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郑和下西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0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丝绸之路示意图

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郑和所率的船队,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据材料一,逐条归纳图中的主要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简述“A”点的历史地位。
(2)据材料二,建构郑和下西洋的知识结构。概括材料一、二反映历史事件的相同点。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代《武备志》第240卷附有《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全图记录的地域十分广阔,从南京宝船厂一直到非洲东岸,绵延上万千米,这中间共绘有530多个地名,包括亚、非两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图有关的历史事件可能是(     
A.张骞通西域B.文天祥抗元
C.郑和下西洋D.戚继光抗倭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清远市连州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3 . 地理大发现使分散的世界开始联为一体,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地球村”出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拓之旅】

材料一:在葡萄牙人沿非洲海岸向南航行的同时,西班牙人向西进行横渡大西洋的探险。意大利人哥伦布相信地圆学说,深信穿越大西洋的航行可以到达印度。1492年8月3日,率领船队从西班牙的巴洛斯港出发,驶入茫茫的大西洋。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的一个小岛。

——摘自《世界历史教学参考》

(1)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印第安人说哥伦布是“恶魔”,欧洲人则称他为“有功之臣”。你的看法如何?并说明理由。
(2)中国有一航海壮举比哥伦布远航早半个多世纪,请问这个壮举是什么?
【资本积累】

材料二:古代史上,中国坚持和平外交,待人以礼,持之以义,积极发展对外友好关系。与中国外交传统不同,近代西方的资本主义外交,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实行武力外交,大搞殖民扩张。

(3)近代西方的资本主义外交始于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对世界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4)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国家是哪些国家?18世纪中期,哪个国家成为头号殖民帝国,自夸为“日不落”帝国?
【资本扩张】

材料三:2012年6月4日,CCTV-1报道:“美国经济持续低迷,引发全球连锁反应。”

(5)材料三从侧面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这一趋势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机遇挑战】
(6)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你认为世界各国经济之间关系怎样?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史学家在分析某历史事件的原因时,认为最重要的是两个:一是在政治和外交上招徕各国前来朝贡;二是在经济上换取海外的奇珍。该历史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B.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C.戚继光抗倭D.清朝设置台湾府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卷(定心卷)
5 . 外来农作物的引入不断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根据下表可知(     

农作物名称

原产地

传入中国时间

胡萝卜、蚕豆(胡豆);黄瓜(胡瓜)、胡椒

西亚;印度

西汉

西瓜;菠菜

非洲;波斯

唐朝

玉米(番麦)、红薯(番薯)、西红柿(番茄)

美洲

明朝

A.张骞通使西域推动经济贸易发展
B.新航路开辟有利于各地物种交换
C.中国与世界持续保持密切联系
D.郑和七次下西洋促进贸易繁荣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考三模历史试卷
6 . 某班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为主题进行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板块一 政治篇】

材料一   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

——摘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

——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板块二 经济篇】

【板块三 对外交往篇】

材料三   天宝元年,应日僧普照辈延,东渡日本。历十二载,五渡未成。其时僧目盲,唯志不渝。天宝十二年,竟至日,翌年于奈良东建戒台,授戒法。

——摘自《唐大和上东征传》

材料四   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摘自《天妃灵应之记》碑文

(1)写出材料一中“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的名称及创建者。材料二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请按照示例,将“经济篇”中的农具填入相应的朝代。
示例:春秋战国时期:C
西汉时期:_______
唐朝时期:_______
宋朝时期:_______
(3)请从“对外交往篇”中任选一则材料,介绍其反映的历史事件。(要求:写出事件名称、朝代及影响)
7日内更新 | 9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上图展现了明朝时期远洋航行的壮举,请结合所学知识介绍一下这一壮举。

材料二   乾隆帝在其《敕谕英吉利国王书》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帝还曾经认为:“民俗易器,洋商杂处,必致滋事。”英国人也觉察到这一点,他们说:“中国在必需品上可以自给,因此中国政府绝对不重视对外贸易,认为可以随意限制对外贸易。”

——摘编自金卫星《中美关系史纲》

(2)对比材料一、二,指出明清对外政策的变化。根据材料二分析清朝对外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5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8 . 自古以来,我们在处理内外关系上留下了不少典范之作,为民族的发展与振兴奠定了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同欧洲航海家远航列表比较如下


郑和

哥伦布

航程

下“西洋”

到达美洲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次数

7次

4次

人数

27800人

1000~1500人

船数

大号宝船63艘(共计百余艘)

17艘

船只大小

长151.8米,宽61.6米

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在某国际会议上的发言

爱国是从政者必须遵循的基本政治伦理。“港人治港”就是由爱国的港人来治理香港。这是“一国两制”的应有之义,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实践的本质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发展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必须确保所有治港者都是爱国者,坚决防范香港管治权被反中乱港势力及其背后的外部敌对势力所攫取,确保特别行政区政权安全。

——摘自《“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民主发展》白皮书

材料五   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时期。……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结合上表回答,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伟大壮举”?(写出两点)
(2)上述图片反映出中央政府在处理与西藏地区民族关系时分别采取怎样的方式?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31—1945年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并简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4)根据材料与所学指出,周恩来在此次会议上提出的外交方针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新形势下我国在香港民主治理方面所遵循的政治原则。
(5)结合所学指出,导致“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的因素有哪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局势,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请你提出良策。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9 . 交通·交流·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匈奴南下成为秦最大的威胁)……公元前212年,秦朝开始修建直道。建成后,一直使用到清朝中后期才逐步荒废。根据考古研究,秦直道沿途建有烽火台、哨卡、夯土护坡、排水沟、驿站等附属建筑。随着人口聚集,秦直道逐渐成为南北商贸往来、经济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茶叶、丝绸、瓷器都在这里进行大宗贸易,见证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

——摘编自郭伟伟等《秦直道:2000年前的“高速公路”》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修建直道的目的;并概括其积极作用。

材料二   观察下图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的水运路线?请根据材料写出支持你的判断的两条理由。

材料三   中国在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下面是《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和一组纪念邮票,邮票画面表现的是郑和下西洋时所到之处受到人民欢迎的情景。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纪念邮票图
(3)根据材料三《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指出郑和最远到达了哪里?据《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和文字信息,概括指出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明太祖时,“命使出疆……足履其境者三十六。”明成祖时,向各国派使臣50余次,还有几个国家的国王到中国访问。这反映出明朝(     
A.完备的监察体系B.封闭保守的心态C.展示的国力雄厚D.海防体系的健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