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2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
②是在社会急剧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
③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④各个学派彼此对立,互不相融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3 .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兴盛,传统社会秩序受到猛烈的冲击,中国历史进入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文士,稷下学宫就是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


(1)依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
(2)历史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在表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短剧时,说了下列台词,请在括号内写出这四句台词的代表人物。
A.“民贵君轻,仁政于民” (    )
B.“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    )
C.“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    )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    )

材料二 孔子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3)孔子“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举措是什么?
材料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材料中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的道理?
4 .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温故而知新”“当仁不让于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材料二
某中学初一(8)班新学期刚刚升学,班上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会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
材料三
现代史学家郭沫若说:“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书籍被烧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历史人物的言论?他创立了什么学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
(3)材料二中劳动委员、班长和生活委员的话分别蕴含了战国时期哪三家思想学派的观点?请分别指出。
(4)材料三中“蓬蓬勃勃的那种精神”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上的什么局面?
2017-07-20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惠民县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初一年级历史试题
6 . 春秋战国是社会的大变革时期,也是学术思想的繁荣时期。请回答下列问题:
(1)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他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2)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他的言论后来被编成了哪本书?       
(3)各学派著书立说,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形成了什么局面?
2017-03-10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北省十堰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7 .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思想控制的加强       ②中央集权的强化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的学派在争鸣中失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8 . 根据你的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指当时(   
A.社会经济的繁荣B.喜欢辩论的人多
C.著书立说的人多D.学术思想繁荣
9 . “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把我国的古代思想文化推向了一个高峰,这一现象发生在
A.汉朝时期
B.秦朝时期
C.战国时期
D.西周时期
10 . 初一(2)班的同学搜集了以下资料: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他们正在探讨百家争鸣的(     
A.结果B.作用C.背景D.地位
2016-12-12更新 | 92次组卷 | 4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苏射阳县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