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2 道试题
1 . 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争相招揽人才。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他们的活跃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众多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B.诸侯国的变法
C.士阶层的崛起D.分封制的确立
2024-01-2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滨海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自古以来,各行各业人才辈出,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这一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的、珍贵的思想宝库。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图三:孟子                                                            图四:荀子
(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及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历史内容,并指出其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三、图四人物的思想主张。
2024-01-28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何特点?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谁?

材料二: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兼并战争”的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源头活水”是什么?

材料三: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时期……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及凝聚的核心。秦汉的统一与边疆的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为一体的“华夷一统”的现实。

——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为适应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迁都洛阳后,北魏仿照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鲜卑人……等。这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为各民族的融合创造了条件。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


(4)根据材料四,指出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哪场改革?列举改革的一项具体措施。
2024-01-2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某历史项目学习小组围绕“中华优秀文化”举办展览。请你参与。

任务一   收集典籍分类整理我国古代留下浩如烟海的典籍,包括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科技等领域。其中的精华是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文化基础。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

材料一

①《论语》书影②《史记》书影③《伤寒杂病论》书影④《齐民要术》书影

(1)请将典籍分类整理。(填序号)并任选一本加以简介。(包括作者、地位等)
典籍类别推荐典籍
医学
史学
科技
思想

任务二   走进经典传承文化公元前500年左右,是人的发现和觉醒的时代,这一时期,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等一大批思想家蓬勃而出。各个学派、各种思想交错碰撞,既彼此批评博弈,又相互吸收交融,形成了为后世所称道的百家争鸣。

——摘编自百集大型纪录片《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对“百家争鸣”的理解。(可从内涵、特点、影响等方面,史论结合,多角度论述)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距今8000年左右,来耜等翻土工具用于耕种,原始农业逐渐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各种学说蓬勃兴起,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工艺,纸逐渐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图一《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图二《汉代讲经图》       图三《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中国经济史是认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是把握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思想、艺术、社会生活等发生、发展、演变的原因、内在关联及趋势的基础。

——《中国经济史》


请完成:
(1)任务一:整理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分类整理材料一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领域历史现象(事件)历史影响

经济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战国时期




造纸工艺的改进

(2)任务二:建构联系。任选材料二的一幅图片,对照任务一的表格,说明其与材料一之间的内在联系。
(3)任务三:认识历史。概括材料三的观点。
6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材料一



图1     刻有文字的甲骨                                        图2     统一文字

材料二   孔子创办私学,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

——李定—《中华史纲》

材料三

信息卡

他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编纂体例,他接任父亲继任太史令,有“中国史学之父”之称。

材料四   屠呦呦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通过继承发扬,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

材料五


            《齐民要术》书影                                                     《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1)图1中的文字记录了我国什么时期的历史?图2中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称什么?
(2)材料中孔子“自由讲学”的途径是什么?“黄金时代”是指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什么局面?
(3)信息卡中的“他”指的是何人?信息卡中的“他”撰写的史学巨著是什么?
(4)请你写出汉代著名的医学家及其著作或贡献。
(5)上图为中华古代文化的部分成就,请写出两幅图中的作者分别是谁?
(6)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认为应该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2024-01-26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赵吉惠《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中提到:“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彼时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这反映了当时出现的局面(       
A.百家争鸣B.各国争霸C.思想统一D.君主专制
8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迭起,礼崩乐坏,却带来了中国几千年来罕见的文化大发展大爆发的黄金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并不是某偶然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相作用的产物。

——韩丹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兴起之原因探究》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从“人的眼光”出发,以“天赋人权”为中心,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旗帜,凭借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等提出了“主权在民”“主权为民”等政治主张,向封建专制制度、教会展开进攻,其批判的深刻性超过了以前的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

——摘编自胡燕《法国启蒙思想与新文化运动》

材料三   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其次,很明显,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现象的时代背景。
(2)材料二中法国启蒙思想有哪些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分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的依据,并提炼《共产党宣言》所蕴含的精神。
2024-01-2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A.周王室衰微的背景B.商鞅变法的作用C.秦统一六国的过程D.百家争鸣的原因
2024-01-25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第二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中国古代的长城

材料一   公元前8世纪—前3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战争不断加剧。为了彼此设防以及与周边少数民族斗争,齐、楚、魏、赵、燕等国先后在边境大规模修筑了长城

——摘编自叶小燕《长城史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长城大规模修筑的历史时期并概括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为了巩固秦帝国的安全,防御北方强大游牧民族的侵扰,秦始皇下令大修长城,同时在长城沿线设十二郡,移民前往开发,发展农牧业生产。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下令沿丝绸之路修筑了河西长城,其烽燧、亭障远出西域,并大量发展了屯戍和民田,对保障这条对外开放大道的安全、畅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而,汉代多数时间丝绸之路上各国使节、商旅往返络绎不绝。

——摘编自罗哲文《罗哲文谈长城》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秦汉时期大规模修筑长城的条件及作用。

材料三   清朝初年统治者十分重视长城的防卫作用,顺治在西北长城附近设置“镇”和卫所等军事建制,设总兵统领。康熙、雍正、乾隆在取得平定准噶尔叛乱等军事胜利后,逐步放弃了大规模修筑长城,转而采取其他措施巩固边疆。之后长城沿线的边口互市逐渐兴盛起来,蒙古商人在长城沿线以高牧产品与汉族商人开展广泛贸易,至乾隆年间,张家口、归化城、多伦等长城沿线的贸易中心大小商号林立,商贾云集。

——摘编自徐永清《长城简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出清朝统治者对修筑长城态度的变化及原因。概括康熙以来长城沿线一带所发挥的作用。
2024-01-2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