同学阅读历史文献后,制作了下面的知识卡片。

名称:灵渠
开凿时期:_________
简介: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至今仍具有运输和灌溉功能。

名称:________
开凿时期:隋朝
简介: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历史价值:________________。

(1)要求完成空白处内容的填写。

任务二:二组同学绘制并展示了下面两幅示意图。

(2)据此比较两次远洋航行的不同之处。

【活动感悟】水上交通的建设与发展,是国家基础建设和国家有效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发展水平体现了综合国力的发展程度,同时也对本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晋城市多校中考三模九年级历史试题
8 . 在中外关系中,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历史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史实

时期西汉唐朝明朝清朝
对外交往事件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郑成功收复台湾

——根据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丝绸之路由陆路转入海上的因素有哪些?
(2)请从材料二中选择两位人物及事件,介绍其对外交往的史实及影响。
(3)根据材料二的表格,总结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方式在明朝中后期发生怎样的变化?并结合中外史实,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背景。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以“三宝”命名的地名、庙宇,如泰国有“三宝塔寺”“三宝城”,马来西亚有“三宝镇”,马六甲有“三宝庙”,爪哇有“三宝庙”。这反映出(     
A.中国建筑艺术影响周边国家和地区
B.明朝时期海外贸易繁荣
C.明朝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关系
D.明朝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7日内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10 . 学者石声汉认为,名称前冠以“胡”字的植物,大多为两汉两晋时由西北引入;冠以“海”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北朝以后由海外引入;冠以“番”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冠以“洋”字的植物,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这反映出(     
A.中国古代国人心态保守封闭B.中国古代中外经济交流频繁
C.中国古代农业科技领先世界D.古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7日内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